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89句文案短句)
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
1、曾子介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
2、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稳住别慌,小文有《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精析仿练》帮你“拯救”高中古诗文!
9、中学必背古诗文——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10、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11、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12、1)学而时习之( )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学而”篇共十六章,内容涉及学习、为人和修养道德等方面,也有一些论政的语录。
17、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其中,“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19、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22、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5、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30、《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31、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2、第社会伦理:事父事君。学习《诗经》也关乎家庭与政治伦理的教育,这是《诗经》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孔子说“迩之事父”,意思是学习《诗经》让人懂得尽孝。《诗经》中确实有不少谈及孝道,如《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王事靡盬,忧我父母”。《诗经•国风•齐风》中“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等。在儒家眼中家国一体,父子关系可以类推到君臣关系。由孝道向外推,就是侍奉君主之道。所以说“远之事君”。所谓“事君”,核心功能就是辅佐国君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把国家政务交给一个学习了《诗》的人,但是却做不好,那么读再多也没有用。(《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4、孔子本人是《诗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诗经》文化的守正者和传播者,他坚持先王时期的德化之治与西周时的礼乐制度,更是以《诗经》为教学书目,整部《论语》共有约18处谈及了《诗经》,有的是直接谈论,有的是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有的是借用《诗经》中句子借题发挥。从《论语》的《阳货》篇可以看出孔子重视《诗经》的原因。这个部分虽然短小,但信息量却非常大。几乎囊括了孔子对于《诗经》价值的绝大多数看法。
35、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7、子夏说:“广泛地求学,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遇到困惑就诚恳地提出疑问,就所学知识思考其中的义理,仁就在其中了。”
38、孔子说:“三军主帅的位置可能会被夺取,但是一介匹夫坚定的心志,却是无法被人夺取的。”
39、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
40、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4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2、“雍也”篇记述孔子对门中弟子的某些评价、关怀和勉励,此外还涉及到君子的品格、忠恕之道、中庸思想以及如何培养仁德等。
43、《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4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5、寓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且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46、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47、子夏介绍: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七十二贤之一。
48、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49、⑥为(wèi):替,给。忠:忠诚,心为人。(chuán):指老师传授的东西(如学问、知识、道理等)。
50、句子划分停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5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4、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55、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7、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58、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59、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寻思书中的道理,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探究思索而不去学习,事无验证,就会劳思伤神、疲惫不堪。”
6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章提倡学思并重,不能偏向一方。
6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6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转折顺承并列
6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4、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5、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67、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中,直接谈论“君子”的有三条。
68、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
6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70、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71、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72、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73、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4、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75、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7、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78、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79、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8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8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4、而:连词,表示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85、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87、10,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88、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