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弊端和优点【文案100句】
一、儒家思想的弊端
1、义是情义友好,四海之内皆兄弟,心中无我,只有众生。义是人间正义,多少英雄豪杰,为着人间的正义事业,在民族的危亡时刻,奋不顾身,见义勇为。不惜自己的生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
2、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叫作“文化复兴”。我弄不懂复兴的含义,不知要复兴什么,复到何时。
3、先说明一个成语“男尊女卑”,这个词汇没错,为什么说没错呢,上文也说了,尊卑原意并不是指高贵和卑贱,只是后来人们将尊卑用于形容地位高低,为什么说男尊女卑,因为男性阳盛阴衰,女性阴盛阳衰(当然阴阳反背的同性恋是例外),男主动,女主静,男女有别,阴阳体现在身体器官上也有着明显不同,表现为男女在性格、思维方式、脑细胞差异、强壮程度、外部刺激反应能力、社交能力等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因此男女就像阴阳的一体两面,属性不同,却是缺一不可。而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两国交战或者群体纠纷都是靠的武义和拳头,所以男主外,女主内是社会发展需要,在母系时代,因为当时人类人口稀少,部落之间靠的是人口基数决定地位,当时医疗水平又低,人口存活率很低,所以表现为女尊男卑。
4、在西汉晚期,社会的最大矛盾就是土地兼并导致的地权分配不均问题。因为汉成帝、汉哀帝的昏庸,这个问题始终无法真正解决(汉哀帝下过《限田法》的诏令,可效果不好,他死的又太早)。整个士大夫阶层都希望有个人能站出来挽救国家,挽救民众。
5、德国启蒙思想家沃尔夫(1679—1754)在哈雷大学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指出中国的“治国之术……超过了所有别的国家”,使儒学名声大噪。
6、1582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来到中国传教。在他之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抵华,但他们收效甚微。利玛窦在长期观察研究后得出结论,只有将教义与最为中国大众所推崇、尊重的儒学相结合,才能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之门。于是,耶稣会用“西儒”的面目出现,采用结交士大夫、允许中国信众尊孔祭祖和将基督教义比附四书五经等做法,提倡以基督教义附会儒学,创“儒耶同质”之说,利玛窦慢慢打开了在中国传教的局面。
7、*最后自己刚好读到讲中国近代史的1本书中,其中,有一小段让自己陷入沉思!
8、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9、为此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成熟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强化皇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帮皇帝笼络了一批升官发财的读书人一起坐天下!特权阶层形成!因此,官官相护形成了,利益集团形成了!当皇帝与官员集团做的太过分的时候,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10、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还未崩塌,人民对于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深信不疑。随着东周诸侯割据以及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尤其是陈胜、吴广的起义,让所有人看到了庶民逆袭的可能。刘邦建立汉朝后,本想通过分封同姓王来维护汉室的稳定,却又导致了汉景帝朝的 “七国之乱”。尽管汉武帝用“推恩令”来瓦解诸侯王的势力,可思想上的教化则更能长治久安。
11、让个人不见了,而把所有的价值只有依附于一个家族、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上才能建立自己的归属感。这种集体主义所产生的毒素,一直影响到现在。(补充一下法西斯的定义: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
12、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13、“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
14、事实上,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本体论的重建史。既然本体论是必然的,并且解构旧的本体论也是必须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当然就是:怎样建构新的本体论?
15、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止于清朝,为封建王朝的人才建设、选拔,提供了制度保障。
16、——关于儒学的当代开展问题
17、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儒之起源的是西汉后期的律历学家刘歆(xīn,前53—23)),依据的是《周礼・大宰》说:“……四曰儒,以道得民……”,认为儒作为王官的职能——“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18、儒家最大的缺点就是:只主张下对上的服从,不讲对错。比方说:只强调子女服从父母、学生服从老师、下级服从上级,而不强调:如果父母、老师、上级是错误的,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呀。也就是说:“上梁不正“怎么办,儒家就不说话了!所以说,儒家是溜须拍马、不讲理、势利眼之徒!
