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最著名三句名言【文案100句】
一、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曾经给教育下过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2、用科学的理念做指引,用持之以恒的决心做贯穿,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4、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他14岁曾立下志向:“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从小就体现出了要用教育开发民智的思想。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习总书记说,“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7、当年,新安旅行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为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1933年10月,陶行知的学生汪达之将新安小学7名“基本学生”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到上海修学旅行,54天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中外报纸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陶行知还写诗赞誉道“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虽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8、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9、陶行知有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而是将生活和社会都视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对现代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10、要了解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必须先明白它的内涵。所谓“艺友制教育”,陶行知先生解释得非常清楚:“艺者艺术之谓,亦可作手艺解。友为朋友。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
11、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怎样才好?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12、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陶行知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这种理念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13、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5、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6、1933年,他与政学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7、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文章又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18、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民主教育》、《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对创造教育进行了论述。
19、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才更容易富有激情,容易成功,所以第一个要打人格基础。而人格培养的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哪个缺了,去补上就行了。
2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陶行知最著名三句名言
1、今天,我们来重捋陶行知先生那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相信对正在育儿的各位家长们会很有帮助。
2、教育是复杂的,思想是精深的。
3、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理自力: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4、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5、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6、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7、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8、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七田真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的观点,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帮助每一位受教育者成就最好的自己。
9、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10、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1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男,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批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旧教育的过程中概括的一个教育命题,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其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做事,对师范生来说,是教学生做先生。无论那方面,“做”便成了“学”的中心, 也就成了“教”的中心。
13、他号召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地前进,我们必得参加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了。”
1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5、1946年7月25日,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他的意思是要抬起头,看清方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越干越快乐,才能持续不断地干下去。
18、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19、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十分重视生活教育,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生活教育论翻了半个筋斗,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状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即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并将“生活教育”论在他1927年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付诸了实践,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概括地说,就是“活”的教育。其精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给“生活教育”的定义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活”的教育中,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再生行动。
20、为全球千万家庭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1、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914年,陶行知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陶行知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3、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平等主义所主张者此耳。”当时有人反对不平等,“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齐头的平等”,他所强调的平等不是这种属于“假平等”的平头式的平等,而是起点意义上的平等。
4、下面,咱们就其最核心的几大教育思想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学习,就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相信我们从中依旧可以获取很多启发和裨益。
5、备考教招|教心经典实验篇之学习迁移理论
6、*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7、这本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这么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9、拥有600多家教学中心
10、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1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1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13、其次,真人也不是人下人。当遇到比你强的,你就胆怯退缩,这不是真人。
14、理论基础之二:追求教育平等
15、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16、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行是知之始。
17、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1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
19、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0、保护先天能力,培养后天能力
四、简述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1936年,陶行知在国难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教育问题,并为此发表了《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专文。
2、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
3、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5、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8、1923年,他在给妹妹陶文渼的信中讲到他们共同肩负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
9、研学旅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1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11、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
12、陶行知,汉族,安徽歙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3、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14、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15、教师的教应着重于激发内动机,在引导学生乐于做,其次是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言传不如身教。最好的身教就是有信仰、责任心、包容心、创新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16、通过故事情节,将卡片串联,引发宝贝的序列记忆,从而达到记忆时长、记忆容量的锻炼。
17、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18、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9、*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0、西安研学三天两夜之旅!
五、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简评
1、*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陶行知对教育平等有自己的主张。在《共和精义》一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天之生人,智愚、贤不肖不齐,实为无可韪之事实。平等主义亦不截长补短,以强起齐。
4、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5、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6、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7、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8、对当天具体日期和天气的呈现,增加孩子的生活常识与孩子的认知能力。
9、《中国教育改造》原是陶行知的第一本自选集,1928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代表了1928年以前陶行知教育论著的精华。陶行知曾说:“这部书代表我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
10、他认为,孩子从小就有好动、“自己来”的本能,需要保护,而非禁止。特别要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他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就是适合他们特点的劳动,就是良好的劳动机会。
11、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12、当日常生活再次出现曾经输入过的场景时,孩子就会自动把图画中的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
13、(敲黑板)教综主要知识点汇总(中)
14、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15、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16、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7、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97号大公大厦13楼
18、七田真认为成就最好的自我,包括以下三步:
19、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中山网评)
20、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