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搞笑方言【文案100句】

2022-12-25 10:57:50

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1、而在《三国志》中,我们却更应该同时思考宗族,地域,各种渊源各种因素。毕竟很多客观的存在虽然拿捏不好,你不能就认为他不存在。

2、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

3、其实,诸葛亮更多还是为以后政治上的考虑,演的是一出戏。

4、马谡就是这批荆州中的人才,虽然有些纸上谈兵,但马谡在刘备时代就已经做到了太守的高官,没有能力的话能做到吗?况且诸葛亮在南中之战亲自测试过马谡的才能,还得到了验证,马谡再怎么犯错,也还是个人才,现在迫不得已要杀了马谡,等于蜀汉又少了一个人才,本来就正值用人之际,现在还要杀人才,诸葛亮感到很痛心,所以他流泪了。

5、结果诸葛亮当时应承下来,实际上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尤其在他征伐南蛮之际,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十六字方针之后,更让他觉得先主真是老糊涂了,明明一个栋梁之才,怎么就不堪大用了呢?在后来的日子里,马谡日夜与诸葛亮谈论军计,使得他从一个小小的荆州从事逐步成为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卧龙先生已经被忽悠的一愣一愣了。

6、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隐痛。在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戎马生涯中,这一仗是他最大的败仗。按照诸葛亮的布置,这一仗是不应该失败的。即便是失败,也不应该失败得这么惨。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马谡。

7、26,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8、这就说明诸葛亮这个仗如何打,至此还没有明确的部署。

9、诸葛亮的整个如意算盘,都彻底泡汤。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兵,都失去取胜的机会。

10、消息传来,诸葛亮忙调兵抢占街亭。从上图可以看出,街亭正好卡在陇山的缺口处,只要守住这里,张郃大军就不能进入陇右。马谡主动请命,诸葛亮本来不允,耐不住他数次请命,只得应允。结果马谡不听副将王平之言,不在当道下寨,却跑到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断了水道,蜀军大乱,马谡弃军而逃。

11、历史上马谡真的战败后负荆请罪如同《三国演义》的故事发展吗?我们不妨翻回《三国志》看看。

12、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13、因为街亭失守对蜀汉的打击非常大,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项上人头来换取民心。斩马谡可看出诸葛亮想要表达马谡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街亭虽然失败但国家依旧能争天下!

14、势就是能够调动一切因素来促进实现组织目标的态势,不但包括权势,也有个人的魅力和品质。通过权势霸道服其身、仁义品质服其心,让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

15、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郑丽君师昊

16、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17、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造句

18、从表面上看,马谡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被斩杀,打败仗后逃跑彻底给自己判了死刑。

19、对手是曹真,诸葛亮知不知道北伐不好打?街亭的对手是张郃,诸葛亮知不知道不好打?那为何不动用魏延等实力派将领或保安头子赵云的经验派将领呢?因为他要确立在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嫡系势力。

20、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搞笑方言

1、但马谡却公然违抗诸葛亮的嘱托,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将张郃团团围住,断水断粮,军心溃散,最终大败而归。

2、诸葛亮轩马谡,实出无耐,那是因为诸葛亮让参军马谡镇守街亭,马谡不听指挥和劝告,妄自尊大,至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此前马谡曾立过军令状。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使众人承服,自茬免去丞相职务,对街亭主要指挥者杀头示众,以正军威。

3、马谡搅黄了北伐这次政治战

4、诸葛亮与马谡及马良的私人感情很好的,他们很早就认识了,诸葛亮在襄阳隆中生活了十几年时间,而马谡就是襄阳宜城人,离诸葛亮家不远,他们在荆州培养了私人感情,到了益州之后,因为荆州被东吴孙权夺了回不去了,身在益州的荆州人很容易产生乡土感情,包括诸葛亮也算半个襄阳人,他老婆是襄阳人,他在襄阳又生活了十几年,于私,他们关系良好。

5、更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想要破除刘备对马谡评价的影响。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专门提醒刘备,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并不认可刘备的评价,但是这个评价也给马谡带来了心理阴影。在街亭之战中,他将军队拉上南山,就有在南山借助山势歼灭张郃的打算。他想要用奇功来证明自己,可是弄巧成拙,反而遭受了惨败。可见刘备的评价给他造成的负面影响。

