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的事实论据(18句文案短句)
关于坚持的事实论据
1、泣血惊世之作,多来自饱经沧桑之后。身体不受风雨,身体便不易强壮。心灵不受霜雪,心灵便不易柔韧。因此,切肤之痛,切心之悸,最足以激发巨大的潜能,洞开独到的视角。
2、明确:作者用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来阐述坚强这一话题,显得过于牵强附会,因为“三顾茅庐”所体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是他的“坚持”,而不是他的“坚强”。
3、有一次,她在英格兰乘地铁,她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待晚点的地铁到来。突然,一个人物造型涌上心头。回到家,她铺开稿纸,多年的生活阅历让她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4、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5、(目的:有图有真相,用图片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快速有效的引入话题)
6、“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7、了解事实论据实现“选择”的意义,培养积累素材、扣题的习惯。
8、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9、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10、吴敬梓(公元1701—1754年),字敬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巨著《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
11、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12、很多功成名就的人总是会采取各种方式回报家乡,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数学大师陈省身、国际高分子化学专家魏永康、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他们均能不吝捐资造福桑梓。魏永康自己省吃俭用,回到嘉兴,外出办事总是骑自行车,却慷慨地与嘉兴市慈善总会联合设立了“魏永康奖学金”,每年拿出几万元资助家乡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13、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14、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5、还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果分析法)
16、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容国团
17、“爱国情怀是什么?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嗟叹”,也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振臂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