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写的对联【文案100句】

2023-01-20 09:02:05

一、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神光”,人名,俗姓姬,洛阳人,博览群书,尤其精于玄理。一年冬天,赴少林寺向达摩求道,在雪地里侍立一夜,至雪深没膝,达摩仍不为所动。

2、此联言简意赅,是书院对联中为数不多的短联之一。这副对联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

3、宫墙:本义指房屋的围墙,后世称师门为“宫墙”。三吴辟一径: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三吴广泛传播孔子学说,开辟了通向至圣先贤的途径。

4、融化的雪水像玉龙一样,从高xuán()的山jiàn()、从峭壁断崖上奔腾而下。

5、明心见性,即诗书所称何加;易俗遗风,则礼乐之用为急。

6、▲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献县文化研究会提供)

7、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9656465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

8、这副对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了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及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9、责任编辑:张志强张儒刚

10、南昌友教书院联。很多书院楹联,为什么能流传千古,不因时代变迁而消亡?其生命力就在于以联警世,告诫芸芸众生要见贤思齐,养性修身,激浊扬清,“治学先修德,为官先做人”。

11、——明代侯先春题经正门

12、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以民盟主席之名,广益士林,为新政效力,开国大典邮票上就有他的身影,还包括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高岗、张澜(前排左起)的形象。只可惜历史是由“王者”可以任意改写的,这些陪衬人物大多不受待见。伴随着现代中国的政治风向标,原作者董希文也不断地领命修改《开国大典》,原油画图案上的人头在“文革”前后曾被数次涂抹掉,替换成了其他的人头,现在尚可看到几个不同的版本,但是仍然抹不去永存的民间记忆。

13、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14、上图为成都府里有名的皇城坝,这里曾上演过许多波澜壮阔的近代四川大戏,是尊经书院曾经办学之地,也是四川近代高等学校的滥觞之地。书院不志科举,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教学时放弃传统书院的八股文内容,除了国学,还教授西方科学知识。先生也多为名士,如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戊戌变法理论思想“托古改制”的提出者廖平等等。学生多是已经考取了秀才的人,他们都看到了八股文无用,来书院研习西方格致。

15、笔者以为,尊经书院是传统科举向现代大学衍变过程中产物,是四川近代学术、文化、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虽然仅存在不到30年,作为当时国内知名的省级书院,她应是教育从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代表性书院之更是振兴蜀学的基地。她的存世资料比较少,石碑的出土补充了文献记载的缺失,为中国教育制度、书院制度的演变,晚清蜀学发展的研究增加了新的文物资料。同时,作为四川大学的前身,这块石碑的出土也是学校初期发展的历史见证(参见下图)。

16、▲楼和广场均为虞山书院旧址

17、道光二十八年(1848)书院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名额。按原额招生数:正生50人,附课50人,外课约20人。本年度增加为:正生60人,附课60人,外课约30人,共计150人左右。

18、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19、“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副经典对联,让人不得不感叹于它的大气与魄力。常常看到有识之士把这副对联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如果作者可以看到今天人们依然这样认同他的思想,一定会含笑九泉了。

二、顾宪写的对联

1、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 丰坊

2、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战士们带着对日kòu()的满腔仇恨投入到一次次战斗中。

3、A.逶迤磅薄沉着B.抡起爆炸旗织C.璀璨围歼瞻仰

4、志于道,据于理,依于仁,而后游于艺;

5、一个人越是胸怀崇高的目标,他(她)对心爱的人的感情就越丰富,越细腻,越温柔。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6、龙舟路小学为上世纪1950年以后新政创办的一所社区小学,颇有口碑,为学童所喜爱。尽管地处宋濂墓志铭出土的所在区域,其实彼此并无任何历史沿革的关联。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只要抓住一点蛛丝马迹,国内各地都在争相将历史名人故里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这也反映了如今物欲世态下的浮燥心态,是为好大喜功的政绩,仕途利益所驱动,其实大可不必,改善好民生才是第一要素。

7、王闿运自挽联。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清末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上联说自己效法孔子,可是成就没有孔子那么大,但值得庆幸的是儿子能继承文化事业,述诗习礼,对自己一生行迹表示自慰。

