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79句文案短句)

2023-05-21 11:05:09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1、传记只说马谡督率诸军,演义具体到了高翔、魏延一起在街亭方向用兵,这没有大的疑义。不管是否是这几位大将,总之不是马谡孤军前往,而且都以马谡为首要。

2、即便是张郃把马谡围困在山上,诸葛亮大军再把张郃围困,里应外合,那还真就是势如破竹。

3、结果马谡到了街亭前线,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他连部下王平的多次劝谏也不理睬,不防守街亭固有的城寨,将军队拉上了南山。当张郃率军到来后,经过侦察,发现了南山蜀军的弱点,那就是山上无水。于是张郃派兵切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使得山上的蜀军由于干渴发生了动摇。在随后的攻击中,蜀军发生了崩溃,遭受了惨败。

4、这简直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啊,哪怕是诸葛亮再亲近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处罚,哪怕是诸葛亮的仇人,只要有功就会赏赐,诸葛亮赏罚是不避仇人亲人的,因为他在蜀汉汉中所采用的理念就是: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马谡犯了罪就要处罚,在第一次北伐时连诸葛亮本人都自降三级,对于马谡的处罚就是斩首。

5、从中看出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6、诸葛亮是很器重马谡的。马谡也是有一定的才华的。因此诸葛亮注重对他的培养。在史书上记载,诸葛亮经常和马谡探讨问题,通宵达旦。在南征的时候,马谡向诸葛亮进献了攻心为上的策略,诸葛亮采纳后大获成功。

7、魏蜀之间实力差距太大,蜀军北伐只有出奇兵才有可能获胜,然而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让魏军有了防备,再无突袭取胜的可能。后三次北伐,蜀汉空耗钱粮,也只攻取了贫瘠的武都、阴平二郡。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兵出斜谷,司马懿坚守不出,最终饮恨五丈原。

8、由于诸葛亮选择的战场在陇上,这给曹魏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曹魏派出援军,就必须千里迢迢去赴援。诸葛亮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以逸待劳,占有主场的优势,这对魏军极端不利。但是如果不派援军,曹魏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将陇上收入囊中。当时的陇西郡守将就对蜀军说,如果一个月内曹魏的援军不能赶到,就投降蜀汉。曹魏君臣经过商议,最终曹睿决定派出援军。

9、这种培养,从马谡的履历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史书记载,“(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巂太守”。

10、所以他才让他在河边和丛林之间进行扎寨。如果当初诸葛亮多说一些也就不至于这样了。后来马谡因为违反了命令,自作主张在山上安营扎寨,导致了街亭失手,让蜀国军队失去了重要据点,他身为将领应该负全责,不过有人说马谡被杀不仅仅是因为违反命令,而是因为当时诸葛亮想稳定蜀国内部政权,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当时蜀国分两派,一面是荆州派,还有一面是西川派,他为了想表明自己第三方的立场,斩马谡也就是要告诉他们无论你们怎么分派都不能影响国家的利益,所以马谡的死为整个蜀国带来了安逸,为后来的蜀国鼎力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诸葛亮在事情发生了之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检讨,自降三个级别,当做下令斩马谡后果的惩罚进行承担。

11、如果马谡能够在街亭顶住张郃,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曹魏自然会增加兵力增援街亭。

12、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重振蜀汉北伐取胜,兴复汉室的士气,为严肃军法重振军威,诸葛亮挥泪把他斩杀了。马谡被斩后,诸葛亮亲自来到马谡灵前祭奠,痛苦流泪,下令安抚照顾他留下的儿女。

13、诸葛亮为了蜀国早日实现统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前锋,镇守在街亭,诸葛亮临走前曾经再三嘱咐马谡:街亭位置十分重要,不可有任何闪失。并且让他要离山峰与水源近的地方驻扎,但是马谡却不以为然,把诸葛亮的告诫抛之脑后,狂妄自大、骄傲轻敌,擅自做主将军队布置在街亭山上。他的部下都劝他这样布置十分不合理。一旦魏军来攻,势必会掐断我们的水源与运粮食的道路,但是马谡却仍一意孤行。

14、有好多评论说诸葛亮任人唯亲,把自己器重的老乡马谡放在守卫街亭这个重要位置上,是诸葛亮用人用错了。

15、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北伐的路线。先派赵云、邓芝领一支偏师为疑兵,从褒斜道佯攻郿县,成功地将关中都督曹真率领的关右诸军吸引在郿县;诸葛亮则亲率大军,走祁山道攻击陇右。陇右诸军无力抵抗,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只有陇西、广魏二郡拒不投降。

