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的意思(34句文案短句)

2023-04-17 14:11:15

知人之明的意思

1、(大行受大名):行:品行,德行。有大的德行,一定有大的名声。(知人之明的意思)。

2、(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3、(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4、(禽兽不若):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5、人应有自知之明,否则小往大来,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6、(轻薄无行):无行:品行坏。态度轻佻,道德败坏。

7、(品貌非凡):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8、(砥砺名行):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9、(禽兽不若):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10、(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11、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

12、(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

13、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1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15、(萧敷艾荣):萧、艾:艾蒿,蒿草;敷、荣:开花。指蒿草长得很茂盛。比喻才能低下,品行卑劣的人一时得势。比喻小人得志。

16、(取友必端):取:选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选择朋友必须是品行端正的人。

17、(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18、(砥廉峻隅):峻:高峭。通过磨砺,使可分解更加分明。比喻磨炼自己使品行更加端正。

19、(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20、(狗彘不若):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21、(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

22、(铜臭熏天):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23、[典故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24、(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25、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2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7、(砥身砺行):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28、(顽皮赖肉):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也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同“顽皮赖骨”。

2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30、(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31、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准确了解一个人,应该从细节、小处入手,时间会告诉你谁是你真正可以信赖的人。知人之明是一种成熟,是经验的积累。有知人之明的人不会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自己的一面之缘就对他人下判断。

33、虽然他已经是大学生了;可他远在家乡的妈妈总是~地放不下心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3百易特的后悔qq空间说说(你总是说我笑的时候好看)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