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文案100句】
一、黑格尔辩证法
1、这是一种虚假的自由,你这次自由了,马上就自食其果。而且最后秩序大乱之后,还要靠儒家的那一套——那一套已经是秩序井然,它把一切都想到了。道家固然可以引发一场农民起义,但是没有规范,还是要靠儒家来治理。所以真正的自由精神要立得起来,真正要冲破儒家的传统的几千年的陈旧的规范,它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规范,要有自己的理性。
2、把辩证的思维方式,喻之为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不仅很形象,而且很深刻,它自身中蕴含着他物,在他物中返回到自身。无论是认识还是认识中把握到的存在,都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在前进的。只有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才能真正理解何谓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真理是个过程,不是绝对真理的最后结论;存在是个过程,它不是绝对完满的永恒不变的天国。
3、发展就是向上的、前进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运动。
4、黑格尔的客观逻辑包括“研究ens的本体论,由表象取来的本体,如灵魂、世界、上帝等等”,也就是存有论和本质论,黑格尔的主观逻辑是概念论。
5、他们一个强调理性的至上地位,把理性万能化;一个贬低理性的作用,把理性工具化,转而强调人的本真的情感和意志,进一步限制了理性的能力和权利。
6、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7、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思想表示特别的赞许。
8、是反思的因素。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
9、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物理学中的正电电和负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资本家与工人,军事学中的进攻与防守,哲学中的唯心论与唯物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等等。都是由于不同的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不同的运动形式,出现了不同门类的科学。
10、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去考察人,特别是考察人的幸福和痛苦。认为意志和幸福是经常发生冲突的,意志受到阻抑就叫做痛苦。
11、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12、他把这部分称之为“实践的哲学”,而以前的部分叫做“理论的哲学”,他认为:
13、中国文化,中国的儒、佛、道从来不讲自否定,自己建立自己自由意志的目标,自己建立自己的规矩,而总是让人去遵守既定的规矩,天道,天理,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在这个方面它妨碍了我们去理解黑格尔辩证法以及马克思辩证法。通常我们把辩证法理解成外部的冲突,而不是一种自否定,一种思维的痛苦,一种自觉的追求。
14、第他进一步发挥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思想,认识之所以叫认识,并不是始于外在的对象强加于主体,而是始于主体设定自身为对象。或者说,思想的表现,就在于要说得出“我”来。
15、“无论在什么地方,哲学除了解释和说明现成的事物,除了把世界的本质,在具体中的,亦即作为感知而为人人所体会的世界之本质纳入理性的明确而抽象的认识以外,不能再有什么作为。”
16、《小逻辑》25:内容发展的过程(在逻辑上)必须跟随在意识发展的过程之后,因为内容与意识的关系,乃是潜在(与形式)的关系。
17、所以黑格尔将辩证法称为真正的科学方法,这个概念源于希腊文,原义是“对话”。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思想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因而是一种概念辩证法。正因为思想是“客观思想”,他的辩证法就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的方法,也不仅仅是构建哲学体系的方式,而且是世间一切事物共同的运动方式或客观规律。换言之,辩证法与本体论是同一的。
18、所以在今天尤其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以及他们所包含的真正内涵从新作一番考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特别是黑格尔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19、(3)这种外化不仅有否定的意义,而且有肯定的意义;
20、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永远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
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1、第关于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排斥和矛盾的。内在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2、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3、叔本华公开主张意志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意志的客体化一级比一级明显。”第宇宙“皆备于我”叔本华以“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为前提,必然导致万物、宇宙“皆备于我”的结论。
