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被逐出北大(71句文案短句)
辜鸿铭被逐出北大
1、提出“茶壶理论”,独爱小脚,推崇一夫多妻制(辜鸿铭被逐出北大)。
2、当时国人已经面临了不知道何处何从的境地,而辜鸿铭也面临同样问题,他欧洲之行,发现西方文化无法拯救这个古老的国家,当大家开始学欧洲,他又重新往回拉,可能他也不知道拉向何方,但是他只能靠自己来拖慢这个滑向西方文明的战车,(辜鸿铭被逐出北大)。
3、出自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4、在外四处游历的时候,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叮嘱,坚持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方的服饰。但当他来到中国之后,即使中国人都开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方服饰,辜鸿铭却又重新蓄起了长辫,换上了中国的传统服饰,处处彰显着他的与众不同。
5、我们不得不承认辜鸿铭在西方文学上的伟大造诣,他确实在西方文学领域作出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思想上对人们也有一定的启蒙指导作用,但是他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也同时影响着人们对于新思想的追求步伐。
6、也正是由于他的那些偏激的行为,才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7、张之洞不愧是当年的一甲探花,简单一句话,就把自己跟李鸿章的区别说出来了。但,这名外国记者肯定听不懂,不仅杨角风这么认为,辜鸿铭其实也会这样认为的。
8、辜鸿铭还喜欢女人的“三寸金莲”,更是对旧社会女子裹小脚的陋习加以肯定。他认为: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前朝缠足,乃一大艺术发明,实非虚政,更非虐政。他畸形的审美观在择妻上得到了体现。他的妻子淑姑便是一位从小裹小脚的大家闺秀。他还纳了一个日本女人做妾。
9、辜氏在南洋的时间虽不长,但这却是辜氏教授生涯的开始。
10、然民间还有三个最有名的辫子,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一直伴随他们的终生,他们分别是:
11、看到周围的情景,辜鸿铭不慌不急地放下报纸轻蔑地表示德国的文字就是倒着读也毫不费力。站立着的两个德国人正欲再次嘲讽,却见辜鸿铭拿起倒放着的报纸,用一口流利并且纯正的德语毫不费力地读了起来。
12、按照顺序来看,越往后,越抽象,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形容出来,也非具体的事物或技艺。大家可以用5S理念来理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越往后,越抽象,越自然。
13、钱玄同的演讲提出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听众多数人不赞同,嘘声一片。
14、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的骂人技能简直堪称一绝!1907年,袁世凯和张之洞一同入军机处。一次,袁对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而我是来办事的。”辜鸿铭后来听说了此事,就对袁的幕僚说:“这话说的对,但要看办的是什么事,如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之外,我不知道天下还有什么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后来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死去,辜鸿铭特别高兴,北洋政府要求全国哀悼三日,他却专门请来了戏班子在家中唱戏三天,邀请中外朋友一起开心。
15、这个问题提出来,真的很欠抽啊,张之洞大人不是在全力搞汉阳铁厂了吗,哪里来的不办实事?
