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瓦尔登湖(108句文案短句)

2023-04-15 01:30:54

梭罗瓦尔登湖

1、在瓦尔登湖畔,梭罗与野鸭、松鼠、兔子、狐狸等小动物为伍。梭罗认真观察着它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周围的一草一木也都成为他的好邻居,好伙伴。(梭罗瓦尔登湖)。

2、“……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3、放下,也正是一种舍弃,想有所获得,就必须有所放弃。书中这样一句也写得好:"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4、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5、梭罗对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是充满温情的,这从他对瓦尔登湖以及周围风景的描写中就可以看出:瓦尔登湖一年四季变换着的天气,一年四季变换着姿彩的面貌,四季的芳香和缤纷的色彩,无一点缀着梭罗简单的湖畔生活。

6、和大多数传世之作一样,梭罗的瓦尔登在出版的当时遭遇冷遇,甚至讥评。甚至在它终成世界名著后他仍然像瓦尔登湖一样在静静等候偶尔的寂寞访客的光顾。译者徐迟先生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7、很多时候,我们却将那些无关紧要或稍纵即逝的东西视为人生的要事,而这一切实则会让我们迷失自我。环境有一种使置于其中的事物随俗迁化的力量,在我们身边的是无所不在周流不息的崇高天道,是塑成我们的造化之手,而不是我们雇来并乐于跟他交谈的工匠。

8、有火车从湖边驶过,车窗的灯火也便泼洒在湖里,打破了这厚厚的宁谧。想想白日里游人的热闹,真不知与梭罗时代相较,我们的“当代”是进步着还是退步了?

9、“至于未来或者前景,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顺其自然,别明确限定我们将来应该是什么模样,至于过去或者从前,那就像我们的影子,无非是表明我们还在阳光下活着而已,应该将其抛在脑后。”

10、在梭罗看来,自然万物皆有灵性,同样拥有生命和人格。不仅是飞虫鸟兽,就连瓦尔登湖上的冰裂也充满着人性。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所有一切动植物的生命都是寄生在这个伟大的生命体上。(梭罗瓦尔登湖)。

11、然而在过了将近200年,人不免有些怀恋当年梭罗离群的原因,在如此喧嚣的世界,是否还真的有人类安居乐业的宝地,不用关注现代科技的文明,远离纷争和斗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只有从装束朝外凝视的严肃的目光,以及穿着装束度过的严肃的生活,才能抑制往嘲笑,并把任何人的装束视为神圣。——梭罗《瓦尔登湖》

13、《瓦尔登湖》中作者通过在湖边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人在没有了自己内心的贪念和杂欲之后,心中的淡然和平静从容可以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适,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作者眼中的瓦尔登湖是纯洁的与周围的湖泊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瓦尔登湖的与众不同。这也恰恰的将我们社会上无法找到内心平静的人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上,追求心灵的崇尚往往比自己的贪欲更加的重要。作者选择独自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看似作者选择隐居是对生活的逃避而实则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表现,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内心境界。

14、对上帝林林总总的造物来说,具有同样意义的生活必需品,即是食物,但对人类而言,在目前的天时之中,生活必需品可以分为:食品,房舍,服装和燃料,缺少了这些,我们将无法自如的应付人生难题,更别提将来事业有成了。

15、瓦尔登湖是通过黄磊推荐后来看的,看完以后发现一件奇妙的事,他出奇的吻合师父参加过的一个节目《向往的生活》就是所有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这种生活看似最简单,但实际却最难实现,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历,一定的阅历和岁月的沉淀,假使以一颗年轻而又骄傲的心,又如何能真正的体会这种的生活的美好,读书过程中看到很多人说不懂作者意,读不下去,这正是它的体现,如果你并非家庭教育事业有成,以十七八岁躁动的心,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将如何“抛弃家庭,不顾亲友”来独自这样肆意的生活,又将如何安抚自己那颗展望未来,渴望拼搏的心

16、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17、目光正扫过排排各形各色的书,忽的,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本封面暗黄又略显沉淡的文集,插图是一池略显灰暗的湖水,旁长尽了苍绿色的树木,不过,依旧是一种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风格的米黄色,赫然写了四个字:瓦尔登湖。上方则是一行艺术的英文,显得有些龙飞凤舞,却不失优雅,下方则是一行小字:"(美)梭罗—著。

