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简介及作品分析【文案100句】

2023-02-02 10:42:53

一、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1、老人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度过幸福的一晚,激动得老泪纵横。

2、《昨日的世界》回顾了茨威格的一生,从童年求学到漫游欧洲,与无数文化名人的交往,亲眼见证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文化、艺术与文明一段黄金爆发期,以及世界大战带给他以及一整代欧洲人的幻灭:

3、与函套的黑白色调形成对照的,是每本单本的封面都根据书的内容专门设计了对应的元素,鲜明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4、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当今拥有读者最多、最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德语作家。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小说名篇大都被搬上银幕。主要作品有《心灵的焦灼》,《人类的群星灿烂时》,以及被中国读者广为了解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5、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第一部反战剧在瑞士首演,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6、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7、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他以细腻而饱含情感的心理描写,树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托马斯•曼称赞他“以德语的创作收获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茨威格的代表作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心灵的焦灼》等。

8、从来没有谁的作品能在丰盈与紧凑、澎湃与克制之间达成如此绝妙的平衡,茨威格做到了,每一篇都震撼人心、回响悠长。他自己在传记作品里也说,他无法忍受无关主题的冗余文字,他要让小说的每一行都跳动着高潮的节奏。这样的观点,与我本人的趣味不谋而合。

9、想说的还是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的笔力,层层深入,细腻真实,读完小说,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是活的,就在你眼前。当然,心理学的理论作者也是用了不少。

10、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11、《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创作背景并不详细,个人看法是作者的目的与罗曼·罗兰类似——捕捉光与美,在黑暗的年代给人一束希望。

12、不久,拿破伦侵略了俄罗斯,把法语和西欧洲某些先进技术带进俄罗斯上流社会,当然,也把一些下流黄色小说带进了俄罗斯。

13、看似普通的人也会有那么一个时候,做出有违常理、出人意料的事情,非理性的激情也许恰好是人性光辉的闪现。

14、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15、纪实文学绝不能虚构,传记或人物特写一旦在人物或情节上掺假,便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也就失去了纪实文学本身赖以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

16、所以,只要巴尔扎克在谈话中对茨威格流露出半点对俄罗斯名人的看法,茨威格就会把它当作真的。然后用德语抄写一遍,并以自己的名义出版。

17、爱情的陶醉和战栗,占有的痉挛,探听不到秘密激起的怒火,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只有爱情带着忧伤甘美的滋味把他紧紧地搂住,一种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渴望、可是无比强烈的爱情。

18、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19、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20、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阿尔特曼结婚。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二、茨威格简介及作品分析

1、在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却始终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却塑造了一位深情、自尊、内心强大、自由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2、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并不是个和平世界,貌似安全的表象下隐藏着动荡不安,战争阴云的笼罩使到处呈现出血腥和混乱。生活在这一时代的欧洲人难免或多或少地承受着环境变异历带来的负面结果:物质的贫乏、环境的压抑与精神的负担。

4、他的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并不意味着突破。他的第一部诗剧《特西特斯》,尽管轰动一时,也只能视为这位才气横溢的青年作家一次成功的尝试。真正的突破是他的中短篇小说。本世纪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亚克和奥地利的茨威格。

5、对一个平庸的作者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其生命力短暂的作品的某一情节,被一位罕世奇才借用到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借雄鹰的翅膀,将其默默无闻的名字升入永恒。

6、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7、《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DieWeltvonGestern)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该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

8、一个人一辈子只死死地盯着看一生中唯一的一点,只盯着看其中唯一的一天,实在无法忍受。

9、《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10、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11、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12、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3、茨威格有两部作品,一部叫《三大师》写的是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另有一个叫《三位作家的生平》写的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14、《看不见的珍藏》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战乱时期通货膨胀,逐利的商人施展奇技淫巧以一堆废纸收购价值连城的古董。一个拥有许多珍贵藏画的老人也深受其害,但是他不知道,因为他早已失明,家人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偷偷把藏画出售,换来很快就贬值的钞票。

15、《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倾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16、作者带我们一起抵达人性的幽暗谷底。只有最具有冒险勇气的人才敢走下去,踩在湿滑的霉迹斑斑的楼梯上,随时可能有掉下去的危险;不等你走到底,异样的气味,震颤的声音,已经从幽深的地下涌上来,让你冷汗直冒,手脚打颤。

