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93句文案短句)

2023-03-04 22:04:55

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1、包括黑格尔自己,也在后续著作中解释过,这里的vernünftig指的是“绝对理性”,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东西。

2、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3、对于德语的“wirklich”,名词属性,通常中文译作现实的、存在的,对这个译法存在一些争论,但相对不多不是争论之焦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vernünftig”,形容词词性。对于该词最多见的中文翻译是“合理的”和“合乎理性的”两种。那么,对黑格尔的这句话怎么翻译更能准确还原作者的本来意图?或者,如果这两种译法都欠妥当,那又改如何翻译?

4、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

5、只有在一个卓越的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谈论一个统一的社会或文化。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7、但就像上面康德的话一样,这些德国哲学家讲东西总是很长,而且其中的概念和日常用的德语有很大不同,必须深入到具体哲学概念中才能理解。

8、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9、有人感慨,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而用事实的“成败”去评断一件事情的善恶,恰恰可以避免烧脑的思考。

10、生命只能思辨的加以理解,因为生命中存在的正是思辨的东西。

11、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12、  每一种距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或者:每段距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意思:   

13、再看儒家的哲学体系,除去指向道德标准的那一部分人,从韩非,到王弼、张载、程颢、程颐、罗钦顺、王廷相等,对“理”的定义基本都指向了自然规律。

14、黑格尔的原话涵义很深,想彻底弄明白,恐怕有必要研究一下他的哲学,甚至德文,但那是象牙塔里的事,这里就不深究了。本文只希望有助于消除不恰当翻译在大众中的不良影响。

15、所谓纯粹理念即是思想的抽象成分所形成的理念。

16、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17、问题的根源在于翻译者选词不当,从而导致广泛误解。

18、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9、但这世间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可以理解,现存的事物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果道德情理上都可以被接受,那么人类又谈何进步呢?

20、同一语言词汇,在不同人的思维中,其内涵意义实质是不同的。在哲学家的话语体系中,这种差异尤甚。所以,我们必须首先需要对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轮廓的理解。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下,“理性”(Vernunft),是绝对精神(AbsoluterGeist);是地位高于一切的,包含于所有并支配所有的逻辑的系统的概念。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结果,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如果我们没有理性就不可能有意志。理性是意志的来源、本体或母亲。”

21、现在只要你质疑一个事情不合理,一个事情需要被改进,总有人搬出黑格尔的这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来教育你,告诉你这些事情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接受它。

22、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23、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24、比如每当要为乱象辩护,要为糟粕正名时,有人就会搬出历史,说一句“存在即合理”。要洗白一个乱象,仅仅是因为它“存在”就够了。

25、比如一个人只要功成名就了,他就是“正确”的,却没有人去关心背后的“一将成名万骨枯”。

26、健全的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方式,其中包含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不自觉的思想范畴所支配的。

27、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28、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被滥用的离谱。

29、阉割版才翻译成:存在即合理。更有牵强附会引申而来的”存在即正确”。

30、分析语言结构,合理在语词构成上是动词合+名词理的动宾结构,是“合于理”的简化。故,逻辑上,“理”的所有11个含义中,凡能被“合于”有效组合形成的有效含义都属于“合理”的有效应用意义。当“理”作为职务、身份、姓而存在的时候,“合理”不能符合语言逻辑加以排除,除此之外,剩余还有7种含义均可顺利与“合”组合生成通顺的词义。以此组合的“合理”的含义分别是:合乎物质组织的纹路;合乎本性;合乎道理、事理;合乎忠恕;合乎容止或行动;合乎名分;合乎法纪、法律。而在百度中搜索和查阅“合理”,仅得到如下简单的解释文字:指合乎道理或事理。语出唐刘知几《史通·载言》:“言事相兼,烦省合理。”可以发现,对于“合理”的词义解释,词典实有简单粗略之嫌。进一步研究“理”的这7个不同意义可以发现,除了“物质组织的纹路”这一条含义不具备明显主观判定因素外,其余的“道理、事理”、“本性”、“忠恕”、“容止或行动”、“名分”、“法纪、法律”都存在着客观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即由于无法排除人为主观判定因素而存在程度不同的无法传递精准意向的问题。而歧义性正是造成读者曲解作者本意图的最大障碍。

