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90句文案短句)

2023-03-08 14:17:50

包法利夫人

1、有人说,爱情应是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

2、2 . 大艺术家糟蹋起身体来,就好比两头烧的蜡烛。

3、作者努力的去寻找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主要也是为了刻画出在七月革命胜利之后法国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政治制度。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总共花费了四年零四个月。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打了很多的草稿,这足以看出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也表现出了他想反驳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一些统治并不想会就这样被资本主义统治,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会慢慢变得腐朽不堪。

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oysXvf4TRgBEVF9C99dUA提取码:a4kp   书名:包法利夫人

5、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自然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有以下不同:

6、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包法利夫人)。

7、这个故事讲的是女性的故事,但这个欲望的故事也可以影射男性,它写的是人性的种种矛盾,爱玛浪漫、虚荣、自私、叛逆、不甘平庸,这一切似乎是人性正常的内容,不应该那么致命和邪恶,可是福楼拜描写的是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寻常的人性之树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

8、对爱情和幸福的过度幻想,则促使她选择了最坏的结局。她阅读了很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幻想的爱情是被英俊富有的男士在一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她嫁给了包法利。福楼拜对包法利也没有什么好感,说他长相愚蠢,头脑简单,医术普通,连爱玛的背叛都显得是名正言顺了。

9、因为在一次舞会上和一位子爵跳了舞,这个导火索让她陷入了向往贵族爱情生活的遐想。她对丈夫不再抱有爱情,觉得查理是她的累赘,她不应该碌碌无为只生活在这个乡下。没想到一次丈夫因为她身体的原因专门搬了家,而就是在这个地方,包法利夫人结识了两位她人生中的过客——赖昂和罗道尔夫,一位是文书,一位是公爵。文书和她聊巴黎的生活,聊远方的梦想,聊天边的落日,聊自由的翱翔;罗道尔夫和她骑马打猎,共享烛光晚餐。两种殊途同归的方式,让包法利夫人迷失了双眼。

10、在小说的结尾,包法利看完她夫人和情夫私通的信件后,面对毫无悔意的情夫,只是软弱的说了一句:我不恨你,应该责怪的是命运啊。可发生在包法利夫人身上的一切,如果都只能推给命运的话,这才是彻底的悲凉。现代人在读《包法利夫人》的时候,大可知道,她其实有很多种选择,不至于落得这个下场。

11、小说刻画了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作者抓住了时代特征: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自豪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

12、全站小课免费畅听,三联精选达人,每次60~90分钟,扩充你的知识密度,帮你的兴趣打开一扇门,视野丰富才有格局。

13、小说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为摆脱不幸婚姻,追求不正当爱情而导致堕落毁灭的悲剧。它批判了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尖锐地抨击了外省贵族、地主、高利贷者、市侩的恶德丑行,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残酷现实。

14、还有100+名家私人小课堂,指引她走近幸福花园,让她的精神生活变得更丰富,除了托斯特村庄无聊的遛狗生活,她有其他很多选择。

15、这部小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首先会读出他与同时代的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的不同。福楼拜不太关注社会现实。雨果就是直接写当时的现实,也就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它是那个时期每个人都要面对、谈论、描述的。巴尔扎克的作品也讲述大革命。但是福楼拜在写一个女人,在写一个被欲望摧毁的女人,这在当时法国主流作家中显得很奇特。他为什么不写社会?我猜测他是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但不愿写明。

16、“她同罗多夫幽会后,再和丈夫呆在一起,就觉得他特别讨厌,指甲特别方方正正,头脑特别笨拙,举止特别粗俗。于是,她外表装出贤妻良母的样子,内心却欲火中烧,思念那个满头黑发、前额晒成褐色、身体强壮、风度洒脱的情夫。他不但是漂亮,而且头脑清楚,经验丰富,感情冲动却又非常强烈!就是为了他,她菜精雕细镂地修饰自己的指甲,不遗余力地在皮肤上涂冷霜,在手绢上喷香水。她还戴起了手镯、戒指、项链。为了等他,她在两个玻璃大花瓶里插满了玫瑰。她收拾房间,打扮自己,好像妓女在等贵客光临一样。”