4、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黑格尔分析对比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近代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古代的研究者通过对呈现于面前的一切事物都作哲学的思考,才给自己创造出一种渗透于事物中的普遍性;而现代人则不同,他不是从具体事物出发,而是利用现成的抽象形式,不假中介地将内在的东西外化出来并隔离地将普遍的东西制造出来。黑格尔称之为“知性思维”。
5、PhilosophicalAnalysis
6、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的历史就是自由创造的历史,如果没有新的东西产生出来,那样的历史不能叫历史。所以黑格尔讲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年,但中国没有历史,它没有新的东西,老是回到原处。真正的历史就要有新的东西创造出来,比如西方的历史,原来古希腊城邦社会到了中世纪,整个一个大否定,对古希腊全部否定,全部推翻。进入到一个新的基督教的境界,对彼岸世界的神的追求的境界,否定了一切偶像崇拜。到了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又对中世纪来个大否定,这又有新的东西,人性、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运动的口号,这都是崭新的东西。
7、黑格尔指出,否定从来不是抽象的否定,而是具体的特殊的否定,即“规定了的否定”。因此否定的结果其实是从否定之中而产生的有内容的东西,由于它在否定了先前内容的同时亦将其内容以新的形式包容于自身之内,这就使事物发展为更高、更新、更丰富的阶段。黑格尔将这种辩证的否定称为“扬弃”。扬弃的否定包含三个环节:一是否定,二是在否定中对有价值的东西的保留,三是向更高的阶段的过渡。
8、另一方面,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里同时还包含着另一个环节,即自我意识既扬弃这种外化和对象性,也同样地返回到自身,因而,它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也就是在自己身边。
9、相对意义上的纯客观规律有没有呢?当然有的。但揭示这种规律不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为什么存在着客观规律的世界,并没有能束缚住人的活动,或者说,人在客观世界面前仍然是有自由的,为什么?辩证思维方式所要揭示的正是这一矛盾关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抛开了这一核心问题,奢谈什么纯客观规律,那末,我们便倒退到德国古典哲学以前的理论水平上去了。
10、所以,也可以说,有没有一个现成的、给定的起点,这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式的分水岭。没有现成的起点,当然也就无所谓最后的终点,永恒的发展即是无限生命力之所在。
11、“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
12、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讲的理性是指一种规范性。这就是逻辑的规范,或者是通过确定的语言,语言逻辑。没有规范性怎么说是理性呢?说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就像禅宗,那里是没有理性的——当然有一种机锋,有一种智慧一种体验。所以理性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要有规范。这两者恰好是相对的,你要打破现状,打破一切束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必须要超越。但是你要是完全不遵守一种规范,那你就没有理性。这两个方面恰好是两极相通。我们来解释一下。
13、叔本华这种唯意志论或意志第一论,包括如下一些主要论点:
14、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显然是从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发展出来的,每一个社会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次飞跃到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所以,历史不是一大堆的资料。
15、这些说法连语言上都和黑格尔的观点毫无区别,而且无宁说是在逐字逐句重述黑格尔的观点。
16、哲学人ID:philosophs
17、马克思在评价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时,就指出其“伟大之处”:“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抓住人的自我生成,抓住现实生活过程,这就是深入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之中。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的伟力就不言而喻地呈现出来。正是这样,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这一论断中提炼表达这样一个判断:黑格尔无比深刻的辩证法乃是社会现实的“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
18、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19、绝对知识。《现象学》的最后一章。
20、黑格尔从实体的异化出发(在逻辑上就是从无限的东西、抽象的普遍的东西出发),从绝对的和不变的抽象出发,就是说,说得更通俗些,他从宗教和神学出发。
三、黑格尔辩证法
1、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阅。
2、提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就想到“逻各斯”,就想到他的逻辑理性,认为这样的东西就是压制人的自由的。其实上黑格尔的理性不仅仅是逻辑理性。这是对他的误解。黑格尔的理性其实包含了自由的精神,强调逻辑是为了给人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3、总的来说,学法律的当然离不开哲学,哲学方面如果还停留在简单化层面,那么我们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实际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大都是法学家,康德也好,黑格尔也好,马克思更不用说了,马克思读的就是法律系,后来得的是哲学博士。