18、梭罗在这里过着极简的生活,每天早晨,他都精神抖擞地想让他的生活像大自然那么简朴和纯真。

19、《瓦尔登湖》是一部梭罗既讲给自己,也是讲给我们听的神话。《瓦尔登湖》出版后,梭罗便离开了瓦尔登湖,离开了森林,离开了他的小木屋,直至八年后去世。

20、看完后,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罗的行为,他的书有关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去更多的认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后,我在海湾走在沙滩上,突然你面对自然公园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我意识到,梭罗和他的著作“秋登湖”与被列入的富人和隐士有巨大的相同之处。

21、然而在过了将近200年,人不免有些怀恋当年梭罗离群的原因,在如此喧嚣的世界,是否还真的有人类安居乐业的宝地,不用关注现代科技的文明,远离纷争和斗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23、看着这本绿色封皮的《瓦尔登湖》,眼晴似乎透过这层绿的书皮,已经看到了湖畔翠绿的森林和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湖边有一间精致的小屋。一切都安静极了。心灵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涤了一遍,也变得安静,恬淡了。而到万赖俱静之时,心便为之神往了。正如徐迟先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境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泌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赖俱静之时,我更为之神往了。的确,在读这本书时心灵会逐渐寂静不来,在慢慢的嚼读中,你逐渐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瓦尔登湖》读后感3这才真正的理解了: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24、所以梭罗写道:“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健康,这么多的欢乐!”

25、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拿了一柄斧头,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我案头的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

26、曾有一个好友从国内发短信问我:以我们当下人的眼光,梭罗的人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想了想,这样回复:从物质层面看,他是失败的;从心灵的自由度——亦即人的解放上看,他是了不起到让人羡慕不已的成功者。小木屋虽小,大自然却是他精神的天地。当然没有灯红酒绿,可是那片湖泊不就是他的人生之杯吗?日光月色,还有四季那时时刻刻都在生长与发生的无穷无尽的美妙,无不与他超出物质之上的精神,碰撞、兼容、创造、再生。一部《瓦尔登湖》,蕴藏着巨大的欢乐,是发现的欢乐,也是创造的欢乐,一个对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都怀着平等敬畏之情的自由灵魂的欢乐。他不是避世,而是走向没有涯际的天地。他不是疗伤,而是抖去身上的枷锁、砸烂心上桎梏,重新铸造生命。不是愚昧与懵懂的回归,而是俯瞰与远眺的飞翔。只有梭罗才能发现“人类的劳动像春天一样焕发光芒”;也只有梭罗,才能感觉“只有在瓦尔登湖滨,才与上帝与天堂最近”。

27、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在很悠闲的晒太阳么?”有钱人语塞。一般而言,我认为能愿意这样过隐逸生活的只能是东方人,而且现在我甚至怀疑现在的东方还有没有这样的隐士存在,仿佛这样的人物只能活在遥远的古代,时常的我就这样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愿意过那种山林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葱葱,幽径模糊,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可是,能无忧无虑地过这种生活的人真能存在么?古代那些隐士大多是在官场不得志的士大夫,寻常百姓哪会有这份闲心,家有老小,能够抛开他们由着自己的性情去游历江湖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要想过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还真是不切实际的,《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梭罗也只是过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这段经历也是弥足珍贵,试问有谁能花三年的光阴来尝试这种简朴生活并能够富有情趣地刻录下来自己的心迹?

28、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难道我也是心底寂寞之人?《瓦尔登湖》读后感8一直以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单纯描写湖畔风景的书,打开来澄澈的湖水便会铺面而来,有早晨的鸟鸣、花香、有参天的巨树,林间的松树,树叶间细碎、斑驳的阳光。

29、在梭罗的诸多作品中,《瓦尔登湖》可以说将大自然的影子刻画得淋漓尽致。《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1845年至1847年这两年零两个月的湖畔生活的点点滴滴。

30、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梭罗进城,偶遇当地的收税官兼警察当面向他追讨税款,梭罗因反对奴隶制而拒交政府的“人头税”,结果被直接送进了监狱。他在狱中只呆了一夜,即被友人保释出狱。但这一夜让梭罗思考很多:当个人面对一个错误的政府、甚至错误的法律时,作为公民,他该怎么办?后来,梭罗写作了著名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宣扬依靠个人力量,进行“非暴力抵抗”。

31、翻开书,无论你的内心多么浮躁,这时都会安静下来,连空气都变得像书中森林里那样:清澈、湿润、流畅,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静,绿的香……

32、我猜想梭罗闻此语,也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减法是做给自己的生命看的,何来“遮掩”一说?

