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文案100句】
一、老子说的最经典的话
1、赏析:道家认为,在自然面前,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4、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战胜自己才算强大的。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叫作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5、无用的知识和辩术早已被圣人所摒弃,所以得道的圣人总是处于一种体悟大道的状态。
6、与人相处,如果不能宽容,那么你就难免处处树敌,寸步难行。而在老子看来,不记旧怨还不是宽容的最高境界,真正懂得宽容的人在放弃报复对方的想法,热情大度地待人,求得人与人之间的谅解、和谐。
7、“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因为柔的东西能变化,所以能适应外界的变化。而刚强的东西总是缺乏变通、变化。这也是《孙子兵法》中,无形胜有形的道理。
8、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9、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10、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11、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12、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13、老子说,“祸兮福所倚,褔兮福所伏”,世上有很多的事情往往是因祸得福,因为福与祸两者是在不断地交替转换的,人生的一切都难以预料。
1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17、人的生、死、荣、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
18、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19、要读懂这一句话,就要知道《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老子究竟要表达什么?《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真善美。而“善”是《道德经》的中心内容。“善”的本质是宇宙的能量,所以,能量是《道德经》主要要描述的内容。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
1、要长寿,得“贪玩”(深度好文)
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计较,没有一样能让你满意。量宽才能得人,无我才是境界。
4、也就是说,人要有知识,有经验,一个人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那就必须多看书学习,也包括多观察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
5、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6、“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7、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8、“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10、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1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2、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13、目前170000+人已关注加入(元旭文化),快快告诉好朋友们加入吧!
14、(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15、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16、(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1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8、评析:在这里,老子提出来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说法,成为哲学中一个著名的命题。其中包括两个元素即“祸”“福”。一方面,两者是相互对立的,人们往往喜福恶祸、趋利避害;另一方面,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让人们可以化悲为喜,或转利为害。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
19、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
20、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三、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1、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2、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
3、《道德经》第39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5、老子的这一观点很客观,也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做什么事,若能不断努力,每次做一点,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会有所收获。
6、(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7、评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空有满腔抱负,却总是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只着眼于大事,而忽略了从小事入手,一步一步做成大事。因此,即使是在现代社会,老子的这个命题也具有非凡的意义,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
8、(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9、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10、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1、小国寡民,小国是指规则,寡民是指能量。一个小规则里面住者一个小小能量。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就是,一种能量对应一种属性,遵守一种规则。每一种能量都是其独一无二的功夫,比如,无线电波、光波、等等,宇宙的能量平时是“虚”的,从来不使用能力(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所有的能量都静静地守候着,从不随意行动,宇宙中地各种各样的规则与规则混杂在一起,可是,从来不会发生问题,比如,Fm8是杭州交通电台,fm107就是上海东方电台的流行音乐台。红外线与紫外线也是一墙之隔,这就是宇宙的能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12、进入维度之门,打开心灵密码,享受智慧人生
1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14、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其性格是充满自信和豁达的,既使遭遇到困境,心也不乱、意也不烦,保持头脑清醒,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1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6、而只有清澈的水,才能像镜子那样,映照万物,我们的心才能看清事情。
17、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8、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做《老子》。
19、其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最终会走向寂灭,这是物理学的熵增定律。而我们人类是由无机世界进化来的神奇生命体,我们以“负熵为食”变无序为有序。
20、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顽强的意志是成就梦想的可靠保证。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我们才能不为困难吓倒,不为逆境屈服。没有顽强的意志,我们只能是在不幸面前徘徊不定,在逆境当中裹足不前。
四、老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2、(译释)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塔是由泥土堆积起来的,老子对于积累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物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的。
3、老子说: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4、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五千字的《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在此时,我们不妨读一读《道德经》,用老子的大智慧,获得精神上的大清凉。
6、“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
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
10、相传,老子八十岁寿诞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庆贺。人们纷纷向老子请教长寿的秘诀。
11、在老子看来,不管是懂得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还是懂得运用各种东西的长处,圣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都源于圣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确的事。
1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3、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14、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5、人生就是该乐观点儿,即使身处地狱,你也收获了魔鬼的身材。
1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7、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风平浪静。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
18、(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五十步笑百步。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以下是我精心推荐的《老子》名言名句翻译,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老子》名言名句翻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19、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五、老子名言名句100句及解释
1、《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3、道,虽然无形无迹,但执守大道,却能使人民平居安泰。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7、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个更亲近?生命和财务相比哪个更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个更痛苦?过分的私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Ø愛华少儿成长中心莱山店:
1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4、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
15、待人接物少不了这一团和气,如果你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怒气冲天,那就违背了老子的“道”,有可能要吃亏。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作“和”。如果怒气太盛,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物乖张不顺,都是怒气过盛所致。
16、音乐和美食,能使过路的人停步。而“道”的表述,却淡得没有味道,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着,用它却用不完。
17、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1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9、所见所闻成就一生,无知无觉葬送一生。
20、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