16、 言浅意深,含蓄隽永,是《增广贤文》的一个特点。这句话,尤其后半句,大家耳熟能详。浅显的文字有着深远的意义,耐人寻味。深山与猛虎,大海与细流,谁成就了谁?相互成就。没有深山提供的隐蔽和生态环境,猛虎就不会成为猛虎;没有猛虎,深山中的食物链就会被打乱,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深山可能很快成为一座荒山。我们常说让一滴水不会干涸的方法是将其汇入大海,而大海也正是不辞每一涓细流,成就了她的博大。
17、辜鸿铭,字汤生,英文名字为tomson,祖籍福建惠安。他的祖父辈曾下南洋,为英国人经营橡胶园,父亲娶了英国人为妻,辜鸿铭是个混血儿。他自幼便随父母移居英国,并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历经了14年的求学生涯。但他时刻不忘祖父的教悔,深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故虽然当时他在西方的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名噪一时,但仍然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8、关于辜氏的幽默,林语堂有独到的见解:“实则辜鸿铭之幽默起源于其倔强之本性及其愤世嫉俗之见解。在举国趋新若鹜之时,彼则扬言尊礼;在民国时期,彼偏言尊君,偏留辫子;在崇尚西洋文明之时,彼力斥西洋文化之非,细读其文,似非无高深见解,或缺诚意,然其持之过甚,乃由愤嫉而来。”(林语堂《辜鸿铭》)
19、在此期间(1881年),他见到了外交家和学者马建忠,两人进行了有关中华文化的讨论,这次长谈打动了他,加上父亲“莫忘中国人”的教导,他毅然辞去南洋政府的工作,自此潜心学习中国文化。
20、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读了《狂人日记》,难抑兴奋,都赞叹不已。陈独秀大赞其是白话文的里程碑,建议下一期《新青年》立刻发表,众人同意。
21、如此一来,中西文明在他们身上便得到了很好的交融。而辜鸿铭就是这些大家当中的一位。但不同的是,辜鸿铭先学的西方文化,后钻研中国文化。
22、辜氏对女人的喜爱有许多异于常人的怪癖,据说他有恋小脚癖,每以寻访三寸金莲为乐事,尤喜嗅小脚的臭味,据说每一嗅及,文思大发。对此他还有一番奇谈怪论:“小脚女士,神秘美妙,讲究的是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惟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虚政。”“女人之美,美在小足,小足之美,美在其臭,食品中其臭豆腐、臭蛋之风味,差堪比拟。”(陈彰《一代奇才辜鸿铭》)
23、一般情况下,我们来区分道和术,是要结合传统文化来讲,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24、自此,辜鸿铭思想大变,转而崇尚中国文化。并先后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文化典籍,可以说,他成为了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一般来说,但凡接触过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都有着一腔大破中国落后文化的热情。而辜鸿铭恰恰相反,他虽然精通中西文化,但却过于推崇中国文化,而且陶醉于中国的保守文化之中不能自拔。
25、北大红楼小礼堂,灯火通明,座无虚席。陈独秀打头阵,高谈阔论文学革命,赢得满堂喝彩。
26、夏季数伏之后,进入北京最炎热的季节,暑期旅游也迎来“最热”时段。不少外地进京游客,或是想冲击顶尖名校的孩子和家长,都会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列入“游览清单”,希望一睹名校风采。
27、蔡元培提到收到林纾抗议新文化运动的来信,提议将林纾等反对新文化的国学大师也请来北大办文学讲座。陈独秀同意,也提议举办以白话文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新文化运动主将悉数登场。
28、这样导致,他反对解放女性,反对不裹小脚,甚至为这三寸金莲而疯狂:
29、虽然辜氏在朋友中大谈茶壶理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家中却十分惧内,“他平生很怕老婆,所以他告诉我们:‘老婆不怕,还有王法么?’这是他的幽默。”(震瀛《记辜鸿铭先生》)
30、两年后,辜鸿铭就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对西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31、“‘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32、此外,他还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不仅是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中国人眼中的怪杰。
33、他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既反对帝制,又反对革命,既眼界开阔,又思想守旧。旧时代对他畏而弃之,新时代对他忌而远之,也使得他总是那么另类,人家留辫子,他剃头,人家剃头,他偏又留起了辫子。众人号召妇女解放,他偏偏独爱缠足,众人呼唤民主,他偏崇尚专制,等真有人专制了,他又开始呼唤民主了……
34、辜鸿铭何许人也?以一袭破旧的马褂、一顶瓜皮小帽压着的长辫子,以及关于缠足、纳妾等奇谈怪论闻名的旷世怪杰辜鸿铭,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东西南北人”。
