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杂志(98句文案短句)
读者杂志
1、可以致电编辑部电话0931-8773354
2、《读者》杂志创办人胡亚权曾说:“老读者看期号,新读者看标题,我们杂志封面设计则要达到使读者在20米就可判断出书报摊上有新一期《读者》的目的。”《读者》封面设计长年以来本着严谨保守的风格态度,即使是在多元、开放的现代化社会也不曾丝毫偏离主线,对社内美术编辑的条条框框沿用至今,胡亚权说:“越保守,越有力量。”(读者杂志)。
3、「笑话」「漫画」更是每一期拿到手第一时间直奔的栏目,解压放松上上选。
4、Foodie君翻看留言本,有位读者写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这句,“在最美好的生活中,遇到最充实的自己”。
5、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大家欢迎的科普杂志《万物》将从7月1日,也就是明天,正式涨价,由原来的298元/年,上涨至338元/年,但现在下单订阅,仍可享受298元的原价,因此大家要抓紧最后一天的机会,提前享受优惠福利,订到就是赚到。
6、它是备受中国家庭欢迎的大众读物,从广场舞、人工智能、电影绘画、跑步登山,到文学艺术、职场规则、音乐养生,下至9岁少年,上至90岁老人,都能在这里寻到一方阅读乐土,而更多读者即使在多年以后,依旧热爱、感恩着《读者》的启迪和相遇。
7、一份当年的读者来信这样写道:“读你,是一种享受、一种撷取,细细咀嚼,用心品味。不知不觉中,你的墨香已经驱散了我的疲惫和烦恼。可以这样说,如果桌上放着好几种书刊,我要挑一种看首选必将是《读者》。”
8、而一位去年刚参加完高考的98后表示,自从高中以来,文摘类期刊基本已经在周围同龄人的生活里绝迹,最近几年高考作文与实际结合紧密,更注重立意和观点,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反而成了更受偏爱的作文素材来源。
9、1981年4月,《读者文摘》创刊号问世,共印了3万份。
10、现在在读者书店内看到的窗型、样式,都是一直保留下来的纯正老派风格。重新修复、刷漆之后,它穿越时光,以盛年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眼前。
11、从马友友的处世哲学,张嘉佳的读书之道,到陈佩斯的重回央视之路,每一期杂志,都像一次精神的冒险,带你走向未知的心灵之旅。
12、地址: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泰晤士小镇930号
13、这门“被秒选”的公选课常常爆满,甚至有市民驱车十多公里来旁听。“有同学给我写很长的信,说这堂课是大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黄谦说。
14、那时候,很多人都曾向《读者》杂志投稿。或许是因为先爱上了《读者》,才会爱上文学,才会拥有那个属于自己的“文学梦”。
15、这面特别的墙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不加修饰、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店内,墙壁具有岁月感的凹凸令人感慨~
16、于历史,关于哲学,关于情感,甚至关于科技,读者都给予了初高中生遍历这些知识的机会,什么黑格尔尼采曹孟德孔夫子费尔巴哈束星北钱学森顾城赛珍珠,读者都提供了成长期学生与这些人文大咖沟通的窗口,是教科书之外的良好补充。而且相较于教科书而言,这些杂志有更为广阔视野和更为广博的涉猎,即便只是管窥式的概貌,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学养基础。基本上,客观认识这个世界的历史前景美好丑陋光明黑暗。
17、从个人角度说,喜欢就有价值,不喜欢就无价值。
18、二层为书的天堂,高耸的坡顶空间加上镜面应用和纯白颜色~各种社科、文学类的书应有尽有!