19、简要来说,生活为本体论奠基;或者更确切地说,生活感悟为本体论奠基。这是一种双重奠基的三级架构:生活感悟→本体的观念→万事万物的观念。回到刚才所提到的程颢的话:“天理”是他自己“体贴”出来的;这就是说,“天理”观念的来源既非逻辑推理的后件,亦非经验主义的“主客”关系之下的“经验”,而是一种“感悟”或“生活感悟”,这种感悟是先于任何经验与理性的。程颢能体贴出“天理”,然而孔子、孟子竟然不能,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感悟不同;更进一步追本溯源,则是他们的时代“生活”不同。
20、儒家学术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孔子为儒家派创始人,孟子得孔子真传,让儒家思想得以发展,荀子儒家思想的传扬者之荀子所著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时常被人拿来比较。颜子是孔门72贤之首,他也是儒家派的代表人物之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儒家学的代表人物,被评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二、儒家思想的弊端和优点
1、十二年前,吾人因季谦先生而知读经教育,在深入研习读经理论实践之同时,亦大量研读港台新儒家尤其牟宗三先生著作,对三统并建与中西汇通始知其原委,对儒家文化之信心亦由此而坚定。四年前,因不认同季谦先生所倡之纯读经,遂淡出以先生为核心的老大纯圈。数年间,除了在读经教育方面大量学习思考古代私塾教学相关文献,还了解到以盘山、东海、康晓光三位先生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的思想观念,并有幸当面聆听教诲。于儿童读经教育以及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之认知,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对比之前学习季谦先生读经理论与牟先生著作的认知,提出我对当代儒学发展的十五个核心问题之思考。
2、毫无疑问,儒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不然儒家思想也不会在历史上如此跌宕起伏,或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或被打下九层地狱。从儒家的实际功能来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汉人的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汉武帝独尊儒术成就了儒生可以大量的登上历史舞台,他知道自己的策略并非纯儒家治国,所以儒生的局限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后来的汉昭帝、汉宣帝也是继承汉武帝的做法,特别是汉宣帝,他对这种局限性看得非常清楚。不过,当汉宣帝驾崩汉元帝即位后,刘奭便开始大量启用儒生,而且更倾向于儒家治国。到王凤家族开始专权后,又出现了一个人,他就是王莽,一个狂热的复古儒生。
4、本期继续推送杜维明先生《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第四章。孔子的“学”,不仅是德性伦理,还是关怀伦理。“学”不仅要“成己”,还要“成人”、“成物”。同时,儒家伦理还是一种对话的伦理。孔门以师友夹持、共同进学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求学的共同体,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儒者在日常世界之中追寻“道”,在“礼”构建的伦常生活之中参证“仁”。
5、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改革者梁启超
6、加强了阶层流动,为底层人士进入上流社会,保留了合法渠道,
7、黄玉顺(1957—),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儒家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
8、王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大量的支持,所有人都指望他进行一番改革,所以我们看到了“王莽改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土地的整改。但是,他效仿的只是春秋时期的“井田制”,实施又不得法,最终得罪了所有人。
9、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前313~前238)《荀子・儒效第八》有云:“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10、因缘出果报,群众集大成!
