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名言德语(90句文案短句)

2023-04-29 11:48:27

俾斯麦名言德语

1、周国平:其实最早我接触到尼采的诗是我在哲学所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开始学德语,开始用尼采的著作来学德语,很厉害吧?但是没有老师,我们社科院,是没有教研室的、没有老师的,都是外请的,但是德语老师不好请,请来一个他给你讲一个月就走了,所以这样的情况我就说我自己学吧。我就自己看语法,我这人对语法很通的,我数学和逻辑很好,我对语法接受得很快。看完语法以后我就开始拿着尼采的书,拿着字典开始这样读起来了。

2、房东胆怯地问:“发生了什么?”俾斯麦淡淡地说:“没什么。我只不过在用枪召令我的部下。”第二天一大早,俾斯麦的房间就安上了电铃。(俾斯麦名言德语)。

3、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

4、很有可能是他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英国一部很重要的小说《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的形象,梁启超就觉得弗兰肯斯坦应该是如同一只狮子一般的巨大机械怪兽,而且还真以为这个机械怪兽被保留在了大英博物馆。

5、随后,俾斯麦又去联合法国,许诺击败奥利地以后会同法国一起瓜分该国领土。(俾斯麦名言德语)。

6、克劳斯是在十九世纪走向终结时开始写作的。那段时期,欧洲一个世纪的历史与文化的突飞猛进开始走向尾声。尽管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企图通过罢免俾斯麦挽救奥匈帝国的颓势,但仍难以阻止统治德国近六百年的普鲁士王朝的解体。克劳斯写了一系列尖刻的讽刺文章,嘲讽威廉二世及其政府,把帝国形容为一个“为世界毁灭提供的一个试验田。”他在一次大战前写的大部分文章的主题,集中于抨击和讽刺奥地利人生活中的丑陋,从监狱状况到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都逃不过他那支锋利的笔。

7、 如果人生途程没有阻碍,人还有什么可做呢?

8、1906年,熊彼特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作为对此前门格尔和施穆勒之间长期的方法论论争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的结果,1908年,25岁的熊彼特出版了《理论经济学的性质和概要》,这是他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9、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

10、后来又发现,在民国初年也有人提出,这句话其实是当时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的,还有人认为应该是当时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二世所说,但是同样的,无论是俾斯麦还是威廉二世,学者们即使在德语文献中,都无法找到确实的根据。

11、熊彼特在格拉茨大学开始上课时,就发现这里的学生对经济学兴趣不高,学习不努力而且目标不明确。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负责,熊彼特对教学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外大量阅读,并严肃课程考试。这一切与他前任的宽容形成鲜明对比,学生普遍不能接受。第一年,学生抱怨连连,到课率很低,但还是勉强维持下来。第二年一开学,学生就举行罢课,要求更换老师。其理由是熊彼特要求的阅读量太大、难度太高、考试太难太严格,还有就是熊彼特对他们的老教授缺乏应有的尊重。罢课持续了三个星期,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罕见的学生集体反对老师的事件。熊彼特最后还是留下来了。他同意降低考试难度,但阅读书目的长度和难度并没有改变。

12、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13、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

14、神学家怎么能够因为在长期的内心斗争后决定不信教条而受到赞誉呢,这使我困惑不已。对于英雄的行径,真正的酬谢,在我看来,总是应该给与那些斗争之后得出虔信教义结论的人。

15、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语区有200多个小国。然而到了19世纪,数量已经减少为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德语区经济联盟很快建立,各国也都乐意参加,这可以有效提高财政收入。

16、最早版本的《尼采全集》是尼采妹妹和尼采一个弟子合编的,里面也做了一些变动;尼采妹妹写了两本《尼采传》,也是宣扬尼采的反犹太主义。其实尼采是反对反犹太主义的,你可以看他著作里面很多对反犹太主义的痛恨,尼采妹妹跟反犹太主义者结婚的时候,他是坚决不赞成的,他是讨厌那个人的。然后希特勒利用了这个,而且也接见了尼采的妹妹。

