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文案100句】
一、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
1、(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出自《老子》。恒:常常。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而失败。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以上这些出自道家经典的句子,都是历经千年流变依然脍炙人口,盛行不衰的智慧之语。但其中最经典的,应该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莫属,这句话,在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亮相,想必大家经常听、也经常引用,但也正是这句话,暴露了我们最常犯的国学错误。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三位天尊。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10、装载营生的东西和垃圾在同一辆车上,可以不分离吗?纺锤形态特点非常柔软,可以当作项链戴在脖子上吗?洗涤清除染线陶盆上染料,可以洗得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可以不指挥不调动人民吗?皇宫的正门打开让官员议事,可以限制排斥女性吗?政令明白清楚四处传播到达,民间还会无知出现许多谣言吗?生育了孩子就要负责养育孩子,生育孩子而没有养育就不拥有这个孩子,由养育的人拥有这个孩子,养育的恩情比天更大。管教孩子而不产生相互对抗,领导孩子做事而不是把孩子当家奴,这就叫做人类传承的美德。
11、(善闭者无关笞而不可启也,善结考无缰约而不可解也)出自《老子》。意思是:善关门的人不用门闩而打不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却解不开。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3、《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地间的万物的生命,就像这刍狗,不被人重视。天谁也靠不住,圣人更靠不住。那要靠谁?只有自己最为可信。自己当下要作的事,就是不断强大自己。老子恨世,毋庸置疑。特朗普说是普世,其实是怨世,更是恨世。他的美国优先,种族优先,富人优先,已经打破世界的宁静,所以美国势必盛极而衰。中国要复兴、要强大,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1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鲁迅是懂圣人的孤寒的,哪里遇得上这么多知音?干脆把关官写做俗人一个,让圣人继续孤独。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这是说,老子要说的“道”不是一般的可进行论述和说明的,而“名”的也非可进行命名和称呼的
20、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我争。这跟佛家的“无欲则刚”殊途同归,与者“舍得”的辩证法也是殊途同归的。懂得不争,懂得忍让,往往却能笑到最后。
二、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
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这个时代,谣言是流传最快的,炒作是最受关注的,谩骂、讨伐、煽情……或许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只是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闭嘴是门学问。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顺应自然乃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8、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3、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1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5、“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16、(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出自《老子》二十七章。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好的人,可以做好人的借鉴。
17、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1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9、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2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三、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为而不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3、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自《老子》。意思是:两军势力相当之时,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5、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6、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得知足知止、心无贪求,才能知足常乐。
7、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老子向我们阐述了细微积累、认真踏实的重要性,只有踏实付出、积极行动才能把事情做好。
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1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看懂了老子的孤独,再看道德经
15、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
1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9、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0、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四、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诚信
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3、渴望被肯定,渴望被赞美,这是每个人对成就感的需要。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去发现、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这样不但能给对方的生活带来阳光与快乐,你也会因此更受欢迎。
4、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了太多身外之物:钱财、名誉、地位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5、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6、老子随手挥笔五千言,意义都在言外,就让后人在语言的迷宫里悟吧。
7、在民间阴阳道士的咒诀在最后面一句都是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这就说明是老子的真言。如:万花丛中一颗草,其色青青香更好。神仙采取在花篮,千般变化用不了。吾令法练隐吾身,纵横世界无烦恼。行亦无人知,坐亦无人见。遇兵不受惊,遇贼不受拷。护道保长生,相随白鹤草。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
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老子》。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产生的。
9、——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2、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5、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17、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8、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五、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以及翻译的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出自《老子》。意思是:要想领导民众,在财利面前,必须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后头。
3、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5、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7、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因为有了万物,所以需要给他们命以名称用来分辨,既然能分辨则应知适可而止,不要愈衍愈效,这样就不至于产生问题,产生危险。道存在于天下,就如同谷中溪流流向江河,江河又归于大海一样自然。
10、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1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7、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真理不会有人辩解,有人辩解的不是真理。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智慧。圣人从不吝啬,而是尽力帮助别人,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更多。上天的准则是,施利与万物却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帮助,给予他人却不与他们竞争。
18、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一路向阳春暖花开——平原县小巨人经典学校自学考试成绩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