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一生(74句文案短句)

2023-03-06 11:16:24

托尔斯泰的一生

1、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2、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3、一九〇四年 童年回忆(一九〇三——〇一小部分在一九〇六年写成)——哈吉•穆拉特(一八九六——一一九〇一——〇四)(遗著)——伪票(一九〇三——〇四)——哈里逊与无抵抗主义——我是谁?——圣哲的思想录——振作起来!(一九〇六——〇七修正)

4、《高加索的囚徒》(КавказскийПленник,1872年)

5、人对自己越满足,他身上值得满足的东西就越少。(托尔斯泰的一生)。

6、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7、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8、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重要情节之发生在男主人公莱温听说他的哥哥尼古拉快要死了的时候。尼古拉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加入了一些远离这个阶层的激进分子圈子,把继承的遗产挥霍殆尽–——部分是因为赞助不成功的慈善项目。他是个酒鬼,和一个做过妓女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这对兄弟虽然吵过架——而且过错似乎完全出在尼古拉身上——莱温还是决定去看望他的哥哥。起先,他被他年轻的妻子基蒂想要陪他一起去的念头吓坏了:“仅仅是想到他的妻子基蒂和一个声名狼藉的荡妇共处一室,就会让他厌恶恐惧得发抖。”(托尔斯泰的一生)。

9、《黑暗的势力》(Властьтьмы,1886年)

10、《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11、1857年,游历西欧,写短篇小说《琉森》。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提出自己贵族平民化的观点。

12、黑龙江大学“老枫树”俄语合唱团演唱《在白茫茫的田野上》《我们举杯》等俄罗斯歌曲

13、PaulFrenzeny,安娜与她的丈夫之间的争吵

14、世上最好的饮料就是:当人已是恶语在喉的时候,他不是一吐为快,而是吞咽下去。(穆罕默德)

15、《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16、坏车轮吱吱响,空稻穗立得高。坏而空的人也是如此。

17、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他们彼此间的失望愈演愈烈,误解不断,沟通却屡屡失败,导致二人的关系彻底崩溃。他们继续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各自生活。他们有两个孩子,但并没有拉近他们的距离。一次,他们偶然故地重游,那是他们的浪漫史开始的地方。再次看到初恋时为之情迷的旧物,玛莎陷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沉思中:

19、一八八〇年 教义神学批判——彼得一世(短篇小说中之一章)——幼女之自卫——随笔——爱之死灭——神怪故事之始端——卢梭论——沙漠中的湿地——哥萨克逃兵

20、《伊凡·伊里奇之死》(СмертьИванаИльича,1886年)

21、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学家,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贵族气息,面对着民众的疾苦,列夫·托尔斯泰心中是十分厌恶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民众应该觉醒,应该自己尽量地走出不幸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十分平凡朴实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文学创作的投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列夫·托尔斯泰基本上是白天的时候都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中的。

22、不去比,不去攀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才能不受其他影响,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美,也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人一生总是忙着去对比,去攀比,而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愚蠢。

23、物体越轻,越松,占的地方越大。骄傲也是如此。

24、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25、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26、物体越轻、越松,占的地方越大。骄傲也是如此。

27、只有那不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的人,才会认为一些人优于另一些人。当一个人爱某些人胜过爱另一些人时,他的爱就是俗人的爱。在上帝之爱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类的生命刚刚诞生或死亡时,无论他属于哪一个阶级,我们那时都会受到同样的感动,这说明,人人平等的意识是与生倶来的。

28、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1873年

29、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30、“小心,当你想痛打人身上的魔鬼时——千万不要碰到他身上的上帝。”这就是说,责备一个人时,不要忘了,他身上有上帝的灵魂。

31、在想让事情回到正轨的孤注一掷的尝试中,她向丈夫倾诉了这些想法。他却建议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将它看作不可避免,甚至是良性的。旧爱已逝,是为了给别的事让路,所以没有人该受到谴责,没有人应该对这场变化有任何感伤。变化一定是很艰难的,因为对自己的渴望做出妥协(他说)并通过对渴望的追寻将其燃尽是有必要的。“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在亲自经历过生活的全部荒谬后,才能回到生活本身;别人的考证是没有裨益的。”

32、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33、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语录#

34、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35、由某些人去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这是做不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36、人类不幸的一个主要原因——归结于一种虚假的观念,即认为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改善和操纵其他人的生活。

37、十个善良的人挤在一条毡子上睡觉,也会友好相处,睡得踏实,而两个富人住十个房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会分一半给饿肚子的人。但如果一个皇帝占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据为己有,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38、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39、托尔斯泰对于需要主持大局的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同情。面对现状,他们不得不承受真实的混乱与恐惧。他们不允许惊慌失措,或者说出一切都是可怕的。不是因为他们太蠢,注意不到危险,或是在情绪上过于压抑,不承认现实–——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别人需要他们表现得强大。他认为人格成熟的要素之一是:为他人减少恐慌的能力。

40、一八九七年 艺术论(何为艺术?)——为要求将诺贝尔奖金赠与杜霍博尔人事致瑞典某日报主笔书——我的五十余年有意识的生活

41、人类不幸的一个主要原因——归结于一种虚假的观念,即认为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改善和操纵其他人的生活。

42、一八九〇年 为何人类如此昏愦——“四十年”(地方传说)——克勒策奏鸣曲跋——论邦达列夫——论性的交际——论亨利•乔治之计划——一个基督徒的回忆录——圣徒传——圣约翰——“我们的兄弟”——中国的生的智慧(《道德经》)——大众的福利——尼古拉——自杀论(论这怪现象的意义)

43、世上最好的饮料就是,当人已是恶语在喉的时候,他不是一吐为快,而是吞咽下去。(穆罕默德)

44、活动以朗读者,讲述者,表演者等多种角色呈现,读者朋友共同走进文学经典,分享阅读快乐!