11、在快乐中增长知识、体验中巩固技能。
12、意义是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新思想的传播。弊端是将原本儒家优秀的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都推翻了。
13、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是以冒险和掠夺完成资本积累,而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很强,但文化软实力与之无法匹配。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世界民族的大融合,文化已经没有国界线了。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欧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在经济领域,欧美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渐变。比如,一些企业将儒家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作领导人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的信条。
14、这里所谓“本体论何以必要”,是针对人类的观念系统的整体而言的,即对于人的观念来说,本体论为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显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是什么?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现成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五花八门的说法中特别是从实际出现的哲学本体论的诸多历史形态中寻绎共性,加以归纳。
15、甲骨文中即有“儒”的记载
16、他们要是受到攻击,马上抱团起来,比如去年的圆圆那丑东西,看看多少文化名人转发它的微博支持它?多少粉丝为它助威。
17、“儒”的职称总是在不断地扩散和贬值。按照东汉许慎在其字典《说文解字》之中对“儒”的解释,表明儒的规格已经降低了。
18、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9、董仲舒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按照他自己的“阳尊阴卑”利润,制定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并因此作为其新儒家思想的核心。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可以说,法国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受到了儒学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的起源
1、孔子有两面性,既有政治诉求,又有人文诉求,在仕途不得意时,孔子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人文方面。他主张“博学于文”,到处学习,不懂就问,是老子的亲传弟子之曾经多次不远千里求教于老子。
2、庄子对于儒学的批判实质上是一个学派针对另一个学派的质疑与反驳。
3、“无为而治”之思想在汉初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它使得人民可以安于生产,迅速摆脱了秦末战争带来的危害。不过,这也滋生出新的问题。“文景之治”后地主、豪强、商人的倔起让他们与国家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所以汉武帝才使用盐铁官营来抑制商人,使用酷吏来打压地主、豪强。另外,“无为而治”也是他向匈奴开战最大的障碍。
4、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程颢的话:“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这里涉及的就是前面谈到的“一”与“多”的关系,即理学家所谓“理一分殊”,亦即“一理”与“万殊”“万事”“万物”的关系。程颐说,“(张载)《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朱熹也说,“《西铭》言理一分殊”。朱熹进而还说:“伊川(程颐)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一实万分,万一各正’,便是‘理一分殊’处。”“世间事虽千头万绪,其实只一个道理,‘理一分殊’之谓也。”例如《中庸》,“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简言之,“理一”即那个形而上的唯一绝对的存在者,而“分殊”即所有形而下的众多相对的存在者。
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种“仁”,是有等级的。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这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劣根性。所以统治阶级才会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是愚民的思想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6、然而儒家思想的弊端也为封建统治者继承了下来!
7、甲骨文中有儒帝子、儒人、儒师、子儒的记载。由这些名词可见,殷商时代(约前1600~约前1046),儒已经是高贵的文人职称,往往和帝子、公子、国师联系在一起。说明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最晚到了殷商时期,已经有了熟悉诗、书、礼、乐,非农非商非工亦非武士,专门为国家机器和贵族服务的文人阶层,最初指的是在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
8、庄子提倡无为而治,而孔子提倡仁政。
9、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
10、儒家思想是复古维护剝削阶级利益集团,:五四运动就提出打倒孔家店。只有马列毛泽东思想是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在江西苏区借贷利息超过2O%,利息本金全免还。为人民服务的精处处都能体现出来:为95%以上的人服务,还是剝削阶级少数人服务,看劳动者创造财富都到谁手里了,就一目了然!
11、最终在地主与农民之间诞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他们没有礼制的束缚,当他们的炮火燃遍天下的时候,葬送了整个的礼制天下,皇帝与他的官员们被百姓无情的抛弃了!