6、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7、这简直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啊,哪怕是诸葛亮再亲近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处罚,哪怕是诸葛亮的仇人,只要有功就会赏赐,诸葛亮赏罚是不避仇人亲人的,因为他在蜀汉汉中所采用的理念就是: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马谡犯了罪就要处罚,在第一次北伐时连诸葛亮本人都自降三级,对于马谡的处罚就是斩首。

8、按书中原意,如果街亭不丢的话,将来马谡定是接诸葛亮班子的最佳人选。

9、对马谡不争气很生气。

10、如今二人刚为出兵方向吵过一架,以诸葛心性,断然不会再重用魏延。所以守卫街亭的重任就落到了马谡身上。他要向天下人证明,甚至是死去的刘备证明:马谡可堪大用!临行前还在谆谆教导,真是煞费苦心,可惜事与愿违,马谡在街亭大败,北伐最终功败垂成!

11、正是在“法势术”的影响下,诸葛亮最终举起了屠刀,挥泪斩马谡。

12、但第一次北伐,却被马谡丢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给搅黄了。你说诸葛亮能不生气吗!

13、10,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要为私利而争斗,而要顾全大局。

14、坚决杀掉马谡也是杀一儆百,树立他的权威、军威。

15、7, 遇到误解时,为了顾全大局,他只好委曲求全。

16、不过翻回史书查找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可能本身就很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马谡可能就是诸葛亮政治权力斗阵的牺牲品。

17、其次,诸葛亮派遣马谡去守街亭之时,魏军尚未行动,诸葛亮咋就会知道是张郃去抵挡马谡呢?真的是会未卜先知吗?

18、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中马谡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而马谡偏偏是诸葛亮最赏识的人。

19、按理来说,事关全局的重镇,非能征惯战之将不能守,魏延应当是不二人选。若刘备在世,必然也会选他。当年众人都以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结果却提拔魏延做了汉中太守。刘备问他将何以守备。魏延霸气回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臣请为大王挡之;若偏将率十万之师而来,臣请为大王吞之。”事实也正如他所言,在刘备夷陵兵败、蜀汉元气大伤之后,若非魏延守住汉中,恐怕江山早已落败!

20、我们如果公平的看这些说法,会发现它们都有偏颇之处。我们看第一种说法,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确实有着栽培马谡的心理。但是,马谡的失败则是因为他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造成的。这完全是马谡咎由自取,与诸葛亮并没有关系。

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什么意思

1、传记只说马谡督率诸军,演义具体到了高翔、魏延一起在街亭方向用兵,这没有大的疑义。不管是否是这几位大将,总之不是马谡孤军前往,而且都以马谡为首要。

2、3, 我们考虑问题,做事情都要顾全大局。

3、因此,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将这个比较简单而收获巨大的任务交给他,是有着一定的私心的。这是因为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诸葛亮和马谡谈论军国大事,能够谈到很晚。马谡对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当作父辈一般。而诸葛亮器重马谡,认为他是当世之英才。所以,诸葛亮对马谡有栽培提拔之心。

4、投稿邮箱:qaxrmzx@1com

5、诸葛亮这才放下心来,派遣赵云、邓芝作为疑兵从箕谷进军,自己以姜维做先锋,兵出斜谷,进军郿县。

6、蜀汉政权是外来政权,在益州建立政权后,他采取的是外地人管理本地人的模式,也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模式,这是蜀汉政权的国策,是刘备时代就确定的,是不容更改的,但这种模式有个毛病,就是人才非常缺少,因为统治阶层要从荆州等外地人中选择,这个选择的范围本来就相当狭窄。

7、类似的书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等书,抽离其残酷、自私的封建帝王特质,刻意塑造其朝乾夕惕的勤政一面,都快把他塑造成无产阶级革命家了,也不过是作者在编织自己的圣君梦而已。