17、许多人看完内容后,不禁赞扬默克尔非常伟大,甚至认为她称得上西方世界史之中最了不起的一位政治人物。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喜爱这篇文章,甚至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18、因此,西方人认为自己是有责任,要把其他地方“沉睡的人”都唤醒。如此看来,这样一种“睡与醒”之间的关系,就与刚才“拿破仑睡狮论”的讲法大相径庭了。

19、本书故事节选自《与大师同行:经济思想史公开课》(赵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德意志帝国之前并不稳定,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多年的会议与交涉不足以联合整个德意志,作为德意志的两大强权之一的普鲁士的宰相,他提出使用战争的方式联合整个德意志,成功取得了德国的统所以俾斯麦称为铁血宰相。

21、1989年12月22日庆祝柏林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的旗帜

22、金属制造、精密仪器、汽车、钟表、书籍和世界上最好的版画……德国人擅长复杂精细的器物制造。手工艺和科技在德国的重要地位超过在其他欧洲国家。从古登堡的印刷术到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再到大众汽车,他们不仅是德国的符号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现代世界。“德国制造”是品质优良的代名词。

23、普鲁士王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就是弗里德里希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他的粉丝。他有一句名言:皇帝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仆人,医生勤俭好学,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称他为启蒙主义思想家心目中理想的“开明专制君主”的典型。

24、DerVorleser《朗读者》本书被改编为电影《生死朗读》。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只有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汉娜帮助了他。当少年伯格事后去感谢汉娜时,却不由自主的爱上了她。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等。朗读时,汉娜像个孩子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的时光,也深深的影响了他们后来的生命轨迹。

25、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26、当然美国北部是加拿大,然而加拿大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盟友,两个国家在军事领域以及情报领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所以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根本不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或者是战争。所以也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北约的成员国,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就会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27、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事;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28、 本期提问(提问者 |Aad):学法律朋友曾经说非常讨厌世界公民。他不断强调小民主义和世界公民像是一粒沙子,在集体主义中,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民。我觉得他被洗脑了,太过“爱国”不理智且不会包容,想问道长怎样才能避免不被高涨的爱国情怀冲昏头脑,爱国有时候想起来真是一种挺可怕的事情。

29、我们也许会毁灭,但当我们毁灭时将会把整个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

30、另一个方面就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我后来做学术比较少,但也并不是没有做,包括尼采的翻译,我后来还是翻译了一些东西。还有今年年初我出过一本学术著作,《中国人缺少什么》,副题是“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名字就很学术。

31、足球场上的德国队被称为“德意志战车”,而德国统一的命运总是与战争息息相关。德国历史上有过两次统一。第一次是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和丹麦、奥地利以及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中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第二次是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二为两德重新统一。

32、WilliamTell《威廉·退尔》1803年,席勒完成他的最后一部剧作《威廉·退尔》。这年正值拿破仑占领瑞士。早在1796年,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已波及席勒故乡。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使席勒回到重大的时代问题上来。他把1307年瑞士人民结盟推翻奥皇统治的史实和瑞士民间关于退尔的英雄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反抗异族统治和封建统治、进行解放斗争的典型。这是席勒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这部剧本在德国首演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被看成是一部有高度现实意义的爱国剧本,是唤起人民民族意识和反抗外侮的有力呼声。

33、女人的情欲是男人的心灵重生的根源。男人疏导了女人情欲的洪流。它不再淹没大地也不再使大地丰饶。

34、历代神圣罗马皇帝的加冕皇冠,是帝国的象征。可追根溯源至“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神圣罗马帝国被认为是德意志的光荣起源。图中皇冠的所有者为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4年。

35、1870年,对法宣战,通过“普法战争”,将法国控制下的南德诸邦纳入统一;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并建立德意志帝国,卑斯麦出任德意志帝国首任首相。

36、最近因为某位明星引用张爱玲假语录的一条八卦娱乐新闻,再次引发大家对于各种虚构名言语录的兴趣,还收集了很多网上流传的鲁迅说过的话,张爱玲说过的话,白岩松说过的话等等,结果就发现网上流传的所谓“名人语录”有大量篇幅都是虚构的。