17、她幻想的,是完美的男人,带着她领略激情的魅力。

18、对爱玛来说,之所以叛逆的欲望如此强烈,一是幻想和现实之间反差过于巨大,二是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19、查理医生是一个讲话如柏油马路一样平淡无趣的人,用老实人的手段竭心全力满足她,但是包法利夫人无法真心爱上这个平庸的医生。

20、就前者而言,她想尝试动荡的滋味,向往恣肆放纵的快乐,即使她无法跻身上流社会,得到男神子爵的抚慰,她也至少能感受一下从未体验过的癫狂痴情。

21、这句话并不难理解。福楼拜自己,是个有点病态的完美主义者。

22、爱玛对丈夫的情绪,从期望到失望,失望到绝望。不甘于绝望的爱玛,又将其转化为拜丈夫所赐的耻辱感。

23、当女人把爱情小说当做生活指南,会是什么后果呢?

24、这里有200+大咖帮她解读生活和感情的本质,做她的优质信息源头,告诉她,除了浪漫的爱情和虚无缥缈的幸福,生活还有别样的精彩。

25、这个悲剧故事的戛然而止,让我迟迟无法入眠。

26、钱钟书的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们不要以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姿态去评判身边的人,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就会如何来选择你。

27、这样的男人,来自于光鲜华丽的上流社会,对技艺无所不精,对世事洞若观火,她只需把手交给他,就能了解到生活的真谛和世间的奥秘。

28、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在态度上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29、全世界的顶级杂志我们都有!全年52周,每周五同步讲解7-10本国外顶级期刊杂志,资深主笔提炼精华,专业主播播讲,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生活方式,让您同步国外热点前沿新知,掌控全球视野。

30、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网络,版权归图片原作者所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语人读书。

31、更进一步来看,爱玛的悲剧,来自于人生虚无的本质。

32、在金钱方面,查理不仅从来没有对爱玛的奢侈消费有丝毫的不满与反对,反而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她。然而,在精神层面,查理对妻子的心灵世界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用说满足妻子对浪漫爱情的需求了。所以,包法利医生和爱玛之间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一个是现实的另一个则是幻想的。

33、小说最后,爱玛在乞丐的歌声中,真正顿悟到自己在幻想破灭后,灵魂上已经变成了乞丐,她因而露出歇斯底里的恐怖笑容而死。福楼拜能果断的“处死”包法利夫人,也正是要撕碎爱玛的梦,使她醒悟,使她长大,更避免使她彻底沦于世俗,表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理想追求的认可一面。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1856年随着小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的发表,也带来了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在世界范围内,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也深受《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34、生活在碎片化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这里有国内经典杂志、出版社长文,还有文学大咖高知洞见、百万书友学习心得。免费畅读他们的所思所想、新知新见,供养您的精神世界。

35、当来自乡下的爱玛,受邀参加了沃比萨尔的聚会,目睹了上流社会的风光高贵,和骑着黑马的子爵的潇洒脱俗,没有理由不魂牵梦绕。

36、我的理解时,先撇开时代不谈,爱玛即使不死,也会活得很痛苦,不管她是否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37、的满足间的悖逆" 刘武和把它看成是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方式造成的; 还有少数评论者指出,艾玛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她的死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38、小说女主角艾玛在追求浪漫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最终与现实发生冲突,走上了毁灭之路。拜伦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爱玛悲剧的根源在于,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爱情,对完美、理想和浪漫爱情的追求成为束缚她人生的枷锁。

39、故事很简单,没有浪漫派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无非是一个“淫妇”通奸偷情,自食恶果。作者的本意也不是讲故事,他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

40、她幻想的,是自己所定义的快乐——“她顺着自己的心愿,把声色娱乐看成心灵的愉悦,把举止温雅当作感情的细腻。”

41、在她所能接触到的狭小的井底世界里,她只能望着井口的微光,回味那个纸醉金迷的夜晚,再用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尽量勾勒出上流社会和子爵的模糊幻影,再辅以她在选择性的阅读中体会到的情爱的美妙——这就是她对“美好”全部的理解,而这份美好,成为了她全部的追求。

42、在我看来,这种对爱玛的优越感,是不存在的。

43、精辟到极点的遣词造句,是此书经典的关键因素之一。纳博科夫这样的大师,都曾经逐字逐句揣摩过福楼拜笔下词句的象征意义。以我有限的鉴赏水平,只能蜻蜓点水一番。

44、这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讲的农村少女爱玛,嫁给了平庸无能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后,对丈夫和婚姻逐渐失望,被自己的欲望裹挟,出轨、背叛,迈向堕落的深渊,最终被高利贷的逼迫,服毒自尽的悲剧。

