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意思(71句文案短句)
不耻下问的意思
1、每个人都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这样才能进步。
2、(解释)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3、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4、~骂。 组词 羞耻 ( xiū chǐ ):羞辱惭愧。
5、但是,早学习知识的人,不一定比晚学习知识的人,学到的知识多;相反,晚学习知识的人,并非,比早学习知识的人,学到的知识少,它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6、下:地位比自己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此处低下和差,不是指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7、一个人要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8、下面就以“不耻下问”这则故事,来说明道理:
9、常会理解为不顾自己颜面向不如自己的别人提问题。
10、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11、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解释):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恃有功。
13、 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14、 在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非常谦虚,为人正直。当时的社会有个习惯,就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要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值得这样去赞扬,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赐为‘文’呢?”孔子回答:“孔圉聪明机敏,勤奋学习,又能向地位低微、学识浅薄的人求教而不以为羞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一解释,子贡服了气。
15、每个人都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这样才能进步。
16、(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19、(举例造句): 他习惯勤学好问,进步很快。
20、古人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一个人是师傅。
2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2、于是,他就带着疑惑,跑去问孔子,孔子说:“孔圉很聪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而是,时刻都保持着虚心求教的心态,勤学好问,不觉得,自己在有疑问时,向那些地位比他低的人求学,是件羞耻的事情,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所以,孔圉可以得到“文”的谥号。”子贡听后,顿悟。
23、(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24、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25、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26、耻下问就是以向比自己学问底的人请问为耻,就是自己即使不会也不下问,是自满自负的表现。
27、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不耻下问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29、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0、(宝宝睡前故事在线听)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绘本故事、童话故事、中英文故事等,坚持每天睡前一故事,培养宝宝爱书爱阅读习惯,让知识陪宝宝入睡。
31、(反义词):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高自大
32、(解释)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33、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3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不耻下问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35、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36、昨天晚上,在商洛朋友的介绍下,我找到了一位藏书的老人。他的藏书很多,满屋子都是旧书,用纸箱子装着,上面写满了各种标记。我专门选了一些地方志,这是我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收集当地的文史资料,问询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民生民俗,或者与当地的学子交流学习,这是一个作家的礼。
37、节目的最后,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谜面是,最谦虚的求教(打一成语),请各位爸爸妈妈们帮助小朋友们留言告诉我们哟!我们明天不见不散啦!
38、那么,到了一个地方,我们该如何了解一块土地的文化呢?我的经验就是:第书面了解。如我昨晚收集的那些关于商洛的文史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你可以宏观上进行了解和研究。第找到公开出版的书籍。第找到熟悉当地文化的人,我称之为“会讲故事的人”,他们承载着这块土地的文化信息,所以多和他们交流,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39、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的功夫。周一到周每天5分钟,每天1个故事,每天1个问题。这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你不但可以从中学会成语,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历史知识,认识许多有趣的人,了解许多有趣的事,让民族文化浸润心田,使语文素养潜滋暗长。
40、小明的成绩是我们班最好的,但是却经常不耻下问,值得我们学习。
4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2、平台首次做这档音频节目,感谢大家支持,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包涵,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将积极改进。
43、 在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他老人家却很有自知自明,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44、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闪耀着我们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它的来源极其广泛,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出自神话传说……它们蕴含了很多历史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45、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6、春秋时期,有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名为孔子。生活中,当有人遇到问题,找他答疑时,他总能给出令人认可的答案,因而,被人尊称为圣人。
47、(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49、(解释):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丢人或者感到耻辱。
50、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51、(近义词语)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
52、(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3、清朝散文家刘开在《问学》中写道:“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所以,孔夫子之所以能成为“孔子”,就在于他的问与学,在于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每次遇到比他有学问,或者说,别人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他都会虚心向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连七岁小儿,都是他的老师,他都能从孩子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54、一日,孔子去鲁国,参加祭祖典礼。由于,初次遇到这种场面,也没有相关经验,不懂当地礼仪风俗。所以,每每有疑问之时,他总要问问边上的鲁国人,有礼貌的请求解答。这样,有人看到后,便嘲笑他:“一个圣人,竟然,啥都不知道,什么都要问别人,还算什么圣人,跟普通人也两样。”孔子听到这样的话后说:“正因为不懂,所以,才要问个明白,这就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55、所以,在任何时候,人都得保持谦虚的态度,做到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还是不明白,就得学会不耻下问,有这种精神的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6、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57、孔夫子也是这样。他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入太庙,每事问。”有人说,鄹人之子,听说很有学问,但他到了太庙,老是问这问那,老是问礼,他哪有什么学问啊?孔夫子听到后说,这就是礼啊。
58、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59、(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0、(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1、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62、踏着前人走过的路,读着前人留下的书,唱着后人仍在吟诵的歌谣,我创作了一部史诗《娑萨朗》。按照一位学者的话来说,这是五千年来汉民族唯一的一部史诗。为什么?因为汉民族没有史诗传统。像唐诗,一般的是四句、八句,《长恨歌》也就六十句,那么几十万句、百万字的诗歌,很少有人写,所以黑格尔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既然人家说我们没有史诗,那我们就写一部,于是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在生命最黄金的时段里完成了《娑萨朗》。
63、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高兴。想着:孔圉,就算再博学多识,他也有不知道的知识啊,为什么,他可以得到“文”这个谥号呢?
6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5、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6、(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7、(成语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68、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69、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70、(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