16、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三国演义》的桥段,《三国志·诸葛亮传》对斩马谡这件事有记载,但过程很简单,只说“戮谡以谢众”仅仅五个字。

17、结果诸葛亮当时应承下来,实际上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尤其在他征伐南蛮之际,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十六字方针之后,更让他觉得先主真是老糊涂了,明明一个栋梁之才,怎么就不堪大用了呢?在后来的日子里,马谡日夜与诸葛亮谈论军计,使得他从一个小小的荆州从事逐步成为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卧龙先生已经被忽悠的一愣一愣了。 

18、  20, 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顾全大局,这叫厚。李宗吾

19、尽管诸葛亮很喜爱马稷,但是此次战败必须有人负责,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20、其北伐之初,许多臣僚、将领不同意诸葛亮的军事战略,但他一意孤行。

21、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22、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何一次失败,就要斩杀大将?据《三国志》记载,马谡的老乡向朗,为丞相长史,与马谡有交情,马谡兵败后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很气愤,就免了他的官。

23、蜀汉大军尚未出场,派出去的两路人马都已经打了败仗,这弄得是些啥?

24、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25、  3, 我们考虑问题,做事情都要顾全大局。

26、  但现如今,随着张郃占据街亭,魏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凉州派军。诸葛亮是孤军深入,再待在凉州已经岌岌可危。最终,他只能在魏国大军来临之前匆忙撤退。

27、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被张郃大败。

28、其更莫名其妙的是,既然诸葛亮大军是从斜谷进军,街亭重要,但没有重要到能左右全局的地步。从以后历次北伐看,诸葛亮再也没有去守过街亭,为何第一次就会如此重要哪?

29、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30、我们如果公平的看这些说法,会发现它们都有偏颇之处。我们看第一种说法,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确实有着栽培马谡的心理。但是,马谡的失败则是因为他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造成的。这完全是马谡咎由自取,与诸葛亮并没有关系。

31、街亭一失,蜀军优势全部丧失,魏军源源不断开入陇右,诸葛亮只得放弃到手的三郡,取西县千余家退回汉中。

32、对比于赵云,他虽然也打了败仗,但是赵云勇于承担责任,上书要求贬官,诸葛亮最后除了贬赵云的官职,也没有在其他方面再处罚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马谡敢于承担责任,向诸葛亮认罪,诸葛亮还可以对他网开一面。可是马谡私自逃亡,就把自己推上了死路。

33、马谡本来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诸葛亮本来准备对其委以重任。

34、  25, 成为好销售的必要条件:团结周围一切力量;对人和事有着明晰的判断;能够事事顾全大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想问题?

35、  8, 为自我提升,故要眼光要远,脚步要近;为顾全大局,故要求精求全,瞻前顾后。

36、蜀汉政权是外来政权,在益州建立政权后,他采取的是外地人管理本地人的模式,也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模式,这是蜀汉政权的国策,是刘备时代就确定的,是不容更改的,但这种模式有个毛病,就是人才非常缺少,因为统治阶层要从荆州等外地人中选择,这个选择的范围本来就相当狭窄。

37、而赵云、邓芝是疑兵,诸葛亮不可能给他们很多的兵力。但曹魏是主帅曹真带领重兵抵挡,赵云等如何抵挡得住哪?

38、后人有为诸葛亮辩解的,说诸葛亮是信任马谡的才干,在这场决战中,他要让马谡勇挑重担。可是,我们如果从大家的看法中,可以感觉到一丝端倪。那就是如果任用魏延去守街亭,还可以说诸葛亮把马谡当作魏延一流的人物。

39、不过,这都是演义的说法,可以做个故事随便听听,不必当真。

40、《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41、诸葛亮一方面为失去自己的左膀右臂而痛惜,另一方面为自己不听先帝劝告,没有用人之明而愧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留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要正确使用人才,把他们放在其最擅长的领域,马谡分明只是一个高级参谋,却把他放在将领的位置上,这不是害了他吗?

