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50条【文案100句】
一、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论语名句》,这些《论语》中的名句,你都能补全吗?
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7、“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8、(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9、(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0、(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1、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13、(译文)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8、(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0、孔子告诉我们,我们观察一个人,不能光听他嘴里说什么,还要看他具体做什么,是不是言行一致。
二、论语经典名句50条
1、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2、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译文)每天都学习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或所不懂的道理,每月都不忘记所学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6、(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智慧的人,既不会丢失人格,也不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论语》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2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三、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论语》
2、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3、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将学习作为乐趣的人。
4、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9、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1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15、(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的名言警句集锦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四、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6、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8、40不学诗,无以言关于论语中的名言警句41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7、(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论语》
19、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论语》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五、论语50句经典语录
1、一个人的性情过于直率,不拘小节,就显得有些粗野;如果过于拘泥于礼仪,而不注重朴实,那就显得有点虚浮,所以既要保持质朴的品性,又要注意外在礼仪,这才叫文质彬彬。
2、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论语》
3、(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4、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6、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7、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1、"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论语》"
1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3、放于利而行,多怨。
14、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15、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语》
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译文)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2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