4、因此,现在不用再谈关于黑格尔对宗教、国家等等的适应了,因为这种谎言是他的原则的谎言。
5、Ⅱ.自我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a)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主人和奴隶。(b)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苦恼的意识。
6、第思想和对象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关系,而是有中介的,是通过间接性而达到直接性的关系,说得确切些,即是间接性与直接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通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黑格尔说,思维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但思维的本质恰恰又是对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我们的生命全靠有食物,但生命之为生命恰恰又要消灭这些食物。“在这个意义下,思维对于感官经验也可以说是一样地不知感恩。(因为思维所以成为思维,全靠有感官材料,而且全靠消化、否定感官材料。)”(注:同上书,第53页。)
7、 叔本华的思想是一个典型的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8、**封面图为前苏联建筑,图源为sohu.com。
9、从存在基础上把生活与科学分开,马克思把这种做法斥为谎言。解构实证主义不切实际的教条,让科学实现其服务人类生活的本务,依然是当代人生存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揭露黑格尔哲学“虚假的实证主义”以及“虚有其表的批判主义”,有助于充分发挥其辩证法的建设性意义,深化理解马克思“实在主体”辩证法的深意。
10、第以上两条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蕴含的关系。我为什么会把自己分裂成为认识者的我与认识对象的我呢?就是因为有异于我的外物存在(包括异于我的你和他存在着);但是,我之所以能知道有异于我的物和人存在,又在于我把自己设置成了对象。这两个方面,既无法分出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甚至也无法分出逻辑上的先后,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黑格尔说,这种思维方式是没有现成起点与最后终点的无限的思维方式。
11、康德第一个揭示了知性思维的局限性,认为这种方式只能运用于现象而不可能把握事物自身,但他的本义是说明形而上学不可能成为科学。黑格尔却从康德的消极辩证法中看到了哲学成为科学的一线曙光。在他看来,思维的辩证性为我们扬弃固定的概念,打破它们之间的界限,重新再现事物的整体生命提供了可能性。
12、[ⅩⅩⅢ]因此,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这又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并且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
13、当它真的长成麦苗时,就不再是麦粒了,而是达到了麦粒的对立面(反)。
14、黑格尔的辩证法以“三一式”为其形式,亦即正题、反题与合题。正题是肯定的环节,它表明矛盾此时还处于潜在的阶段;反题是否定的环节,此时矛盾的双方得到了展开;合题则是否定之否定的环节,它是正题与反题的对立统一。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圆圈所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圆圈”。
15、在这里关于辩证法,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一两句话讲不透彻。还靠读者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毛泽东的矛盾论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讲的更精确,更深入。
16、虽然他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看到理性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他贬低、抹煞理性的作用,夸大主观的直观、意志的作用,建立一种唯意志论的反理性的哲体系,其具体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世界是我的表象”在叔本华看来世界有两面:一面是表象;一面是意志。
17、黑的和白的是对立的,但它不矛盾,因为它中间还有些别的,有红的,黑的,它并不符合排中律。矛盾就是要符合排中律,不能有中间的东西,黑的和不黑的,不黑的把所有的黑的之外的东西都包含在内了,这才是矛盾。辩证法就是讲一个东西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所以它才是矛盾学说。
18、其开启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道路。
19、费尔巴哈这样解释了黑格尔辩证法(从而论证了要从肯定的东西即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
20、在黑格尔看来,对思想王国,作哲学的阐述,即是说从思维本身的内在活动去阐述它,或说从它的必然发展去阐述它。
四、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1、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2、现在我们先来谈谈黑格尔是如何提出了系统的辩证法理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不是一个思想家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正反经验的总结。要说系统辩证法的出现,我以为还得从休谟说起。