33、生死于十九世纪的梭罗,却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是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的(《瓦尔登湖》出版的时候是那样的寂寞,不只是冷遇,还有误解、讥讽与贬斥)。为什么会如此?是人类共同的困境,越来越煎熬着也威胁着人类与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他是一位先知,在“现代社会”的初期便焦灼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困境:物质的“现代社会”,正在扭曲、异化、毒害着人类的精神与心灵;本是大自然中一员的人类,正在走向背离自然、奴役自然、从而成为大自然的暴君并最终将要毁坏这个地球也毁灭了自己的绝境。他说:“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他不是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领袖是爱默生。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从大自然中认识真理——曾经在梭罗那里发生过热烈的响应,并对梭罗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与爱默生不同的是,梭罗更是一个践行的战士。他径直走进大自然里,以热烈的爱,与其同呼吸,具体地发现美,发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细节,发现大自然自由的真谛,从而也就发现了一条救治心灵、挽赎精神、让人成为“完整的人”的道路。

34、只有瓦尔登湖的儿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的心。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那宁静、欢畅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体里的血液。

35、他希望世界上的人不注重生活而注重灵魂的宁静,殊不知对于有些人来说,

36、在中国,《瓦尔登湖》早在1949年便出现了徐迟翻译的中文版,但此后的三十余年寂寂无闻。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瓦尔登湖》译本数量几乎是爆炸式地增长,成为一本当之无愧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出版商关于这本书的宣传卖点大都集中在“宁静、恬淡、充满智慧”,“超凡入圣的好书”,“田园的宁静”,“回归自我与自然”。人们在幻想中向往着梭罗的生活方式,又在幻想中将梭罗变成一个“归隐"符号。过多却失于浅薄的追捧,瓦尔登湖成了一种被消费的情怀和神话。

37、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38、瓦尔登湖,是一个曾经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山中深湖,海拔高于周边的其他湖泊,面积约有25万平米。在梭罗眼里,瓦尔登湖的景色是粗线条的,虽说不上壮观,但深邃而纯净。据说在今天的波士顿周边,象瓦尔登湖这样的湖泊或河流湿地有很多,如果不是因为梭罗,瓦尔登湖或许至今都会默默无闻。

39、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资料丰富,好处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

40、《瓦尔登湖》一书由18篇散文构成,这些章节分别是: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阅读、声音、孤独、访客、豆田、村子、湖、贝克田庄、更高的法则、与小动物为邻、室内取暖、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小动物、冬天的湖、春天、结束语。

41、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认同书中提倡物质极简的朴素主义,因为在现代社会里,那些凡事自给自足的情况已经相去甚远,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成为某种产业链所连接的共同体。

42、如今,在社会上的人们都不停的忙碌,不停的工作,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仿佛对财富的追求成了生活唯一的乐趣和意义。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就像钢铁一样冰冷、坚硬,与我们这些人相比梭罗过得才能算得上是生活,快不快乐与贫富无关,与精神财富有关。

43、豆类和住房建设,烤面包,并享受城市最文明的人,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方便和先进的城市生活的今天,还有那些谁渴望呢?在越来越紧张,收缩自然环境今天的土地上,人们可以有这样的梦想在哪里做呢?

44、而梭罗是幸运的。他的出身地康科德便是他的精神故乡。他不希望别人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不愿活成别人。他不执意要做一名隐士,他想嬉戏山水,他就来了;他觉得可以离开了,便走了。他明确说,世人越不同便越好。每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简单地因袭、模仿父母辈。他对自己绝对自主,也希冀他人也绝对自主,人人完整且自尊,成为一个可以说这一句话的人:

45、"阅读"意味着难度的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更高级的趣味。其实,这也是阅读的另一层真实动机——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体验那种"驯服"的快感。真正的阅读一定是一场智力与体力的双重角力:一方像一座充满密码、障碍与挑战的迷宫;另一方则迫切地想要给文本安上一个自身可以理解的框架,赋予文字和内容以意义。

