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86句文案短句)

2023-05-03 02:48:00

论语十则

1、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十则)。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8、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9、写作素材推送第八期(2月8日)——革命烈士(1-11)(论语十则)。

10、《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11、《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出了人生三个阶段的道德修养标准,也是世人常犯的过错——好色、斗狠、贪财。有此三种毛病的人,往往不顾社会公德和法律,侵犯别人,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是:纵欲短寿,与人结仇,利欲熏心,不择手段。这种人必然成为社会的公害,为人所不齿。

13、写作素材推送第六期(2月6日)——历史名人(1-10)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5、译文: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膊枕着睡,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16、书籍浩如烟海——如何读(含小、初、高书目推荐)

17、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8、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19、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为政》)

20、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22、这一则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23、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24、(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25、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26、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做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哪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8、《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0、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教导我们,做人要以“礼”为标准,做任何事都要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法律原则,违背“礼”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应该的。

3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5、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36、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37、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38、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1、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42、译文: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43、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44、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45、(赏析)颜渊是个谦虚内向的学生,孔子因材施教,针对其个性,提出了“仁”的具体主张,教育学生要坚守正道,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是关于“仁”的最高标准,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46、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8、“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因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离动物,方能传种。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渴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能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为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49、白话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3、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54、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55、写作素材推送第五期(2月5日)——科学巨匠(11-20)

56、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5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59、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6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61、下问:即问下问是动词询问咨询;下方位名词作代词解借指地位低下的人。

62、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63、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64、写作素材推送第一期(2月1日)——时代先锋(1-15位)

65、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66、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67、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6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9、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卫灵公》)

70、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7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72、(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73、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74、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7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6、《〈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77、《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

78、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7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80、白话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81、(解读) 自古以来,许多人沉迷于物质欲望,欲壑难填,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迷失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终日处于痛苦之中,不得自由,精神受到束缚。

82、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83、(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8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5、《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孙继海的个性抖音说说(越相信一个人越会孤立无援)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