31、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

32、精神为了用一种占有自身的观点来理解和把握自身,改变了它的范畴,更真实,更深入,更密切,也与自身更一致地把握了自身。

33、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都会显现,而凡是显现的东西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显然是没啥问题的。即使一个落后、错误的东西,既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当然有它形成的条件和契机。

34、然而,当我们刚开始思考一个不合理的事物时,“存在即合理”这句不容怀疑的格言就会跳出来,彻底打消掉我们怀疑的念头,并将仅有的一点独立思考,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5、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理性的总体性,宇宙的真理是自我的本质中的自我,是与自己同等的东西,是渗透一切的。

36、以下辑录16条黑格尔哲学语录,配图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

37、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8、像“存在就一定有道理”这样的“伪哲学”,看起来一句顶一万句,其实是用事实判断取代价值判断,会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39、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40、显然,在汉语的哲学体系中,当指向客观自然规律的时候,作为无神论的道、儒、佛,不管是道家的“道”、佛家的“法”、儒家的“理”,这些词语并未显示出太大含义区别。但是儒家的“理”所具有的道德标准的含义,在道家的“道”与佛家的“法”中并不具备。

41、wirklich:adj①真实的,现实的;实际的,确实的

42、黑格尔的这句名言出自其《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43、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44、历史是一条永动的河流,随着它的奔腾独特的个性不断被抛弃,并且总是在那个新的法律基础上形成新的个性结构。

45、麻木而冷漠的民众,是专制政体最稳固的群众基础。

46、在道家、佛家、儒家这样奉行无神论的精神世界中,开悟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最高的精神世界的回报,道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得道成仙”,佛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成佛”,这极具诱惑力的称谓也很难不使人浮想联翩,梦寐以求。

47、但这个书名,实在让人感觉怪怪的,主要因为1889年,45岁的尼采在都灵引发了一场骚乱。

48、在永恒的道德秩序里,秩序的支柱是正义与自由,如果说一个事物的存在具有正当性,那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永恒的道德秩序。

49、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50、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5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52、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53、“有存在理由的都会存在,存在的都有存在的理由。”

54、但我们中文语境,以及很多洗白者说的“存在即合理”中的“理”,指的是道德、法理等概念。并且一些人会认为,既然一个东西存在,那就让它存在着吧,不需要去改善它——这可以是你们自己的观点,但这和黑格尔就没啥关系了。

55、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56、这句话之所以被谬传,是因为我们以为的“存在”、“合理”,与黑格尔这句话大相径庭。这里“合理”的“理”,并不是指道德上有正当性,而是指黑格尔哲学话语里的“绝对精神”。

57、艺术不是人生的必需,是一种多余的奢侈,艺术品是诉诸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的,想象是艺术作品的源泉,艺术是自由的活动。

58、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59、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60、真理的本性即为“理性”。真实的道理就叫真性,真理源于自有永有的创造者。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61、理性(英语:reason)最早源起于希腊语词语“逻各斯”(希腊语:λόγος,logos)。在罗马时代,译成拉丁语:ratio,拉丁语原意是计算金钱,但在等同于逻各斯(logos)后,成为哲学上广泛使用的术语。译成法语后,成为法语:raison。最后形成了理性(英语:rationality)与理智(英语:reason)的字根。

62、很多人认为事实判断可以代替价值判断,比如“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成功才是硬道理”。

63、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近代哲学的高峰。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64、放弃对真理的知识,自古就被当作最可轻视的、最无价值的事情,却被我们的时代推崇为精神上最高的胜利。

65、纯思想的论调:放弃用任何主张来支配思想的道路,仅只跟从思想的脚步。

66、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67、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68、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69、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70、综上所述,黑格尔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的中文翻译,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的版本,不管是冯友兰的“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或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梁志学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译法,以及日常的很难考证源头的已经沦为街头口头禅的更加简单粗暴的“存在即合理”。因为“合理”多样的词义,无疑无法做到给读者传递准确信息的目的。甚至,这一译法暗示了不合理现象的合理性存在,使这一本应体现哲学的严肃、严谨的命题沦落成为人人都可以加以嘲笑批评的笑柄。这严重背离了黑格尔的写作本意。而即使是范扬、张企泰、贺麟将“vernünftig”译作“合乎理性”的版本:“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的翻译也很难规避其歧义性带给读者的困惑。