46、林语堂曾说梭罗“最富中国人的色彩”,这当然是指他的出世与隐居,如老子的“出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许林语堂只说对了一半,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误读。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不仅是避世的出世的,更是积极地入世与拯救,他不仅为自己,更为了拯救世道人心。自1982年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来,梭罗与《瓦尔湖》,对中国产生着持续的影响。我是2000年3月22日购得这部书,21年多来,总会常常地翻阅,总有新的收获与深长的共鸣。对于有人提出梭罗与《瓦尔登湖》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是在他失恋、弟亡、与邻居不睦、朋友失和、煮鱼造成森林火灾等因素所迫下才遁入瓦尔登湖的说法,一直不能赞同,因为我深知,梭罗与《瓦尔登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持续、深刻、积极的影响,就是最好的回答,“只有真理,永不破蔽”。况且,早在1841年,24岁的梭罗就曾想到林肯家族的弗林特湖畔的木屋独自生活,只是被拒绝没能成行。

47、后来了解到,梭罗反对美国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憎恨程度不下于对大自然的热爱。1984年梭罗在瓦尔登湖已经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48、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梭罗《瓦尔登湖》

49、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50、IwenttothewoodsbecauseIwishedtolive

51、梭罗所敬仰的是生于自然,用于自然。在整本书的开始,看似普通的生活方式,朴实的文笔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他认为我们生活在喧嚣繁杂的尘世中,应该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去生活,而不是被现如今城市,农田的生活环境所禁锢,工作日复一日,耕地年复一年,从这一代,传给下一代,使日后的人们永远被土地禁锢,永远被工作束缚,而每天的生活就是为了生存而活着,在梭罗看来,在这样纷争的环境中,只有进入自然,去聆听内心的话语,去感受万物的和谐,通过雨声来洗刷沾满自己身上那尘世的污秽,用孤独去深思自己内心的渴望。

52、“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我觉得这是对梭罗的生活态度最准确的表述了。我喜欢这样,若不是在外,在家我都会一身宽松舒适衣裳,躺在树荫下,摇椅上,或读一两篇喜爱的文章,或远眺两三里山外凝神片刻,放低心态,放宽胸外,感受揽万物于胸怀的豁然。于是“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在这番超脱的神游中,风随着我的思想纷飞,她刮落了病弱的树叶,从我身旁飘过。谁又在叹息“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她不理,又卷起一个小漩涡,从屋檐下那块风吹雨打不动的石头上翻过,差点在石头上那条日益加深的裂缝里翻沟,谁又笑“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她不懂,几个漩涡腾起,徜徉在树梢花枝中,留恋花香不走。谁在大笑“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一惊,迅速远离我的思想逃走。片刻间世界安静下来。

53、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让内心时刻保持独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瓦尔登湖》读后感4要说美国19世纪的超自然主义之父大卫亨利梭罗,不免想起田园哲学笔录《瓦尔登湖》。这部书都围绕梭罗为了验证自己离群也能生活的想法,并对当时底层农民的眼界狭小的不满,决定靠自己,靠智慧和双手生活,因此在一个叫瓦尔登湖畔定居,自己建造小木屋,说实在的,我自己很喜欢木屋的,还有草场。木屋里的东西也很普通,三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烧水壶,一张床,还有一些工具和干粮。每天出去捕鱼和翻地种豆,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中国东晋的陶渊明,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句。

54、王小姿 雨桦刘宜庆(兼)米荆玉 肖瑶 孙邦珍 

55、和平的,非暴力的,但却是不服从的,对抗的。对大自然满含深情的梭罗,对人类对生命,更是怀着不能遏制的悲悯。面对黑人的被奴役与被买卖,他如坐针毡,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梭罗是废奴运动的长期支持者,通过“地下铁道”,帮助过很多黑奴逃到了北方自由州。那个废奴主义者、革命党人约翰·布朗,就曾得到过梭罗的倾力相助。1859年10月,当无畏布朗起义失败之后,梭罗在第一时间便站在市政厅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而当布朗被判处绞刑、政府又严禁给布朗开追悼会的时候,又是无畏的梭罗再次来到市政厅,敲响大钟,召集群众举行追悼会。

