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68句文案短句)
伏尔泰
1、伏尔泰写的几部悲剧,在形式上基本是古典主义的,也不违背“三一律”。我们更应看重的是他的悲剧创作有比较明显的启蒙目的,特别是包含着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所没有的,也根本不会有的新的激情、新的思想,因其具有革命的性质,必然对当时的法国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2、HistoiredelaLittératurefrançaise,GustaveLanson
3、必须承认,从今天的观点看,伏尔泰的世界史的构想体系上还是不完整的,他的一些论点中带有维柯的影子(虽然他不一定读过维柯的书)。但在当时的知识水平下,伏尔泰能提出这么多富于真知灼见的论点,并进行了新型的世界史的写作,的确是不容易的。
4、有人在王宫里引见了他。他与两党的政治家都有来往,包括博林布罗克勋爵,但也包括博林布罗克的对头,辉格党的党员,总理罗伯特·沃波尔。辉格党的很多知名人物都订购了他1728年在伦敦出版的《亨利亚德》。他在彼得伯勒勋爵的家里小住过;到哈维勋爵在萨福克的农庄里去拜访过,马尔伯勒夫人在布伦海姆的住宅中接待过他。
5、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6、自从《哲学书简》引发愤慨以来,两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伏尔泰在这本书中阐述的哲学已经成为基本的真理,我们的世界就是以这种哲学为基础建设起来的。科学征服,社会组织仍然是以技术为本的人类所追求的目的。1734年的这本小书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开卷便能体会到的一种精神。有些人喜欢在想象中逃避现实,而逃避必然表现了良心上的瑕疵。但是,伏尔泰却清醒、警觉地告诉人们,要勇于承担人类的现代冒险。
7、伏尔泰通过查第格主观上力求"明哲保身"、但灾祸总是不断降临头上的经历,企图表现出一个政治黑暗、人情险恶、人人都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的社会现实,小说中这一社会图景正是伏尔泰所生活的法国君主专制社会的写照。
8、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伏尔泰)。
9、公证制度在12世纪后期自意大利传入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之后逐渐向北扩散。1270年,国王路易九世在其处理司法事务的巴黎夏特莱宫任命了60名公证人,自此巴黎公证人一直在夏特莱执业,历史上他们被称为“夏特莱公证人”。
10、(37)J·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11、说起来,红人做到这个程度上已足可沾沾自喜:侯爵觉得,他能给伏尔泰提供庇护是一件很荣耀的事,而且能包容伏尔泰,让侯爵自己也非常欣赏自己。受宠的伏尔泰掏出一大笔钱去把别墅整修一新,在里面弄了个模拟舞台,排练自己新写的剧本。
12、为说明各地的人类在统一的神意作用下有独立的起源,伏尔泰尽量强调各大陆人类的区别,以至于有人指责他“倾向于夸大”这些不同点。(16)比如伏尔泰指出:“除了瞎子,没有人会怀疑白人、黑人、阿尔比诺人(Albinos)、霍屯督人、拉普兰人、中国人和美洲人都是完全不同的种族。”(17)为说明这一点,富于作家和诗人气质的伏尔泰论证起来妙笔生花:“加弗里人(CaFFrts)象围裙一样从肚脐一直往大腿中部倾斜的柔软宽松的肌肤,萨摩耶达(Samoieda)妇女的黑乳房,我们居住的大陆上男人的胡须,土著美洲人无须的下巴,都是极其明显的区别,设想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相同的人类是很难的。”(18)
13、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14、我们可以说,既然你承认了“对古典主义的态度比较强硬的狄德罗积极主张现实主义,热衷于和贵族情趣判然有别的市民戏剧,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承认了“在启蒙主义时期法国最有成就的戏剧家博马舍”,那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两者的先导是伏尔泰,贯串他终生思想言行的最真正的意义,还在于其后——资产阶级市民戏剧“矫健行空之时,很快表现出充分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莎士比亚将取得最高的地位。”难道,这一切和伏尔泰能分得开吗?!
