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100句【文案100句】
一、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1、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国,讲学,讲他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我们今天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2、子路问:师傅,那君子应该崇尚勇敢吗?孔子:君子义以为上。
3、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4、人可偶尔露峥嵘,关键时候显身手,时机成熟时一鸣惊人。如果时时都想卖弄自己,则十个有十个要失败;有城府者藏才隐德,谦虚谨慎,以弱制胜,将这些作为任重而道远的护身符,比别人成功的机会更多。
5、孟懿子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6、当年韩信在最为落魄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某一天他在河边钓鱼,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大妈,相信相关的视频大家也看过,每一次大妈来洗衣服的时候,都会为他带一个饼,终于有一天,大妈要离开了,于是韩信对大妈说,等我有出头之日后,一定会报答你。
7、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8、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9、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10、怎样才能养成和坚持这种积极有力的态度和高尚的风格呢?根据孔子散见各处的言论,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为学,二是为人,三是为政(工作)。因为一个人对人类社会能否做出贡献,贡献之大小,都取决于对这三个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
11、《论语》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传记。因为《论语》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主要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记叙人物,很富于情节化,这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而在《伦语》问世之前,中国除《诗经》外,没有一部典籍如《论语》这样具有文学色彩。
12、“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13、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14、鲁哀公问,“如何使民众服从?”孔子对道:“举用正直的,放置在邪曲的上面,民众便服了。举用邪曲的,放置在正直的上面,民众便不服了。
15、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看重学习,因为自古以来儒学灌输的就是人必须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人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而智慧是做人能否成功的根本。
1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对“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
18、编导:马骁王晴剪辑:鲍建楠文案:孙永超
1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二、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100句
1、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
2、《论语》传递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种朴素、温和的处事态度,告诉我们在人生中、在提高个人修养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宽厚的心和博大的胸怀,暂且不说是否成大事者必应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培养这样的品质,如果没有宽厚的心和博大的胸怀,没有虚心接纳不同观点的心态,人就无法开拓眼界、通达事理,会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所以在修身的同时,一定要尊贤、容众,而“攻乎异端”,不仅有害无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简单粗暴、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后果会不堪设想。
3、周二章节预告:平民族的兴起:由武入文
4、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5、自己发达时,莫忘帮助他人发展。
6、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论语?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
7、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仁、义、礼、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圣明,因此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做人之道的好故事才会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8、常言道:“鼓要敲在点子上,蛇要打在七寸处”,讲的就是为人话不在多,而在于关键时刻能因地制宜地讲出关键的话来,从而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9、香港首富李嘉诚,总是以身作则,对自己加以约束,他的员工就会认为,嗯,我跟对了老板。
10、固执者就是握着红烙铁不撒手的人。
1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2、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先生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13、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种喜悦。宗教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捷径,有一个神佛,有一些教义,引领着你,不用自己探索,总归是容易些的。信了,也便踏实了,也会在与不可知的神佛交流的时候,体会到一种喜悦吧。当然,这些宗教的创立者,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佛陀、基督,都是不世出的圣者。强者渡己,圣者渡人,故而为圣。那些花三年时间磕长头去布达拉宫朝圣的信徒,内心当是喜悦的。
14、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对于心胸开阔的人来说,山河大地,有情人生,一切都是可供享用的资源。同时,他更能装天下难装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人,成就毕生伟业。
15、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就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对当今社会仍有影响和意义。
16、孔子说,如果看见一个很少犯错误,那一定是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的人。