37、回答这个问题的难点不仅仅在于德国疆域的不断变动,还在于从中世纪早期开始遍布欧洲中心地带和东部的“德语共同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东部共同体由数量众多的松散联邦组成,很多沿伏尔加河分布。从政治层面上看,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在1945年后不复存在,但却在文化上保留了不可磨灭的德国基因。这样的复杂性恰恰说明了德国文明和暴虐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对其自身身份认知意味着什么,对其他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影响又体现在哪里。

38、AngelaMerkel《默克尔传》默克尔是联邦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尽管关于她的报道和访谈数不胜数,但是关于她的个人成长和生活人们却知之甚少。她是牧师的女儿,在东德长大,物理学博士,现在是德国政坛上最有权力的人,也是世界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本书从默克尔的青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到她成为德国总理,讲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和政治家的成长过程和走向权力巅峰的历程,并在书的最后附上一段作者与默克尔的访谈记录。

39、随着经济的密切,政治上也不可避免的逐步靠拢。

40、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41、梁启超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动物谈》,其中就列出了四种愚蠢、盲目、无知的动物,其中一种动物就是“睡着了的狮子”。他就引述了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同时又提到原来是英国人先把中国人称作“睡狮”,所以曾纪泽才在那篇文章里回应英国人。

42、“醒狮”和“睡狮”分别针对的又是什么?其实针对的就是当时的大清朝,也就是满清,甚至满洲人。

43、女人的确会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但是我们不能把她与太阳混淆。因为在白天太阳能照耀所有人,而一个女人被上帝创造出来仅能去温暖一个银行经理。

44、德意志在宗教改革后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两派势力。以其为主战场的欧洲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两股势力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战争结束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标志着德意志地区统一性的彻底瓦解。到了1789年,德意志分裂为1789个独立联邦,既包括奥地利、普鲁士这样的强势政权,也有修道院和皇家庄园。

45、那么是什么让德意志民族自古以来历经磨难,久经不衰?我们又可以从德意志民族身上学到什么呢?

46、熊彼特的课程从不指定和使用教科书。在熊彼特看来,指定教科书必然束缚教师的讲授,也束缚学生的学习。推荐阅读书目会有更好的作用。每学期开学,他都将需要阅读的资料详细列出,印成“阅读参考书目”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阅读。书目往往很长,而且有一定难度,便于学生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这一方法现在早已普及,在当时却是一个创举。

47、DasDramadesbegabtenKindes《孝子之惑》本书作者一生致力于童年经历的心理研究,她指出每个人成人后,许多对自我和生命的疑惑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想满足自己父母的期望的强烈愿望。很多人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下意识的置父母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愿望之上,所以才导致了成人后对自我和生命的诸多困惑和不满,然后再继续把这种体验代代相传。书中用许多典型的真实案例和透彻的心理学分析,带领读者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和缘由,并帮助人们理性的走出孝子之惑。

48、分裂的德国在继续前行,民族统一的愿望贯穿了整个19世纪。最终,1871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帝国军事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令德意志第二帝国很快走向失败。尽管如昙花一现,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却是德国民族和国家统一的真正开始。

49、可是,到底当初在中国又是谁说了这句话呢?让我们回到1887年的晚清时代。

50、1525年,宗教改革中,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条顿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信基督教路德宗,普鲁士公国建立。

51、 笨蛋只从自己错误吸取教训,聪明人则从别人经验中获益。

52、DieGeburtderTragödie《悲剧的诞生》作者尼采。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尼采一再点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它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是根本对立的。尼采的美学观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53、但是,当欧洲人、西方人以及美国人他们在说“中国睡着了”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从启蒙运动开始,到后来殖民帝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常常很喜欢说别的地方或国家“睡着了”,但这里意思指的是——

54、康德,1797年。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现为加里宁格勒),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宇宙。如今,康德墓冢和纪念碑还静静矗立在加里宁格勒的东北一隅。加里宁格勒在政治上属于俄罗斯,文化上却保留了不可磨灭的德国基因。

