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98句文案短句)

2023-05-11 08:56:06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德经》

4、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5、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道德经》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10、鬼谷子:善良过头的人福气少,牢记这两条天规,鸿运自动找上你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13、佛教短片《财神范蠡的故事》告诉你财富是怎么来的

14、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实际上是在强调因循自然。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8、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答;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中的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20、——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21、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2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23、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

24、回复数字 105 阅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5、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2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经》

2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28、(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2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3、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五十四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5、(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3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37、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38、“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39、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40、(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4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4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43、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4、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宽容的道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明代杨翥有德量。邻居丢了鸡便骂是姓杨的偷的,杨翥听到后劝家人说:“街坊中又不只有我一家姓杨。”另一个邻居每逢雨天都会将院子里的积水排到杨翥的院子中来,杨翥又说“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渐渐的乡亲们被杨翥感动,后在有贼侵入时,自发到杨家门口守夜防贼。

45、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我争。这跟佛家的“无欲则刚”殊途同归,与者“舍得”的辩证法也是殊途同归的。懂得不争,懂得忍让,往往却能笑到最后。

46、首先“反者道之动”,意思就是说矛盾的对立物是向着对立面转化的,永远是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比如你修道,是得向着非凡俗的事情所努力,这样才能到达你想要的结果,才能真正修得道。

4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 《道德经》

51、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52、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5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5、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56、译文为: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57、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发生了。

58、——第二十五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59、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6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6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6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4、而“弱者道之用”,意思则是道的作用是无形的,但是不是消极的,因为道是万物之根,道对于一切事物的作用不是那么强硬的,反而是让它自然而然地发展,也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

65、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6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6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8、(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69、“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70、(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7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7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73、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74、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7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76、(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77、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8、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7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0、有“道”的圣人不出行而能推知外界的情况,不用亲自观察而能明了“天道”,不挖空心思去做而可以有所成就。

81、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8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8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84、(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85、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8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87、《黄帝内经》:顺应春天,向阳而生,护肝养心

8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9、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9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道德经》

9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9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3、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9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5、《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96、回复数字 113 观赏《问道楼观》8集道家记录片。

97、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 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 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一边一边造句(36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