19、草地周刊|银信纸短,家国情长:江门五邑华侨的百年桑梓情
20、然后在该页面中输入好收货人的手机号码后点击“下一步”选项。
21、店里的邮筒,就可以写下文字投入进去,Foodie君也写了一句话呢,看看有没有小伙伴有机会能看到~
22、街道转角处,一座简洁、通透、看起来像艺术馆的书店静立于此。
23、书店、书摊、图书馆……为了确定办刊思路,两人把有书的地方跑了个遍。他们发现,当时的人们如饥似渴地寻找知识,但是“书荒”严重。无法满足求知欲的人们,被乌烟瘴气的“地摊文学”所吸引。
24、杂志拥有20余个特色栏目,形成了以社会、话题、情感、人物、心理、励志、资讯为主线的内容格局。集粹原创首发内容,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注重原创性、思想性、可读性、参与性,体现时代性和新闻性,以自己的目光和视野关照你我和这个世界,见证时代发展。
25、然而,《读者》也从来不曾辜负了他的粉丝们。在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中不断追求创新,高呼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响亮口号,以此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在业内获得良好的口碑。他们首创独特的稿酬制度——“一稿三酬”制,将一篇稿子的酬劳定为三份,分别给予原创作者、首发这篇文章的杂志以及推荐这篇文章的读者。这种稿酬制度不但使领取稿酬的三方都感受到了《读者》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看到了《读者》所表现出的一种兼容四海的气度,从而保证了彼此之间的长期合作,也使《读者》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优质稿件。
26、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
27、一楼以电影文学书籍为主,二楼囊括了建筑、摄影、绘画等,最值得去的还是三楼的杂志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来自全球各种类型的杂志,可能是上海目前杂志数量第一多的地方!
28、《读者》全年24期,一期70多页的体量,从名人佳作、热点话题、社会、经济、文化,到人物、电影、艺术、科技、摄影,都能在这里找到。
29、3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自然原木,长到看不到头的书架墙规划有序,你可以一下子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以星球、宇宙为设计灵感的儿童阅读区,简直就是吸引小孩子沉迷一整个下午的小心机啊!
30、“读者大会”以普通读者为主角,讲述他们的阅读故事,分享阅读带给他们的乐与趣,展现阅读的魅力和风采。以此来号召全民阅读,通过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成为自觉。这场活动的举办让《读者》以一个更新的面貌和姿态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似乎既是一种怀旧,又是一次重生。
31、如果说一本书籍的封面,就像是一个人的脸。那么,《读者》杂志还真是长了一张极具个性化的脸。然而,在当你仔细去看、去比较时,它还就是一张普通的脸,却又是一张识别度很高的脸。
32、 2|店内到处都藏匿着拥有作者们亲笔签名的图书,就等你带它回家发现这个惊喜了!
33、有的文创产品,拥有它独特的寓意,读者书店用手写纸条的方式,来讲解这件产品的意义和使用方式,真的很文艺了~
34、读者传媒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出版期刊数均出现下滑。
35、读者书店从外到内,都给人一种老上海“书房”的感jio,很宁静,硕大的玻璃窗,透着阳光,国民风十足的桌椅,一个下午泡在这里都没问题~
36、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37、在阶梯的一侧,满墙都是介绍着《读者》的过往,《读者》创刊于甘肃兰州、37年来,发行量全国之首、2000年从月刊变为半月刊......
38、乡村、教室、加油站、银行大厅……书香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弥漫。
39、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读者传媒共实现营业收入08亿元,同比减少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6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6%,且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可怜,为475万元,同比下降26%。
40、草地周刊|大龄自闭症患者父母:我们走后,孩子怎么办?
41、在敦煌,读者研学团队带着青少年领略大漠风光与人类奇观,在“行走的课堂”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2、此后《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亚洲期刊排名第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43、对更年轻的一代人来说,《读者》是考试范文的模样。
44、基金君突然想到了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一句话:
45、老式斑驳的木质书柜嵌在设计简洁的书架内,旧时光的感觉悠然而出,书店、咖啡、文创用品、艺文沙龙的结合在这栋三层小建筑展现得淋漓尽致。
