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红色经典故事(39句文案短句)
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1、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2、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3、今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红梅和桃李开花的样子原来就不同,
5、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6、毛泽东回答:“你去通知部队吧,只好如此了。”红军各连队得到批准后,就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饱餐了一顿,养足了精神,在大柏地战斗中一举歼敌两个团,俘敌800人,缴枪800支,取得了大柏地战斗的重大胜利。战斗结束后,红军离开大柏地,向宁都县城进发。
7、 一根皮带三种吃法,精打细算能吃三天。在采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综合了多个出处,相互印证。“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小条,翻滚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心都碎了。他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哭着央求大家:不要再吃了,这个皮带是战利品,能不能留下来,把它作为一个见证。我们带着它,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编撰组集中改稿,写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不由得红了眼眶。“后来,周广才到达了延安,全班14人,只剩下了他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听到“半截皮带”的故事,曾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确实,信仰坚定体现在这本红色故事书的时时处处。
8、王二小知道,为了粉碎鬼子的这次扫荡,抗日政府已经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9、毛泽东、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顺应军心,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振军威。
10、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里,挺起的是共产党人不屈的脊梁;血雨腥风里,坚守的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信念。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被载入了史册,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11、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12、大柏地村中的老百姓对红军不了解,已经逃避一空。虽然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又饥又寒,但红军有红军的纪律,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老百姓的东西。同时,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也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买吃的。
13、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4、《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乡亲们的撤退,五位勇敢的战士,引开日寇的主力,战斗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毅然决然地跳下山崖。(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15、毛泽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说:“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军长,你说呢?”朱德点头:“是呀,要打仗,不吃饱饭怎么行?”
16、 在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只是一束微光。我愿做这束光,哪怕只能被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看到,也要让他们看到这记录、讲述和传承的美好!
17、 今年清明节,单位组织开展“传承红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四个党支部推荐的党员同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大家现场讲解红色故事。他们通过深入学、潜心悟、开口讲,对红色故事的内涵有了更好把握。同时,作为非专业的讲解员,怎样打动自己、感染别人?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入情入景地讲解,产生很强的带入感,胜利时让我们豪情满怀,悲壮时又泪眼婆娑,心灵深受触动。
18、小嘎子是徐光耀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人物,名字叫做张嘎,这部小说被拍摄成抗战电影和电视剧,讲述了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张嘎与游击队员、红军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的人物形象。
19、考虑到当时复杂的环境,为了便于提供主人查核,临行前红军返回苏和家中,在他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封红军留款信。
20、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1、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22、 一个14岁的抗日小英雄,机智勇敢地与鬼子周旋,最终骗过了日本兵,赶着羊群,把重要的鸡毛信送到了连长手中。请听李一诺同学为我们讲述《海娃智送鸡毛信》。
23、朱德率部到达杨美村时,正值中午,部队没米下锅,为了购买粮食,红四军战士跑遍全村,在一间小杂货店里找到了苏观泗老人。战士们耐心地向老人解释了红军的宗旨、任务以及纪律,同时请他帮忙购买粮食以解决军中急需。
24、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25、活动中,队员们以真实的革命英雄事迹、红色经典战役等红色经典故事为主要内容,从《刘胡兰》《抗日英雄王二小》《我的战友邱少云》,再到《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逐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孩子们在故事中这样讲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从小好好学习,向习爷爷所说:在少先队这所大学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长大后做一个像他们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26、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27、大柏地全村立刻欢腾起来,群众说:“红军说话算数,钉是钉,铆是铆,我们信得过。”红四军用行动诠释诚信,赢得群众拥护。从此,红军“借粮还款”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28、根据王二小事迹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直传唱至今: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散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要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29、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30、《烽火三少年》为我们塑造了三个不畏难除、勇敢抗日的沂蒙少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志不在年高,他们勇往直前,敢拼搏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31、 编撰工作接近尾声,我们发现革命的最后胜利,没有写到。于是在写曾广澜的故事的时候,作了适当处理。“曾广澜独自带着女儿,从鄂豫皖走到川陕苏区,后来又翻雪山、过草地、走长征,再随西路军渡过黄河,直到革命胜利。”在故事的结尾,又特意加了这么一段话:“新中国成立后,曾广澜带着女儿来到了丈夫的墓前,告诉他,新中国成立了!”所有的鲜血和牺牲,奠基了光明和希望。把这个故事作为篇章的结尾,也增添了象征意义。
32、 从狼牙沟往东走是范庄旺村,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
33、刘胡兰怒不可遏痛斥敌人:“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34、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35、1928年1月,我军攻占江西遂川县城后,毛泽东认真总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当工农革命军从茶陵撤到宁冈前,同遂川相邻的赣西南万安县农民武装再次进入县城。
36、 青山无言,阅尽日月更替;静水流深,见证世事沧桑。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7、晴雯补裘。贾宝玉不慎将贾母给的一件俄罗斯孔雀毛做的氅衣烧了一个洞,于是麝月悄悄拿到外面叫人织补,谁料无人识货,没有一个裁缝敢揽活。最后晴雯带病亲自出马,一直忙到后半夜才修补完。
38、晴雯撕扇。晴雯在给宝玉换衣时,不小心将他的扇子跌折,结果遭到了宝玉训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时闷闷不乐。事后,有“情种”之称的宝玉为了讨好晴雯,便将扇子拿给晴雯撕。晴雯越撕越开心,最后将麝月的扇子也一并撕了。刻画出了晴雯的小天真和小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