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意思和拼音和造句【文案100句】

2022-12-29 09:33:35

一、马革裹尸的意思

1、(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2、此时,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汉朝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朝廷。马援上书刘秀,陈述消灭隗嚣的计策。刘秀采纳马援的计策,令他率突骑五千,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陈述利害祸福,分化瓦解隗嚣集团。

3、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5、出自韩愈《进学解》,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尽。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6、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7、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8、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9、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0、这个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1、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12、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3、马裹革尸组成,马革裹尸:革:皮,意思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就用马皮把尸体裹(包)住运回来。形容为国作战,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决心

14、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15、四军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16、(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中国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百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度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道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内葬,那倒无需考虑容,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7、世界上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18、马革裹尸的意思用马的皮裹着尸体。人已经死了。是实实在在战斗在疆场,最后战死。

19、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20、大都督:曹魏时期始置,官一品,不常置,属于加官。加此官者,颁发给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三国时期,周瑜曾担任吴国大都督之职。

二、马革裹尸的意思和拼音和造句

1、一个是既成事实,一个是事前决心。这是本质区别。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家乡呢。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原文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3、而马援在出征之前,也抱定了“马革裹尸”的决心,他告诉前来送行的好友:“我蒙受国家恩惠多时,经常因为不能为国家更多地出力而惭愧,现在为国而战,死也瞑目了。”

4、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不畏牺牲,为了打败美国野心狼,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5、"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6年,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次,在靠近县城的地方,乡民们结伙械斗仇杀。人们误认为羌人要造反,惊慌失措,争先恐后涌入城来。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县长闻变,请示马援是否关闭城门,整兵戒备。马援当时正与宾客饮酒,得此消息,大笑道:“这些羌人怎敢再来进犯我?”于是命令狄道县长回去守舍,胆小怕死的,可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来,才知是虚惊一场,大家愈发佩服马援了。

8、后来,随着西汉王朝重视文化建设,提倡儒学,马家又开始弃武从文,武将渐渐少了,文人渐渐多了,比如马援的三个哥哥就是靠研究《四书》《五经》在朝堂上为官的。

9、粉身碎骨(fěnshēnsuìgǔ)

10、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11、却有那么一个异类,还在以老迈身躯,伏于马鞍之上,率领大军飞驰于战场,保卫着来之不易的太平与新兴的东汉王朝。

12、所以“何须”的意思是“没必要”的意思

13、这个典故出自东汉将军马援。马援说道:“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应该安安稳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然后被子孙用棺材敛尸埋葬。大丈夫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14、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15、(夜读)请珍惜那个最怕你的人

16、官方小程序《闯关成语》,来挑战下吧。(点击上图即可参与)

17、马援携带家属跟随隗恂到洛阳,数月都没有被任命职务。他发现三辅地区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率领宾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刘秀答应了他的请求。

18、(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19、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2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解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马革即马皮。出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 近义词:马革尸还、赴汤蹈火、决一死战、背水一战、战死沙场、 捐躯疆场。反义词:临阵脱逃

三、马革裹尸的意思是什么?

1、解释:马援说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孟翼听后说道:“作为烈士,就该这样啊。”

2、是 马革裹尸 mǎgéguǒ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近义) 赴汤蹈火 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

3、这样主谓宾俱全,所以短语归属于“主谓结构的短语”。

4、在来自皇帝的责问命令到达前,马援已经病死了。

5、马援却是一个例外,他的兴趣不在于读书,而在于要做一番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定乱”。

6、(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7、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持续了大约二百一十年,然后在一个篡国权臣王莽手中覆灭。这个王莽没当几天皇帝,又在天下群雄的讨伐中覆灭,随后的战乱持续了十多年,终结于一个名叫刘秀的人物手中,他建立起一个史称东汉的王朝。

8、有史料称,他的先祖乃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因其封爵为马服君,故而后世以马为姓。还有史料称,其先祖是归顺于西汉王朝的匈奴名将。总之,这个家族起初是一个军人世家,家风之中充满了为国而战的勇猛气质。

9、因为“马革裹尸”是成语,所以又可以将其判定为“固定结构的短语”。

10、(夜读)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感觉“被需要”

11、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12、谁知就在战事激烈之时,竟然有小人向刘秀进谗言,谋害马援。

13、(出自):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14、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马革裹尸的经典造句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15、建武十三年武都参狼羌(参狼羌,古羌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南部武都地区,尤其是白龙江一带)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领4000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今甘肃礼县西北)境时,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马援命令部队选择适宜的地方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并以逸待劳。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10000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

16、八校尉:汉武帝时期开始在京师设置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17、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8、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9、当时朝廷派去平乱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因为将军的无能而全军覆没,更没有人愿意出来接这个烂摊子,刘秀正在考虑要不要用自己的几个心腹去“试一试”,没想到一脸白胡子的马援又来请战,他倒是很有些惊讶。

20、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四、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

1、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2、大丈夫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岂能庸庸碌碌,寿终正寝?

3、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4、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5、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6、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7、曾在宾客与部下之间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等豪言壮语,千古传诵。

8、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9、(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杨朔《东风第一枝》

10、临阵逃脱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11、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12、成语例句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1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马晓年的一扁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埋葬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墓联。何须马革裹尸还改自清朝徐锡麟的《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4、以泽量尸(yǐzéliángshī)

15、可叹像刘秀这般英明有为的帝王,也逃不出阴暗的帝王心思,老是觉得马援功高震主。偏偏马援又是一个豪爽耿直的军人,热心于国家事务,除了自己的军事工作外,还时常提出一些涉及经济、政治领域的建议。在刘秀看来,这就是很不好的“越权”行为,他可不会因为你为国家考虑就大加赞赏。结果就是马援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在刘秀心中的印象反而越来越差!

16、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7、而马援,强压在他身上的冤屈也并未持续多久,在刘秀麾下那些享福的人逐渐被世人遗忘时,马援的名字却越来越闪耀,“马革裹尸”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18、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19、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20、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五、马革裹尸的意思和典故

1、那个什么马革裹尸,高中课文里有讲到的,我语文不行啊,上课就老打瞌睡。

2、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3、一起来玩成语接龙游戏吧

4、差到一定程度,小人就有机会了。

5、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6、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7、成语翻译dieonthebattlefield

8、马革裹尸指的是生肖马,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9、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10、正是!如今北方战事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11、(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2、金鳞本非池中物,马革裹尸恩情负。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四征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15、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16、四镇将军(或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17、古代的将军封号有多种,属武将官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设将军封号;另一类则是临时性封号或杂号将军。汉代军职由低到高依次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现简要介绍如下:

18、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19、(注:视频与下面内容不完全对应)

20、天下统一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表达深爱一个人的句子【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