17、一个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个做事得体、说话微妙,言行进退有度的人,在刚柔张弛之间透出一种力量感和智慧感。这样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会走得顺风顺水。
18、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设计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19、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
20、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是做人的基础。在中国,一个不讲信誉的人,想做成什么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孔子人生格言励志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刚开始,我喜欢去佛寺。在北京工作了五年,我去过无数的寺庙,我很喜欢寺庙的宁静,法源寺、白塔寺、广济寺、广化寺、潭柘寺、戒台寺、红螺寺、卧佛寺……后来到各地游历,也爱去寺庙,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常州天宁寺、武汉归元寺……最近还连续两年跟朋友去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九华山烧香。可是你要问我信佛吗?我真不敢说我信,我大概就是喜欢那份宁静。
3、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什么才是完成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并利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肯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4、宁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5、不到关键时刻,就考验不出一个人的真相。危机就如试金石一样,把每个人的品质与能力暴露得清清楚楚,人群之中的面目再混同————黄金终究会放出与黄铜不同的光芒。
6、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7、于是有个叫司马牛的徒弟问孔子:师傅,什么是君子啊?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牛哥接着问:不忧不惧就是君子了?孔子看看这个不开悟的徒弟,冷冷的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你扪心自问,没啥好愧疚的,帮人办事你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你遵守信义,你问心无愧,那你担忧啥?害怕啥?司马牛:……
8、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9、第一:学诗,学会说有教养的话。一个人如果不会说话,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别人就没法认识你,也没法知道你的闪光点。如果你想出去谋事、工作,就得会说话。
10、人活一辈子,最怕的就是只有年龄的增长而不见智慧的上升,自古以来,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的一生,而且还不懂得做人,为人处事方面的内容也一窍不通,他们这样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无异于在消磨自己的生命。
11、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12、尽管有人在做善事时,只是按照良心、道义和仁爱在行动,并没有想要也没有想到会有回报,但一个人把善事做出之后,是不可能在世间不产生任何反响的——知恩图报之心,人皆有之。
13、“道中庸”要求我们把它实践于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极高明”是分不开的。哪怕是寻求最低限度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也是和某种伦理体系的终极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14、为更好引导未成年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来网电台特别推出一档面向全国青少年的有声阅读栏目——《名师诵读》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如需加入《名师诵读》,请将个人简历+诵读音频作品发送至邮箱:97318596@qq.com,期待您的好声音。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出自《论语·述而》
16、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17、或是我不识字,不能进学校读书,但我不能不做人。做人便该学。学一项技艺,乃至学一番道理,都是学。我之所学,又须能教人。如我学种田,学得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便可以教人,至少可以教我自己的儿子。这便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必如此,乃算是一人。若我学得贪吃懒做,那能以此教人?至少也不能教自己的儿子。我不饿死,我自己儿子学我会饿死。至少我孙子又学我儿子一定会饿死。若我言忠信,不欺骗人,这也须学,但也能教。若言不忠信,专欺骗人,此可不待学,也不能教。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仁”是人作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即“爱人”的品德)的自觉:“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规范,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之用,和为贵”。
20、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总结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恕”之外,又加了一个“忠”字。这个“忠”,不是“忠君报国”的“忠”,孔子可没有那么狭隘,这个“忠”是针对所有人的。所以,曾子还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这第一”省“,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你帮别人办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尽力,不管是帮君主治理国家,还是帮助邻居家通个下水道,尽心尽力,就好。
四、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及解释
1、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权限,如果越位去考虑或从事自己权限之外的事,你就要承担本该由别人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干好了,等于抢了别人的机会和功劳,干坏了是自取其辱。
2、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碧波,孔子竟然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奥的道理,并巧借流水教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有德行,哺育众生,永不停歇;有情义,谦下和顺;有志向,无惧无畏;而且还善于教化别人,洗净人们内心的污垢……孔子并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临水沉思,借水喻人,发人深思。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不一般。全文以“游春”为线索,先写自然之春,再写师生情融,令人赞叹。从论水教人,到课间休息师生唱歌,再到点名言志,检查论水教人的效果,层层深入,叙物明理。