17、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人物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8、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19、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0、点击“人民网德语视界”成为用户

三、茨威格所有作品

1、《十字勋章》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抗。一个法国上校在运送物资时被游击队袭击,全军覆没,他也受伤,醒来后发现自己孤身一人,他还是那个上校吗?上校换上西班牙军人的服装假装哑巴去村里找吃的,村民不接待。在绝望之际,上校兴奋地发现了法国军队,飞奔过去,然后被乱枪打死。以服饰判断敌友,在战场上最为极端,即使那枚拿破仑授予的十字勋章也没有挽回上校的身份。这篇是战争题材,表达了茨威格一贯的反战思想。

2、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

3、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4、《贵妇失宠》写德普里夫人被国王放逐后的故事。这个权势熏天在王公贵族之间游刃有余的女人告别华丽奢侈的宫廷生活来到乡野村间,她勾引当地小青年,花钱如流水一样大摆宴席,只是为了维持她那最后一点可怜巴巴的骄傲和虚荣。她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她企图以自杀的方式震惊朝野最后也只留下一副令人生厌的扭曲的面孔。

5、历史包含偶然与必然,乱世出英雄一定有其道理。就像梁衡先生在评辛弃疾的文章——《把栏杆拍遍》中写到: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作曲家可能一曲成名,演员可能一幕永恒。但永远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积累。敢于抓住机遇与一直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前提。

6、“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

7、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8、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9、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

10、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1、茨威格曾经说过,他在少年时代发现的一个秘密,那就是成年人在爱情婚姻上的虚伪。于是有了下面这两篇从儿童视角切入一窥成人爱情隐秘的作品。

12、小说中提到的通货膨胀,是德国和奥地利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据查,在1921年至1922年间,奥地利的通货膨胀达到了+134%。恶性通货膨胀,堪称“财富的绞肉机”,分分钟让精英变屌丝、屌丝变赤贫,赤贫揭竿而起。试想,如果没有远见和手段,提前将财富换美元、贵金属等避险,那受托管理的财富将化为灰烬,而B博士也不会有机会成为新受托人。

13、《昨日之旅》讲的是一段不伦之恋,一个青年博士在做秘书期间爱上了老板的夫人,之后,因为要在墨西哥经营矿产,以及战争的爆发,致使两人分隔两地,原本约定的见面日期一再推迟,九年之后才得以重逢。

14、大学二年级时,茨威格到柏林去学习了一个学期,主要时间不是用在课堂里听讲,而是用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15、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16、k826/1社科第三图书借阅室

17、K861/3社科第三图书借阅室

18、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立场一直是:对封建贵族生活及基础—封地制度持否定态度,强烈反对暴力等等,因此托尔斯泰强烈的厌弃自己的贵族生活,常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摒弃奢侈,常年吃素。但其妻子索菲亚却囿于世俗偏见,过多的为家庭与子女利益考虑着想,不能够体谅托尔斯泰的思想,造成夫妻不和,家庭难以平静。

19、读罢整本书,其实最打动心灵的有三点,一是历史,二是所谓小人物,三是创新。

20、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

四、茨威格的简介及作品

1、人为的给它冠上第三个亮点。这些事件彼此间似乎毫无联系,但经过上面思维导图的分析,我们可以触碰到断藕之间那些似乎不重要的丝,正是这些丝将独立的事件连成一个整体,产生1+1>2的效果。我并不清楚作者本人的想法,但我希望他有此深意,我相信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创作反战的小说、剧本。上世纪30年代以出色的中短篇小说蜚声世界文坛,1934年流亡英国,1940年经美国流亡巴西。在此期间创作反对暴力,反对专政,反对纳粹的小说传记和自传《昨日世界》。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3、人最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明白过来那个曾令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们失望的人。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这些小说文本或者重视对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剖析,或者记录为情欲所驱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灵自白,或者描写暮年男女激烈情感历程的悲苦回忆。读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为此与它们产生了“共鸣”。

