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多少字【文案100句】
一、道德经全文
1、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2、(解释)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4、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5、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6、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镇国之宝不可以示人)。
7、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8、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9、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10、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1、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3、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14、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15、枉则直(大的弯曲则象是一条直线),洼则盈(身置低洼处才会获得盈满),敝则新(鄙弃旧观念才能推陈出新),少则得(爱好越少越容易获得感悟),多则惑(爱好越多反而会感到迷惑)。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为天下式(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榜样)。不自见故明(不自持己见反能明白事理);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显);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负蛮干反能获得成功);不自矜故长(不自认圣贤反能成为首领)。夫唯不争(正因为你与世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你相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所言“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怎么会是虚言呢)?诚全而归之(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16、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7、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18、相去几何(相差多少)?
19、有仁义(自然出现仁义);
20、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二、道德经全文多少字
1、凡过去的有或知都属阴一去不反了。定格在过去长死之化道也。
2、我回答问题,开悟到哪说道哪,从不保守,从不烫别人剩饭。
3、不显耀贪欲之物,能使民心不被迷乱。
4、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驰骋田猎令人心狂意躁);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偏将军居左(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
7、天乃道(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
8、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10、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11、其精甚真(其精华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
12、如您喜爱本文,请转发给更多朋友。
13、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14、我们从里往外一层一层的来看看《道德经》,首先是宇宙论。
15、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
16、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17、有孝慈(自然彰显孝慈);
18、不善人之师(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
19、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20、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做人,三观一定要正。
三、道德经全文朗诵mp3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章
4、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5、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道者同于道(修道者喜欢同道在一起);
7、道之为物(道作为未知世界的事物规律),
8、以御今之有(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
9、长短相形(长短相形)、
10、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阂之。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官,燕处则超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1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将征服天下定为人生的目标),
13、“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14、无之以为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
15、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16、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17、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8、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19、故有之以为利(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
20、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欤?故为天下贵。
四、道德经全文朗诵
1、是谓无状之状(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纇(lèi)。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3、窈兮冥兮(意识深远冥灭自性),
4、善人之资(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
5、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
6、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7、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
8、跂者不立(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
9、(解释)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10、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11、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12、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13、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
14、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5、能婴儿乎(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16、此《道德经》文本,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竹简本、北大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而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音。
1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18、复归于朴(这样就能回复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19、(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20、将欲夺之(将欲重新夺取的),
五、道德经全文完整版下载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或 强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
3、它深邃广博,像万物的本源。
4、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5、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
6、一是因为它自带有哲学的高深;
7、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
8、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9、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0、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1、故从事于道者(所以生活在自然规律中的人们),
12、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13、但是德不会去占有世界、它也不骄傲自满、不强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按德的标准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内在的自我像婴儿一般纯洁,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为一体。
14、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15、为腹不为目(重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表面的愉悦),
16、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17、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18、其在道也(这样的人如果混入道中),
19、故有无相生(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
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