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区别【摘抄文案100句】

2023-01-10 09:14:20

一、不刊之论

1、(1)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2)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2)(示例)故中兴难於创业,是谓不刊之说。——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孙犁《万国儒小引》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成语辨析(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2、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有遣册、竹书,但竹书的学派不明。

5、(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6、为虎作伥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误用: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7、bùkānzhīlùn

8、3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9、是指不可更改,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话语,是褒义词,形容文章或话语十分精辟,无懈可击。 “刊”指修改,更改;“不刊”指不可更改。 而不是上面仁兄说的“很糟糕的言论或说法、想法” (鄙视!!!!)

10、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1、不刊之论/不易之论两者都含有“见解或主张正确,无需更改”之意。字面区别在于“刊”和“易”用法的不同:“不刊之论”其中的“刊”是古代“在竹简上刻字,有错就削,也即更改”,意即“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多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表意程度较重”;“不易之论”其中的“易”是“更改、改变”,意即“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表意程度较轻。例如:①六七十年前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认为是不刊之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针。②赵政委的发言是不易之论,我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

12、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误用: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13、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含褒义。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14、(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15、可见“刊”的本义是“剟”,“删”的本义也是“剟”,“不刊之论”即不删之论,这个成语与古人使用竹简和木牍有关。

16、周一至周每天一个常识(7:30)

17、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与失望是反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与沉重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形容比较熟练,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与炎热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18、(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不作为训、不经之谈、不足为训

19、第一空,横线处修饰“道理”,根据后文“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知,该道理经受住了宗教和科学的考验而没有被推翻,“颠扑不破”比喻理论、道理等永远不会被推翻,符合文意,保留C、D两项。而“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摧毁,与“道理”搭配不当,排除A、B两项。

20、A项中的“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

二、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区别

1、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误用: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指教的,绝无仅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2、4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3、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4、(解释):说的话有道理。

5、(示例):这些经典着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6、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7、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误用: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8、(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9、2008年7月,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从境外购买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其中有《尚书》类竹简,以及《系年》、《筮法》等。

10、刊,剟也。从刀干声。苦寒切。(段玉裁《注》:“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注,刊谓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谓之刊,故刻石谓之刊石。此与木部栞音同义异。唐卫包乃改栞谓刊,误认为一字也。从刀。干声。苦寒切。”)

11、(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2、《寂静的产险》三部曲提出,产险旧格局和新格局的叠加,预期产险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为三类市场主体。对于专业化、结构化的“第二类市场主体”而言,在新科技、新经济、新社会、新思想下,可供选择的商业模式包括:工具型、专业型、平台型、伙伴型、活力型。

13、振聋发聩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误用:今天,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14、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15、不刊之论的词性是名词。

16、学完了上面的成语,检验下面这2个题你会做吗?

17、第二空,根据后文“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可知,日用消费品和群众生活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D项“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符合文意,当选。C项“休戚相关”指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文段不涉及“利害、福祸”问题,用法不当,排除。

18、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幽王当为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19、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20、不刊之论指的是没有经过刊发而发布或者发表的言论,不刊之论有时候也可以指那些不值得去刊发的言论,包括低俗、不良、恶心的言论。不刊之论一般来讲去刊发的话基本没有多大的意义。不书之论指的是没有看书或者是不通过书籍而发表的言论,不书之论可能存在内容不正确、不恰当或者失实的言论。

三、不刊之论误用

1、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2、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贬义。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误用: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3、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误用:流浪的人快回来吧,不要再过这种风雨飘摇的日子了。

4、不刊之论/不易之论两者都含有“见解或主张正确,无需更改”之意。字面区别在于“刊”和“易”用法的不同:“不刊之论”其中的“刊”是古代“在竹简上刻字,有错就削,也即更改”,意即“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多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表意程度较重”;“不易之论”其中的“易”是“更改、改变”,意即“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表意程度较轻。例如:

5、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误用:今天还有不少教师通过给学生留大量的作业以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显然与素质教育南辕北辙。

6、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误用: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可用“晴天霹雳”。)

7、既往不咎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误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抱着既往不咎的态度,恶意篡改侵华历史,这是中国人民绝不能接受的。

8、(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9、同义词:奇谈怪论、无稽之谈

10、七手八脚形容好几个人一齐动手,也指人手多,干活忙乱的样子。误用:集合的号声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着行李。

11、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12、(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13、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14、不刊之论(bùkānzhīlùn)生词本基本释义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例句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应该好好地阅读。近反义词近义词天经地义不刊之说不易之论反义词不经之谈不作为训不足为法不足为训似是而非无稽之谈

15、(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6、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17、(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18、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19、运斤成风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误用: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句中误为有力气。)

20、D项中的“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故排除。

四、不刊之论怎么读

1、(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似是而非、不足为法、不经之谈、不足为训、不作为训

2、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误用: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应用“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自然造化的神奇,也可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3、(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4、不易之论: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5、(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6、淋漓尽致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误用: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可改为“体无完肤”。)

7、(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8、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同“拍手称快”。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9、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10、周武王在克商两年后得了一场大病,不能痊愈,太公吕尚和召公奭建议卜问太子即位的吉凶,但是周公不同意,因为武王尚在,却卜问太子即位,一定会让先王不高兴。于是周公设坛,祈求先祖用他的生命换取武王的生命。卜问了三次,都是吉兆,史官便将此内容记录在册,并存放在金滕匮中。果然,武王的病势见好(也可能是回光返照)。

11、(解释):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2、带刊字的成语很少,常用的基本可以确定仅此一个。

13、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14、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误用: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15、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16、(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17、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见解。误用: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18、这不刊之论的“刊”字之意,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报刊,自然也就没有“刊登”这回事。这“刊”的意思应是“删削”或“修改”。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多了,自然就要消除。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不刊之论”也就是不容删改的言论,这是“不刊之论”的本义,后来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9、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20、《尚书·金滕》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五、不刊之论的意思

1、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误用: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3、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贬义。误用:这个医疗小分队,每到一处,跟当地群众都是一团和气,不摆架子。

4、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5、明杜菫绘“伏生传经图”,伏生因年老而口齿不清,故由其女羲娥“传译”,晁错记录,伏氏为两汉望族,献帝皇后为伏氏

6、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7、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8、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言论无根据

9、泾渭分明比喻界线清楚。误用: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一提到这个问题,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泾渭分明。

10、(读音):bùkānzhīlùn

11、江河日下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误用: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12、(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13、不刊之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4、B.万马齐喑:万籁俱寂

15、比如周厉王无道,激起“国人暴动”,赶走了厉王。但是天子虽不在位,却无法行政。《史记》记载由当时的周公和召公(分别是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代)共同摄政,史称“共和”,今天的国体“共和制”,取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竹书纪年》说当时只有一位大臣摄政,他叫“共伯和”,简称“共和”。“共”是其封国或氏,“伯”是其爵位,“和”是其私名,这个说法得到了一些佐证。在西周晚期青铜器“师臼簋”、“师兑簋”、“师嫠簋”的铭文中,有一位地位极高的人物“师龢父”或“伯龢父”,经郭沫若先生考证,就是“共伯和”。“龢”字早已简化成“和”,但“和”本义为“应和”;“龢”本义是音声、乐器的“和谐”。所以“和而不同”最初写为“龢而不同”。

16、俯拾即是俯下身子就能拾到。形容数量极多,随处可得。误用:珠宝专卖店的柜子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可用“琳琅满目”。)

17、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误用: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应用“名副其实”。)

18、他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19、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误用: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可改为“强人所难”。)

20、饮鸩止渴鸩:浸过鸩鸟羽毛的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患。误用: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句中“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无解决眼前困难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写给女朋友的情书【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