12、弊端一:儒家思想仅仅是宣扬德治,而没有法治,说白了就是,它仅仅是从道德层面上告诉你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应该要怎样做,而没有说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会怎么惩罚你。重视德治和人治,没有法治,这应该就是儒家思想最大的缺点。这个缺点遗传了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有很深的影响。弊端二:儒家思想有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传统,这一传统是从孔子那里就开始的。孔子法先王,从周礼,他的思想有很浓重的复古倾向。不重视或者说是抵制创新思想,这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弊端三:鄙视劳动。孔子本人就说过“君子远庖厨”,而实际上他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实践,那就完全谈不上发展科技。这也是造成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极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14、儒家思想,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其形成历史经过了夏、商、周近1700年的发展之后,由孔子吸收这些文化并形成系统的理论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的学术思想,一度曾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思想,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将儒家思想作为修身入世的指导准则,不仅在中国,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儒学也备受推崇。直至今日,喜爱儒学的人极力想将儒家复兴,将国人的道德丧失归结于儒家思想传承的断流,憎恨儒学的人认为儒家思想精华与糟粕同样明显,等级化分明,且重文轻武,导致中国遭受了多次灭顶之灾。
15、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生活儒学”。简而言之,生活儒学的基本观念就是: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其他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这是用“生活”来取代和统摄海氏的“存在”(Sein)与“生存”(Existenz)的区分;而且,这里不仅没有“生存”与“存在”的分别,更没有作为“特殊存在者”的“此在”(Dasein)的优先性。
16、德国犹太裔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及斯宾诺莎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称伏羲氏为世界科学始祖,临终前宣布二进制源于中国的《易经》和伏羲八卦。
17、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18、法家呢,他们的思想本身就不为世俗所容,老百姓都非常不喜欢他们,文人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群起而攻之,
19、科举的失败不等于儒学的失败,如同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
20、然而无神论的学说是不能建立伦理的,这个危机同时代的老子也谈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道德经38下)”。
四、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1、言归正传,“三从四德”很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人文环境。“三从”即使放在当代也没说错,除非人类的社会结构关系发生变化,否则永远不会过时,女人幼年时依靠老爸,出嫁了依靠老公,老公去世了靠儿子抚养,这话也可以这样说:男人幼年时靠妈妈教育,结婚了靠老婆扶持,年纪老了靠女儿抚养。“四德”放在当代也不过分,德行修养维系着社会关系,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操守,古代“四德”的制定当然是参考的当时的人文环境,男性的道德规范还要更多。“三从四德”发展到后来,确实偏了,从董仲舒“男贵女贱”的思想制定新儒家之后,就开始越偏越远了,比如后来的“裹足”,后人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
2、少正卯(?~前496)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一样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丘在55岁的时候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以仁义治天下的孔子开因为学术之争而杀戮异己之先河。
3、新中国现在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没有真正形成。中国现在是文化的过渡期、空白期,还没有生出自己新的文化,如是要说有,那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科学!
4、一门深入与五教兼习
5、废除科举即是历史的必然,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任何制度都有其先进性,时效性,最终都将被时代潮流所替换。
6、2009年在莱州程郭镇东风村水库
7、以上所论,即是吾人自读经而至学儒多年,针对当下儒学自身以及儒学与社会各方面问题,长年学习思考的一个总结概要,也是各种思想的集中表述,愿此文对厘清当今各种观念,澄清各种是非,有所裨益,进而能对当代儒学复兴助一臂之力,吾人之愿也。因学力所致,难免有所不足,亦就教于大方之家。
8、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9、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10、2013年5月在西安翠华山
11、儒家没有终极关怀,也就是说没有永恒的观念。“子不言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的思维方式让千百年来的儒家思想一直不能突破对永恒的思考与探索。只能停留在物欲的,现世的,局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上,而形成一套家常伪伦理。
12、生存既需要,追索则竞争。
13、中体西用与中主西辅
14、人是感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存在,是政治的动物,是历史的存在,还可以再加上一点,就是人是追求永恒价值或意义的存在。我曾用五经来概括人的多样性,很不准确,只是“方便法门”:《诗经》体现了人是感性动物,《尚书》体现了人是政治动物,《礼记》体现了人是社会动物,《春秋》体现了人是历史动物,《易经》体现的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这是一种举例子的方法,因为是举例,就不免有所夸大,比如说还有《乐经》、《孝经》等等。简单来说,这是把人当成一种综合的存在,这是可以站得住的,就是把此时此的活生生的人都有的特点作为哲学运思的起点。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是大忌,特别是康德哲学,一定要把一切去掉,不能把人的问题局限在活生生具体的人。
15、团结家人,友善邻里、尊老爱幼、尊纪守法。
16、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种“仁”,是有等级的。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这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劣根性。所以统治阶级才会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是愚民的思想武器。
17、全球共有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
18、首先强调阶层观念,是诸侯就做诸侯该做的事情,是大夫就做大夫该做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9、不得不说韩非子商鞅对儒家大湿的总结非常正确
20、显然,孙复在这里把太学的教化与政治是否清明联系起来,并将之安置到思孟学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位置上。
