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捐(60句文案短句)
细大不捐
1、气势磅礴: 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2、三人成虎:三人谣传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细大不捐)。
3、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4、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5、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
6、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7、意思是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8、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9、(释义)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10、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前面常加否定词,如“难以望其项背”。
11、(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2、欧阳惠卿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采访韩扬摄
13、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4、(出处)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15、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16、1炙手可热—— 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炙:烤
17、(释义)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1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19、这家储蓄所,营业员对储户热情周到,细大不捐,所以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20、(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21、1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22、(释义)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责难。
23、1安步当车—— 安步:慢步行走。以慢步行走当作坐车
24、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25、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26、1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两三个手指头捏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素材,用不着怎么思考
27、虚怀若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8、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29、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30、1擢发难数—— 擢:拔。发:头发。拔下头发来数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过多得数不过来
31、包罗万象—— 包:包括。罗:网罗。万象:各种景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32、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3、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34、“十二五”期间,湖北省计划投资12万亿元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有人预言有“九头鸟”之称的湖北佬一定会平步青云。(该句为错误例句,望文生义,平步青云不可用来形容做某事很轻松。)
35、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6、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37、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和众多,用来赞美新屋。
38、1箪食壶浆—— 指百姓犒劳欢迎军队。箪:盛饭的竹器。壶:盛水器。浆:米汤
39、(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40、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41、(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42、(示例)田野里,庄稼都晒得~,沟里的水都干涸了。(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
43、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44、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励志一生 http://www.lzcn)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45、出处: 不能~当守财奴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财迷
46、(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梁:房梁上,股:大腿。
47、1笑容可掬—— 掬:两手捧起。形容满脸带笑的样子
48、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关于舍弃的成语
49、高屋建瓴:“建”不是“建造”而是“倾倒”,即把盛水的瓶子从屋顶上向下倾倒。比哈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50、奕劻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官至极品,位极人臣,但行政能力平庸,贪赃敛财在当时无出其右,堪称“晚清第一贪”。有御史弹劾他“细大不捐”,意思是大钱不怕多、小钱不嫌少。本次讲座结合老照片等图像史料,对他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解读。
51、从今天起我们的(每日语文知识)全新改版啦!
52、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53、锱铢必较—— 锱: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泛指很小的数量。较:计较。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指很少的钱、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形容小气、气量小
54、再作冯妇:“冯妇”不是女子,而是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一个名叫冯妇,善打老虎的男子。该成语有重操旧业之意。
55、(题解)本文是元和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杨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杨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56、20鸿篇巨制—— 鸿:大。篇:篇章。制:作品。指篇幅长、规模大的著作
57、1以逸待劳—— 逸:安逸。指在作战时作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劳的敌人进犯时给与还击
58、炙手可热:原义是手一接近就感受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一些人权势气焰嚣张。
59、出处:《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做诗〉》:“颓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