55、(上海译文出版社最新推出《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瓦格纳事件:尼采美学文选》)

56、由于与德意志的密切联系,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往往将神圣罗马帝国定义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罗马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公元911年东法兰克王国向德意志王国转变。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为帝,称为“罗马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版图自奥托一世后,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横跨阿尔卑斯山南北,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麦、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国东部、波兰西部和意大利北部。到了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1452~1493)时期,帝国疆域缩小至仅限于德意志一隅。马克西米连一世于1512年将“神圣罗马帝国”改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57、当时,由于仰慕熊彼特的风采,柏林大学教授赫尔曼·阿尔伯特·舒马赫将他的儿子E·F·弗里茨·舒马赫(弗里茨·舒马赫就是后来以“中间技术”理论和《小的是美好的》著称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送到波恩大学学习经济学。弗里茨·舒马赫在家信中这样向父亲汇报:“熊彼特是一个出色的人!我已经急切盼望他下周一的课了。他并非罗列枯燥的知识,而是讲述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动知识,你可以感受到在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他这个完整的人。”

58、《中国先睡后醒论》曾纪泽,伦敦《亚洲季刊》1886年

59、制造者为当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机械精密仪器制作大师艾萨特·哈伯海特。该钟高3英尺,分三层:中间层两个不同的刻度盘丈量的是从现在到末日审判日的分钟和小时;第一层的旋转齿轮转动意味着星期的周期变化;最底一层的黄道带指示的是月亮和太阳的位移。中间层的四角站立的分别为希腊、罗马、亚述和波斯的帝王,意在表明时间的公正和残酷:即使伟大如斯,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和死亡的降临。这样的设计反映了中世纪的时间观:万物有时,而唯主——耶稣常在。斯特拉斯堡主教堂自鸣钟集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于一身,同时还彰显了德国机械制造的光荣传统。

60、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61、首先德国人理性严谨的处事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德国人普遍严守标准与规则,德国对自己的政府公共消费实施“零容忍”原则,任何不必要的行政支出都可视为腐败行为,不可容忍。

62、这种围绕着“爱国”主题的虚构新闻或名人语录,生产成本低,传播速率高,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不断消费着大众的爱国心。

63、周国平:你没看激烈的那一面。从整个性格来说我比较温和,但你要知道尼采也是很温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个温柔的人,羞怯、文质彬彬、礼貌,这是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但是文字里面就是另一回事。当然我的文字还是温和的东西比较多一点,这个我想可能还是有一些古希腊的影响。我不知道,或者是我天性就是比较柔的人,不是那么强硬的人。

64、在《尼采晚期思想文集》辑录的三部著作中,尼采的政治观点讲得十分清楚。首先,他竭力主张“贵族政体”亦即“精英政治”,反对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出现的议会民主政治。对卢梭思想,“自由”、“平等”、“博爱”之说,痛骂驳斥,其频率之高,几乎贯穿始终。“主人”和“奴隶”,“精英”与“庸众”(基督教中的“群畜”)用中国话来说,也就是“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界限分明,真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对意大利《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推崇备至。《君主论》为什么会受到尼采的青睐呢——因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思想的形成,与普鲁士专制主义统治传统是分不开的,当时德国要比法国、英国的政治落后很多,共和思想在第二帝国中是吃不开的。1848年的革命年代,共和思想是冒了头,但很快就夭折了,还是“铁血”政策合乎公众的口味。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出现了以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为首的魏玛共和国,它的存在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条破船,最后政权不得不交给更加专制独裁的希特勒……德国政治这样大起大落、一波三折的发展方式,源于它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并不是因为一时出了某个混世魔王式的人物就会使德国遭逢大难。有人说,尼采有惊人的预言能力,后世的许多事件都不幸被他言中,现象似乎如此,但这不是由于他有什么神力在相助,而是由于他太了解日尔曼——德意志人的历史和特性了,比起当时的德意志人来说,的确是大大超前了。他预见到后世德国的灾难和劫数,所以有位德国尼采传记作者把他写的书题名为《可怕之鹰》,这是相当贴切的。