15、他的哲理小说正是他这种战斗精神的最好体现,特别是因为这些小说写于他阅历已深、学识丰富、思想成熟的老年,其阐明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就使得它们成为了伏尔泰得心应手的战斗武器。
16、夏特莱夫人发现后大发雷霆,没办法,德·格拉菲尼夫人只好说一通好话,表示自己实在是被伏尔泰不世出的才华所吸引,忍不住去翻看的。咦,这人真会说话——伏尔泰马上吃进这一套,后来他在给黎塞留公爵的信里说,德·格拉菲尼夫人“能让你想起世间的不幸和你自己博大的心灵,如果你能爱上她的话。”
17、如果一个专制的国家建立了严苛的检查制度,戏剧必然成为检查的重点。任何统治者,都从利弊的角度给予戏剧特别的关注,这是戏剧之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从未获得的“殊荣”,不仅整场演出,连一个人物、一句台词都要品味一番,以鉴别是否有不全统治者利益的“异味”。当时的法国,在戏剧方面有专门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一类的事物。为一切有思想的人随时敞开的是巴士底狱之门,伏尔泰一生中几次有幸饱尝其铁窗风味。
18、▲ 伏尔泰致RichardRolt:"Mysoulisfreeeverywhere."(1754年)
19、表面上看来,一切似乎都有自由,然而,只有一种东西没有自由,那就是思想。法国建立了相当周密严苛的检查制度,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也许体现了一个法则:越是在产生思想的地方,控制思想交流活动则越加严酷。反之,也就越是产生具有优进性的思想。当时的法国不仅查禁了国内的大量出版物,而且还在边境设卡严格查控进口书籍。更为可怕的是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凡作品被判为可耻有害者,其作者与出版者皆应以死罪论处。”无独有偶,当时中国清朝皇帝不也是在“兴滥狱”和大设“文字狱”吗?这决不是历史上最早的“扫黄”法律,所谓的“可耻有害”,正与其本身含义相反。当雅致也满足不了贵族的口味时,应运而生的是津津乐道地刻画疯狂糜烂肉欲的作品,而这条法律恰恰没有把这类东西划入“可耻有害”之例。所谓的“可耻”即是指不恭朝廷;“有害”是指不驯于腐朽的封建贵族统治。
20、总之,伏尔泰时代的公证人虽然不完全都是贵族,但是他们在司法体系里仍然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公证人持有部分公共权力,扮演了非讼法官的角色,他们办理抵押备案,制作的文书具有证据效力和判决书的执行效力。“在面对个人时,他们是国王和法律的代言人”,亦即公权力的代理人,属于公务人员,地位高于诉讼代理人。巴黎公证人经常受邀和司法官员们一起参加王室的葬礼,而诉讼代理人则始终与这个荣誉无缘。1666年,一些诉讼代理人冲向正参加王室葬礼的公证人,推搡他们并撕扯其长袍。
21、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的骨灰从此长眠在巴黎先贤祠中,永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凭吊和瞻仰。
22、(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5页。
23、对于欧洲过去曾推动一代历史前进的伟大文学家和戏剧家,我们介绍、研究最少的,当推法国著名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当歌德读了中国剧本《赵氏孤儿》,曾为之激动不已,发出惊叹:“我们的祖先刚刚走出森林的时候,谁知道在遥远东方的中国,竟已出现了这样杰出的戏剧作品。”而把中国戏剧首先介绍到欧罗巴大地的,便是这位伏尔泰。历史上还鲜有如此的不公平。也许,正是由于我们的先人与这位巨人的光辉思想擦肩而过,很少获益,当时那思想文化的长河里,才失去了几道闪光的冲浪,使一些污泥浊水流淌了许久才干涸。
24、伏尔泰堪称世界名榜上的法国文学家、戏剧家和学者,他以国王的顾问、贫民的保护者等诸多身份,辛勤地劳动了六十年。他的杰出思想把欧洲从中古桎梏思想与制度的泥沼中拖了出来,伏尔泰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正义之声,对人间的不平之事、顽固腐朽的思想、贵族特权以及宗教狂热进行了无情地口诛笔伐,战绩辉煌,以至于今天的人们把十八世纪启蒙主义运动大放异彩的时期,称为“伏尔泰时代”。
