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乐高【文案100句】

2023-01-24 09:04:41

一、刘备死前想杀了诸葛亮

1、《三国》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的原因:

2、诸葛亮做了皇帝,休养生息,几年的功夫,蜀国实力大增,先后灭掉了曹魏、孙吴,一统了天下。

3、其实,这只是帝王的一种权术,刘备通过这些话,来警示、试探诸葛亮,就是让诸葛亮知道不要有二心,要对蜀汉、对刘禅忠心。当然了,若当时诸葛亮表现的让刘备觉得不满意,可能诸葛亮的结局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4、总结:不管君可自取是刘备为了对诸葛亮表达哪种意思,诸葛亮又是怎么理解,刘备的目的都是想让后来者保住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蜀汉基业,这样理解,反而简单明了了。

5、街亭失守,诸葛亮如果再要率军发动攻击,便没有了据点,这给蜀汉军队带来了重大损失,也直接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6、这里抛开前者,而取后者,是刘备在试探、警示诸葛亮,这也就是说刘备在心里对诸葛亮是动了杀心的。那刘备在临终前,为什么想要杀诸葛亮呢?

7、第二:刘备给诸葛亮加上道德的枷锁,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句话,是让诸葛亮忠心于蜀汉政权,同时,对自己的身后之事不太放心,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稳住政局!

8、当连宰相的存在都不能容忍,皇帝非要抢宰相的活来干,以为一天批阅无数奏折才算“劳模”才算“好皇帝”的理念贯彻朝野;

9、因为,刘备不想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光复汉室,而此时蜀国唯有诸葛亮能稳定大局,重新振兴蜀国。他别无选择,诸葛亮就是他理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10、刘备白帝城托孤驾崩之后,诸葛亮为了汉室江山,开启了北伐之路。可没曾想,北伐节节失利,最终在第五次北伐失败之后,诸葛亮含恨病逝在五丈原,临死前直呼后悔错杀了刘封,假如刘封在世,自己多一名武力大将,北伐必定会成功。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可能道出了诸葛亮对于痛失人才的后悔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北伐出身未捷身先死的不甘与执念。

11、这个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而早在多年以前,东吴的孙策也一样对张昭说过。不过刘备比孙策还多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让刘禅对诸葛亮如父。

12、此外他还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其间创下了非常显著的功绩,后来也曾多次请诸葛亮让他统领一万兵力,兵分两路前去攻打关中地区,最后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然而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允许,魏延也有些心生不满,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机会得到完全发挥。

13、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心态说出这番话会有不同的效果。

14、刘备正在按照庞统的计划进行,准备翁中捉鳖,庞统也亲自领兵杀尽敌军,可是没想到庞统却中了刘璋手下士兵的弓箭,临死前,庞统看到一个石头上写着三个字,"落凤坡",便朝着空中大喊了八个子"今日我死,乃天命也",临死前将手中的地形图托人交给刘备后,就不行了,但是这短短的八个字遗言,就能看出庞统是多么的不甘心,还没有施展什么报复就死了,命呀。

15、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导致刘备动怒,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公元217年,关于围困樊城襄阳,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协助,然而刘封和孟达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等到关羽被吕蒙偷袭战败,那个时候的刘封和孟达实际上已经反应不过来了。但是刘备对于刘封等人没有支援关羽依然是十分愤怒的心态。,220年孟达和刘封之间也发生了不和,再加上刘备的愤怒,孟达十分害怕被之罪,因此投向了曹魏。

16、章武二年(222),刘备率4万大军东下攻吴,为关羽报仇,遭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是为"白帝城托孤”。

17、李严:“我在想伊尹、霍光的故事。”

18、一个人辛辛苦苦得到东西,自己珍惜都来不及。是不会给诸葛亮的,他所说的这些话,最主要的就是让诸葛亮感恩戴德,突出他对诸葛亮信任。诸葛亮这个人最容易受到别人的感动了,本来自己想要在乱世之中隐居的,但是刘备三顾茅庐,多次的去拜访诸葛亮,就是死皮赖脸的跟着诸葛亮。

19、其次,刘备毕竟是一个帝王,他有帝王心思,不可能做到传位给诸葛亮。

20、万一真有不开眼的臣子,非要对夷陵之败进行追责,刘备是杀了人家,还是坦诚自我检讨?