45、如何面对人生的虚无,福楼拜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解题,而是让读者们能有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

46、《包法利夫人》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爱玛,因为不满足过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47、但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就和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不一样。他虽然在作品中也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但是通过安娜等人物间接地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情感倾向。

48、她先是跟大学生莱昂恋爱,后来则是跟一个花花公子罗多尔夫。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19世纪,福楼拜的小说观念已经非常进步,但在写到爱玛与莱昂感情的邂逅还是非常有节制的,只是写两人讨论文学、音乐。有趣的是,两人对于文学和音乐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在一起偏偏就喜欢谈论这些,这是因为共同的文化虚荣心,也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共同语言。

49、故事是关于女主人公爱玛的欲望与堕落。这部小说很怪,一开始读你会以为小说是写包法利先生的,因为小说前面用了很多章节讲包法利先生的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我猜测,有可能福楼拜当时就是写包法利先生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杜布克夫人的故事。杜布克夫人是一个有钱的寡妇——也可能没什么钱,为了得到包法利先生和公婆的关爱,很可怜地夸大了自己的财产。只沿着这条线索写,也能写出好故事。

50、有人觉得,爱情是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白首不相离。

51、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52、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和包法利夫人高度一致的话,她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53、以“价值交换”来定位的信仰,并不具有持久性。因而当莱昂重新出现在爱玛的生活中时,信仰,便在爱玛原来所追求的美好面前,功成身退。

54、再到艾玛对浪漫的向往:"她读司各特,爱上了古代的风物,梦中也看到苏格兰乡村的衣柜,卫士的厅堂" ,"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歌词,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

55、当她和爱慕多年的莱昂终于成功出轨后,只经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她就开始变得动辄生气,堕落在美食和肉欲中。

56、当我们读完《包法利夫人》时,许多人也许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幸亏我没有像她那样,我也不会像她那样。”

57、正如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写到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

58、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某个行为,如果重复21天,它就会成为习惯。当三联中读成为了你的习惯,“有你在听”也会成为三联中读的甜蜜习惯。这份无言的默契,蛰伏在流动于城市夜空的数据电波中,传递着每一位三联内容制作人的小小温柔。

59、一百多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成就一部经典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语汇或是什么样的文学系统,来评价它,琢磨它,经典总是强大的,经得起推敲的,你可以不喜欢,但永不能为你的不喜欢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对《包法利夫人》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世事沧桑在里面。福楼拜先生这部经典作品在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风波不断。在它成为所谓的经典之前,引起了法国正统文学观念的强烈反弹,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不道德的书,有宣传堕落和诲淫之嫌,所以说,争议也是有历史了,《包法利夫人》一直是在风雨之中成长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仍然有人不喜欢它,也正常,算是传统观点的变种。我们早已经告别了艾玛和包法利先生的时代,到了现在这个世纪,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部作品?我没有权威意见,只能提供我个人的观点。

60、从艾玛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到她受到地主罗道耳弗的引诱,再到被罗道尔弗抛弃,艾玛转而寻求书记生莱昂,再遭抛弃,整个偷情过程中,艾玛用尽急啊产,背负高利贷,走投无路时,饮砒霜自尽。艾玛的一生经历了蜕变、堕落、毁灭三个阶段。压倒艾玛最后一根稻草是谁呢?

61、生活的重复和无聊,逼她放弃了一个看似圆满的家庭。福楼拜在叙述她生活的无聊,用了很高的写作技巧。如果一个人物的生活很无聊,读者读起来,多半也会觉得乏味。小说里,包法利夫人生活在无聊托斯特村庄,每天带着同一只狗去散步,看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风景,那一段冗长的描写,让读者读起来却津津有味。他在小说里描写了一连串非常琐碎平庸的事情,但每一件都是新鲜的,没有重复,读者一直感觉在读新东西,读完以后,又回味过来,这生活确实很重复,难以忍受。