25、顾名思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在于以阐明某种哲理为目的,而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则是以宣传其启蒙思想为目的。
26、伏尔泰是用自然的人性来说明社会起源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自然的爱慕之情,最高等的群居动物,感情永远改不掉,是社会的永恒联系和根本法律。人的本性还表现在人人都有自然赐予的人类理性上。人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和灵活的头脑,能概括观念和使用语言,这些特性保证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此外,人还有自然的宗教的本性。他认为宗教不是神职人员的发明创造,而是人在梦中梦见故人而产生灵魂的观念,人们为了躲避这些可怕的灵魂,要求保佑,从而产生了宗教。他认为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当两个民族相冲突、发生战争时,强有力的领导人就会成为君主。但是国家有保卫人民社会地位和自然权利的责任,这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内在关系。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在他看来,万事都应顺乎自然,合乎理性,过自然的生活就是使自己成为自由的人,他认为,自然法是合乎理性的,法律是自然的女儿,每个精神健全的人的心中都应有自然法的概念,这就是正义,是人性中永恒不变的东西。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民都不会把抢夺、毁约、说谎、杀人、下毒、忘恩负义、殴打父母看成是正义。
27、上述的分析和论述是有道理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有的过程还会十分漫长,启蒙主义的戏剧就处于这个更迭过程当中,朱墨之间,亦赤亦黑。但是,它绝不再是依然故我,原封不动的古典主义戏剧了,革命的人们在文艺领域一度显得保守,拿来以前现成的东西权做武器应急之用是免不了的。他们借古典主义悲剧的名,在形式上化入了新的革命内容,“旧瓶装新酒”的做法,也并不完全违背一定的历史法则。
28、0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29、新史学并不排斥实证史学的成就,而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些方面。新史学“有长期的坚实的传统为基础”,它虽然是在反对实证史学的斗争中成长起来,但对它来说,“实证史学方法的一部分技术经验仍然是有效的”。新史学还“扩大了历史文献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它扩大了实证史学方法的应用范围。(37)
30、艾米莉本人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她不仅使伏尔泰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安排了舒适的条件,使他过上了潜心研究和专门著述的学者生活。伏尔泰每天早晨外出打猎,午后撰写历史巨著《路易十四的世纪》,并在女侯爵的影响下,写了《牛顿的原理》。到了晚间,朋友云集,他主持演出舞台剧,并且亲自扮演他剧中的角色。这是他一段熠熠生辉的美好而终生难忘的时光。
31、生活是条沉船,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救生艇上高歌。
32、伏尔泰的世界史观与西方当代新史学的世界史观
33、伏尔泰以戏剧家的身份活跃在法国的社交场上。他身高不过一百六十公分(低于他身后出世的那位伟人拿破仑),瘦骨嶙峋,面如刀削,谈不上是美男子,但他穿上翠绿的外套,头戴蓬松的假发,周旋于各古堡的沙龙之间,以其锋利、机智的口才,敏锐深刻的思想赢得了社会名流的崇拜。他的风度和魅力搅乱了法国的上层社会,和特权阶级的一些人物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伏尔泰视贵族如粪土,对于他们的挑衅给予毫不留情的回击。有一次,他在剧场看戏,罗昂骑士——法国最显赫家族的子孙,闯到他面前,嘲笑地说:“阿鲁艾先生?伏尔泰先生?你到底姓什么?”