二、世界上最可怕的乐高

1、眼看丞相就要续命成功,结果被魏延……只气得姜维要斩魏延,诸葛亮无力的摆了摆手,说:“算了,别为难他了,天命不可违也!”诸葛亮为何要向上天再借12年呢?他像康熙大帝那样再向上天借500年不好吗?原来12年是诸葛亮最小的愿望,只要再续命12年,他唯一的宝贝儿子诸葛瞻就18岁了(诸葛亮46岁喜得贵子,病重时诸葛瞻才6岁),儿子成年后,诸葛亮再死也就放心了,他想用12年的时间培养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才。

2、虽然刘备只留下三句话给诸葛亮,但这威力却很大,也足以看出刘备的聪明智慧。因为诸葛亮他知道,若他日违背在刘备临终前自己所说的誓言,即使称帝了。但他的名誉绝对扫地,将会是背负千古骂名,因此诸葛亮断然不敢再去想篡位的事情,毕竟他不想名节不保!

3、总的来说,刘备和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互相之间非常信任,且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是刘备的统治基本盘,而刘备也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倚仗,大家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根本不可能出现流血危机!事实上,如果刘备赢得了天下,一定要杀的话,只可能诛杀这两人!

4、《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三国志》说得很清楚,就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想让徐庶叫上诸葛亮一起来,但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大才,不能随随便便呼来呼去,必须亲自前往去请才行。

5、小沐觉得,如果没有诸葛亮,历史上根本不可能会有三国鼎立的时期。

6、可刘备说这话,真正意义何在?

7、第是让李严监督,如孔明有取代之意时,李严当除诸葛。这叫欲擒故纵、正话反说,帝王心术啊!

8、刘备把阿斗和赵云叫到跟前,说:“回到成都后,就先去看望丞相,一定要听丞相的话,以父侍之,切记切记。”

9、刘备是一个名声很好的君主,可惜他最后没能统一全国。这和他的出身有关系,虽然他是皇室血脉,但可惜到了刘备这一辈,家里穷的叮咣响,他自己也靠卖草鞋混日子。后来,刘备和关、张两位兄弟结拜,才有了一点班底。但有了这样班底的刘备,和曹操,孙权比起来,实在是太寒酸了。

10、其二:刘备兵败夷陵导致

11、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可以安邦治国,若是我的儿子刘禅能够辅佐,那就辅佐他,如果不能够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替我振兴蜀国。”刘备给予了诸葛亮最虔诚的信任,甚至能够把国家直接托付给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才会竭尽一生,鞠躬尽瘁的为刘备为蜀国谋求最大的利益,诸葛亮也因此成为了蜀国的信仰和精神依靠。

12、从此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本来他想12年后转世为人,到最后却成了孤魂野鬼。

13、刘备临死前,李严与诸葛亮都是托孤大臣,目的就是不让诸葛亮一人把持朝政,然而诸葛亮却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以李严办事不利为借口,将李严贬为平民,从此李严退出了政治舞台。其实当时诸葛亮让李严在天气不佳、道路难走的情况下负责押运粮草,就是想要借机搞掉李严这个政敌。李严被贬之后,一直等待着诸葛亮重新启用自己,没想到一直到诸葛亮死,也没有等来这一天。

14、刘备确实想光复汉室,可是自己已经不行了,儿子刘禅又一点都不聪明,等自己死后,可能蜀汉很快就会完蛋。所以这时候再拉拢一下诸葛亮,他怕诸葛亮在自己去世后,觉得刘禅无能,不是明主,就归隐山林。这样的话,自己的心愿也永远完不成了。

15、所以,禅让不过是美丽的传说,同时也是违背人性的事件,以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来看,老一辈开国之君将自己的江山社稷传给自己的直属后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仍然绕不开这个规律,如果刘备有让诸葛亮取代刘禅的意思,那么刘备的政治理念就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刘备以白手起家到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是三国三大政权中,打拼时间最长、建立难度最大的政权,刘备断然没有可能将江山社稷让给没有血缘关系的诸葛亮。