62、“在经历了悲痛的场面后,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经历了一个非常悲痛的事情或者见到了非常悲痛的画面之后,我们的内心本来应该是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感并没有能够延续很久,因为我们的内心,此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比如当我们考试失败之后,我们心里肯定非常的难过,非常的伤心,不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当这种情绪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心理就会非常的兴奋,想要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能够考好,所以就会去努力,这种兴奋感就一直会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63、小说后面还有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爱玛住在永镇这样偏僻的地区,却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她知道巴黎哪个剧院在上演新的歌剧,巴黎高级裁缝师家的门牌号码。这也算是填补生活空白的方式吧。

64、到了小说的最后,有很多人手里都是拿着把匕首横在爱玛的头上的,爱玛付出生命既是一种逃脱,也是一种忏悔。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人性的百科全书。

65、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爱玛”是个浪漫的名字,“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Bov-包含“牛”的意思: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的这个姓名,本身就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66、经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强大的文学思想。大家知道,福楼拜有一个著名的文学主张:“作者退出小说”。这个口号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但在当时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当时的作者写小说不是抱着上帝的心态,便是沉溺在一种苍白虚弱的浪漫主义情节里,特别是法国小说,一开始总是:“一个美妙的黄昏,某某先生,某某夫人,在花园里如何如何……”而《包法利夫人》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正在上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却端着一张大书桌……”小说发展到今天,不同风格作家叙述的姿势和腔调已经变得非常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当时来说,用“我们”来叙述,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革命,而且在作品的推进中,“我们”这个叙述者是象云一样随时消失的,“我们”中一定有“我”,那么“我们”是谁?“我”又是谁?福楼拜先生最著名的一句话: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和他的“作者退出”的文学主张比较,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仔细一想,这矛盾里其实包含了一个课题,这课题通过了一个文本去解决,那就是:一个作家怎样成为小说中的人物?把“作者退出小说”和“我就是包法利夫人”两句话放在一起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方面作者是退出了,另外一方面是有“人”进入小说了,是谁呢?是作者变换了身份,作为一个小说人物进去了,作为作者的福楼拜已经变身为包法利夫人进入了小说,是与小说同呼吸,共命运的进入,退出实际上是一种进入。我就是这样理解这两句话的。福楼拜先生所谓“作者退出”的口号,在当时也引起轩然大波。理解这口号其实是理解一种冷静科学的小说观念,“退出”意味着“进入”,这姿态不是消极的,恰好是积极的,其实是让自以为是上帝的作家们寻找一个最佳的情感和技术的入口,因为读者是难以取悦的,他们从不退出小说,也不是天生那么容易进入小说,他们的位置不确定,需要被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引领进入小说,一个主观的热情过度的作者并没有那么大的魅力把读者带进去,所以一切都要拜托他人,这个他人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包法利夫人》中,这个人物是艾玛,艾玛就是福楼拜退出小说后留在里面的一个幽灵。艾玛是福楼拜的幽灵,所以福楼拜自然就是包法利夫人!

67、爱玛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福楼拜大概也会脑中一亮:这个爱玛才是我真正要讲的故事。

68、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欲望的沟壑,深不见底,配合着那些书本上所描写的爱情,这些妙不可言的感觉,令爱玛心驰神往。

69、因为用人要找查理放血,罗道尔夫因此结识包法利夫人。罗道尔夫有很多情人,而他追求包法利夫人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和喜新厌旧的心理,他把包法利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他们俩有过真正的出轨事实,在某一瞬间,也许罗道尔夫是真的爱艾玛的,但是他一直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每当艾玛提到钱的问题,他都避而远之。但是艾玛却为此付出了真心,可惜,这种赤裸裸的爱情在风月老手面前只能被当做他其他所有情妇一样的感情表达,他辨别不出同一表现的不同感情。

70、一方面我说它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依我之见,伟大如这部小说仍然带有一点点缺憾,那就是作者本身逃避的东西。福楼拜没有子女,大概他也从来不观察孩子,但爱玛是个母亲,她跟孩子的关系在故事中是非常重要的。福楼拜回避掉了对于孩子的描述,他不会写孩子,但他不得不提。于是爱玛死后出现了这样一幕:包法利先生带着孩子去爱玛的墓地悼念她。可以说是很平面化的描写,直到最后都没有深入刻画过亲子关系。

71、从最初农民的女儿,"会挤牛奶,也会把犁擦得雪亮"

72、读书,就读精华中的精华。由三联资深主笔、记者、出版社大牛组成的选书团队,眼光够好、视野够大。每周1份主题书单,由资深编辑总结书中精华,专业主播讲述,每天10分钟,解锁一个新认知。

73、《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来源却和《包法利夫人》有本质不同。作品中安娜这个人物形象不是来源于某个真实的客观社会事件,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再纳入,是多个人物的杂糅,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人才具有群体的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倾向性地集中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所以,托尔斯泰是一个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74、不同的人对自己向往的美好,有不同的追求方式。

75、《包法利夫人》是要告诉我们,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幻想吗?