3、“对我们说来精神以自然界为自己的前提,精神是自然界的真理,因而对自然界说来精神也是某种绝对第一性的东西。在这个真理中自然界消逝了,结果精神成为达到其自为的存在的观念,而概念则既是观念的客体,同时又是它的主体。这种同一性就是绝对的否定性,因为概念在自然界中有自己的完满的外在的客观性,但现在它的这种外化被扬弃了。而概念在这种外化中成了与自己同一的东西。因此,概念只有作为从自然界的回归才是这种同一性。”(第392页)
4、康德的先验逻辑:“一门关于纯粹知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科学的理念,用来完全先天地思维对象。这样一门规定这些知识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先验逻辑,因为它只与知性和理性的法则打交道,但只是在与这些法则与对象先天地发生关系的范围内”A57/B82
5、那么黑格尔所谓理念之为生命的原则是什么?它既不是普遍性原则,也不是特殊性原则,而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的个体性原则。这里就涉及了如何理解理念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体性等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黑格尔有许多误解。
6、然而,无神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相反地,它们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是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
7、你的自强不息的程序和目标都是天所规定好的。孔子讲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是这个意思。你的从心所欲好像是从心所欲,但都在既定的规范之中,都是天规定好的。
8、布鲁诺·鲍威尔(BrunoBauer,1809-1882),德国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曾跟随黑格尔学习神学,指导马克思完成了博士论文。鲍威尔家的三兄弟(布鲁诺、埃德加、埃格伯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戏称为“神圣家族”。(图源:sohu.com)
9、但是,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10、康德在哲学史上好比一个蓄水池,在此之前的一切哲学流派皆流向康德,而在此之后的哲学流派又都由康德这个蓄水池流出。
11、另一方面,信奉宗教等等的人可以在黑格尔那里找到自己的最后的确证。
12、这样,黑格尔由于理解到——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有关自身的否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同时也把人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失去对象和失去现实性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化。简单说,他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把人对自身的关系理解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和类生活。
13、前者代表了西方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而后者则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始。
14、辩证法是正确反应客观现实的,它就存在客观生活之中。客观事物都是运动的,因此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们必须以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辩证法三大观点之一)。
15、但这样一种对偶式的解释永远需要第三者来解释。我们通常讲辩证法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事物的矛盾性,但我们通常理解的矛盾性是两个事物的相互冲突。但这样有一个问题,是谁把这个东西放在一起,即使放在一起了,又是谁让之冲突?后来张载把运动解释成“动必有机”。“机”这个词是和“耦”非常接近的,机是很小的诱因。但是机也是一种关系。
16、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批判了古今中外的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注释为中国特色的辩证法一一矛盾论一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7、所以,自由在西方意味着是一个痛苦的概念,而非像中国是一个舒适的概念。为什么弗洛姆写了一本书叫《逃避自由》呢?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呢?中国人很难理解,自由还不好吗?确实,真正的自由是痛苦的。把自由选择的权利交给强者,甚至交给大自然,那是最舒服的。
18、这就是说,黑格尔看到了自然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自然动物只是适应自然而生存,所以,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但是,“自然对人来说只是人应当加以改造的出发点”(注:同上书,第92页。)。正是这种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肯定外在给定的条件(如自然动物),相反地肯定给定的条件是为超越与否定给定的条件,也可以说,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语言说:
19、而反思体现语言学的规范,对文字语言的重视。这在西方是有传统的。
20、生活中的男与女,生与死,上与下,前进与倒退,穷与富,红与白,早与晚,左与右等等;
五、黑格尔辩证法是唯物还是唯心
1、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和批判,与黑格尔走着不同的道路。
2、这就把人管住了,但是两头必须有专人拉绳子。(笑)我们没有一种“逻各斯”精神,没有一种遵守规范的习惯。写在纸上的东西都可以不遵循,那是一纸空文,签了字可以不作数,还可以让人代签,这在西方是犯法的。我们没有这种规范性,还讲什么科学精神呢?