16、这倒不能怪刘备不会用人不想用人,他既不像曹操那样打着大汉天子的旗号广揽英才,也没有孙权从父兄手里传下来的雄厚家底。所以刘备为了招揽人才,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有一位能力胜过庞统的川军名将,刘备就想好言相劝留他一命,以便日后委以重任,但是却被诸葛亮抢先下令斩杀了。

17、唉!公瑾啊,你不幸早逝!老天让你短寿,人们岂不哀伤?我心真痛,以酒浇愁;您若在天有灵,请享用我的祭品!凭您少年博学,结交孙策将军;仗义轻财,让出房屋给穷困人居。

18、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听我慢慢道来。我个人认为理由有第一刘备是享誉华夏的刘皇叔,尤其以信誉著于四海而皆知,从曹操袁绍陶谦刘表等人,对他的尊敬与礼遇可见一因他是给这几位打工的打工仔。其次带领数万百姓离开荆州奔夏口之时,日行十里甘愿同败,也不自己逃之夭夭。第二是天下闻名的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誓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第三则是关张一死,他宁可江山不要,诸葛与子龙百般劝阻,丝毫未动报仇之心。举倾国之力之兵,全军举孝旗穿白衣白甲,为弟报仇之心,天地可鉴。足见不要江山要兄弟之情义的史上之最!千年史上多少帝王成就霸业后诛杀功臣,估计刘玄德不会有负初衷。

19、诸葛亮见此情景,“当啷”一声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20、阿斗本来就贪玩,看到丞相也管不了他,就把政事全部交付给李严去打理,自己天天吵闹着要赵叔叔陪他去捉蝈蝈。

三、三国猛将排名前五十名

1、但是若诸葛亮当时未杀刘封,便能助其北伐成功吗?倒也未必。首先刘封当时就是因嚣张跋扈,不可一世而失了命,就算当时诸葛未杀,北伐之际刘封也未必会被诸葛亮所用。或许不仅不全心配合北伐,反而会祸乱其中。其次杀刘封最关键的理由便是威胁到刘禅的皇位,也不难设想刘封若未死,或许还会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诸葛亮能否保住还不好说,北伐或许都只是纸上谈兵,空无一物。再次,历史是按照其特定的规律前进的,即使刘封未死,且愿意随诸葛北伐,但是仅凭刘封一人便可力挽狂澜吗,历史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书写的,是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一系列因素所影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鱼虾,这虽残忍,但却真实。

2、诸葛亮被他的这一番告白吓得直跪在地上不敢起来,嘴里一直说:“臣一定辅佐少主,臣一定!”后来的事情还是被刘备料到了,后主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虽然诸葛亮尽心尽力帮他处理政事,教他怎么当皇帝,但始终没有一点有为之君的模样。其实,他也没什么错,不过就是智力水平不高,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他,遇上贤相就是懂道理的君主,遇上奸臣就是昏庸惑乱的主子。所以,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国还能支持,内政比较清明,而诸葛亮一死,刘禅便宠信太监黄皓,把国政搞得一团混乱,没撑多久就亡国了。

3、后来多以“自取”为自己上为解,和后世儒家把诸葛亮推崇为“圣人”有极大关系,儒家讲入世为官,治国平天下,就必须赢得皇家的绝对信任,所以强调忠君,天地君亲师,把皇帝放在天地之下,人间最大。光说不行,诸葛亮就是最好的实例和榜样,关羽也忠义,可毕竟是武夫,诸葛亮妥妥的读书人,罢黜百家后,诸葛亮必是儒家。这样一个被老皇授权,后主无能懦弱之君,大儒诸葛亮都没取而代之,反而尽瘁至死,这就是儒家先贤。

4、诸葛亮(181~234)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他六出岐山,死磕曹魏,鞠躬尽瘁克复中原;为恢复汉室殚精竭虑,最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5、诸葛亮由于要坐镇成都处理朝政,并负责调配粮草不能跟随,那么谁是刘备的“谋士”,便是马良!

