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45句文案短句)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1、对于日本的大名们,丰臣秀吉没有能力处理,他只是最强的那个,但是他没本事全部将大名清洗一遍,毕竟师出无名,容易被人反感,然后掀起反丰臣的运动,于是对于强大的大名,他的选择是巴结和制衡,他对于德川家康只能巴结和制衡,然后等待德川家康造反,然后他在带人收拾家康,但是家康一直没造反,生生耗着丰臣秀吉,甚至最后成为了丰臣秀吉的托孤大臣。
2、即便我们从最大的程度去猜想日方在这两次战斗中的损失。但总数超过十五万的侵朝日军,仅仅因为两次损失数千人的战斗,便能够迫使秀吉失去战意,答应求和吗?而且还提出的这样一个极其节制的和谈建议,甚至于在和谈刚刚开始便主动撤兵?
3、等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春节都过了,却一直没有接到指令。又等了几个月,望眼欲穿的沈有容总算等来了指令:别忙活了,日本鬼子投降了。(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4、这段铭文比较长,毛病也被挑了不少。其他的我们就不多说。其中最关键的两处,是“国家安康”和“君臣丰乐”这两句。本来这两句都是很吉祥的话,没什么不对,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家故意要找茬,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
5、但信长却首先违反和约,元龟二年(1571)9月,织田军放火焚烧比叡山;天正二年(1574)9月,织田军进攻伊势长岛城,城中僧众连带老
6、故而,根据侵朝日军的构成并结合日军一味避战的情况来看,丰臣秀吉的真实动机,很可能不是如他自己所宣称的,或是明、朝方面所猜测的那样,试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争夺东亚霸权,而是别有所图。
7、历经信长、秀吉和家康三人,通过种种或公平或不正当的手段,国家在30年内得到了统一。此后的两百多年,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闭关锁国的状态。直到1853年,美国黑船驶入日本,强行打开日本国门。封建腐朽的幕府统治无法抵挡现代化的美国和不满的民众,1867年,德川家族交出政权,史称“大政奉还”。由此开始明治维新。
8、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由于秀吉极大的高估了朝鲜军的抵抗能力,所以导致了在后勤补给规划方面的“失算”。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够据此提出一个假设,即一开始,与其所公然宣扬的目标不同,秀吉仅仅想在朝鲜进行一场有限战争呢?
9、如果丰臣秀吉真的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要打进北京城的话,很难相信他会迅速的接受与明朝交涉停战的建议,并且提出一个,与其之前所宣称的目标相比,极其节制的建议。更难相信他会容许自己的部下,在和谈刚刚开始之际,便主动放弃能够作为和谈重要筹码的汉城,放弃大片的占领区,向釜山一带撤退。
10、数百年后,德国军事专家梅克尔受日本邀请观看关原之战布阵图,看了没多久,他立即表示:西军(石田三成)必胜!
11、丰臣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木下”。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とうきちろう),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
12、其实「中国大回转」虽然动听,但单纯就速度而言,一天最快才走了五十五公里,而且路途大多为沿海平原,并不算特别迅速。接下来的大垣城回转,让人们看到了羽柴军的速度有多么可怕。
13、忍者神龟德川家康,终于走完了他坚忍、曲折而漫长的一生。写到这里,我也想替家康长舒一口气,忍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歇歇了。
14、德川家康呢?虽然不服丰臣秀吉,但是家康只是同盟,无法直接参与织田家的内部争斗,只能眼看着丰臣秀吉夺取了权力。随后,虽然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也打了一仗。德川家康自保有余,根本无法打败秀吉,实力差距太大。
15、关白五摄家取而代之的是以平氏和源氏为首的武家统治,也就是我们说的日本幕府统治,幕府的首领叫 “征夷将军”,在日本近代有三大的幕府,分别是源家的“镰仓幕府”、足利家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家的“江户幕府”。
16、沈有容去!从来不曾远洋作战、陆军出身的沈有容,这次要率领一支海军跨海东征、消灭倭寇。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任何胆敢侵犯中国领土的强盗,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17、其实,在选丰臣秀赖之前,丰臣秀吉还是选过其他人当他的接班人的。由于丰臣秀吉和他的正妻宁宁不生育,与其他侧室也没生育,因此,丰臣秀吉早早就选定了宁宁的侄儿小早川秀秋为继承人。但是,不久,他和侧室生了个孩子,于是取消了小早川秀秋的继承资格。没想到这个孩子没养活,死掉了。因此,丰臣秀吉又选了自己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为继承人。然而不久,他的侧室又为他生了丰臣秀赖。因此,他再一次夺了丰臣秀次的储位,并且逼迫丰臣秀次切腹自杀。
