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作者简介三作家【文案100句】
一、茨威格作者简介
1、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他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有特色,最具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
2、韦斯•安德森:你可以看到对于茨威格来说,这一系列形势变化是如何将生活变成了不能承受之重。不仅仅因为欧洲的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朋友,他热衷于像集邮一般收集友谊和人脉,还因为他收藏手稿、书籍和乐谱,到处收集与他欣赏的艺术家有关的物品。可到头来这一切,连同他自己的作品,都被夺走、被毁坏,让他再也无法那样继续从前的追求。读《昨日的世界》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他倾注了生命去的经营和创作,那个他所谓的太平世界,那种正变得越来越优雅,越来越自由,对他有着非凡意义的生活,就那样一下子被抹除得一干二净。
3、《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4、统编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新增了大量古诗文和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5、这是我目前读过的最精彩的短篇小说,茨维格是有多细腻才能把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的内心活动把握地如此之好,读起来感同身受。
6、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夏洛特·阿尔特曼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Petrópolis)双双服用镇静剂自杀——“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出于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的毁灭的痛心。
7、人最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明白过来那个曾令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们失望的人。
8、你的好友西湖语文拍了拍你
9、索罗门老人发现女儿和其他男人偷情,他感到十分羞愤,但是却没有勇气和女儿对峙。这种感情后来慢慢演变成他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否定,他的内心变得敏感脆弱,女儿和妻子的行为和言语都被他解读为对自己的厌恶。最终饱受折磨的他在愤恨中离开人世。
10、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11、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境富有。
12、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28~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14、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5、斯蒂芬·茨威格生于维也纳,是一个富裕纺织商人的儿子,其家庭不信教。他后来在面试中描述家庭时称“父母碰巧都是犹太人”。读大学期间,他就发表了一些诗歌,它们受到了霍夫曼斯塔尔(HugovonHofmannsthal)和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的影响。1904年他完成博士论文,从维也纳大学毕业。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后来让他享誉世界。他发展了一种特别的写作方法,把谨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和极好的修辞风格融为一体。除了创作短篇小说和散文外,茨威格也是法语作家波德莱尔(Baudelaire),魏尔伦(Verlaine)和维尔哈伦(Verhaeren)作品的译者。
16、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他离开了伦敦,取道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到达了巴西。
18、《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
19、因为人只要有过一次真诚地对待自己,那他就会永远真诚地对待自己;猜得出自己秘密的人,那他就会发觉大家的秘密。
20、这是一本充满文学性的传记+回忆录,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他从出生之日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茨威格离世后,这本书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二、茨威格作者简介三作家
1、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2、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位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还有《伟大的悲剧》
3、真正的关心是不可能像电路插销一样随意插上拔下的;凡是关心别人命运的人,一定要失掉一些自己的自由。
4、ID:duyin516
5、听名著:茨威格《象棋的故事》01
6、照我今天看来,那些在我青年时代曾把我的目光引向文学的人们早已没有那些把我的目光从文学引向现实的人们来得重要。
7、爱情的陶醉和战栗,占有的痉挛,探听不到秘密激起的怒火,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只有爱情带着忧伤甘美的滋味把他紧紧地搂住,一种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渴望、可是无比强烈的爱情。
8、只有那些无法估量,把握不住的东西才吓唬住我们。相反,一切有限的东西,一切确定的东西刺激人们去试验,变成衡量我们力量的尺度。
9、——“谁都知道维也纳是一座享乐的城市。而所谓文化不就是用艺术和爱情把赤裸裸的物质蒙上最美好、最温情和最微妙的色彩么?”
10、马丁·茨威格,《曲线的秘密:茨威格经典技术分析法》一本作者。马丁·茨威格,密歇根州立大学金融博士,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著名技术分析大师。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巴伦周刊》从事投资分析报告撰写工作,以其严谨的数据分析,迅速成为华尔街最成功和舆有影响力的投资顾问之一。他预言了1987年美国股市的大崩盘,从而确立了“茨威格预测”在业内的地位。
11、《心灵的焦灼》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12、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1927年,发表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13、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
14、煽起仇恨的人,按照他们卑劣的本性,要比善于和解的人更激烈、更富于侵略性,在他们背后还隐藏着物质利益。他们这些人可比我们这些人没有顾忌的多。
15、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16、韦斯•安德森执导的作品包括《青春年少》、《天才一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以及《布达佩斯大饭店》等
17、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
18、韦斯•安德森:在他的母语世界被抹去……在纳粹得势以后,他为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沉默的女人”撰写了剧本,首演放在了德累斯顿,后来结果是什么?