6、刘备好不容易逃到白帝城,又急又气,大病一场,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临死之前,刘备派人把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俨叫来,把不成器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托付给他们,拉着诸葛亮的手,非常真挚地说:“丞相以后好好辅佐阿斗吧,如果这小子还成器就辅佐他,不成器就废掉,你自己来做皇帝。”

7、《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

8、他不止和东吴君臣各种通好,涉及两国重要人事安排等话题亦不避嫌和顾忌;即使和敌对曹魏诸重臣也常有书信往来。

9、刘备早就杀掉了诸葛亮,三国演义是著名的名著,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演义,从三国演义中也能懂得很多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刘备早就杀掉了诸葛亮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刘备早就杀掉了诸葛亮1曹后,曹丕顺利的登上了王位,意气风发的曹丕觉得这还不够,他不断的向汉献帝施压,没办法,公元220年的十月,汉献帝下了退位的诏书,宣布将帝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假装推辞以后,就正式登上了帝位,完成了曹操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10、其实诸葛亮性情秉承秦汉风骨,作风豪爽豁达,从来不是后世那种忧谗畏讥之臣。

11、刘备在数十年戎马生涯的历练中,识人的本领也更加强大了,拿下益州时就吸收了原来刘璋手下东州集团的大部分人才,与此同时他也在锻炼和提拔新生代的人才,为蜀汉储备人才力量,比如夷陵之战时,他将元老人物都留在了成都,而带上了张苞等等将二代,其目的就是锻炼这些后生力量,为了日后刘禅的接盘作准备。刘备很重视这些年轻人,但唯独对一人他很看不上,也是他死前最想除掉的一个人,此人就是马谡。

12、夷陵之战,蜀汉四万中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沙摩柯部武陵蛮军一万同样全灭,黄权部江北军投靠曹魏,再加上其余部队的损失,东吴方面宣称此战共俘斩蜀军八万人,虽可能有所夸大,但对新生的蜀汉政权之重创,确系元气大伤。

13、曹丕随即派遣夏侯尚和徐晃带领兵将帮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劝刘封投降,但是被依然忠心于蜀国的刘封拒绝,因为部下的反叛,刘封最终被孟达等人击败,灰溜溜的败退回到了成都,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封既至,先主责刘封之侵陵孟达,又不救关羽,诸葛亮又虑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14、刘备确实想光复汉室,可是自己已经不行了,儿子刘禅又一点都不聪明,等自己死后,可能蜀汉很快就会完蛋。

15、若以刘备奋斗一生到终点,只为营营苟苟如何割据一方,以国家州郡传及子孙为私产;以为他和诸葛亮的不懈努力,仅仅是为了维护刘氏一姓去代代不易当皇帝做江山的权利,其实反倒是将他们的志向格局看得太小了。

16、回答:有一个词叫功高震主,诸葛亮刘备集团的设计师,从三顾茅庐到秋风五丈原,一生为蜀汉立下大功;关羽刘备集团一等的武将,刘备得天下,他功不可没;当他们的功劳刘备再给不了相应的封赏时,刘备会为了稳固自己的天下,除去功臣。但是刘备没有那样做,要不然历史也得改写

17、夷陵兵败后,刘备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诸葛亮在,蜀汉便在!故而,他才“举国托孤”,显然诸葛亮虽是臣子,其作用却如君主一样了。从刘备突然提起马谡来分析,显然这次诸葛亮来白帝城,必是带着马谡一起来的,甚至不排除诸葛亮替马谡说好话等。

18、权力这玩意儿,其实并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刘备之所以能够称帝,成就大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批支持他的兄弟,人家信服他,所以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而这批鼎力支持刘备的人,就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统御下属,对外扩张,靠的就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若是把这些人除掉,谁来帮他稳定天下呢?

19、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挥丢失了街亭固然是大罪,那么他到底该不该杀呢?如果说他该杀,那是因为在首次北伐,便因为街亭失守导致失败。如果说他不该杀,那理由就是诸葛亮在这件事情上至少要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领导者决策失误,不能将所有责任推诿在执行者身上。

20、故而刘备在临终前,又提前解决这件事,所以刘备就临终前就说了那样话来试探、警示诸葛亮了。

四、董卓是怎么玩貂蝉的

1、《三国志》: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2、刘备病重,想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拒不出席刘备的人生告别仪式,只能以身体欠佳为由搪塞。

3、可怜的刘封一辈子没活明白,也许他一直在学刘备的仁义,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观察学习过刘备的阴狠。他像一个还没长大懵懂的少年一样,可能有能力有才华,但是却对人心和社会没吃透。人只有被骗的多了,坑的多了,才会在跌跌撞撞下懂得社会和人心。