45、你看长得美,也是因为有人长得丑,有对比,才让人觉得长得美好,长得丑不好。光明和阴影,不就是如此吗?如果没有阴影,谁又知道光明的好处?那估计久了,都会厌恶光明,觉得光明很刺眼。

46、人生的主要事业就在于解脱罪孽、邪念和迷信。

47、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48、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49、一八七六年 安娜小史(一八七三——一八七六年)

50、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许多情况下人作恶是出于自己的肉欲,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作恶是为了得到赞赏,为了世俗的荣誉。当你很难或者几乎无法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做他正做的事时,那么请你相信,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希望获得世俗的荣誉。大人摇晃婴儿,不是为了防备外界因素引起他哭闹,而是为了使他无法哭闹。我们面对良知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压抑良知的声音,乃是为了讨好他人。我们无法使良知平静下来,而是力求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效果:对它听而不闻。

51、认为某些人可以强迫其他人按照他的意志去生活,这种谬误之所以产生,不是因为某个人杜撰出了这种骗局,而是因为某些人被贪欲所迷醉,所以便用暴力去压制别人,而后再极力为自己的暴行加以辩解。

52、“那一天结束了我们婚姻的浪漫曲;旧时感觉变成了宝贵的、不能挽回的记忆;但是我对孩子和孩子父亲的爱,变成了一种新的感觉,为新的生活和迥然不同的幸福奠定了基础;这种生活和幸福一直持续至今。”

53、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54、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十个善良的人挤在一条毡子上睡觉,也会友好相处,睡得踏实,而两个富人住十个房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会分一半给饿肚子的人。但如果一个皇帝占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据为己有,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55、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56、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57、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

58、一八八九年 鬼魔(遗著)——蜂房故事——克勒策奏鸣曲——爱神与爱邻论——告同胞书——论艺术(听了戈尔采夫演讲“艺术中之美”后的感想)——教育之果实(喜剧)——振作——一月十二月的光明节

59、托尔斯泰在读过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开始逐渐转向该书所宣扬的苦行禁欲的生活。

60、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61、《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62、一八五二年 童年时代(一八五一——八二)——侵略——哥萨克(一八六二年完成)

63、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希布宁却终被枪决。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64、他对她的爱也是同样的炽热,这对情侣间的心醉神迷在婚后仍然继续。“在我眼里,这世上只有他,我肯定他是世上最棒最完美的男人;所以如果没有他,我在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托尔斯泰优美地描绘出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幸福的点点滴滴–——欢笑满溢的早餐时光,流淌着音乐的夜晚,柔情蜜意的午夜晚餐情景。渐渐地,我们听到了冲突与幻灭的音符。进入婚姻生活的两个月后,尽管有他的陪伴,她还是开始感到孤独、乏味,并时常被他的一些怪癖惹恼——特别是每次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的都是他那种冷冰冰的逻辑论调。

65、就如男人和女人一样,有对比,才各自不同,才知道各自的好与不好。你看这个世上很多人感到活得不幸福,也是因为有对比,别人有房子,车子,存款。如果就像那个年代一样,大家都一样,吃集体的,穿集体的,用集体的,谁还会觉得不幸福,不开心,不快乐,没有别人生活好呢?

66、40个成语40首诗,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

67、普拉东不仅善良。他还健壮,对人没有敌意,态度平和。尽管生活艰辛,却对一些小事情心怀感激。他善于照顾自己:能修鞋、缝纽扣。在那之前,能让皮埃尔放在眼里的一直是那些才智不凡者和由上至下改造社会的计划。他迫切需要一剂饱含耐心、朴素和接纳的良药;普拉东是那个能够帮助他的人。

68、《活尸》(1911)写一个觉醒的贵族因社会制度不合理而离家出走,同时揭露贵族的自私冷酷和他们的合法婚姻的虚伪性。

69、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70、一八九二年 拯救饥民论——困难中的人(论文两篇)——拯救饥民报告书——论理智与宗教(致罗森男爵书)——论卡尔马书——“Franoise”(引莫泊桑语)

71、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72、在《家庭幸福》中,托尔斯泰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相当平凡的婚姻的早年光景。中年男子谢尔盖在乡间偶遇了年轻女人玛莎;故事是以她的口吻叙述的。他是她家里的老朋友,在她的父母亡故后管理她和她妹妹的财务。渐渐地,简直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爱上了他。托尔斯泰以质朴无华的手法刻画出导致玛莎的内心世界发生巨变的每一步细微变化,使他的艺术才华得以前所未有的展现。一天晚上,她正在弹钢琴:

73、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书的名言名人名言(24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