19、联系上文,可以说他此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
三、茨威格作者简介伟大的悲剧
1、人们服从,但不会欢呼。人们走向前线,但不再梦想当英雄。各国人民和每一个人都已经感觉到,他们只不过是牺牲品,不是为了世界上愚蠢的政治,就是为了不可捉摸的凶恶的命运威力。
2、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3、1941年他出版了强烈控诉法西斯对思想的专制统治的经典名作《象棋的故事(Schachnovelle)》和自传《昨日的世界(DieWeltvonGestern)》。
4、作家追寻踪迹的癖好抑制了他的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细心研究自己的苦难的时候就成了自己苦难的主人。
5、而这孩子可是我的命根子,因为他是你的骨肉啊,他是你,又不再是你。你这个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人,我一直不能把你留住,我想,现在你永远交给我了,禁锢在我的身体里,和我的生命连在一起。这下子我终于把你抓住了,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生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可以哺育你,喂养你,爱抚你,亲吻你,只要我的心灵有这样的渴望。你瞧,亲爱的,正因如此,我一知道我怀了你的孩子,我便感到如此的幸福,正因如此,我才把这件事瞒着你:这下你再也不会从我身边溜走了。
6、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7、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8、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在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轮船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因偶然机会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对弈,居然轻易地赢了他。可就在续弈之时,陌生人遇到了意外情况……
9、韦斯•安德森:在茨威格的短篇里边你可以一次又一次看到那种处理。这个套路可能有一点老套,我觉得像是在康拉德或者梅尔维尔的书里才会出现的东西:某个人遇见了一个有意思的神秘人物,他们产生了些许交集,最终坐到一起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后者占据了整本书或者整个故事绝大部分的篇幅。我很喜欢茨威格故事里那种你刚称之为“忏悔告解”的情感,书里的角色也确实如此,他们大多想把藏在心里的秘密和盘托出。甚至他有篇小说题目就叫《灼人的秘密》。总之,这种处理起到了搭台布景的作用,很好地奠定了情感基调,给读者一种像是把头凑过来围在叙事者周围的感觉。
10、对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危害最大的莫过于缺乏反抗精神;自从我孤身一人和青年们不围着我以来,我才更需要使自己变得年轻。
11、这事让他们维也纳人感到不爽,认为尊严受到了挑衅,于是他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宣扬对法国暴民愚昧的控诉。
12、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13、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
14、2004年由徐静蕾导演的同名电影
15、韦斯•安德森:作家在维也纳长大,我猜在那里,艺术不但是城市活动的中心,也是非常流行的东西。我记得《昨日的世界》中的一个细节:维也纳人早晨阅读的日报上刊登着诗歌和哲学文章。而作家和他的朋友定期三五成群地在咖啡馆里碰头。维也纳就是这样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而高雅文化在那里又相当于歌坛巨星,是时下最酷的潮流,最受大众欢迎的东西。茨威格生活的范围是这一切的正中心和起始点,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曲终人散。
16、韦斯•安德森:我刚才一直在想,他的心迹是如何显露在他的作品中的。你可以看到自杀一直贯穿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经常有人物自我了断,或者提及自杀,今天的读者看来会觉得有点怪异。无论你读他哪一本书,你一定清楚一点,就连包书纸上不能更短的作家简介也会告诉你茨威格以何种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偶然间想到这一点时,你还是会感受到震动。
17、@Léon:茨维格的短篇最神奇的地方还是在于,充斥着如此细腻的情感描写的同时,影像化程度还非常高,篇篇都是个精彩的剧本,真想看到出色的电影改编。
18、韦斯•安德森:我们刚也说了,我们的电影明显采用了书里的叙事结构。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开场,由书中的“作家”角色作了一段精彩而简短的介绍,接着场景切换到几年前,“作家”去光临维也纳城外一家早已过气的餐厅。在那儿他还是有点惊讶地看见了认识的面孔,他走过来同“作家”搭话——书里的“作家”颇有名气,就像茨威格本人那样——“作家”对那个家伙了解不多,形容他这个人差不多谁都认识,起码也知道一点,总是窜来窜去周旋于餐桌之间,借谈论名流权贵来抬高自己。今天的读者对这类人也很熟悉,你马上就能把书里这位“百有份”先生和你身边一些你认识甚至喜欢的人联系到一起,他们的性格就是那样子。
19、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这些小说文本或者重视对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剖析,或者记录为情欲所驱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灵自白,或者描写暮年男女激烈情感历程的悲苦回忆。读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为此与它们产生了“共鸣”。
20、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四、茨威格的《托尔斯泰》
1、我等着,等着,等着你,就象等待我的命运。
2、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3、茨威格传记作品的代表作,德文直译无删节版。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
4、总有一些书籍,不忍释卷。
5、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就是顺着这股潮流开始写他的小说。许多俄罗斯的有钱人开始以邀请作客或以通信的方式与西欧人士开始交往。
6、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7、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家。
