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76句文案短句)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1、(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3、(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4、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6、(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7、(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8、(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9、(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10、(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1、(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2、(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13、(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4、(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16、(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17、(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9、(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0、(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1、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后来弟子子贡得到美玉,问孔子如何处理,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22、(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23、(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5、(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26、(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7、(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28、(3)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29、(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30、(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31、(解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2、(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33、(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34、(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5、(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36、(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37、(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38、(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39、(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40、(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1、(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42、2-(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43、(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44、(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45、(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6、(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47、(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8、(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49、(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50、(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1、(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2、(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53、(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4、(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55、(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56、(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7、(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58、(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59、(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60、(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61、(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62、(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63、(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4、《论语》中体现了许多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65、(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66、(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67、(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68、(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69、(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0、(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71、(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72、(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73、(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4、(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75、(1)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