46、两会设立“代表通道”,是让基层代表接受媒体提问采访。能走上“代表通道”的代表,不仅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行业具有代表性,更是取得优秀成果、代表中国新时代方向的声音。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前,第五场“代表通道”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9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中外记者采访。与我们文学创作有关的是,喜看《读者》杂志走上人大“代表通道”。以下是人大代表富康年(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甘肃代表团)答记者问的报道全文:
47、接着就进入了文档编辑的页面,可以输入文章的标题和正文内容。
48、“40年来,《读者》守正创新。不变的是对社会的观照、对人的关注。她向善向美,给人以健康阳光的精神力量。”《读者》杂志社副社长王祎说。
49、“如果把《读者》看作一个人,她一定是充满慈爱、微笑看着你的人。这样的人,你难道不喜欢吗?难道会喜欢一个满是戾气的人吗?冷漠是社会的癌。”黄谦说。
50、每一期大大小小文章、故事50~60篇,从作家学者到行业大咖,从娱乐明星到草根英雄,名人轶事、杂谈随感、心理人生、社会之窗、亲情友情、乐活点滴,每一篇都会给到你不一样的惊喜。
51、我写东西要用到,多方查找都没有相关的数据。
52、如果是已经订阅过杂志的朋友,可以在下单续订时,在订单备注内注明续订寄送的时间,如2021年12月份订阅到期,续订订单备注为「2022年1月开始寄送发货」;2022年6月份订阅到期,续订订单备注为「2022年7月开始寄送发货」。
53、疏朗、图文交错的排版,让阅读体验更舒适、宜人,比一般书籍较大的字号,让长辈也可以轻松阅读。
54、《读者》杂志早期负责人合影,左起郑元绪、胡亚权、彭长城。(读者出版集团供图)
55、图为兰州一家书店内摆放的《读者》杂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多蕾摄
56、黄谦是一名来自江西的高校退休教师。40年前,20岁出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初识《读者文摘》,此后几乎期期不落地购买。他甚至觉得订阅“不太有感觉”,至今仍坚持去报亭购买。“现在每半个月去一次报亭,像是和朋友的定期约会,和报亭老板都成了老熟人。”
57、站在一个“真实的”藏经洞内,墙壁四周,挂上敦煌艺术的图画,配上独特的光束,十分适合留念合影。
58、周末的午后,一杯咖啡、一本读者,才完整。如果有时间,一定要给自己一刻的防松,这里就是很好的选择~
59、《读者》创立于甘肃,立足于上海,这个长廊是读者书店为了将“西北”、“甘肃”带入上海。但是Foodie君看到实际中的长廊,会有一点小失落,摆满桌椅的藏经洞,少了一份壮观感。
60、看得出,《读者》是一本念旧情、有故事的杂志。“首届读者大会”现场,还为周国平、梁晓声、肖复兴、闫红和李晨5位作者与10名读者代表分别颁发了“金百合奖·作者奖”和“金百合奖·读者奖”,每一位都和《读者》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和故事。
61、 富康年说,有种说法,每一个行业都是分两个阶段,上半场跑马圈地、野蛮生长,下半场精耕细作、匠人崛起。我们看到,靠雷人的标题、极端的观点和偏激的情绪,而吸引眼球带来流量的大量媒体现在也在朝真正的故事、理性的观点和专业化的内容回归,这也是必经之路,也是必归之路。
62、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人仍追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时,《读者》就引入了“核心家庭”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环境保护、素质教育被大量讨论。21世纪后,《读者》践行公益,筛查救治贫困地区的弱视儿童,数千人受惠。
63、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人们被压抑许久的精神得以舒展,他们渴求知识、追求自由,他们更期盼着,改革的春风吹醒一个勃发的春天。
64、胡亚权找到了与自己经历相近的郑元绪。两人都学理科,前者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学专业,后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两人都被分配到甘肃西部戈壁滩中的农场锻炼。后来,他们又辗转来到甘肃人民出版社。
65、两个人当初就想办一本属于甘肃人自己的杂志,挤在一间不到8平米的简陋办公室里抄抄写写,不会排版就依葫芦画瓢,没有美编就自己上,不懂封面设计就去请教印刷师傅。谁能想到,就这样造就了“读者现象”,让《读者》成为中国杂志的奇迹。
66、今年6月份读者传媒就发布公告,7月份起杂志涨价,主要原因是纸张和印制成本上升了。
67、从甘肃走出来的《读者》杂志,西北元素也被极好的用在书店中。
68、《读者•原创版》是国内领先的的综合性原创青年杂志。
69、时光荏苒,《读者》已经36岁了。一直受到全国各地读者喜爱和追捧的它,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7年6月24日当天,由读者出版集团与兰州银行共同举办的“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全民阅读工程常设项目——“首届读者大会”在北京举行。
70、爱奇艺www.iqiyi.com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71、但想读完几本《读者》,让人能力明显提高,不太现实。
72、在读者书店最里处,有一个空间,用于举办各种读书会、活动等。阶梯式的座位设计,像是从前的话剧场,看着《读者》的故事,被时光演绎。
73、阅读区内足足一排书架,都是精挑细选的老上海相关书籍。在复古的绿台灯下,点一杯清茶,翻开一本过去的图画书,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74、文章开头从白金汉宫前的大道,一下跳到作者1978年刚刚工作,显得十分突兀。
