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名称【文案100句】
一、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给人忠告的困难,不在于忠告者本身,难在于必须了解忠告对象的心理,邻家老头与富家关系不够深厚,交浅言深,不能取信于人,反而遭人猜疑。反过来说,我们思考判断问题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要从事实出发想问题,不能简单以关系好或者坏作为自己想问题的出发点。
2、接着讲的“乐羊食子”“秦西巴释麑”“卫人嫁子”“郑武公伐胡”“智子疑邻”这些故事,蕴含着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3、补充小结,延伸指导
4、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6、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7、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8、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9、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10、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大体意思是说:孩子掉进水里,如果去越国借人来救,虽然越国人善于游泳,孩子也必定活不成了。
11、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12、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1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⑤,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⑥。
14、(寓意:解决问题要抓住要害;紧急关头,抓住人性弱点,往往赢来转机)
15、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没人敢来,所以,你的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16、按理说,这个酒家一定会生意兴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17、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18、佳宁老师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跟学射有关的,都有哪些寓言?(回答正确)第二个主题是跟动物有关的,你们都读了哪些?第三个主题是跟匠人有关的,有哪些?(记得真清楚)
19、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20、题材来源:《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多来自历史故事。
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名称
1、(1)《韩非子》使寓言故事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都很多,但《庄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说理文的构成部分,并非是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则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故事专集。(2)风格不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庄子》的则奇幻玄虚、怪诞神奇。两者风格截然不同。(3)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韩非子》让自己笔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庄子》也一样,让孔子的形象道家化。
2、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3、感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在战胜敌人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就是我们做事、做人也是,必须计算损失。
4、感悟: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5、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有了成倍的增加。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现在国家大臣做官的(做法),都是这种样子。韩非子的寓言故事8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6、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7、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8、韩非子写的文章,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思想十分活跃,他的文章也有警策世人的意图。他所写的寓言文章都被收录在《韩非子》中,他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也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9、秦王政架不住李斯的思想攻势,糊里糊涂地下令把韩非下到大狱里去。这下可撞到了李斯的枪口上:李斯正好是负责刑狱的官员呢!在李斯的关照下,韩非的申诉状递不上去,秦王每天听到的汇报都是韩非辱骂秦王、一心回国。终于有一天,嬴政丧失了耐心,默许了李斯的请示:处死韩非。
10、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11、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你们看这里面这三个人,他们做的事有什么特点?—都是错的—对,这三个人都有错儿,而且错得很离谱,错得很夸张。这三则寓言都是在用人物的错误来揭示道理)
13、韩非子的寓言远不止这些,他是先秦诸子中寓言故事讲得最多,也是第一个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体裁的思想者。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是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师承荀子,推崇老子,又把商鞅的法制、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结合,真正是博采众长的集大成者。因为博采众长,所以他的思想内涵融合万象;因为善用寓言,所以他的表达干练简净又妙趣横生。他就像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多少蜿蜒曲折、兼容吸纳之后,却找到一条简单明了的出路——法制天下,王权独尊。这法制、这王权,凝结着睿智与哲思,反射出冷峻与犀利,勾勒出历史的抉择与必然。
14、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15、《韩非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
16、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7、我们师生共读十一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要想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关注四年级的,还可以关注其他年级的。三年级的邹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主题的寓言,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伊索寓言中的神,中国的寓言故事。五年级的吴洪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寓言中的狼,寓言中的狐狸,寓言中的蛇。六年级的潘学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伊索寓言里的狮子,狡黠的狐狸,狼与羊的斗智斗勇。
18、拿出我们的阅读单,认真默读这三则寓言。老师有两个阅读要求,抬头看。①圈一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画一画主要的事件②想一想这三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之处。
1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20、夫妻祈祷>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不同——即“利异”,不仅君臣之间的利益不同甚至相悖,而且在金钱的驱使下,夫妻之间亦各怀异心。韩非子的寓言故事4鲁相嗜鱼
三、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原文
1、(寓意:合作才能共赢,争夺两败俱伤)
2、下面咱们先做个游戏,看图猜寓言。大家准备好了吗?好,游戏开始。
3、曾从子是一位擅长鉴别宝剑的人。卫国国君怨恨吴王,曾从子说:“吴王喜欢剑,我是鉴别剑的,请让我为吴王鉴别剑,拔出来给他看,趁机替你杀了他。”卫国国君说:“你做这事,不是由于义,而是为了利。吴国富强,卫国贫弱。你果真前往,我恐怕你被吴王所用而把这一套用在我身上。”于是就把曾从子驱逐了出去。
