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39句文案短句)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1、最难忘 最可怜 最无端 最堪怜 最妙处 只赢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写不尽 望不断 流不尽 看不尽 禁不住 赏不尽 全不念 君不见只不过 倒不如 哪管他 休论他 谁管它 且任我 才领得 好领取 莫辜负 都付与 且探寻 且看那 请看那 犹剩得 犹记得 再休提 再休说 再休管 无怪乎 又还是 又何妨 无非是 又谁料 又谁知 又添得 又何必 又奚必 更能消消受得 更何须 何须问 况更有 更有些 应有些 正有待 待他年 看今日 回溯那 更忆及 忆几番 听几番 怎脱去 怎抛却 怎识得 便怎地岂徒览 切莫要 说什么 皆因是 可直作 看破那 还须要 未曾闻 唯此地 都幻作 尽收归 焉能免 要争个 安排着 才觉出 有多少 休忘却
2、这副对联的典故,据传是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到某寺中游览,寺僧见他衣著简朴就颇冷淡,只说了声“坐”,又对小和尚说“茶”。然而听郑一开口谈吐文雅,就补了一句“请坐”,并吩咐“泡茶”。再叙谈时,得知来客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就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并高声叫小和尚“泡香茶”。后来寺僧乞留下墨宝存念,郑板桥就将前事写成此联赠给他。像这种即景即情应对的趣联,它的上联七个字居然都是仄声字,但因为是如实记录的现场情景,全联又极其生动传神,那就没必要再去苛求什么平仄相间的原则了。
3、以上是七言字联格式。下面谈谈五言联的两种起头式:
4、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5、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6、一般说来,一副对联要符合平仄的联律,就应该遵守字节要平仄相间、对字要平仄相反、上联末字要收仄和下联末字要收平这样四项基本原则。前一篇我们讨论了“字节平仄要相间”与“对字平仄要相反”这两项原则,本文接着来谈谈“上联末字要收仄”与“下联末字要收平”的问题以及对联平仄要求的宽与严问题。
7、横彭蠡湖而西,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难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8、例如:“街”字为平声,“姐”字为上声,“界”字为去声,“节”字为入声。
9、要有时代观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具有时代气息的词组、语音、节奏,要吸引到对联的创作中来。声律的平仄,现在实行“双轨制”是完全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四声终将代替旧四声,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10、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11、入声字字群本来属于仄声字的范围,但入声字的读音消失后,一部分原本来属于入声念法的汉字,后来在普通话当中变成了第二声的念法。这些入声字,就相当于是“混入”平声字的仄声字。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我们也可将这部分原本为入声字的平声字,称为“伪平声字”。
12、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13、比如“出”、“急”、“竹”、“福”等等,用今天普通话的念法,它们都是平声字。然而在古代,它们都是入声字。我们在拟定古典型春联时,如果用到这些字,就必须将它们都放在仄声字的位置上才行。
14、多数情况下,别人请你去”送春联“,不是让你去玩的,而是要你在限定时间内(通常为两三个小时)写完一大堆春联纸。也就是说,你得完成对联书写的基本定量。比如每个人得起码写完30到50副春联(每副春联要加上横披),这是定额。
15、复句联句脚的平仄有无规则呢?从对联产生至今,尚无权威部门做过硬性的规定,但有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历代对联中,摸索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在此基础上,今人余德泉教授(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对联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梁章钜奖”最高票获得者)深入研究,翻检了二十一个联集,审视甄别了6403副对联,总结出了句脚平仄的大体规律,并冠以“马蹄韵”之名,并于1997年出版了《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世,受到了联界人士的好评。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对联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据余德泉教授的统计,在所检6403副对联中,合乎马蹄韵规则的有6058副,合格律为6%。由此可以看出,马蹄韵立论的根据是可靠的。
16、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17、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同。
18、比如,戴兰斋所撰春联:紫燕春风寻旧主,红灯瑞雪映新门。其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副春联里,上联、下联用字的声调都是平仄相间,同声调字连用时,超过三个就换平仄了。平平平后换成仄仄,仄仄仄后换成平平。上联和下联构成对偶的字词的声调在平仄格式上完全相反。紫燕对红灯,仄仄对平平;春风对瑞雪,平平对仄仄;寻对映,平对仄;旧主对新门,仄仄对平平。更重要的是,上联以仄声字收尾,下联以平声字收尾。这种形式实为公认的春联的定格。