18、第丰臣秀吉是实际统一日本的人,织田信长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德川家康干脆是接过了丰臣秀吉统一以后的胜利果实,就人格魅力来讲织田信长的叛逆和不拘一格还有德川家康的政治手腕等等都在秀吉之上,但是对于历史的贡献却不及秀吉。
19、经过织田信长全方位打击,天正八年(1580),本愿寺十一代法主显如宣布离开石山本愿寺,织田信长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20、沈有容,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生人,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人,史载“少有大志,性寡言”。是个少年老成的武将胚子,功夫练得好,自小在当地就“弓马娴熟”。二十二岁那年,沈有容在应天府参加武举考试,考取了第四名。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小“新闻”。是年应天府武举的前十名,沈有容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的武举,从科目上比文举还高难度,不但要功夫好,还要考策论兵法,年少毛躁的小年轻基本没戏。刚过弱冠之年的沈有容,算是爆了一个冷门。
21、然而,由于相关史料的匮乏,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未能够获得完美的解答。而对于此,笔者实际上也未能掌握比他人更多史料,故而也很难对该问题进行非常笃定的解答。
22、升不升官沈有容是不在乎的,让他打仗就好。这一年十二月金学曾调任,继任的福建巡抚朱运昌也很器重沈有容。这个朱运昌不像金学曾那么疯,他主张增修沿海卫所,加强防御。沈有容受命修缮厦门重镇石湖水寨。最终,沈有容只用了一年时间,没花上级一分钱,就凭着往年杀敌得的奖励,外加卖掉旧水寨材料的钱,就把新水寨修成了。修得好不如修得巧,石湖水寨刚落成,一支倭寇舰队就撞进来了。这次不是普通的海匪流寇,而是日本的正规军:德川幕府的政府军。
23、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演,相同的事情,总是一再地发生,为什么?因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人心,都是一样的。
24、既然是这样一位精算师,其动员日本全国一半的兵力,几乎是其嫡系倾巢而出,自然也不可能仅仅是想在朝鲜半岛占一点小便宜。肯定有着更为深层的目的。
25、但是,鉴于中、朝两国对于日本那只能用可怜来形容的了解程度,故他们的判断必须能够从日方史料处获得印证,才足以为据。
26、“爆冷”之后的沈有容,如果按照一般武举人的人生轨迹,应该在家继续发奋备考,等着来年考武进士。然而他却偏偏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主动去北方参军。这在当时人看来是很“傻”的:明朝的武将和文官一样,官场上除了看出身,就是看功名,功名越低越不被待见,举人虽然也能做军官,可都要从不入流的小官干起。至于沈有容为什么要这样?以后来他的老搭档陈第的笔记看,后来沈有容给陈第说,当时他就是一心想上阵杀敌,做梦都想,一天都等不及了。所以就毅然去北方从军了。这个说法,表面看来有些“表决心”,但观他的一生,他真的是一个这样纯粹的人:不为立功,不为升官,就为杀敌保国。
27、信长以冷酷闻名,是一个不可激怒的人。他憎恨佛教僧侣,为了平衡容忍基督教的存在。他狂安自大地建造了一座供奉自己的寺庙,并宣布自己的生日为国家节日。他宣称的目标是天下布武建立一个军事化管理的统一王国。他对土地进行了普查并统一了度量衡,并重新分配大名土地,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目标。这有点像我国历史上的始皇帝嬴政!当然,他和秦始皇的区别在于是皇帝在自己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一统天下,而只天性长并没有实现这样的目标,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今。
28、人都是有野心的,但是不能把这个野心定死。比如题主提到的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早年刚独立的时候,他的野心就是恢复父祖的旧领。后来达成目标以后,他的野心逐渐变成统一三河国,变成侵入远江国,变成东海道第一的大名。
29、说到沈有容,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在今天比较有知名度的明朝将军。如果论官职品级,沈有容一辈子做到的最高级别官职是都督同知。这在明王朝是正二品,看着不低,但明王朝的国策是“以文制武”。作为武官,这么一“制”,看着不低的官,也就给“制”得不入流了。有明一朝,做到这个官职同时身经百战、立过战功的,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貌似是有很大难度。