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的学生众多,而且每人资质、秉性各异,怎么把这些人教育成材呢?孔子的办法是分门设科,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7、我们眼里要有他人,心里也要为别人着想。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在其中,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我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
8、大妈听了,立马就生气了,便对韩信说道,我给你饭吃,是为了求你报答吗?同时还告诉韩信,年轻人要懂得脚踏实地,不要动不动就说大话。
9、忽必烈劝降文天祥失败,便下令杀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了他写的遗书,书中"赞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0、“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11、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还要深信,自己的才能总会派上用场。上苍让你诞生于世,绝不是毫无理由的,完全是因为这个世间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位置,并发挥作用。
12、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3、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许许多多的农民并没有文化,是不是因此就培养不出好的孩子呢?显然不是。我们看到,这些不识字的农民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非常杰出的孩子。为什么呢?看看他们怎么教诲孩子便能明白。中国农民教育孩子虽然讲不出一套套大道理,但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咱要厚道,要老实。这就是中国农村最常见的家教,在这种家教下面很多人成长起来了。
14、孔子是一个讲究实际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体现知行一致精神的人。他既不同于主张消极无为思想的老子,也不同于抱着消极厌世思想的长沮、桀溺之流,而是主张改变当时“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人类抱积极态度的人。
15、做人须得人人各自做,但又须人人共同做。离群独立,单由自己一人做,不得成为人。必须投进大群,和他人共同做,乃始成为人。于是学必有朋。有狭义之朋,有广义之朋。如七十子之从学于孔子,良师益友,互合成朋。则师友皆可目为朋。又如上友千古,今天我们慕效孔子,学为人之道,则两千五百年来历史上中国古人学孔子者皆可为我朋。从更广义言之,居家孝弟,父母兄长实亦我朋。故人若无朋,即不能为学,亦不能成人。
16、先生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17、子曰:“道(dǎ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容易成功。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20、于是,我开始读《论语》,越读越觉得妙。在那个没有纸只有竹简可以记录的时代,我的老乡——孔子,竟把为人处世的道理都说尽了。
五、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没有你的位置,你想想你有什么能立在这个位置上的能力;不要担心没人知道你,你想想你有什么值得别人知道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好好学习吧,徒弟们。
2、言过其实者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能使耳朵增值的不是金坠,而是倾听。
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它会帮你抓住宝贵的刹那,幸运之神很可能就在这刹那之间投入你的怀抱。但如果一旦错过这个刹那,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6、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7、饮食原本是能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音乐原本是高兴了在旷野里拖长嗓子吼叫……如今这一切都变得非常复杂了。让我们提升境界将其还原,过一过简单的生活,因为简单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8、德性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围就会聚足人气,而且芳名远播,形成一种无形而又无价的品牌,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9、话要说到点子上。
10、木心是个一生坎坷的人,但是晚年的木心说了一句话:诚觉世事皆可原谅,却不知该原谅谁。他原谅了整个世界、整个时代,当然,也饶恕了自己。因为他不用背着愤恨生活。其实,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啊。能做到这一条,可能不见得大富大贵,至少,你会活得比较开心吧。这大概就是孔子的意思吧。
11、"礼"是做人的文表。
12、孔子的一生,推崇他"克已复礼"思想,推崇他的治国安邦的理念,他的教育思想、治国理念一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现在世界上有的国家还推崇孔子的治国思想,来治理国家。
1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教育家,有三千弟子,这些学生都很努力,勤奋学习。有一位叫陈亢的学生,他想老师会不会特别喜欢哪位同学,多教他一些知识呢?最可能多教的首先是孔子的儿子吧?于是陈亢就跑去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老师跟你讲了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吗?伯鱼说,没有啊。他想想说,有一天,父亲子立在堂上,我匆匆地从庭前经过,他叫住我问道:你学过《诗》了吗?我回答说没学过。他说没学《诗》,你怎么会讲话呢?我听了以后赶快回去学《诗》。又有一次,父亲立在堂上,我从庭前经过,他又叫住我问道:你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没学过《礼》,你怎么立身处世呢?我听后回去学习《礼》。
14、这就是说话的魅力啊,倘若人有说话这方面的智慧,无疑是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说伤害他人的话语,毕竟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5、忍不下一个耳光,有可能被割下耳朵。
16、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时引发无数人的感慨。可是,怎么定义“过好这一生”呢?
17、终我此生,忙如牛马,日只三餐,闲与书棋,喜为茶酒。慵碌而行,信诚直世,虽无富贵,乐逸何求?
18、“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孔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原文是: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翻译成现代文大体意思是:
19、先生说:“人类若相互间无信心,我不知还能做得些什么。正如车上的辕木与横木间,若没有了个灵活的接榫,无论大车小车,试问如何般行进呀?”
20、第十一章、十五章是经常被引用的警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