19、春节近了,春联又开始涌现在中国人的新年生活里。新年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春联最晚在晚唐时就已出现,甚至还可能上溯至盛唐,距今已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广为流传的较早的春联,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些至少意味着唐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
20、目前学界最为推崇的还是马蹄韵。即像马走路一样,后脚会踏在前脚的蹄印上,两平两仄地交替。
21、其规律是:在两句式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句,就在其前边加一平或一仄,并且要符合“仄顶仄,平顶平”的要求,同声的不能连续出现三次。
22、凡d、t、n、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厕”例外。)
23、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五不论,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即上下联在二四六位置上必须平仄相对,一三五是放宽的(不是都可以,参照第四条)。
24、其是中长联的明显语音停顿处或者短语短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必须从严。例如:
25、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26、上联的最后一字”在“为第四声,属于仄声字。而下联的最后一字”余“为第二声,属于平声字。
27、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
28、春联张贴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春联没有落款,上下联容易出错。主观原因是,人们缺乏春联小知识,特别是缺乏对春联形式的了解。人们很多时候单纯借助于春联的意义来进行上下联的区分,往往不那么精准。春联不仅有形式上的严格要求,也有意义上的明确主张。春联的对偶规则要求春联上下联的字词要相对相反,意义要相关相承。但今天市面上印制的春联,上下联用了不少近义词,大多意义重复,犯了“合掌”大忌,依据意义进行上下联的区分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29、句间衔接处的平仄安排,尚无规则,作者有充分的自由。近年,河南省南阳市楹联学会会长张克锋提出了“龙凤韵”的概念,他提出,上句句脚与顶句第一音步的平仄对立为好。如果将平视为龙,仄就是凤,所以叫“龙凤韵”。此论一经提出,就受到部分联友的支持,其好处是,对联连写不点标点也可以保证平仄的交替。按照他的观点,四七句式十一言联的平仄安排是:
30、由此可见,对联的平仄要求,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坚持原则要允许有个别的变通,灵活运用平仄规律要时刻想到基本的联律,既能以不变应万变,又能够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创作或赏析对联才能得心应手。当本文将对联的平仄规律解析至此的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些道理,可还是不能够正确运用平仄,因为我不知道哪个字是平声字哪个字是仄声字。是的,我也正要说这是掌握对联平仄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且待下一篇再来分解。
31、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32、春联是对联的特定形式,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的书写和悬挂。要拟定一副严格意义上的古典型春联,你需要具备基本的格律诗知识,比如要知道汉字的平仄声调,要了解“五不论,六分明”的要求,以及对仗手法(上、下联要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平仄相反等等)的基本规定等等。
33、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34、如果我们能够自撰春联,则会让受联者感到更为高兴。比如下图的这则春联,是我为一家饭店所作:
35、杨中涛,本名杨秀付,籍贯湖南省凤凰县。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考入首都师大中文系书法专业,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欧阳先生所招收第二届书法硕士。近来来致力于传统书法史和经典碑帖教育教学。
36、其一些趣联、游戏联可以放宽。这一类对联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即兴而作,如果过于苛求那就无趣可言了。例如:
37、总而言之,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如果你有机会参加”送春联“活动,你会发现书写过程绝对是个体力活。你必须比较”能打“,还得出手快,如此才能”多快好省“地在现场顺利完成大量的春联书写任务。
38、其字越少的对联(如三字联或四字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最好是每个字都严格按平仄要求落实,这就好比干活的人越少越不要偷懒,否则很容易被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