4、此时的蜀汉政权,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几年前的巅峰时期相比,皆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几乎是一份几近亡国的烂摊子:

5、因此,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相对比,

6、法正是死了……其一法正军略非常,善出奇策,且刘备甚是信任其人。所以诸葛说就算打也不会败这么惨。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夷陵之战蜀汉占有极大优势,也并非无谋士(假如刘备听了黄权的话也不会输到那样,黄权此人军事也很厉害),战胜的可能性极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刘备操之过急)最终还是败了。其法正敢死谏,当然敢的人也不少,比如秦宓,差点被刘备杀了。但是刘备非常喜欢法正,还有裴注中有一件打汉中时的事可以看出二人私人关系中颇有一种类似于义气的东西。所以有可能会进谏成功。诸葛那句话毕竟是马后炮,只能说有这种可能吧

7、如诸葛亮这等千古无双国士,若以权谋小道试探之,反而适得其反,徒伤其心。若做如是想,不免是以凡夫私心而度千古英雄肺腑。

8、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题主能够满意。

9、因为,正是诸葛亮提点刘备荆州的重要性,也是他提议三分天下,联吴抗魏。才让蜀汉一步步强大起来。

10、您好。刘备在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

11、可以借刀杀人杀自己空城之后他没法杀你诸葛亮是蜀国的将刘备(做主公的时候)可以激将让诸葛亮出杀但诸葛亮可以自主选择出不出,如果不出也没事

12、其实哪怕不考虑诸葛亮本人卓越的政治操守和高尚的个人品行,仅仅以政治家的利害和立场去衡量,道理也很简单,正因所谓“谋反”,即“图谋反叛”之意,后面的宾语,无非国家、君主。如果本身就是实际君主,又何必谋自己的反,篡自己的位呢?

13、按道理说,刘备的这个安排,明眼人都能看懂,刘封不傻,他应该也能看懂刘备的意图,所以只要他足够聪明,一直呆在军队中老老实实干活,别想皇位,他也是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的。但问题就出在,刘封这个人不够聪明,在襄樊之战时,他竟然不听关羽的调令,最终导致关羽身死!

14、突然有一天,诸葛亮从床上一跃而起,处置了李严,软禁了阿斗,把阿斗变成了罐子里的蝈蝈。

15、诸葛亮当时没有战功,和显赫的名望。他的朋友都是文官,唯一的武将朋友赵云还不可能支持诸葛亮造反。诸葛亮不可能接管蜀汉皇帝的位置。

16、这个经典桥段好像我们以前高中学过的课本一篇文言文上有。就是相当于刘备在白帝城死前托孤,希望诸葛亮能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并且辅佐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17、因为诸葛亮的攻势太过凌厉,曹叡不得不亲征来到了长安。哪料却很快就传出了曹叡兵败被杀的谣言,致使当时的郭皇后和群臣都准备拥护曹植登基了——这是曹植一生中,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从此曹植也便被曹叡忌惮,再无机会。

18、我一直觉着现代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总是喜欢用自己所处时代的思维想法和遭受的社会不公去评判古人,非要把古人拉到和自己同样的位置才高兴。

19、于是,刘备以诸葛亮、李严为托孤大臣。

20、关羽为东吴擒杀后,刘备因和关羽情深义重,于是出兵江东,然而刘备虽为一世英雄,但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却遭到惨败,不仅蜀汉因此元气大伤,而且就连刘备也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后主,诸葛亮为托孤辅政大臣主持朝政。

五、三国武力排名表

1、这个其实是张任被杀的直接原因!在刘璋的信任和扶持下,张任成为西川武将的首领,以忠勇而闻名,也是益州武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文武双全,白马银枪,弓刀石,马步箭无所不精,他的武艺和程普、于禁等在伯仲之间,且他兵书战策样样通晓。是一位不可多得帅才。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原因是刘璋文有法正、许靖等一班谋士贤臣,武则有张任、李严、严颜等一班武将。其实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的文武大臣们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首的是非常欢迎,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刘备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而武将以张任为代表,由于受到刘璋的恩泽,而且从保家卫国的角度来看,则是持抵抗的态度的。招降不成,放虎归山恐有后患,不如杀之!