56、梭罗,一个无名小卒,一生困苦,但在乡村中自得其乐,著名的《瓦尔登湖》便出自他手,正是此书改变了我。

57、他也不急于去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哲学命题,让学术界争论不休,这些都离题万里。正如他在《瓦尔登湖》的结语所言:我宁愿独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话,和宇宙的建设者结伴同行,也不愿混在盛装打扮的人群中招摇过市,我不愿生活在这躁动不安,神经兮兮的,热闹喧嚣的,鸡零狗碎的19世纪,我宁可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瓦尔登湖》读后感14“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58、他勇敢而豪迈。当人们竭力铸造着自己金钱的桎梏时,梭罗却在竭力丢弃物质。他反叛大胆地提出,一个人能够放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这不是要让我们粗茶淡饭、缩衣节食,而是试图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告诫我们——简化物质的欲望,重视精神的空乏,减少对同类温暖的追求,腾出时间和精神来深入生命。

59、“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60、需要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了解写出自己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消化之后再提取的过程。《瓦尔登湖》读后感15《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寂静的书。你需要把你的心静下来,才能领悟到真谛。当我沉下心时,再次拿起这本书,去细细地品味这哲学的思想!

61、自由者该尊崇己心。我的心思你不知晓、世界不知晓无所谓,也不必非得将高尚昭告天下,这颗真心天地可鉴,自己可见,足矣。

62、★特别收录译者仲泽的导读长文,全面解析梭罗丰盈的多面人格

63、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

64、梭罗本人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他更坚定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态度和决心。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有着大自然的影子。《河上一周》就是他和哥哥约翰一起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航行了一个星期后,通过整理整个行程而写成。类似的作品还有《缅因森林》《科德角》等等。

65、恰好,在书中"阅读"一章,梭罗明确了东西方典籍给予他的滋养,对功利性的教育和阅读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66、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67、青少年时代,求知若渴,"阅读"曾为我们打开一扇又扇想象与探索之门。成年的我们,理应从阅读中欣赏、体会到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而经典作品正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读者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哪怕具体内容可能被忘记,却把精神的种籽留下了。

68、传说,古时候,印第安人曾在这儿一座小山上举行一次帕瓦仪式,那座小山一下子升高,耸入苍穹,……这座小山东摇西晃起来,突然下沉,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逃了出来,她的名字叫瓦尔登……——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

69、是的,梭罗的文字朴素自然,诗意富饶。读《瓦尔登湖》仿佛是在阅读自然本身——阅读它的澄澈、浪漫、随性、自由。这也是《瓦尔登湖》给予我的第一阅读印象。

70、梭罗与瓦尔登湖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瓦尔登湖湖畔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感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71、《瓦尔登湖》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以及他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

72、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确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迹里。《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73、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点。尽管贫困,你要爱你的生活。

74、他聊中产阶级家庭:“谁家都会为钱发愁,可这个事儿吧,好像又是一桩要竭力掩盖的秘密。”

75、所有的变革,都是可值得预期的奇迹,而奇迹在不经意的每一刹那就发生了。

76、一个人如果活得真诚,就一定是活在一个遥远的国度。

77、《瓦尔登湖》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这是一般超凡入圣的好书,亲近自然的思想让世界所有的人为之怀念。的确如此,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体会了自然的美好,感觉到心灵的纯净。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当农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见得因此而更富,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

78、推荐:是一本适合在秋天读的书!??温暖而又清醒。挠的你心里痒痒的,恨不得脱下高跟鞋反身扑入那一片蔚蓝与静谧……

79、智慧和纯洁出自于身体力行,无知和淫欲出自于懒惰。

80、谈到奢侈与舒适这两方面,最明智者往往过的比贫困者更为单纯和朴实。

81、让那些要去做事情的人再次牢记穿衣服的宗旨:首先,是维护生存必须的体内热量;第就是在社会环境中遮蔽裸露的躯体,而且他还应判断一下,有多少而又必须重要的工作,不必在衣橱中添置新衣就可完成。

82、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83、他在这里固然贫穷,可他每天耕种很快乐。虽然没有人与他交谈,但是它有许多的动物伙伴。他虽然要拼命地种庄稼,但他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他可以在上午种田,在下午看书或去勘测山川与河流,还可以采摘山中的野果,与小动物亲密接触。这种无人打扰的生活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上流社会的腐臭味,这儿的空气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我们仅仅在匆匆的生活着,为了什么?为了钱?可在森林中根本不需要钱。我们有时甚至忽视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可我们却将它贱卖了,它们变得一文不值。