35、民国时期,大多数文化修养极高的大师、学者大多出自家境颇丰的书香门第,但辜鸿铭是个例外。他生于南洋,学在西洋,除了祖籍是福建外,与东方文化可谓是毫不搭边。
36、推荐理由:《觉醒年代》中对于辜鸿铭这一代奇人的形象塑造可谓出神入化,编剧整体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一开始的顽固守旧、傲慢无礼到后来的孤标傲世、坦率赤诚,观众对他的印象逐步改观,以至于渐渐爱上了这个脾气古怪爱摆谱的老头子。一段时间没见他出场,便会有人在弹幕中呼喊:“辜老爷子何在?”细心的观众还发现——有一段轻松、俏皮的背景音乐几乎是辜鸿铭专属。
37、辜鸿铭虽行事怪诞,却有自己的原则。袁世凯时代,“安福部当权时,颁布一个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有一部分的参议员是须由一种中央通儒院票选的,凡国立大学教授,凡在国外大学得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许多留学生有学士硕士博士文凭的,都有人来兜买。”(胡适《记辜鸿铭》)一位姓陈的来运动辜投他一票,辜说,别人票二百元一张,他的至少要五百元一张。对方还价三百,最后双方经讨价还价,以四百元成交。选举前一天,陈某把四百元和选举入场证都带来了,再三叮嘱辜氏第二天务必到场。“等他走了,我立刻赶下午的快车到了天津,把四百元钱全报效在一个姑娘——你们都知道,她的名字叫一枝花——的身上了。两天工夫,钱花光了,我才回北京来。”(胡适《记辜鸿铭》)后来,那人赶到辜家大骂他无信义,辜拿起棍子,大骂道:“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门来!”(胡适《记辜鸿铭》)这是辜亲口对胡适讲的故事,可信度非常高,记在胡适的文章中,这件事一时传为笑谈。
38、正如吴宓所说,辜鸿铭为了阐明国粹,行之终身,无所不倦。
39、两年后,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在张之洞的幕府中任职,一边做洋文秘书,一边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文明的地位和价值。
40、辜鸿铭在中国期间大肆宣扬中国文化,并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部著作译成了不同的语言传到了国外。这也令辜鸿铭在国外声名远播,他的东方哲学令许多西方学者十分推崇。
41、1883年开始,辜鸿铭以自己的英文便利,开始在西方国家的杂志上,陆续发表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
42、虽然他算是半个洋人,其母亲是白人,他也是出生在国外,但他坚信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甚至能拯救整个世界。
43、辜鸿铭后来在1924年,在日本还做过一场颇具争议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他说了两句话,一句是:
44、在当时,几乎拥有进步思想的青年都支持一夫一妻制的情况下,辜鸿铭却是纳妾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他不仅自己娶了一房小妾,还美其名曰纳妾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45、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奇葩怪癖,那就是闻女子的小脚,他还专研出了一套品小脚的七字秘诀:
46、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这么低调的播了...
47、像韩国啊,日本啊,动不动就跆拳道、剑道、茶道、空手道、花道等等。其实按照其水平来讲,应该称呼为跆拳术、剑法、茶艺、空手术、花艺。
48、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49、辜氏上课时,并不呆板,有时甚至还很幽默。“辜先生对我们讲英国诗的时候,有时候对我们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小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国风。’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震瀛在《补记辜鸿铭先生》一文中也曾有类似记载:“看他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到我们乐而忘倦,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可见,辜鸿铭上课时并不刻板,还是比较生动的,深受学生欢迎。
50、1908年宣统即位,辜鸿铭担任外交部侍郎。后又在北大担任教授,执教英国文学。但他那看不惯就要骂人的性格,很快让他辞去了北大的教职。
51、正如辜先生对耻笑其辫子的北大学生所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百年春秋,世纪风雨,辜先生的辫子早已灰飞烟灭,辜先生的话犹在耳,我们心中的辫子,还在吗?
52、他自幼接触西方开放的文化,但却偏执于中国的保守文化。在婚姻观上,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并以茶壶和茶杯举例,将男人比作茶壶,将女人比作茶杯,认为一个茶壶配多个茶杯才合理。
53、正如我们印象中的样子:顽固守旧、尖酸刻薄、与封建残余沆瀣一气...