8、马谡同样在刘备时代得到重用,先后任职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绵竹和成都可是蜀汉的重镇,但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的才能有些言过其实,刘备得到这个结论也是根据自身对马谡的观察,但是,马谡在诸葛亮时代,仍然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

9、马谡打破了诸葛亮从严治理蜀汉的计划

10、秦安县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

11、但诸葛亮心知肚明,曹魏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蜀汉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征讨中原的。

12、在这里,陈寿没说马谡所督率诸军是谁,但至少说明不仅仅是马谡一支人马。

13、《三国志》是这么记载的,诸葛亮戮谡以谢众,并上疏说:“我以微薄才能,占据了不应该占据的高位,没能讲清楚制度,严明法规,没能临事警惕谨慎,出现了马谡街亭违背部署的错误、箕谷戒备不周的过失,错误都在于我任人不当。我缺乏知人之明,考虑事情多有糊涂之处。我应该承担责任,降职三级,以惩罚我的罪过。

14、两人联手的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熟读兵法,却没有过实战经验,大意失了街亭。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得,估计也是天意吧。

15、这就是说,不仅街亭方向出现了错误,而且箕谷方向也出现了问题,赵云、邓芝也受到了处罚。

16、所以他制定的北伐方针是稳扎稳打,绝不冒进。毕竟这只是一场政治战,一为宣示蜀汉正统,二为稳固蜀汉根基。

17、从上面的分析,就会看出,马谡失街亭不仅仅是马谡战术的失当,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18、不管有没有军令状,打了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否则就没法管理部队。

19、如果马谡是因违背军令被杀,何必演挥泪的戏呢?诸葛亮为什么不为那些屈死的普通士兵恸哭,而为一个置军令不顾让无数人心血和生命白白耗费、牺牲的马谡挥泪呢?

20、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作战,是不会遭到惨败的。在街亭之战尾声时,王平仅仅带领一千军马,就阻止了张郃的追击。由此可见,即便是马谡战败,如果部署那么慌乱,蜀军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四、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读音

1、从上面的分析,诸葛亮的军事战略也是以奇谋为核心的。并没有具体、坚定地出兵方向。

2、从中看出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3、正因为如此,当马谡犯错的时候,诸葛亮才会那么伤心。

4、线索二:马谡在监狱里死了

5、线索三:马谡被诸葛亮杀死

6、诸葛亮在斩首马谡的时候,他是哭着杀了马谡的,原因有几点:

7、这个看似是马谡战术的错误,本质而言,是诸葛亮战略部署的错误。

8、魏国紧急出兵。但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魏国西线最高指挥官曹真率主力于斜谷口拦截蜀军。赵云兵力不足,最终被曹真击败。

9、特别是《出师表》,陈寿居然做了全部的抄录,这在《三国志》中是不多见的事情。

10、答: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如下

11、马谡把自己绑起来跪在军帐前。孔明生气说道:“你自由熟读兵书,战法也很熟练。我多次告诫你街亭使我们的根本。你以全家性命做担保,担当这个任务。你如果早听王平的话,哪里会发生这种灾祸?”

12、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13、演义说得很热闹,但感觉纯粹是情感的游戏。诸葛亮没听先主刘备的话,不会识人用人,自己很伤心。

14、魏军知道了马谡把大军安置在街亭山上,大喜过望,立即出兵切断了蜀军的水源与运粮道路。将马谡大军围困在此,时间久了,蜀国的士兵承受不住,哀嚎遍野。哪里还有打仗的勇气与决心,于是,魏军便出兵攻击。自此蜀军大败。

15、最后一段写马谡心中的控诉,对我好还要杀我,如果你只是利用我为什么要挥泪?我这一生也尝尽了酸甜苦辣,可不论廉洁还是贪赃枉法,这一刻,我只能选择沉默。丞相是后悔,还是责备,都算了吧,放下这一切,一刀下去,我便成佛。

16、诸葛亮为了蜀国早日实现统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前锋,镇守在街亭,诸葛亮临走前曾经再三嘱咐马谡:街亭位置十分重要,不可有任何闪失。并且让他要离山峰与水源近的地方驻扎,但是马谡却不以为然,把诸葛亮的告诫抛之脑后,狂妄自大、骄傲轻敌,擅自做主将军队布置在街亭山上。他的部下都劝他这样布置十分不合理。一旦魏军来攻,势必会掐断我们的水源与运粮食的道路,但是马谡却仍一意孤行。