4、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
5、守株待兔,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6、▶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最好表现。克服四处攀比的劲头,专注自身,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膨胀的世界里,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光环和美好。
7、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仍制止不了继续有人违法采金。
8、(寓意:轻狂误事,嗜酒惹祸)
9、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语出《韩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
10、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1、韩非是韩国的王公贵族,但是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12、公孙仪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因此,那时我虽爱吃鱼,却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13、成语自相矛盾就是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的武器,一个用来攻击,一个用来抵御。楚国有个商人,不仅卖矛还卖盾。当时他对着路人说:我的盾啊刀枪不入,最尖锐的盾都刺不穿它,然后又说他的矛尖锐得可以刺穿所有东西,结果就被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商人立马没声音了。
14、①束:《易·贲》:束帛戋戋(jiān)。子夏传:“五匹为束。”(匹,四丈也。—《说文》)。②益:多,富,富裕。是:很,非常。
15、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16、感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17、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3:田婴城薛(原文)
18、《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现实性、群体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讨。
19、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20、《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从文章内容看,可分两类:一类是政论文;另一类是汇集历史故事和寓言为资料以便说理的文章。
四、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
1、那我们找找吧,他们错在哪里?分析。出道理,齐读。
2、译文: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形象塑造:《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
4、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5、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6、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7、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8、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韩非,又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写文字语言大胆幽默,所写的语言文字收录在《韩非子》中。
9、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10、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11、还有就是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桓侯与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能防微杜渐,在蔡桓侯还未病入膏肓时就提和他讲他的病需要及早治疗,可是蔡桓侯却不以为意,甚至讽刺扁鹊。直到后来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才找扁鹊治疗。
12、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13、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14、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15、第荀子的寓言简短、质朴是其特点。寓言虽然在《荀子》一书中占比不大,但对荀子的说理论证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无疑对全面研究荀子有其特殊的价值。
16、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17、一个国家也有恶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怀绝佳的治国方略与理想,想去帮助、开导大国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挡道咬人。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2:鲁相嗜鱼(原文)
18、还有三人成虎、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出于韩非子,可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治理,凭它自身的思想价值流传后世。
19、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20、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五、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还有什么
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2、2020文学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开始报名!
3、(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4、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出自《韩非子·大体》。
5、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比喻两头没有着落。《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7、第二类文章,主要包括《说林》上下、内外《储说》等篇章。其中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故事,有浓厚的文学趣味。如客以不死之道欺燕王《外储说左上》的故事,画出了统治者愚昧无知的形象;郑人度足买履《外储说左上》讽刺了头脑僵化的人;楚人卖珠饰椟《外储说左上》讽刺了专务外表的人;齐景公下车求速《外储说左上》讽刺了性情急躁的人;南郭吹竽《内储说上》、刺端刻猴《外储说左上》,讽刺了欺世盗名的人;螝虫相龁《说林上》,喻同类相残;三虱食彘《说林下》,喻多藏必厚亡;《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8、韩国和秦国,谁是螳螂和蝉,谁是黄雀呀?准确无误,说说你的理由——韩国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9、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10、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11、(寓意:利益所在,皆为勇夫)
12、寓言导入,引出韩非子
13、译文: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4、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15、韩非刚咽气,秦王的使者匆匆赶到了。原来秦王政发觉李斯动机不纯,也后悔下令处死韩非,派人前来阻拦。只晚了一小会儿,就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16、感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这句话还是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反过来说,假如你现在现在正处在低层的地位,不要着急,用心积累经验,精熟业务,时机成熟自然会有高升的机会。
17、(福利)速领!20现当代文学考研百余所院校信息汇总资料包
18、关于处事为人方面,韩非子寓言喷溅出睿智与哲思的火花:
19、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20、(寓意:身在上位须谨慎,春风得意勿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