42、   魏国紧急出兵。但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魏国西线最高指挥官曹真率主力于斜谷口拦截蜀军。赵云兵力不足,最终被曹真击败。

43、可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马谡打败仗的事实,却忽视了他逃避责任的事实。在街亭之战失败后,马谡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他不敢回到诸葛亮的大营,而是私自逃回了蜀中。直到诸葛亮回师,才将马谡抓了回来。这件事犯了诸葛亮的大忌,是他一定要杀马谡的原因。

44、因此,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将这个比较简单而收获巨大的任务交给他,是有着一定的私心的。这是因为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诸葛亮和马谡谈论军国大事,能够谈到很晚。马谡对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当作父辈一般。而诸葛亮器重马谡,认为他是当世之英才。所以,诸葛亮对马谡有栽培提拔之心。

45、马谡在街亭之败后,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尊重法律,挥泪斩杀了马谡。这里面有着马谡战败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马谡为了逃避责任,私自逃亡。这种行为引起了蜀军上下的义愤。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挥泪斩马谡,来平息民愤,振作士气。在诸葛亮的激励下,蜀军在短时间里恢复了战斗力,再次投入到北伐中去。

46、  11, 乌兰夫同志在经受磨难时,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处处顾全大局。

47、然后招呼士兵推出去斩首。马谡哭泣着说:“丞相你我如同父子,我死罪难逃,希望你想想舜用大禹的衣衣,我死了也没有怨言。”说完大哭。孔明哭着说:“你我就像兄弟一样,你不必多说了。”士兵推出马谡,即将斩首。

48、马谡是被蜀国高层住宅诛灭,不论是立即击杀或是中后期被抓,监禁后被杀,这一评定全是一样。即担负失街亭的首要义务。假如马谡那时候为国捐躯,也许有更快的结果。诸葛亮的职责关键在不可以选贤任能,做为领导干部,辨人用工是第一位的。马谡做为参谋长型优秀人才,却被用在名将这一关键部位,并且或是第一次领兵出战便是那么关键的守护街亭。即使诸葛亮真的是用心器重马谡,也应当先进一步的训练塑造,最少先让马谡从裨将开始做起,历经一些中小规模纳税人的作战,磨炼一下。那么随意的突袭破格提拔,做为领导干部诸葛亮这一点消极怠工。

49、与马谡关系很好的向朗,在马谡潜逃后,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无所事事达二十年之久。

50、   同时,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魏国由于防备不足,陇右震动,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叛魏投蜀。

51、可莫名其妙的是,马谡迟迟不见诸葛亮大军的踪影。这就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诸葛亮用兵之道。

52、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军祁山,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当时蜀汉节节胜利,面对曹魏的疯狂反扑,论者皆言以为帐下宿将魏延、吴壹等,宜令先锋,而亮违众拔谡,致使街亭大败。蜀军进无所据,退还汉中。之后,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53、王平在街亭一战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遇兵的时候凭着智谋突出敌人的重围,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特别突出,已经显露了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因此,诸葛亮把王平提拔为参军,后来又将他升为讨寇将军,并封他为亭侯。

54、当出师北伐时,大家都认为应该让魏延,或吴懿做先锋,诸葛亮却不顾众人意见,提拔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做先锋,让他统领大军在前。

55、这下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平时温文尔雅、一副书生意气的诸葛丞相,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一只披着儒家外衣却内行法家的杀破狼!从此,但凡军令一出,蜀汉上下莫敢不从。 

56、其实早在行刑之前,马谡就已经承认说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造成街亭失手的,所以他表示愿意接受一切惩罚。马谡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求诸葛亮一定要善待他的家人,让诸葛亮把他的家人接到城中去居住,免去穷困之苦,后来诸葛亮感慨万千,不得已而为之斩了马谡。三国演义里是这么记载的,那么事实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三国演义和史书的差别很大,史书上明确记载的马谡是怎么死的,他的确不是被诸葛亮杀的。马谡传中的注释讲到了马谡临时前的记载,大致内容是马谡在临死之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他跟他儿子说。写封信务必要交到诸葛亮的手里。

57、这句话很明白,就是马谡战后在监狱里面死去,诸葛亮因为马谡的去世而痛哭流涕。可以看出马谡是病死在了监狱,挥泪斩马谡中的挥泪借用的这段材料。

58、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开局打得十分顺利。这是因为刘备去世后,曹魏方面认为蜀汉没有名将,对蜀汉十分轻视。诸葛亮出兵祁山,号令严整,军容整齐,给了没有任何准备的敌人以极大的震撼。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叛降了诸葛亮,一时间诸葛亮声威大震。

59、马谡守街亭前,自己立下军令状,因为他自己过于自大,而失败,杀他也是为了严明军纪。

60、果不其然,诸葛亮趁东吴北伐,魏军大规模东调时再次北伐,却在陈仓城下碰了个头破血流,围攻二十余天而不得。待魏军大军回援,只得退军。

61、第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十几万大军那是扯淡。

62、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隐痛。在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戎马生涯中,这一仗是他最大的败仗。按照诸葛亮的布置,这一仗是不应该失败的。即便是失败,也不应该失败得这么惨。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马谡。