3、辩证法的革命性改造与创造性推进
4、摘要:《黑格尔的哲学遗产》深刻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在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中不断地生成和呈现,只有在存在论根基处厘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区别,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资源的利用才能毫无遮蔽地与我们照面。卢卡奇在对象化与异化区分上的犹豫不决,使他一度错估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存在论原则上的差异,难以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马克思高度评价并彻底改造了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阐述了合理对待黑格尔哲学的科学态度,展露了唯物辩证法的要义。
5、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唯物的形态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黑格尔提出的自由国家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辩证法发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扩展资料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
6、所以,儒家的“仁”是二人关系,这跟王安石讲的“耦”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运动归结为二者的关系,二人互动。其实人都是安静的,那就近似于“仁”,“仁人”是安静的,不要去做什么事情,即使去做什么事情,也是因为二人的关系。儒家当然讲人要有事业,“治国平天下”,但这个事业不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仁”所决定的,由“仁”规定的一套既定的道德立法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常把这个理解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实它的真正的意思是,你应该像天行的那样自强不息。
7、第“绝对主体”意味着黑格尔的哲学立场。
8、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指的是黑格尔“绝对观念”客观唯心主义,理念是: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情理的,凡是现实的,终究会灭亡的。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9、对于对立,国民党和***对立,左派和右派对立,但他们都不是矛盾的。毛泽东讲的矛盾其实都不是矛盾,其实都是对立。(笑)他不是从语言层面上来讲的,是从事实层面上来讲的。事实上,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有两派,两派有冲突,它们的地位发生相互转化,这些都可以讲的,但这不是矛盾。当然毛主席的这样一种观点也不是他个人创造的,它来自于传统。中国历史从来都把对立理解成万事万物的动因,而不是把矛盾理解为事物的动因。
10、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
11、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能客观地活动。它所以能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12、所以在黑格尔看来,真理是全体,哲学是一个“圆圈”。
13、因为“逻各斯”和“努斯”这两个东西不仅仅是不同,而且相反,因为“逻各斯”它讲究逻辑,“logic”“logic”这个词就是从“逻各斯”发展出来的。
14、自由是痛苦的,但是只有自由才是人的出路。中国传统的解释没有把运动放在自由的上面。荀子讲人之性本静,感于物而动;老庄讲虚静寂寞无为,老子崇尚安静;儒家也讲安静,温静,儒雅之士;禅宗更是四大皆空,佛家讲不要去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主张人心要安于现状,不要去追求,追求就会碰钉子,就会触犯法规,没有好结果的。
15、[ⅩⅩⅨ]如果我知道宗教是外化的、人的自我意识,那么我也就知道,在作为宗教的宗教中得到确证的不是我的自我意识,而是我的外化的自我意识。这就是说,我知道我自身的、属于我的本质的自我意识,不是在宗教中,倒是在被消灭、被扬弃的宗教中得到确证的。
16、(5)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7、二是康德哲学中(包括二律背反)还存在着自在之物、质、时间、空间等等的唯物论的成份,还没有建立起纯粹理性王国的哲学、逻辑学。
18、我们已经看到,异化的对象性的本质的占有,或在异化——它必然从漠不相关的异己性发展到现实的、敌对的异化——这个规定下的对象性的扬弃,在黑格尔看来,同时或甚至主要地具有扬弃对象性的意义,因为并不是对象的一定的性质,而是它的对象性的性质本身,对自我意识说来成为一种障碍和异化。因此,对象是一种否定的东西、自我扬弃的东西,是一种虚无性。对象的这种虚无性对意识说来不仅有否定的意义,而且有肯定的意义,因为对象的这种虚无性正是它自身的非对象性的即[ⅩⅩⅧ]抽象的自我确证。对于意识本身说来,对象的虚无性所以有肯定的意义,是因为意识知道这种虚无性、这种对象性本质是它自己的自我外化,知道这种虚无性只是由于它的自我外化才存在……
19、叔本华无限夸大表象和直观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因为他颠倒了客观与主观、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否认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和标准。第“世界是我的意志”叔本华认为:仅仅从表象去考察世界还是片面的,还只是停留在现象上,而必须通过更深入的探讨,达到意志第一的境界,才算说出了问题的本质,因此必须说:
20、同样地,扬弃了的质等于量,扬弃了的量等于度,扬弃了的度等于本质,扬弃了的本质等于现象,扬弃了的现象等于现实,扬弃了的现实等于概念,扬弃了的概念等于客观性,扬弃了的客观性等于绝对观念,扬弃了的绝对观念等于自然界,扬弃了的自然界等于主观精神,扬弃了的主观精神等于伦理的客观精神,扬弃了的伦理精神等于艺术,扬弃了的艺术等于宗教,扬弃了的宗教等于绝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