34、王室公证人的任职条件在法国不同地区均有所差异。巴黎公证人公会于1579年4月25日通过决议(同年7月16日经巴黎高等法院颁布法令批准),规定必须在巴黎的公证人事务所担任5年以上的首席书记员方能取得巴黎公证人任职资格(注释6)。而且须在有公证人转让职位时出资购买才能成为公证人,或者继承公证人父亲或岳父的职位,又或者向国王纳捐购买。
35、伏尔泰的做法让父亲、公证人老阿鲁埃背上了欺诈的恶名。Duvernet在其1780年版《伏尔泰传》中写到:“在洗礼时,(老阿鲁埃)没有向神甫报告婴儿系9个月前在其它教区出生。婴儿出生如此长时间不通知神甫是丑闻和严重罪行。”而且洗礼证书记载伏尔泰于洗礼前一天出生,神甫不可能分辨不出9个月和刚出生婴儿的区别。
36、“最远古的文明民族是迦勒底人、印度人和中国人”,(21)他们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伏尔泰在讲到印度人时说:“如果允许猜测的话,恒河边的印度人恐怕是最早联合成一个整体的民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块动物最容易找到牧草的土地上很快就布满了各种动物,因为牧草富于营养”。他还认为,“世界上没有其他人比恒河边的人在两手触及之处就能找到更促进健康、更惬意或更丰富的食物”,因为这里同时还生产稻米、菠萝、可可、海枣、无花果、桔、柠檬、甘蔗、棕榈等等。(22)关于中国,他又说道:“我们敢在说到中国人时不求助于谈论他们的动物吗?”他把中国的繁荣看成是中国的自然条件优越,因而避免了各种诸如洪水、革命、瘟疫等等的天灾人祸。(23)
37、LesMetamorphosesduScribe,HistoireduNotariatfrançais,AlainMoreau
38、为了使《俄狄浦斯》通过当局的检查,得到上演的机会,伏尔泰直叩最高执政者的大门,他请求摄政王利昂公爵菲力普给予此人在贵族当中还算是个心胸开阔者,喜欢与文人交游,由于他的推荐,《俄狄浦斯》的上演得到了批准。
39、1723:伏尔泰发表《亨利亚德》的第一个版本《联盟》,是一部以宗教战争和亨利四世为题材的史诗。
40、引言伏尔泰年表第一封信:关于贵格会信徒第二封信:关于贵格会信徒第三封信:关于贵格会信徒第四封信:关于贵格会信徒第五封信:关于英国圣公会第六封信:关于长老会信徒第七封信:关于苏西尼教派的信徒或者阿里乌斯教派的信徒,或者反三位一体教派的信徒第八封信:关于议会第九封信:关于政府第十封信:关于商业第十一封信:关于种牛痘第十二封信:关于掌玺大臣培根第十三封信:关于洛克第十四封信:关于笛卡尔和牛顿第十五封信:关于引力系统第十六封信:关于牛顿的光学第十七封信:关于无限和纪年第十八封信:关于悲剧第十九封信:关于喜剧第二十封信:关于培养文学爱好的达官贵人们第二十一封信:关于罗切斯特伯爵和韦勒先生第二十二封信:关于蒲柏先生和其他几位著名的诗人第二十三封信:关于人们对文人应有的尊重第二十四封信:关于科学院第二十五封信:关于帕斯卡的《思想录》
41、1722:伏尔泰到荷兰旅行,对这个国家的宽容和繁荣赞赏有加。
42、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43、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夫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44、在政治体制方面,伏尔泰十分钦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有时也谈到共和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他赞美瑞士的共和制度,认为那是真正平等的政治体制。但他认为共和制容易产生党争,引起内战,破坏国家的统一。对于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制度,他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英国的宪法和法律有三方面的优点:第限制了王权和贵族的权力。他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这样开明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住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们高贵而不骄横,且无家臣;在这个政府里,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第宪法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在他看来,上院和下院是国家主宰的权力结构,达到了国王、贵族和市民势力的平衡,使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照顾,同时议会制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他相信下院是为了人民的,因为在那里每个议员都是代表人民的议员,因而下院是道道地地代表着全民族。第法律还能保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他赞扬商业使英国富足和强大,法律保护商业,社会也不歧视商人。他借用英国人的口气说:我们胜利的舰队把我们的光荣带至四海,而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