2、但是这就有一个法理的问题

3、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张任非死不可,因为庞统就是因他而是,张任不死,张飞会很愤怒,荆州帮会很伤心失望。

4、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5、阿斗再也不能外出捉蝈蝈,实在憋得难受,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诸葛亮。

6、刘备一琢磨,只要李严不是自己想当皇帝,即便他废掉了阿斗,能够再立阿理或阿永,还是老刘家的天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7、后来,特别会哭的刘备先生听到诸葛亮的大名后,十分心动,他认为诸葛亮就是帮他走上人生巅峰必不可少的助力。于是他决定亲自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也不是谁想请就能请到的,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三顾茅庐后,“厚脸皮”的穷小子刘备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了,可见持之以恒还是会收到回报的。诸葛亮出山以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打天下,两人配合起来效果非常不错,有了诸葛亮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了。

8、此时的蜀汉内部,关羽、张飞、等铁杆已经逝去,那些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刘备在临终前,为了自己儿子刘禅顺利接管权力,心里是想过除掉位高权重的诸葛亮的。

9、也有一些人认为刘备只是为了让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所以用这句话来逼诸葛亮表明态度,比如像孙盛,就认为刘备这句话是“诡伪之词”。现在也出现了第三种意见,认为“君可自取”并非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而是授权给诸葛亮,如果刘禅昏庸无能,那么诸葛亮有权废立,在刘备其他几个儿子中选择贤能继位。

10、由此,我们不得不追问,刘备到底发现了什么?以至于临死前还不忘提醒诸葛亮,小心马谡,此人不可重用?

11、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

1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要选择守护街亭的将军时,魏延、赵云等人请缨前去,但诸葛亮却偏偏让马谡去了,提拔他做先锋,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谡不停王平的劝告,自作主张,结果战败,失了街亭。

13、刘备经过仔细思考,任命李严为军机大臣,李严跟随刘备的时间非常早,虽然李严颇有才干,但在诸葛亮的压制下一直不得施展,因此他和诸葛亮的关系非常紧张,将军务交给他,可以保证他们二人不会联手,朝堂上不会出现诸葛亮一家独大的情形。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安排用意心知肚明,因此他十分支持,甚至主动邀请李严接管军务。

14、最后,刘备让阿斗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这其实也给诸葛亮带上了一个枷锁,诸葛亮如果后面真有不臣之心,父夺子也就名不正言不顺了,这个安排会比较深远。结语以上就是刘备临死为何会说让诸葛亮“自取”的必要性分析,和其中的政治目的分析。

15、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想,因为他自己就是谋臣带兵的典型范例。而马谡这边呢,自打先主为他定了性之后,来自同僚明里暗里的嘲讽让他在蜀汉朝廷中倍感压力,尽管屡次献策成功,却更加印证了人们对他纸上谈兵的成见,所以他太想用一场实打实的战争来证明自己了。

16、诸葛亮掐指一算,不好,有个大耳朵的人要来找麻烦,赶紧溜。因而,刘备第一次拜访没见着。

17、此时曹操还是汉臣,而刘备是刘皇叔,曹操若无故杀刘备,朝庭中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很容易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18、曹魏将领张郃率军到达街亭时,立即下令,让人将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包围起来,此时马谡居然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他认为从山上往下冲更为容易,便命令士兵全力出击,但都被张郃挡住了。不仅如此,马谡的水粮都被张郃给断了,就算他打算坚守于山头,也无法支撑很久,没过几天便军心大乱。张郃找准机会,集合所有部队发起总攻,蜀汉士兵溃败如山倒。

19、历来对于刘备对诸葛亮托孤时说的这段话,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说刘备对诸葛亮信任,若刘禅不可以辅佐,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这说明刘备是信任诸葛亮的,说的是真心话。

20、在生命垂危之际,最最重要的就是交代后事,自己死了蜀国该怎么运转,该如何完好的运转,这是他最牵挂的事情。除了交代儿子刘禅之外,还要召来诸葛亮。诸葛亮得到召见后,胆战心惊的跪在刘备的病床前,看着憔悴不已的刘备,一阵阵的难过涌上心头。刘备孱弱的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故事在线阅读【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