6、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扩展资料茨威格代表作品:《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7、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8、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用在《马来狂人》里,主人公也在那么一个瞬间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女子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致使这个未婚先孕的女人为保持名节而丧生于污秽的小屋里。他追悔不已,这个在马来西亚的荷兰人,长期与底层社会的渣滓混在一起的医生,遵照了那个女人的遗言,为维护她的名声,以命相搏,与她的棺木一起葬生大海。

9、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华。

10、《象棋的故事》发表于1941年,是斯蒂芬·茨威格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他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控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以下这段描述,茨威格无意中告诉我们欧洲历史上家族信托中受托人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11、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可惜他本人没有看到法西斯最后的崩溃。由于对时局的绝望,他和他的夫在1942年获悉新加坡陷落后在巴西服毒自尽。然而《象棋的故事》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却不断受到后人的传诵。这也是对茨威格的亡灵最好的告慰吧。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入伍,被委派从事战时新闻服务。战争的进程和他的朋友,法国作家和平主义者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对他的影响使他越来越反对战争。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间休假,并写作戏剧《耶利米(Jeremias)》来反对战争。后来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作为记者为维也纳《新自由报(NeueFreieZeitung)》工作。

13、我想遇见你,我在找你。

14、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就是顺着这股潮流开始写他的小说。许多俄罗斯的有钱人开始以邀请作客或以通信的方式与西欧人士开始交往。

15、雨果和他老婆也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过他们这么写是为了推翻拿破伦,当然,他们也希望推翻拿破伦二世和路易十八。

16、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17、这两个故事很有意思,探讨人的情感因何而起,我们幻想的情人可能跟实际人物大相径庭。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可能因为聊天软件上几次畅聊就陷入独自一人的爱情中,也常听人说,你幻想的女神可能是躲在屏幕后的抠脚大汉。

18、奥地利人斯蒂芬·茨威格,著名小说家,而且不仅仅是小说家,他的一部又一部传记,一般人一生中能弄出一部,而且还能弄出那样的水平,也就不错了。斯蒂芬·茨威格不仅是小说家和传记作家,这本《三作家》的《德译英原序》告诉人们:“茨威格在欧洲大陆评论界的领袖地位无人匹敌,连高尔基和罗兰这样的人都承认其高超的艺术修养。”

19、0“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0、可惜茨威格生不逢时,少时富裕无忧,却命途多舛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昔日的繁华已成灰烬,曾经的理想已化为乌有,他无法忍受自己的“精神故乡欧洲”沉沦,流亡异国却念念不忘家园,虽然多次以莎士比亚的句子“我们命该遇上这样的时代”聊以自慰,可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尽。昨日世界已逝,珍重,茨威格。

五、茨威格的全部作品

1、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同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2、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唯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直到1981年,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德国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

3、其它作品:《孪生姐妹》《女人和大地》《是他吗》《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等

4、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中选入了课文(第十三课)《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入(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

5、由作者本身的题记,我联想到罗曼·罗兰作《巨人三传》时的一种期许:世界简直透不过气来,让打开窗户吧!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吧!让呼吸英雄们的心灵吧!

6、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7、1941年他出版了强烈控诉法西斯对思想的专制统治的经典名作《象棋的故事(Schachnovelle)》和自传《昨日的世界(DieWeltvonGestern)》。

8、可见作者对心理刻画的功力和对人性精细入微的剖析。

9、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10、NunerstlebtedieStadt,diemichsofremd,sosinnlosumbrausthatte,nunerst

11、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12、小说和人物传记之外,特别要推荐一下茨威格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1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14、每日听名著,感受别样人生

15、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16、而多数情况下茨威格并没有直接揭露一种事件,他只会通过不断的描写,用修辞和诗一般的语言堆砌,把当时的情况尽可能诗意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17、前者写的是一个作家偷偷给一个少女写信,假扮一个痴情的少年。果然,很快,怀春少女痴迷于一封封的情书,在度假地到处搜寻她的梦中情人,但是爱情没有成真,最后伤感地跟着家人离去了。

18、其次,真正有深度有灵魂的文章,绝不只是描写那么简单。

19、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

20、这篇文章主要内容为:巴尔沃亚第一个找到新海洋——太平洋(以欧洲人的视角)。我从三方面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幽默的节约用水广告语【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