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七年级上册笔记【文案100句】
一、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亦(yì):同样、也是。
5、提示:点击上方"大赞语文"↑亲情关注!
6、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9、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0、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2、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13、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4、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5、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6、如何学:眼、口、耳、手、心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齐军很快攻到单父,田里的麦子被他们一抢而光。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二、论语十二章翻译七年级上册笔记
1、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3、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5、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高尚啊,颜回!”
7、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8、“直译”与“意译”,都在句中译。
9、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语录,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作用。
1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1、⑸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3、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14、(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5、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6、注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17、“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或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8、部编本九年级课内成语及解释汇总大全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三、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句翻译
1、(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5、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详解
6、(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dài),有害。
7、说文解字:神、佛、仙、鬼、魔、妖、精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1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15、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16、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1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8、试译:孔子说:“管仲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俭朴吗?”孔子说:“管氏享有丰厚的三归待遇,他手下的官员也因人设岗、从不兼职,怎么能算俭朴呢?”“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个屏风,管氏也在自家门前立个照壁。国君为款待外国君主,在堂前设有饮酒台,管氏也设有饮酒台。管仲要是懂礼,谁不懂礼?”
19、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20、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四、论语十二章翻译简单
1、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2、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3、篑(kuì):盛土的筐子。
4、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5、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原文)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9、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10、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11、第三章: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12、忍不住了,那就讨论讨论。
13、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4、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述而》)
15、(答案)温故知新;箪食瓢饮;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不亦乐乎;三十而立。
1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17、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8、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0、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五、论语十二章翻译高二上册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初中阶段所必备的文学常识
3、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学以致用,非现学现卖
5、⑶“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6、讨论之后,“我们”得出结论:这样不行。因为,“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的言外之意是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被改变的”,这样的翻译正好直接否定了其句子本身——“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之志,不可夺也),这样做不大厚道,还是不要这样为上。
7、(原文)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8、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9、(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1、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论语》十二章全文及翻译:
13、《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接下来搜集了《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14、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5、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