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文案100句】

2023-02-08 11:00:58

一、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1、B.孔子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2、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生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3、(1)(3分)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另外有一种不同的断句和译法)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6、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9、(2)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这两段都体现出孔子的“孝悌”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对民众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甚至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①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1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3、(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4、(注释)(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2)重:庄重、自持。(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7)过:过错、过失。(8)惮:音dàn,害怕、畏惧。

15、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16、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17、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18、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9、(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二、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

1、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译: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7、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10、(1)C(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有关教育思想观点的分析与理解。C项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修养道德。)

11、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自大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开开心心,虽富裕却又爱好礼仪的人。”

12、(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②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③致其身:致,献出,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13、(2)孟子认为:学习应当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由此及彼,通达事理(或:触类旁通)。孔子认为:学习要举一反融会贯通。

14、《论语学而篇》中表明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有几处,今举其一例。

15、C.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16、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17、③说(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18、“君子”的含义有四:(1)指品行好,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六则)(2)西周、春秋时对奴隶主、贵族的通称。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3)泛指地位高的人。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4)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务本”出自《论语·学而》,根据语境选(1)更合适。(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19、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0、⑤过:过错、过失。惮(dàn):害怕、畏惧。

三、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1、5子曰:“道(1)千乘之国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5、(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6、(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7、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古代君王治国的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小事情一味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又行不通。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和谐,也是行不通的。”

8、(1)B(“凡事都要讲和谐”与下文的主张相违背。)

9、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0、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民力,适时征发力役,应不违农时。”

11、(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3、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14、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15、(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16、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17、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8、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20、(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四、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1、C.有子认为,孝悌是仁德的根本,只要能行孝悌,就能成为君子,并能掌握治国之道。可见,他提倡以孝悌治天下。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4、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

5、(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

6、(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7、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意思是: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有精益求精之意。

8、(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9、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10、译: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13、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14、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1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东西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新两种道德为主,不要结交在道德上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失不要害怕改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干事机敏,说话谨慎,去有道之士那里校正自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6、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7、(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8、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19、因此,原文正确的理解应当如下:

20、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此处取第二种释义。③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的意思。

五、学而篇第一朗读

1、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2、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9)乎?”

4、(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5、(1)A(讲的是统治者要恪守信用)

6、(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7、(2)言之成理则可。例:追求富贵无可非议,但须取之有道;人要努力改变贫穷状态。

8、(1)B(“学则不固”的意思是“君子要重视学习,开阔视野,吸收新知,才不至于孤陋寡闻。)

9、如果想语音分享学习心得,准备好之后联系我,我在我的直播间为你开设分享专栏。

10、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12、子曰:不患人之己不知,患不知人也。

13、(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14、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15、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16、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曰:“无倦。”

17、(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8、(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19、(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20、本章讲了三件事情,学习与方法;交友之道;处事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七夕12字祝福语送给异地恋男朋友【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