8、志孔子之志,老安少怀友信;学孔子之学,命知耳顺心从。

9、责任编辑:潘洪斌杨茂东

10、责任编辑:林红芝卜秀红

11、晚清风云变幻之时,左宗棠连试三次,未能考中。幸运遇到影响到他一生的人物——林则徐,身为湖广两总督的林则徐,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左宗棠的傲人天资,并赞赏有加,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湘江夜话"。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对话,成为长沙和中国近代史上令人长久思味的一段佳话。

12、京剧,徽、汉等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自清代乾隆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达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13、"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

14、汤祥瑞自挽联。汤祥瑞,湖南浏阳人,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任浏阳县达浒地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失敗后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但他坚强不屈,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了这副自挽联。

15、很难说人们的思想能从友好的举止和温柔的言谈中得到多少安抚。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16、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

17、上联开宗明义表达了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革命精神,“几根硬骨”写出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而此骨要“横天下”,更表达了作者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气魄。下联表达了作者为革命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生死观。状元,汤祥瑞同志被敌人枪决在浏阳状元洲。全联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给人以慷慨悲壮之感。

18、D项正确∶《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国家的管理。

19、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书院”之名始于唐代贞元年间,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体系,伴随着科举考试,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鼎盛时期曾达到了2000多家。唐朝曾设立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属性为官办,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时光流转,书院发展到了宋代,逐步变为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但各地州府也“与时俱进”,兴办官学,部分书院只好与官学合并重组。朝廷遂将原本给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20、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

三、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是

1、2023年公考终极预测大礼包

2、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两袖清风,造福大众;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3、责任编辑:杨茂东潘洪斌

4、A.会场在天安门广场B.会场的大体布局C.会场的准备工作

5、埋头尚识为轮意;举目常新破卷心。

6、梅呈五福;竹报三多。——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7、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8、语意双关,既有剃头特点,也有推翻清王朝之意。

9、2020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10、借用理发之事,抒爱国之情。反问语气,激人奋起。

11、这是悬挂在冰心居室中的对联。

1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则是以其一腔热血和宝贵生命,履行了他为湖南漳江书院题写的楹联。

13、下面词语与“迎风招展”中“招”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14、干苦工的人们——拉车的也在内——虽然不会欢迎战争,可是碰到了它也不一定就准倒霉。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是阔人们。他们一听见风声不好,赶快就想逃命。

15、持三尺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16、“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17、唐代诗人 岑参 《暮秋山行》

18、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19、那时的墨池书院共有三大院,房舍200余间,空地4亩。中为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气象一新。从此,青龙街上的街坊邻里又听到了久违的朗朗读书声。咸丰三年,墨池书院原址一分为墙左为墨池,墙右为芙蓉书院。1905年,两院又再次合并,共同改制为成都县立高等小学,1907年又改名为成都县立中学校,1952年最后易名为成都第七中学校。墨池书院的历史沿革,为川西平原上曾经有过的翰墨飘香增添了一段永远流芳的民间记忆。

20、且与锦江书院一样,稍后的尊经书院也是一所官办书院。1874年,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来到四川,主政教育,创办了尊经书院,是今日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在它之前,蜀中的最高学府是康熙四十三年(1740年)设立的锦江书院,当时已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曾经培养出著名学者李调元等才俊。但锦江书院的课业以八股文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科举人才。在近代中国大变革的格局下,显得越来越不适合时宜。为此,川籍洋务派官僚、曾为工部侍郎的薛焕等十余人倡议,四川总督吴棠与四川学政张之洞筹划,在成都南校场的石犀寺附近修建了这所新潮的尊经书院,以“通经学古课蜀士”为培养圭臬。薛焕担任了书院第一任山长。

四、明朝顾宪成的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这副自勉对联是左宗棠23岁结婚时所写,而且贴在了新房的门上,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左宗棠常以诸葛亮自比,一生忠君爱国,践行此联。

2、当年的学生皆由四川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中选送,书院择优录取。但和锦江书院不同的是,尊经书院并不以科举为目的,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书院创设之初,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原拟设天文、地理、算学及格致等课,但终因偏安一隅,风气未开,“海归”师资不够,最终沦为经、史、词章人才的培养之所。

3、(图为清代的宋濂肖像画)

4、藏心于渊,神不外也;至诚能化,吾何知焉。

5、(山香讲师解析)A项正确∶“宗师”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顾恺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称其为“宗师”是恰当的。

6、孔子学何学,曰圣与仁是,时习之悦悦斯,朋来之乐乐斯;孔子道何道,曰一以贯之,多学而识识此,忠恕而行行此。

7、C项错误∶“哀家”一词仅用于丧夫的皇后,而且仅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真实历史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会自称“哀家”。题干表述为皇帝健在,故“哀家”使用不当。