8、浮士德就是在年届百岁、双目失明之时,还仍然认为人生应当“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9、1935年,《玛利亚·斯图亚特》,历史人物传记《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
10、你要了解民族与乡土之间的真正联系,唯有从你和活着的人的思想友谊中获得,一切从外部的观察始终是一幅不真实的粗略图像。
11、他们竟把仇恨和残杀当做神圣的事业,为此献出自己的全部热忱和精力。
12、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13、乔治•普罗尼克:没错。这很有意思,你说你在外面四处寻找可以取景的地方,但却没能如愿。我还想到了在你电影接近结尾时表达的观点,观众发现M•古斯塔夫所栖居的那个世界可能远在他进入之前就已经消亡了。这暗示着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座由幻想堆砌出的城堡。我觉得这点和《昨日的世界》中作者对幻象的拥抱产生了共鸣。我倾向于认为:茨威格不是无法看清现实,更多是他渴望完完全全地活在想象的世界当中,使得现实的冲击被削弱了。
14、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15、茨威格则完全相反。射手座(天蝎的死敌吧),出生于富有的犹太家庭,字里行间透露着轻松的资产阶级气息:精巧的异国玩意儿,装帧精致的书籍,有礼有节的男仆“一本本拿起来用小棍和掸帚仔仔细细地掸掉书上的灰尘”。从以茨威格为灵感而拍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即使面临牢狱,逃亡,战争,疾病,死亡,主角也一如既往轻松地保持精致,礼仪,美。就算处于迫在眉睫的越狱关头也不忘喷上“奢华香氛”,坚守着没落时代的etiquette。
16、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17、扫码转存,密码:ur1j
18、@安提戈涅:爱伦坡将短篇写作比作一颗出膛的子弹,崩裂激情,不可拖延,过长的篇幅无疑会损害千钧一刻才能承载的电光石火,茨威格的诗学观与爱伦坡如出一辙,向来只坚持写短篇,陈言务去,高题万里的饶舌也在峻拒之列,然而他唯一的长篇《心灵的焦灼》却让子弹飞了不止一会,他所苛求的激情保持着其中短篇一贯的水准,焦灼犹疑,闪断绵延,丝毫不差。
19、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五、茨威格作者简介传记
1、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茨威格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出于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的兴趣,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内容多写奇特命运下的命运遭遇。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3、很心服口服的承认作者“心灵的捕手”这个称号。小说描写了下象棋的男主角一生的象棋路程。男主角一停止下棋,内心就狂燥不已,希望自己马上回到棋盘上。和读他的小说同一个感觉,紧密的布局让我不读完誓不罢休。
4、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5、这世间从来没有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人,即使有也只是偶然。只有那些拥有远大抱负和花岗岩般坚强意志力的人才能激起内心强烈的愿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地登上梦想之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6、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7、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8、@我们飞:茨威格也太会写故事了,尤其是那种不由自主的强烈的激情之爱的描写,细致得不得了,那把火仿佛都可以烧到我。
9、苦难只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
10、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
11、“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12、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入伍,被委派从事战时新闻服务。战争的进程和他的朋友,法国作家和平主义者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对他的影响使他越来越反对战争。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间休假,并写作戏剧《耶利米(Jeremias)》来反对战争。后来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作为记者为维也纳《新自由报(NeueFreieZeitung)》工作。
14、没有戏剧化的情节,没有光怪陆离的背景设定,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就是有一种能力,把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平淡故事写得让人欲罢不能。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评价: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具体。
15、所以,只要巴尔扎克在谈话中对茨威格流露出半点对俄罗斯名人的看法,茨威格就会把它当作真的。然后用德语抄写一遍,并以自己的名义出版。
16、可是我们这一代人过得生活、一切都不会重复,已过去的生活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再也不会回来,我们这一代人最大限度地饱尝了以往历史有节制地分落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纪的一切。
17、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18、诚如他作品的翻译者张玉书所言:“茨威格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示,生活里面有一些很美好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让它写得很美好,要把它变得很美好。”
19、人们自我麻醉的欲望想要摆脱内心深处明明已经意识到的种种危险,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总是竭力否认这些危险。
20、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