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文言文(41句文案短句)
咏雪文言文
1、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咏雪文言文)。
2、 史上骂人最狠的一首诗,痛骂了14万士兵,却成千古名作
3、(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4、别着急,跟上言芳老师的节奏,就会很容易哦。
5、完成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引导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向,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加以严格把控,字词释义力求精准,句子理解力求逐字对照。达成“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学习效果。
6、作品赏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7、(5)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8、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9、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0、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1、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①,遇眉公先生②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③。”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12、(1)俄而雪骤( ) (2)差可拟( )
13、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且此诗名为咏雪,实为伤怀,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亦是由诗人此前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而致。
14、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诗文。很久之后,他们发现雪下大了。太傅想考考孩子们,于是不动声色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胡儿说:“我觉得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他的侄女道韫说:“不如像柳絮那样因为有风而翩翩起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15、理解:文章结尾补充交待人物身份,意在含蓄表明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
16、北京市历年七年级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题汇编(10篇)
17、这时,孩子们开始对照自己刚才的朗读和表演,看看自己刚才断句有没有问题,对文意的理解有没有出错。一篇看上去比较难的文言文的学习就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包括背诵哦)。
18、(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9、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诗,全篇把杨贵妃吹上了天,却成就一对千古名句
20、①俄而雪骤:(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
21、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22、(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23、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24、理解:短短八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故事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等,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精练。
25、因风起:因,依靠,凭借,趁着,顺着,就着。
26、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27、《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28、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形来比喻空中撒盐。
29、 宋朝一个和尚写了一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胜过你读过的所有鸡汤
30、 宋朝一位名妓写的这首词,写尽离人苦,读后千行泪
31、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32、这样一番表演下来,孩子们对文章已经很熟悉啦。
33、名校资深语文名师,教育硕士,语文学科带头人,20年教龄。致力于小升初的阅读写作及小古文、古诗词读写课程开发。言芳老师的古诗文课堂,有料、有趣、有效!既注重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又兼顾古诗文学习的实用性,让孩子轻松应对语文考试中古诗文模块。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文中友人由“怒”变“惭”,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37、为何说谢道韫作的比喻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以形容雪花之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也表现出谢道韫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38、谢遏①年少时,好著②紫罗香囊,垂覆手③。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④与赌,得即烧之。
3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0、增加100余个常用文言字词的积累,巩固常用词法和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