54、后来民国时候,辜鸿铭在北大教书,他给两名美国女士讲解“妾”这个字:
55、但毕竟是面对国外记者,张之洞还是给了一个很高明的回复:
56、张勋是为了效忠清廷而留长辫,王国维是为了传统文化的原因,而辜鸿铭虽然和王国维相似,更大的原因,恐怕则是为了搞笑和奇葩。
57、民国大儒辜鸿铭,绝对是近代历史上无法忽视的一位人物,有人觉得他怪,有人觉得他传奇,但没有反对的一点是,他是个很有才学的天才。
58、由于父亲是一家橡胶园的管家,辜鸿铭便出生在这个橡胶园。辜鸿铭的父亲能说三国语言,而母亲会说英语和葡萄牙语,受父母的影响,辜鸿铭自小便有极高的语言天分。在辜鸿铭的童年时期,由于异常聪明又性情活跃,被父亲工作的橡胶园园主布朗夫妇收为了养子,在十岁时,辜鸿铭便跟随布朗夫妇到英格兰进修学习。
59、后来,他又蓄起辫子,穿上马褂长袍,是因为他并不觉得西方很文明、东方很野蛮。
60、出自《觉醒年代》中辜鸿铭的演讲《中国人的精神》
61、北大红楼读书会,李大钊教导同学们:红楼读书会的创办旨在传播真理、开发民智进而改造整个社会,所以应是朴素的、平实的,要常态化,推广至大众化。陈延年在红楼读书会关于世界时事的总结发言赢得蔡元培的赞许,蔡元培鼓励同学们通过争辩来梳理思想。
62、但辜鸿铭最传奇狂妄的人生,却是在遇到马建忠之后,1881年,辜鸿铭34岁,他在马来半岛遇到前来学习西方文化的马建忠,在和他彻夜长谈之后,辜鸿铭的思想发生了大转变,他对中国文化燃起了无比炽烈的兴趣,并开始前往中国学习。此后一生,他一直致力于宣扬中国文化,并对西方文化抱着嘲讽的心态。
63、实际上辜鸿铭在西方求学把妹时,就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等后来清朝灭亡,他却又留起小辫子来,结果导致大家的嘲笑,但他这句话一出,众人哑然。
64、辜鸿铭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干过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一次辜鸿铭打算乘车前往柏林,在列车上为了消磨时间便拿起报纸开始翻阅,报纸是倒着放的,因而辜鸿铭拿起阅读时便也是倒着的。站立在辜鸿铭身边的两个德国人看到辜鸿铭在翻阅倒着的报纸后,开始对他进行大肆嘲笑。他们毫不避讳地大声嘲讽,认为辜鸿铭根本就不懂德文是在装蒜,这般宣扬下来,整个车厢的人都对辜鸿铭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65、世人看辜鸿铭可能近似于疯癫,而毛姆给他一个很客观的评价:
66、当时中国在揭露黑暗和腐朽,而西方不过是在拥有了新科技后,把黑暗和野蛮,掩埋在了表面繁荣的背后。
67、辜氏幽默与讽刺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比如:“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在上海静安寺路最舒适的洋房里!谁是傻瓜?傻瓜是任何外国人在上海不能发财的!什么是侮辱上帝?侮辱上帝是说赫德(SirRobertHart)总税务司为中国定下的海关制度并非至美至善。”(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
68、这就是他后来固守传统礼教的重要原因,除了留辫子,他甚至连“小脚”文化、一夫多妻等等封建陋习都一一继承!
69、清末民初,是辜鸿铭在政治和文化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时代。他担任过张之洞的幕僚,出任过外交部侍郎;接见过伊藤博文,觐见过溥仪,可以说游走于政治舞台之上。
70、本书与其说讲的是“中国精神”,不如称为近现代中国精神读本,全书从林则徐开始,至邓小平结束,收录了自鸦片战争至改革开放140年间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作。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精神博大深沉,难以尽述,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屈与坚持却是从未改变过,一脉相传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