45、把新“发现”的居民放进世界史是一回事,在世界史中给这些居民以什么地位,或者说怎样去描述他们是另一回事。这就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历史学面临的另一种挑战:如何解释东方(中国、印度)文明比西方的更古老,在很多方面比大发现时期的西方达到更高的程度?西方人的传统解释,是人类文明从近东(埃及等)向远东传播的套路。直到18世纪,法国人还普遍认为“中国人仅仅是埃及的殖民地人,或者说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人。”他们还甚至认为,埃及的第一任国王美尼斯就是中国的大禹,埃及的第二代国王亚托埃斯是中国的启。其理由之一是,“埃及人有时候在夜间点燃火炬,中国人也点灯笼,所以中国显然是埃及的一块殖民地。”(⑧)
46、1745:路易十五在冯特努瓦大获全胜,蓬巴杜夫人成了路易十五的情妇。伏尔泰被任命为宫廷史官。
47、伏尔泰这人,虚荣心很强,嘴巴特硬,同时做事又很聪明。他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没有人能奈何他,可是真的要做点什么,他是懂得自我保护的。他的书都是匿名出版,在那个时候,原则上,哪怕书里的文风确凿无疑地表明那就是伏尔泰的书,政府也不能随便起诉他。
48、为了反对这一点,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中为人世间的幸福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有人会说,这是时代的标志。弗雷里和沃波尔打出的旗号都是和平的,在这一旗号之下,上层阶级越来越富有,他们知道了什么叫“舒适”,知道了如何把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普罗大众也不像从前那样整天饿肚子,人口很快多起来。但是《哲学书简》的哲学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时局。
49、1728:伏尔泰根据人们的订购数量,发行了《亨利亚德》,并将书题词献给英国女王。11月,他回到法国。普雷沃斯特神甫改宗信奉耶稣教,并到伦敦避难。
50、(本文为《哲学书简》商务印书馆 2016年8月版引言,略做编辑)
51、至于能否因担任公证人而取得贵族资格,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公证人也因此晋入贵族行列。1691年路易十四在敕令中规定:公证人执业满20年可获贵族身份,如在任内去世,其遗孀和子女可获得贵族身份。路易十五在1768年的敕令中规定:巴黎夏特莱公证人执业满40年可获得世袭贵族身份;执业满20年的夏特莱公证人在任内去世,其子女可获封世袭贵族。
52、查第格婚后不久爱人就变心,甚至想把他的鼻子割下来给新情人治病的情节,是对法国上流社会腐败的男女关系的讽刺;查第格几次无辜被捕入狱、险些送命的经历,是暗指当时司法机构的草营人命;小说中国王宠信淫邪放任的女人,把国事败坏得一团糟,是对国王路易十五耽于声色的影射。
53、伏尔泰的这篇小说就是无情地嘲笑这一为神权和王权辩护的哲学。他在小说里安排了两个主要的人物:鼓吹这种哲学的邦葛罗斯与信奉这种哲学的老实人,通过这两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证明这个世界并不完善。
54、1719:通货膨胀,约翰·劳的“体系”崩溃。
55、当时的法国,市民戏剧已有坚强的理论支持,也有一些可贵的实践。但是为什么仍旧未能根本取代古典主义戏剧呢?这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政治目标和文艺形式有时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同期置后现象。一些著名的戏剧理论史家分析道:“正是启蒙主义的革命意向,使古典主义戏剧多留存一些时候。”既然整个法国社会的合理性都需要怀疑、都需改造,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也应被否定,至少它不适应新的启蒙宣传。但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却渐渐认识到,仅仅停留在启蒙阶段,并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按着市民的意愿写出来的讽刺贵族的戏剧,并没能使贵族们因羞愧而悔改,道德说教已归于毫无用途。事情已到了必须消灭贵族的地步,但一涉及到血与火的搏斗,英雄主义和公民美德就成了革命者一种必须的精神武器,而古典主义陈旧破烂的武器库中有的是这种东西,更何况就戏剧本身来说,剑戟血泪比平庸的讽喻更适合作为材料。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对共和国政体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迷恋,又促使对整个古代生活的兴趣活跃起来了。摹仿古代便成了一种风气。在那个时候,法国所有艺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是这种风气,由于资产阶级戏剧的内容象资产阶级本身一样平庸,而使人们减低了对于资产阶级戏剧的兴趣,而且把古典主义悲剧的死亡推迟了好久。”