71、从黑格尔的原意出发,根本得不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并不总是理性的。现实中的存在,很多是非常荒谬的,但却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纠正。但这些荒谬,如同物质本身一样,只是虚幻的存在,却基于特殊的反身机制而不断延续。投资者的任务不是接受任何现实的存在,无条件的承认其合理性,而是理性的思考,识别假象与荒谬,并从荒谬获利,而不是加入荒谬。

72、我们对一个人的质疑和反驳,必须从接受他的前提开始,提出的质疑和反驳才是有效的。

73、“理”作为哲学概念出现于战国时期。《管子·四时篇》以阴阳为“天地之大理”。孟子以人心所具有的道德为理。韩非提出理是事物的具体规律。《吕氏春秋》把理视作判断是非的根据。魏晋兴“辨名析理”之风。王弼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郭象则认为理是必然性,即自然之理。张载强调理的客观性,认为“万物皆有理”,把理看成气化运动的规律,主张穷理。程颢、程颐建立理本论,把理作为最高本体。他们认为理是“形而上者”,是事物之“所以然者”,是永恒不变的宇宙本体,万事万物都是从理派生出来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的推动者。故,在程朱理学中,理成为最高哲学范畴。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王守仁在陆九渊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提出“心外无理”。明罗钦顺认为理是气所固有的规律。王廷相也认为理是气之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理者气之理”的学说,认为理是“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唐时期,佛教的华严宗提出理、事范畴,认为理是本体世界,应该是佛教进入中国后受到了本土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

74、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出自著名现代诗人黄颖。  

75、理性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哲学的这种进步给了这个命题以解释。

76、存在(实在)是一个哲学概念,按照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定义,是具有难以改变,但能够改变的特性。而相对于存在的不存在(虚无)则是具有难以控制,但能够控制的特性。而两者的界别存在于(无限线)的正反面上。但此界别中的正反面本不存在,故分辨的方向只在乎于其外延对该物的影响。

77、可能“事理”更比较贴近黑格尔所想表述的真实的意思但是还是不准确。黑格尔认为的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事物就必然会出现,而出现的事物必然也是合乎理性的。

78、英文翻译为“reasonable”或者“rational”这和中文的合理我觉得是不同的吧,因为合理的意思是合乎道理或事理。而这里我觉得也是把“存在即合理”这个“合理”理解为道理肯定是不对的。

79、黑格尔(G.W.F.Hegel)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眼界几乎概括到当时所有的学科领域,在这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思想家。他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创造了一个史上最完备、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世界。但黑格尔也是被我们误解最深的哲学家。

80、你还知道哪些因翻译造成误解的案例,欢迎分享。

81、“符合客观之理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都是符合客观之理的。”

82、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83、“道”,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文字。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道”作为万物存在的本源的地位。“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德”指的是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方法。“道”在汉语中有话语、道路的意思。话语是以文字表述理论;道路是路径、轨迹,延伸意义为合乎逻辑的规律的意思。在英文中的《圣经》中,“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的“道”所采用的词汇是“word”或是“logos”,“word”是话语,“logos”是逻辑、规律。以中文“道”来翻译“word”或是“logos”是非常准确的。

84、后来他黑格尔又在《小逻辑》(商务印书馆,贺麟译)导言中详解,引述如下:

85、“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新约、约翰福音》开篇第一句话。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很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基督信徒尔受到基督教教义中灵性知识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深刻体现于他的哲学解析过程。“绝对”二字赋予了尊崇的、最高的、神圣的神格的上帝地位。“精神”体现的是被人格化了的上帝的能力和意志,“绝对精神”这个拟人化的名词的使用背后潜藏的逻辑可能源自黑格尔的宗教思维: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上帝的精神,是上帝的意志与爱的凝聚。

86、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87、艺术表现的是精神价值,一切出自于心灵的东西都高于自然,艺术可以表现出神圣的理想。

88、英文翻译为“reasonable”或者“rational”这和中文的合理我觉得是不同的吧,因为合理的意思是合乎道理或事理。而这里我觉得也是把“存在即合理”这个“合理”理解为道理肯定是不对的。

89、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90、“存在即合理”原句在黑格尔著作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范扬/张企泰译)的序言部分:

91、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92、世界历史上,倒行逆施的组织曾长期存在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都存在过,甚至还将继续存在下去。难道仅仅因为存在,就合理了吗?

下一篇:优美片段摘抄200字(65句文案短句)
上一篇:感谢老师的诗句名言(11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