五、什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简直胡说,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都是儒家,有哪位师表教育学好文化去当汉奸了,都是教育怎么报国,为国家作贡献,怎么对待亲戚朋友,怎么做人,从古直今都是向好的方面教育,怎么会成汉奸的根源,真是胡说,颠倒黑白。
2、(1)参见《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3、从春秋时代上溯到姬昌氏推演《周易》僭越者的僭越思维开始,中国特色的文化孕育出模糊的思维来。就连国人重大的理论重大的概念,却无法进行精确的定义。例如道,阴阳,中庸之道等概念如同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4、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的视角出发,认识到了自然力的文化,从生命本原元气出发的营养学,元气力与医疗力合理搭配的健康学,对全球精英有没有吸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5、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前106—前43)
6、本期推送摘选自杜维明先生《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第四章。如何面对当代的危机与挑战,不仅是儒学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学的聚焦点。孔孟儒学揭示出人既是宇宙的观察者,欣赏者,参与者,也是共同创造者。如何以儒学纠正西方本质主义的误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扩充”四端“,建构心灵秩序与伦理,本文对此给出了提示。
7、在此所展开的一系列的伦理历经时代变迁,必然会漏洞百出。历代的儒棍儒粉们加油添醋,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用谎言堆砌出一个理论碎片的纸糊的大神。
8、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
9、民国学者胡适(1891~1962)把孔子以前的儒,看成是犹太教里的祭师和伊斯兰教里的阿訇(hōng)。胡适认为,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之专家;他们散在民间,以为人教书相礼为生。胡适认为这些专家,乃因殷商亡国以后,“沦为奴隶,散在民间。”
10、虽然“君权神授”的概念并不是董仲舒首创,但是他在汉武帝那个时代再次提出来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董仲舒结合了神学思想,强调了“天子”是秉承上天的旨意来管理民众,以此来突出君主地位的合法性。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天人感应”的理念让民众相信君主的一切都会由上天来监督。上天一定会根据君主的“业绩”好坏,分别给出不同的天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法。
11、①“义”、“利”统一的观念。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前面的话,肯定了人的逐利思想,后面的话,则指出不能过分追求利,不能见利忘义。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当然具有现实意义:没有逐利思想,社会经济不可能发展,而唯利是图,摈弃公义却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不可取的。
1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是靠儒家吧?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也不是靠儒家吧?中国人民要强大起来,是不是离儒家不行?!我觉得儒家还没有那么伟大和必要,只是教育的一种理念。
13、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天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儒者最高的追求就是与君共治天下。儒家原本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历经2000多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儒家独大,尊礼而贬道的儒家思想最后发展的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在道上。
14、封建统治者有鉴于此,不能像秦一样做孤家寡人,必须要有特权阶层,大家一起坐享天下,升官发财不是更好?特权阶层必须有制约啊,此时儒家登场,皇上不用怕,君权神授啊,谁敢违背天意谁敢造次?
15、第五: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而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已溶入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
16、这样的伦理如同想要在沙滩上建楼房;如同接受了主体思想教育几十年的朝鲜饿俘会在一碗红烧肉面前会轰然倒塌一般苍白且空洞,这些没有永恒观念的儒家仁义道德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虚伪东西,而没有敬畏,成王败寇,不择手段等等卑劣成了这个民族的实质文化。因为这些理论听起来无论多么美妙绝伦,终究是不能成为约束无神论者的教条。
17、到了汉代,董仲舒将以前的概念模糊的儒家变花样的炒出“天人合一”的这种人神不分的奇怪理论,从而将上帝的权力剥夺后赋予那些帝王,帝王也成了半人半神的怪物,政权也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18、儒家思想的糟粕包括封建愚忠愚孝,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讲究礼教,长幼有序,孔子提出时为的是维护周的统治,它提倡的三纲五常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对个人的思想有一定禁锢作用,不利于思想的开化,另外,传统儒家思想对女子持贬斥态度,另其中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陈朱理学提倡寡妇不再嫁,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符合如今的婚姻自由,传统儒家思想有其一定时代的局限性,大男子主义等也是其衍生物。
19、综上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民众思想得到了统稳固、加强了皇室权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自己后来的各项改革提供了保障。不过,西汉儒生盲目复古的特质也是王莽能篡权成功的主要原因。
20、尽管众所周知,“本体论”这个术语直到1613年才由德国哲学家戈科列尼乌斯(RudolphusGoclenius)首次使用;但是,作为哲学理论事实的本体论,却是与整个哲学史相始终的,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米利都学派(MiletusSchool)的泰勒斯(Thales)关于万物的“本原”(Arche旧译“始基”)的探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老子和孔子之前即已存在的关于“天”或“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