17、斜谷方向就可能出现兵力空虚,将会出现战机。诸葛亮迅速兵出斜谷,攻占郿县。

18、传记明确记载,马谡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行动适当。而不是马谡不熟悉地理环境,安营扎寨不当导致的失败。

19、在现实中领导出错儿你会想到什么!一心一意想着怎么帮他排忧解难?也许你会有小心思认为平时跟领导关系不错不会伤及自己,再说了如果领导犯错下台自己就有机会升职!不过领导也有小心思,他遇到困难会先“杀”你祭天!

20、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一( )歇后语

1、传记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大军有任何行动,既没有说跟随马谡进军,也没有在马谡进军后出兵斜谷。

2、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

3、可见,马谡失败后,没有主动请罪,反而逃跑藏了起来,诸葛亮很痛恨逃避责任的,就按军法处死了马谡和将军李盛。处斩时,诸葛亮动了真情,泪如雨下。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刘备临终时,曾嘱咐过诸葛亮,马谡这个人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你可要多留意察看他。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是个难得的人才,两人在一起常夜以继日地谈论军事。诸葛亮采用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才安抚了南夷。对于刘备的话,诸葛亮不以为然。

4、先说说马谡是个什么样的人?

5、也就是说,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两个前提:

6、虽然法律无情,但是诸葛亮首先是个有感情的人,为了维护法律总得做些自己不愿意做,或者让自己感到伤心的事,比如斩马谡就是,所以诸葛亮哭了。

7、瞎扯,总结下就是,读读现代文明的启蒙读物,哪怕去听听《国际歌》,也许会问出比这个问题更有历史意义、也更具现实性的问题。

8、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9、蜀汉大军尚未出场,派出去的两路人马都已经打了败仗,这弄得是些啥?

10、结果马谡到了街亭前线,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他连部下王平的多次劝谏也不理睬,不防守街亭固有的城寨,将军队拉上了南山。当张郃率军到来后,经过侦察,发现了南山蜀军的弱点,那就是山上无水。于是张郃派兵切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使得山上的蜀军由于干渴发生了动摇。在随后的攻击中,蜀军发生了崩溃,遭受了惨败。

11、诸葛亮准备数年,第一次出兵伐魏,声势浩大,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应声叛魏,魏国上下,朝野震恐。魏明帝坐镇长安,派遣右将军张郃阻挡诸葛亮的进攻。然而,街亭一战,马谡完败张郃,使诸葛亮功亏一篑。

12、但是,马谡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这让诸葛亮非常伤心。

13、 马谡字幼常,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也是“马氏五常”之时刘备的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撤军后,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另说死于狱中。

1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三国演义》的桥段,《三国志·诸葛亮传》对斩马谡这件事有记载,但过程很简单,只说“戮谡以谢众”仅仅五个字。

15、有好多评论说诸葛亮任人唯亲,把自己器重的老乡马谡放在守卫街亭这个重要位置上,是诸葛亮用人用错了。

16、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也有让马谡通过战功破除阴影的因素。可以说,诸葛亮任用马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私情。但是,完全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马谡真的是刘备所说的言过其实之徒,他指挥错误,本来十分简单容易的任务,被他搞得颠三倒造成了街亭之战的惨败。

17、以上就是诸葛亮“挥泪”的原因。

18、真正决定蜀汉国运的北伐战争最终于建兴六年正式敲响。诸葛亮在否决魏延的子午谷战略之后,毅然将本来占据主动的闪电战,变为了有利于曹魏的持久战,白白丧失了好几个月的战略时间,使得曹魏集团能够逐一调兵遣将。如此一来,要道街亭就万不可失。

19、但现如今,随着张郃占据街亭,魏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凉州派军。诸葛亮是孤军深入,再待在凉州已经岌岌可危。最终,他只能在魏国大军来临之前匆忙撤退。

20、(戳下图即可入手古法唐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杨绛 爱情语录【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