84、曾有媒体戏谑地评选出“史上最难读完的十本经典”,《瓦尔登湖》赫然在列。梭罗关于语言具有专业学者的修养,《瓦尔登湖》显示了他卓越的修辞技巧:双关、谐音、典故的活用让文字充满了谐趣。这赋予作品别致意味的同时,也造成了这本书的"精深",不是那么易读。

85、这是我个人的一方天地,这里有我自己的日月星辰。从未有人夜间途径小屋,更不会有人深夜敲门,我遗世独立,好似来自太古走向洪荒的唯一的人。除非春天到来,间或有村人为了大头鱼而垂钓溪畔--毋宁说他们是在通过黑暗施钓,在湖中钓取自己的天性--所幸他们很快离去,常常提走了轻轻的篮子,“把世界留给黑暗和我“,故而夜的灵魂尚未遭到邻人的亵渎。我由此相信,人们对黑暗依然心存恐惧,尽管基督的福音和烛火的光明早已驱走邪恶的女巫。

86、   瓦尔登湖栖息在俗世和天堂之间,共享着俗世和天堂的颜色。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水时,观湖的人也在衡量他自己本性的深度。

87、作者并不是要表达任何一种他他所无比深爱的大自然的哪一个孩子,甚至不是他自己,这么多年的林间生活,他用自己的双手双脚,自己对周边花草树木农田湖泊或者说鱼儿兔子或是阳光微风雨露的描写上,来用心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切物质在他心里都有生命。他的语言对大自然无比舒坦,他对社会的见解是赤裸而指人心的,他的情感无比细腻真实。

88、 带母鸡游街,吃贵妇名犬:李鸿章出访欧美时出尽洋相?

89、穷困,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这个哈佛大学毕业的人。还有难与人言的苦痛:心爱的哥哥早早地死去,心爱的姑娘又拒绝了他的爱,可能还有永也无法圆满的暗恋,自己又生着肺病,四十五岁的盛年便匆匆故去。

90、梭罗的一生是短暂而孤独的,他性格与众不同,思维天马行空,行为我行我素。他未结过婚;他不喝酒,不抽烟,不喝咖啡,不喝茶,也很少吃黄油和肉之类的食物;他不去教堂,不参加选举,甚至拒绝交税。或许是受肺结核和支气管疾病的长期困扰,也或许是他抑郁的性格,梭罗只活了45岁。

91、大部分人过着沉默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即是根深蒂固的绝望。但其他清醒的人都懂得——没有什么能阻止太阳升起。与此同时,瓦尔登湖也迎来了一位急流勇退的朋友,他就是——梭罗。

92、作者在这个时期里,虽然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作者真的不想看到其他人。在《访客》中,作者说:“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喜爱交际,任何精神旺盛的人来时,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紧紧吸住他不放。”作者与渔民、猎户、诗人和哲学家来往,一起交换生活的意见,因为作者认为来到这个森林的人,都是“朝圣者”。

93、他纯粹而自由。两年又两月的独处生活,难道不会感到寂寞吗?梭罗不会,因为他早已和自己成了挚友。用文字描绘自然美的趣味,用心热爱自然,他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卸载城市的喧嚣,安装原始的快乐——天作棋盘星为子,地作琵琶路为弦。独处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修炼自己,以真正的精神读生活的智慧。

94、梭罗当年在湖边居住的小木屋,不足十四个平方,如今按原貌复制后,建到了离湖边二百米的一个坡上的树林里。当然需要拜访,在这样的月夜,多有味道。门虽锁着,他却在门前迎接,向南的窗户琉璃上,还泊着那弯明月,在树影间影影绰绰地亮着。我知道,窗下就是那张不足一米宽的小床,那时的火炉应当已经点燃了。树林里,只有我们俩,一个是铜铸的等身梭罗,一个是血肉之躯的孔子的老乡。没有一点扰嚷,我将右胳膊稳稳在地搁在他向前伸出的左手上,脸对着脸,不到十公分的距离,似乎都能听到他均匀的呼吸。不知他看清了没有,我的不愿示人的伤痛?而我分明看到,他那丛生的胡须里,正藏着一直没有融解的忧郁。