8、这是清代李文田幼年读书时的一副自题联。上联写壮志说剑,着重表现少年欲建功立业的凌云志向,“气横斗”使挥斥方遒的少年形象,英姿蓬发的少年意气溢于言表。下联写奋志读书,将满腔抱负化为读书的热情,上联的说剑就不只是论武,不只是空谈,下联的“声满天”与上联的“气横斗”,生动地显现了一个既踌躇满志,又脚踏实地的少年才俊形象,志气、豪气、盛气、蓬勃气,充塞天地,直冲斗牛。

9、人民子弟兵是祖国忠诚的卫士,人民的守护者。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10、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11、道德仁为艺之体,明了道德仁即明了艺;志据依为游之用,不能志据依必不能游。

12、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

13、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买关心————江苏

14、A.法国的凡尔赛宫是以地名命名的

15、原锦江书院旧址,也因民国时期推行新制教学,遂改作中学生宿舍。“文革”初期的1966年,拆去了书院的前进、中进和左边的“护厝”,改建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三五楼”,因为这座“三五楼”因纪念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命名,成就了再次易名后的石室中学。据其校史记述,前身“文翁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方官办学校之应该不是妄语。

16、明是明自家,行是行自家,学问只求诸己;明是自家明,行是自家行,功夫不靠他人。

17、在尊经书院的历史,还有一位值得纪念的人,即是被称为湘绮先生的湖南学者王闿运。光绪四年(1879),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力邀下,王闿运出任尊经书院山长,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回湘,在川长达八年之久。王氏以经、史、词章等教育学生,规定学生每日读书,必记下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他提倡“以抄助读”的方法,让学生抄书。为了鼓励学生,王闿运还把学生们在经、史、词章方面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刊印。

18、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春联及赏析春联及赏析: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19、TAOLIGUOXUETANG

20、这次改革,从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重大变革,尤其以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为最,即由以前的《诗》、《书》、《易》、《仪礼》、《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变革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亦更接近现在中学的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进的科学、民主的影响,这为后来四十年代学生运动在四川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顾宪成的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对于张之洞来说,尊经书院不仅是一所学校,也是社会教化的一个“策源地”。他曾表示:“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或可看作尊经书院的办学宗旨。因此,该校自始就反对学生只习时文,而提倡厚植根基的做法,尤其倡导“通经学古”,实即“通经致用”的学术风气。

2、如百泉邵夫子祠击壤亭一联(清末光绪间辉县知事康曾定题):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同声相应,有夏峰继轨五百年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

3、东林书院的创立,引起的连锁反应,构织了一张紧密的太湖书院网。

4、以白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5、前100名另送行测思维导图

6、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更要有“天下兴盛,舍我其谁”的抱负!

7、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8、人登寿域;世跻春台。——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9、——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10、王荦题浙江杭州岳王庙联。王荦(1867—1937),字洪杰,号卓夫,仙居县城东门村人。清光绪秀才,后赴上海龙门师范学堂求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去杭州从事对清军的策反工作。

11、其实,张澜的思想形成本有其时代渊籔。他出生的年月,大清王朝式微,洋务运动方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1905年,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张澜秉承父志,仍以教书为业。在新式学堂里,张澜接触了一批维新派代表人物,深受影响。

12、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13、《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14、何处非天,眼前正好识认;吾身是理,此处更何寻求。

15、尊经书院创办时,张之洞正任四川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他是尊经书院实际创办人。当时四川学风不佳,科场弊端甚多。张之洞为了矫正学界风气,确立了“首励以廉耻,次勉以读有用之书”的原则。他亲自为书院制定了十八条章程,亦即书院学规。鉴于川中风气闭塞,缺少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张之洞慷慨捐出薪俸,为书院购买了一千多卷书籍。他那本极负盛名的《书目答问》一书原本也是专门为尊经书院的学生“提示治学门径”而作的。由于这本书简洁扼要,便于一般读者需要,很快就在国内流行开来,至今仍是国学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

16、C.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浙江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18、耿橘,河北交河人,长于献县,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任常熟知县。讲求农田水利,主张"高区浚河,低区筑岸".治水成绩卓著。

19、B.她向人夸赞道∶“家夫为人十分谦和。”

20、清代顾炎武《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秋节简短的祝福语10字【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