56、伏尔泰太有才,他写剧本、诗歌、小说、杂文、书信都从来不费力气,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大舞台上,他是个报晓鸡式的人物,他向法国人介绍说,英国人受益于牛顿、培根、洛克的智慧,现在生活在一个多么良性的体制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同时嘲讽本国的种种恶状,特别是宗教和政治上的不宽容。
57、几天之后,伏尔泰遭到六个手持木棍的暴徒袭击,罗昂就在旁边看着。伏尔泰虽然负伤,但仍提出和罗昂决斗。贵族是不和平民决斗的,可这回是个例外,罗昂面对的是伏尔泰勇敢的挑战,如果他拒绝决斗,要受到全巴黎的嘲笑。最后,罗昂家族利用权势,设法让当局拘捕了伏尔泰,再次把他送进了巴士底狱,才避免了这位民主斗士将带来的威胁和耻辱。强权者的专制暴力手段,再次使这位启蒙主义者身受了一次革命的启蒙。
58、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同时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是倾向于精英主义的。他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民主制度最后是无法逃脱暴民政治的结局的。他对劳动人民十分鄙视,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59、英国始终就是想与法国一争高下的国家,但三分之一个世纪以来,英国明显地走在了法国的前面。在英国发生了1688年的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同时也接受了宗教的宽容和某种程度上的思想自由。而这些创新,在很长时间里曾为法国舆论界认为是邪恶的。可是在乌得勒支条约谈判时,常常为人所诟病的英国却颐指气使地规定条件了。英国的贸易蒸蒸日上。英国的哲学和科学处在知识运动的前沿。
60、当然,当代西方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但他们与19世纪的学者不同,他们高度重视物质因素的作用,不再那么过份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从而使历史比较地接近原来的面目。
61、《旅英小简》无异于对1734年的法国投下了一枚舆论炸弹,当局羞恼成怒,下令全部焚毁,并对伏尔泰发出逮捕状,要把他第三次投入巴士底狱。但是这回,屡遭迫害的伏尔泰事先有了准备,逃出了魔掌,避避居在香槟省内仰慕他的女友沙特雷女侯爵艾米莉的城堡中。
62、相比老阿鲁埃的护犊情深,伏尔泰对父亲似乎有些薄情寡义。面对成为小贵族的机遇,老阿鲁埃更看重实际利益,情愿做低调的有产者,这为精神超脱、思想不受任何羁绊的伏尔泰所不喜。不过,与其说伏尔泰对老阿鲁埃的平民身份心怀芥蒂,笔者宁愿相信伏尔泰内心深处其实渴望父亲和自己一样,拥有理想式贵族那份浪漫、勇敢和崇尚平等、自由的精神气质,这更符合伏尔泰一生的情怀。
63、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64、(31)TheBestKnownWorksofVoltaire,NewYork,1927,pp.374,373,374,387,388,389,404,408,386,375,409,388—389,40
65、这本书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思想。一边是帕斯卡、笛卡尔,另一边是伏尔泰,在这两边之间,从一边到另一边,法国的思想从人过渡到了人类。伏尔泰言辞准确地表明了他的意图,那就是他决心与“人类”站在一边,反对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愤世嫉俗。当然,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遭受的痛苦,他并非不知道:欺诈、压迫、战争、狂热……但是,他摆脱了灾难的想象,而虔信宗教的人却沉湎在这样的想象中,并自得其乐。
66、0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与一个老朋友重逢。
67、▲ 伏尔泰1738版《牛顿哲学原理》扉画,画中他上方为牛顿与夏特莱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