76、《包法利夫人》所揭示的矛盾,正是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

77、我没有看过李健吾的版本,因而不好比较。在周的译本里,会出现一些很书面化的词,或是“ABB”型的形容词,读来略有些别扭。

78、在前面我们也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梳理,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发现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新思潮的反思上。无论是爱玛还是安娜,她们都是受着教会的禁欲思想长大的,这就极度地压抑了她们的人性。极度压抑之后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之后便是极度放纵,安娜在爱意识觉醒之后便不顾一切地和渥伦斯基私奔了,这样的不顾一切是作者所批判的。作者塑造安娜是想展现那个时代下民众的集体无理智性,也对资产阶级统治下民众变得无敬畏感无归属感感到忧虑。

79、“从黄布小窗帘里探出只裸露的手来,把一团碎纸扔出窗外,纸屑像白蝴蝶似的随风飘散,落入远处开满紫红花朵的苜蓿地里。”

80、昆德拉有一句话,是站在一个宽广的角度上,评价了《包法利夫人》,大概是这样说的:“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这句话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的,文学最早的叙事职能是由诗歌承担的,比如荷马史诗,很大程度上是叙事的。但我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应该不仅仅是从叙事的角度上说。何谓经典?确定经典的指标肯定不是一种两种,经典总是在整体上超过了人们对完美的想象,依我看来,《包法利夫人》甚至是一部超越完美的作品,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81、明明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福楼拜能感知到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福楼拜非常细腻的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他也试图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庸悲剧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狠狠的批判了可恶的社会。

82、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爱玛虽然是一个农夫的女儿,但是她生性浪漫,喜欢看浪漫主义的言情小说。她嫁给了一个乡村医生,这个医生平庸懦弱但勤奋老实,爱玛是在婚后才发现了他的无趣的,所以,婚后的爱玛感到非常痛苦。就在她痛苦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和她有共同兴趣爱好,同样生性浪漫的青年学生莱昂,两人为了避免陷入情网就分开了。不久后爱玛遇到了游戏女性的罗多尔夫,被他引诱后出轨,出轨后被抛弃的她重逢了莱昂,和莱昂又“偷情”,最后又被抛弃了。由于两次偷情借的高利贷让她无法偿还,她只有服毒自尽。

83、“河水悄没声儿地流过,乍看上去湍急而清凉;纤长的水草顺流偃伏,宛如随手扔在河里的绿发,平摊在清澈的水面上。灯心草的尖端或睡莲的叶片上,不时有个细脚伶仃的虫子爬过或小憩。一绺绺阳光穿过水波泛起的气泡,蓝莹莹的小气泡一路躜赶一路迸碎。”

84、两部作品都用一个女性的悲剧故事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类理想的对立不统一

85、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语,却让我很震惊。我想不是她出了问题,就是我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的经典,一个法国作家如此贬低它,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却下意识地要维护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国别的文学观,而是不同的写作者的文学观,她也许不用多谈她不喜欢的理由,我却有必要谈我喜欢的理由。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谈的,也许是维护《包法利夫人》的理由。

86、包法利夫人收到信后,大病一场。她那兢兢业业的丈夫照顾了她几个月,以至于冷落了病人。

87、信仰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尤其是对见识浅薄的庸俗大众而言,信仰更多地以一种“价值交换”的形式参与人们的生活。

88、但是,主人公爱玛出现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使小说发生了特别奇怪的变化,前面浓墨重彩描写的包法利先生一下子退居幕后,成为整个叙事的一个玩偶。这个变化只要读者读得仔细就会发现。一代一代的小说家都在学习和思考,这部小说为什么到这里出现了这么奇特的转向?世界上几乎不会有第二个小说家进行这样的构思了。

89、回答之前,我们得先思考,为什么爱玛会如此沉迷于她的幻想。在我看来,爱玛除了幻想,并没有太多其它的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2比较火的梗口头禅(3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