95、梭罗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与主张都未引发太大回响。第一位意识到《瓦尔登湖》价值的评论家是英国人乔治·艾略特,她在1856年1月发表于《威斯敏斯特评论》的书评中,盛赞了梭罗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文字诗意而感性”。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瓦尔登湖逐渐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代名词。

96、在其有生之年,梭罗除了发表过一些诗歌,还出版了两部著作,其一是《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 ,1849),另一部是《瓦尔登湖》。令他失望的是,两部著作鲜有人关注,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带给他任何经济收益。

97、他独身于林间,每日与壮美的事物为伴,思考人生的的意义。他曾考上过哈佛大学,曾开过铅笔厂。可是已经成功了的事,他就不想再做下去。我想他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不满,仅仅是想要体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只要活着,就生存在体验的海洋,无以逃遁。

98、“所谓生活的减法,是已有加法者方可尝试的。身无长物、地位卑微者凭何以此遮掩羞涩的现实?”

99、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100、我们dou要去找寻并坚守内心深处所热爱的生活,终有一天,你历遍的山河会全然化作尘埃,当尘埃已铺满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见海,愿你也停不下来,心里那泓湖水还在,那里风清月朗,湖光十色,那里日暮温柔。《瓦尔登湖》读后感2当我合上《瓦尔登湖》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将心境洗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它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写下来的。

101、任何衣装一旦离开了人就变得可怜和怪异起来。唯有用严肃的眼睛透视着穿衣人的真实生活,才能抑制住忍俊不禁的喧嚣,还穿衣人一个神圣的真面目。

102、诚然,孤独会令人不快,但是,旋即我便意识到自己的心绪的些许悖谬并预见到不时而愈的希望。孤独蔓延之时,适逢细雨绵绵,我聆听着滴滴答答,小屋之外的每一丝声响每一方景致都与我启示,顷刻之间,我敏感于跟自然交流的美悦和裨益,一种博大无涯难以名状的亲密之感瞬间笼罩周身,使虚幻的人间友情顿然显得无足轻重--于是,寂寞孤独便与我永远绝缘。每一枚松针的幼芽无不向我示爱,它悄然拔节,渐次长大,这一切无不感应在心、惬意于情,我对自己族类的存在如此敏感——即便置身被世人目为荒蛮乏味之境,我也能铭感至仁之爱、至亲之情,但这既非得自路人,亦非源于村民--以致让我觉得乐土在此无复他求……

103、在梭罗眼中,大自然的每一个生物,都“承载着部分人类的思想”,与他进行着心灵的交流。

104、在很多人眼里,阅读只是为了自己能求得些微方便而已,正像他们认识数字仅仅为了记账,或是做买卖时不会上当一样,至于阅读之作为一项高贵的智力训练,他们则知之甚少乃或一无所知。然而,在更高的意义上,只有这样才算是阅读:并非视为奢华以求抚慰,亦非让高贵的智性陷入昏睡,而是那种需要我们踮起脚尖、屏气凝神,需要我们无比警觉,时刻清醒的方式。我认为识字之后就应该读最好的文学书籍,再不要像四五年级学生那样,永无休止地重复着字母表和最简单的词,终生坐在前排座位。大多人只消读一读或听一听,或偶然之际因领受了一本好书的智慧,如《圣经》,便浅尝辄止,然后将官能挥霍于一种所谓的休闲阅读而了却余生。

105、先说住的。受好友埃勒里·钱宁“给自己盖一所小房子,然后开始尽情享受自己的伟大历程”的鼓舞,梭罗来到这儿,决定在湖边小山坡上安营扎寨。据说他是从作家艾尔克特那儿借了一把斧头来建小木屋。这是一处边缘长满大片树林、可以看见瓦尔登湖、“令人赏心悦目”的小山坡,主要生长着北美油松、山核桃树和漆树。坡前,长着草莓、沙樱、狗尾草和矮橡树等植物。一条六十米长、狭仄的小路直通湖边。

106、在物质横行的年代里,能读到《瓦尔登湖》这本书真是幸运,我的内心,如瓦尔登湖,平静、安宁、优雅、超然。《瓦尔登湖》读后感6“人们赞扬并认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我们为什么要在损害别的生活的情况下夸大某一种生活呢?”

107、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什么(52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