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文案100句】
一、老子名言及翻译
1、(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2、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3、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1、(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2、人为什么会死呢?
13、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18、——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19、道的这些特征,反应在人的行为上叫做德。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译文: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3、——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4、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5、一种叫外欲,一种叫内欲。
6、(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7、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1、(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2、在看当今世界,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使世界各国,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做法正是“损不足,而补有余”。逆天而行,其下场可想而知。
13、——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14、(出处)《孟子·离娄上》译文: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5、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16、《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17、(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8、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19、(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20、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三、老子名言及翻译注解
1、孔子最经典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说的再准确些,你不喜欢、不愿易受的,也不要让其他与你有同样知觉的生命个体去接受。比如,你不愿意被欺负,被宰杀!牛羊、猪鸡,也不愿意被捆绑、被宰杀,你就不要去让他们受苦送死!人与人之间的情况比较好理解。老子最经典的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已成道。他是说,有上等智慧之人,听到老子讲得道,马上就去修行、学习,按老子的教理去实践。中等智慧之人,是将信将疑,又想去实行又犹豫不决。下等智慧之人听了道之后,大笑之!因为他不可理喻。正由于他理解不了,才正说明“道”的非常与微妙!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听闻得!更不用说“得道”了。
2、译文:众人都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有余,我却遗世而独立。众人自以为清醒聪明,我却昏庸迷糊;众人都以为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3、2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4、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5、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6、(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7、——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8、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1、——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3、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14、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1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6、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7、——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18、——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9、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四、老子名言及翻译注释
1、包容,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6、(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7、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8、(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10、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25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吴敬梓:《儒林外史》
13、(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1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5、(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7、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8、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19、(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0、(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五、孔子的名言及翻译
1、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2、2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4、——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5、——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6、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9、(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0、——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11、——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12、——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6、(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17、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1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译文: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2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