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篇翻译及原文【文案100句】
一、论语全文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10两章。作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全面地看待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取消的,无妨将它并入思想品德修养的范围,第10两章同时列入第三两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
3、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这也是我希望以读书广交朋友的原因。
7、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5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10、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23
11、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28
12、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0
13、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15、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6
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24
20、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8
二、论语全篇翻译及原文
1、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概括: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知道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为人要以忠厚诚信为本,人都有优点,不能认为别人不如自己,谁都会犯错误,知道错了,就要勇于改正.
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23
3、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66(唐诗三百首)刘禹锡:乌衣巷267(唐诗三百首)刘禹锡:春词
5、279(唐诗三百首)杜牧:秋夕
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7、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
8、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
9、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0、课堂导学: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11、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15
12、第三则: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
13、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19
1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5、译文: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6、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23
17、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14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9、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4
20、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5
三、论语12章朗读音频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
2、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全文。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3、《论语》mp3有声书http://www.daode.org/rdbook/kongzi/ly/index.html目录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4、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六章。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子曰:“天生德于予,恒其如予何?”
7、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9
10、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36
11、论语15900字,人朗读速度按每分钟200字算。读一遍80分钟,十遍800分钟,13个小时多。
12、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3、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
1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6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四、论语全书原文
1、0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国学经典)《论语》《朱子家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合辑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6、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1、284(唐诗三百首)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2、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3、(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248(唐诗三百首)贺知章:回乡偶书
16、提示:点文中链接即可收听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这里我简单说说跟题主相关的问题,因为在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只收录了《论语》的十二则,相对于整本论语来说,九牛一毛。读完全本的《论语》也显然不在教学大纲范围内。所以如果要读《论语》,着重放在前四章,一字一句读,最好能背诵。然后遇到不懂的再去找比较合适的注解的书来辅助理解。如果想进一步提升,需要把《论语》中一则一则的话,按照其中的意义进行分类,比如讲“仁”的,讲“礼”的等等,其实这个方法也是焦循《论语通释》用的方法,自己总结出来之后,可以买来这本书进行对比。
19、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0、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五、论语学而第一跟读朗诵
1、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21
2、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合集)
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4、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21
5、294(唐诗三百首)陈陶:陇西行
6、《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7、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8、293(唐诗三百首)韦庄:金陵图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
12、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5、[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1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8、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12
19、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4
20、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