65、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66、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67、说回这些虚构的名人语录,其中也有一种与刺激民众的民族自信心相关。

68、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绝对是有脉络可循的,德国人在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可以说与他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强的关联。德意志思维缜密的一大表现就是德语对语法要求的严谨,语言严谨导致思维清晰,行事风格精准而理性。

69、1862年,卑斯麦正式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70、1923年。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战败,权力中心由帝国旧都柏林转移到魏玛,意味着此时的德国决心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决裂,从而建立一个和平文明的新政权。而包豪斯建筑、艺术与设计学院就是魏玛共和国文化繁荣的有力注脚。

71、卡提利纳是古罗马政治活动家,反对贵族共和国的密谋策划者。俾斯麦在许多场合把他的政治上的反对者说成是卡提利纳分子——唯恐天下不乱的密谋策划者。他在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议会预算委员会的会上说:“在国内有大批卡提利纳分子,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72、日耳曼传统,是始终维系德国身份和民族记忆的强大精神力量。

73、周国平与尼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6年出版的《尼采:在实际的转折点上》使得周国平作为尼采学者享誉学界,甚至普通百姓也知道周国平是著名的尼采学者,可以说,尼采和周国平在中国是密不可分的。除了研究尼采的哲学之外,对于鲜为人知的尼采的诗歌以及美学作品,他也有丰富的研究。

74、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75、北部的德国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生活的艰难使得他们不会像富裕地区的人民那样乐观幽默,相反人们向往那种原始状态中的残暴与冷漠,这一特征在诸多北欧日耳曼人的诗歌中多次提及,残酷无情的品行会受到当地人们的崇拜。

76、这篇文章有趣之处在哪里?那就是,它表面上迎合了西方人的讲法,表示中国现在的确睡着了,但是文章中却将含义完全颠倒,改成了中国其实是个非常厉害的国家,并不需要西方人来叫醒;恰恰相反,现在中国自己已经醒来了,中国是一个蕴有巨大潜力,有着美好未来和希望的国家。

77、DieSchatzinsel《金银岛》本书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流传最广的一部冒险小说。英国少年吉姆从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传说中的藏宝图,在当地乡绅支援下组织探险队前往金银岛。海盗头子约翰应征船上厨师,一群手下也上船充当水手。到达金银岛时,约翰则发动叛变占据帆船。吉姆一行人该怎么办呢?到底谁会成为拥有宝藏的最终赢家呢?

78、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

79、PsychologiederMassen《乌合之众》本书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书中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为什么博学鸿儒在群体中却只会鹦鹉学舌?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忌惮?二战中日本普通民众如何变成丧尽天良的战争机器?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起严密的推理?作者百年前在书中讨论的这些问题,今天依然困扰着许多人。个人到群体的变化总是叫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此书的解释,或能稍解你的困惑。

80、这类假新闻和假消息之中,有一类牵涉大众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的内容,往往容易造成泛滥式传播。

81、俾斯麦强调顺从和勇敢、荣誉与忠诚,他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企图利用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情感最终建立“德意志世界帝国”。

82、16世纪和17世纪初,欧洲的许多民族国家兴起并建立了稳固的政权。“无论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繁荣文化和咄咄逼人的海军、西班牙和葡萄牙那些敢于冒险的海外探险者和海外帝国、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还是瑞典国王的强大军队,都颇能体现这一点。”到了18世纪,当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欧洲霸主而战争频仍的时候,德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83、却见俾斯麦正在不紧不慢地在整理东西,办公桌上放着一把手枪,枪口还在冒烟呢。

84、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

85、大众汽车制造是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强大引擎。大众汽车因品质而“征服”全世界,展现了德国和平强盛的新面貌。

86、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87、克劳斯给时代的沉重一击——富含思想的精华格言

88、普鲁士文化中自古就有王室重视教育的传统,1717年,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开始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义务制国民教育。1807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费希特在其演讲中多次提出了“全民教育”的理念一次唤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

89、  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半藏大招台词(13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