75、全国首家民国STYLE的概念书店——读者书店,来啦!浓浓的民国风,带你一秒穿越至“老上海书房”;随处可见的《读者》杂志,唤起你小时候的记忆;咖啡、文创,复古与现代结合~
76、一位《读者》的忠实粉丝的留言,或许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读者》有一种神奇能力,任何适合随手抽出一本,就能沉浸在阅读中,让人阴霾一扫,安静下来」,过去的40年里,《读者》让千万大众读者享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
77、《读者》杂志里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均出自大家手笔。从文章“前后左右”窥视,可以有很多新奇发现。
78、人们也惊讶地发现,《读者》不仅仅是一份杂志,众多“隐藏技能”被开发出来。
79、在纸媒衰微的今天,《读者》至今保持着中国大众期刊发行量第一的名次和记录,连续获得三届「国家期刊奖」,被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80、1981年4月,一本名叫《读者文摘》(后更名为《读者》)的杂志悄然问世。红色的封面上,不施粉黛的女孩侧身仰望,眼神里满是向往。
81、从创刊开始,《读者》在国内累计已发行11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82、55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十分宽敞,作为一家集合概念店,书店里融入了大量的《读者》元素。
83、《读者》杂志曾经一度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阅读神器”。文章极富正能量的基调,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风格,使它成了家长为孩子、老师为学生挑选的首选读物。我们这一代的许多小伙伴们都表示,父母曾经给自己订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读者》杂志。
84、纸张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导致传统出版经营成本增加,极大地挤压利润空间。教材教辅方面国家定价的教材价格难以改变,纸价上涨造成公司经营成本提高,同时,纸价上涨给公司教材供货带来了一定的紧张,在此期间,公司相关经营单位将承受巨大压力。
85、《读者》编辑部曾收到的读者来信。(读者出版集团供图)
86、 富康年表示,内容为王就是要提供真正有营养的健康有品质的内容,提高高质量的信息,才是引领价值。80年代国门初开的时候,读者介绍国外科技和文化,90年代注重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入21世纪,我们提倡守望精神家园,打造心灵部分,近几年,我们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可以说,在坚守中渐变一直是我们的发展王道。
87、今年63岁的黄谦是《读者》杂志40年的老读者。图为黄谦(第二排右起第五位)在一场《读者》分享会上与参会者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88、多年入选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期刊,也是新加坡中小学生学习中文的指定范本,在东南亚、北美、欧洲,都有《读者》的身影。在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孩子们越来越多沉迷视频、游戏的时代,这样一份有温度、有思想、有品味的杂志,值得走入更多中国家庭的视野中。
89、很偶然,看到一位上海老奶奶,扶起眼镜,去看书本里的文字,无论什么年代,果然慢慢充实自己的生活,就是阅读。
90、摘抄美文、学习写作、爱上阅读,《读者》的影响映在赵泽薇身上。后来她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91、在资讯溃乏的年代,《读者》是唯一的鲜美的心灵鸡汤。带给我们外面的世界,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和感悟。那时候的《读者》大家争相传阅,深受喜爱。可时过境迁,如今的资讯发达,处处都有心灵鸡汤,《读者》再也不能一枝独秀了!
92、98年、00年、03年、12年……一页页图片风格各异,年代往下延续,时光被定格在眼前~
93、而「人生」「生活」栏目,探讨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压力、抑郁、过度消费、亲密关系、职场规则,以及皮肤、头发、睡眠的改善,每一篇读完,都可以用来指导生活。
94、在长宁来福士店,它的主题当然贴合张扬、奔放的性格——“世界之窗”!窗口式书架储存了来自各个地域的珍藏~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书籍选择上,都非常适合好奇心旺盛的你~
95、 富康年讲了《读者》杂志办刊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理念:80年代,主要介绍国外的科技文化;90年代,注重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入21世纪后,守望精神家园,打造心灵部分。这个“三部曲”,是“精神回归”,“传统回归”、“文化回归”。讲好中国故事。
96、轻轻拨动,“书页”随手摆动,“一页书帘”的官方名真的十分形象!
97、“考虑到甘肃本地作者缺乏等因素,我们决定创办一份品位较高的综合性文摘杂志,并请读者推荐稿件。依靠读者,回馈读者。”胡亚权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