63、传记明确记载,马谡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行动适当。而不是马谡不熟悉地理环境,安营扎寨不当导致的失败。

64、其次,诸葛亮是贤相。虽然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揽权,但仍不能认为孔明是自私的弄臣。证据诸葛亮在蜀地治理,很是有成就的,不然也不会为蜀国七出祁山提供如此浩大的开支。证据魏延的死。魏延为什么会死,显然是以魏延为首的荆州帮和以杨仪为首的四川帮火并的结果。为什么说,这是诸葛亮贤相的证据呢?杨仪之所以可以打败魏延,可见当时四川帮已经有了对抗荆州帮的实力,这和诸葛亮对蜀地人士的任用是分不开的,还有后出师表里的内容。在这里,似乎本人逻辑上出了问题,既然诸葛亮要揽权,为什么还会分权给蜀人呢?可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为什么呢?从杨仪魏延之争,我们可以知道内部矛盾是一直存在的。就是因为有诸葛亮在,才使得这一矛盾一直没有成为蜀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直到其死后,这一矛盾才浮现明朗出来。也就是诸葛亮最贤的一点,他很好的协调了两集团的关系。所以,诸葛亮是贤相。

65、熟读兵法,长期追随诸葛亮左右的马谡,很可能误以为诸葛亮很快就会率领大军跟随上来。只要能坚守个十天半月,大军到达,也就啥问题没有。

6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67、在那个年代的他只是一个相当于队长的一个职责,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电视剧里演的就是把每一个角色进行放大,把我们深入人心的人物加以神化。在电视剧里他为了蜀国的安逸,为了给丢失的据点谢罪,所以诸葛亮斩了马谡,这些都是虚构的。也让一个不知名的将领一举成名,同时也说明了他的一些缺点,因为他不听指挥,因为他的擅自作出才成为了蜀国北伐战败的罪人。在二二八年,诸葛亮带领蜀国军队北伐,想以声东击西的方法去突袭祁山。于是就派马谡去守街亭,并且让它在靠近山水的地方进行驻扎,而且在去之前诸葛亮严重强调,不能违反我的命令。但是谁又能想到他根本没有把诸葛亮的话当回事,把大批的部队定居在了山林中,结果被赶来的张合直接直接拿下,街亭瞬间就失守了,马谡所带领的军队不得不退到汉中等待惩罚。如果当初他能够服从命令听指挥,能够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进行驻扎,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因为当时诸葛亮知道张合差不多会过去,所以让他在那个地方驻扎第一是因为地域宽阔,我跑了你也不好追,第二就是因为他知道张合手下的兵都不会水,马谡下面的人几乎都精通水性。

68、对比于赵云,他虽然也打了败仗,但是赵云勇于承担责任,上书要求贬官,诸葛亮最后除了贬赵云的官职,也没有在其他方面再处罚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马谡敢于承担责任,向诸葛亮认罪,诸葛亮还可以对他网开一面。可是马谡私自逃亡,就把自己推上了死路。

69、我们可以从这点看出诸葛亮因为街亭失败去西县地区内迁一千多户人,回到汉中以后杀掉了马谡谢众。

70、特别是《出师表》,陈寿居然做了全部的抄录,这在《三国志》中是不多见的事情。

71、首先是诸葛亮在南征南中的战役中,是马谡给诸葛亮提供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提出了收揽人心为主,武力征服为辅的策略,诸葛亮正是运用这个策略平定了广大的南中地区,因此,马谡在诸葛亮的心目中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72、从表面上看,马谡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被斩杀,打败仗后逃跑彻底给自己判了死刑。

73、我们从马谡守街亭的前后过程来看,在大家的眼中,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是一种不太公正的举动。这是因为街亭的得失直接决定着这一次北伐的成败,马谡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却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大家都认为街亭的守将应该从魏延、吴懿这些人中间去选。

74、斜谷方向就可能出现兵力空虚,将会出现战机。诸葛亮迅速兵出斜谷,攻占郿县。

75、诸葛亮在斩首马谡的时候,他是哭着杀了马谡的,原因有几点:

76、在《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的行事风格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在这个评价中,马谡的所作所为,正好触犯了诸葛亮做事的底线。

77、从整个过程联系起来分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能说对马谡一点情感都没有,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虑。

78、在这里,陈寿没说马谡所督率诸军是谁,但至少说明不仅仅是马谡一支人马。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伤感签名女生短句子(31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