30、但是,对于丰臣秀赖这个渐渐长大的熊孩子,家康心里始终还是不踏实的,在他看来,毕竟他是秀吉的后代,长大后如果登高一呼,谁知道会怎么样?也许,只有丰臣家彻底消失,家康才能睡得着觉。
31、另外,从目前的材料来看,看不出日军因为这几次战斗而丧失战意的记载。反而是明、朝两方的史料,屡屡提及李如松因为碧蹄馆之战家丁损失太大,而不愿意继续跟日军血拼。
32、丰臣秀次担任关白那为何武家(武士)出身丰臣秀吉会选择当“关白”呢?在雨田看来,主要不外乎两点,丰臣秀吉认为在下克上的战国,“将军”也和关羽一样成为了摆设。在应仁之乱之后日本的足利幕府基本上被架空,甚至于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为了生存(反织田)都投靠了毛利家,因此既然你将军的名号不好用,我为啥还要当呢?不如选择“关白”这个更为正统的公家官名和天皇绑在一起,更利于统治。想到足利义昭被自己的老上司丰臣秀吉撵得到处走,秀吉也想自己实际上已经有“大名之长”的将军地位了,然后再加上一个公家的“关白”,以求“公武合一”的新式统治,那自己岂不是战国第一人。想想都要多吃几个香蕉……
33、而就在台湾岛的对面,福建厦门石湖水寨,一个五十六岁的中国老军人正在等待着这一切。他一生身经百战,建功无数,更是倭寇天生的死敌。他的出现,将是粉碎德川家康侵台阴谋的利器。
34、织田信长本能寺丧命后,丰臣秀吉趁机夺取了他的江山,将原本贵为天下共主的织田家压在了身下。可以说,丰臣秀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将织田信长的社稷篡夺的差不多了,甚至连日本天皇都落到了他的手中,成了一个傀儡。的确,德川家是织田信长手下数一数二的诸侯,但丰臣秀吉可以说统一了织田麾下的其他几乎所有的势力,二者的实力差距可想而知。
35、那么,原本想得好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却没有按照丰臣秀吉设计的剧情往下演下去呢?
36、天正十年(1582)6月2日,明智光秀发动兵变,在本能寺杀死织田信长。巨人陨落,留下的不仅是悲痛,更是机遇:谁能为主君先行报仇雪恨,谁就在日后占据先机,谁就能继承织田家大业!
37、 早年秀吉(当时还叫藤吉郎)在织田信长手下做“足履”,也就是提鞋的下人,信长见他长得很像猴子,而且又喜欢他的聪明伶俐,所以总是叫他“猿”,所以以后人们便称丰臣秀吉为“猴子”。
38、丰臣秀吉也是一样,他为只有5岁的幼子丰臣秀赖选了元老派的德川家康等“五大老”,又选了少壮派的石田三成等“五奉行”,这样一共有10股势力来管理国家事务。还没完,除此外,丰臣秀吉再选了“三中老”3股势力,以此来牵制以上的10股势力。
39、与过去的倭寇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抢掠,他们要的是占领、服从、朝贡,要的是一步一步地蚕食,将台湾并入日本。若如此,中国东南沿海势必将面临南北两面受敌的险境。平静了数十年的中国东南海疆,势必要面临新一轮的波涛汹涌。
40、有一次,女儿向织田信长写信抱怨婆媳关系不好,和丈夫吵架了。她本意只是抱怨而已,但是织田信长故意以此来检验德川家康这个小弟是否听话。于是,信长下令叫家康杀死自己的结发妻子和长子。德川家康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考虑了三天还是照做了。从此,德川家康就被很多人看不起,被称为织田家的狗,但德川家康忍了。
41、根据后来的相关研究,在整个侵朝作战期间,日军只出现过一次补给问题。而这唯一的一次补给问题,也不是由于李舜臣的活跃,而是由于丰臣秀吉的“失算”。
42、然而巧的是,丰臣秀吉自己曾给其侄子关白丰臣秀次发过一封文书,曾提及要迁天皇于北京,自己坐镇宁波,由秀次主持日本事务等内容。故而,这份文书被中、朝两方的研究者屡屡提及,将之视为秀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的铁证。
43、也许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家康一生都绷紧的神经彻底放松了,身体也随之出现了变化(有点像很多人的学生时代,考试结束后,往往会生一场病)。1616年初开始,家康出现腹痛、吐血、腹部有硬块等病症(现在来看,很可能是胃癌),多方医治无效后,于5月22日在骏府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了。考虑到如果是癌症的话,肿瘤早就应该潜伏生长了,但相关症状直到现在才出来,可见家康隐忍的一生,真的非常不容易,连生个病,都要憋到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以后。看似风光无限的江户幕府开创者,其实真挺遭罪的。
44、 丰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对丰臣氏的威胁的,故在丰臣秀吉灭掉关东后北条氏的不久,即将德川家康的领地从三河、尾张一带移封到关东地区。其初衷无非就是出于对德川家康的不信任,把这个祸害迁的离自己远远的,以便在自己领地的周围安插亲信的势力。但是,这却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其时的关东之地虽还较为落后,但关东平原却是全日本最大、最为肥沃的一块平原。而使德川家康获得了关东八州二百五十多万石的领地,这比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家直属领地还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