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43句文案短句)

2023-03-09 11:30:27

古文运动

1、北宋初年,国家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一部分上层士大夫便醉心太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以致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有发展。但宋代立国,先天不足,北有辽国,疆域未完,无复汉、唐帝国气象。

2、虽然韵律非常的好,但是也是有缺点的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时候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因为都是四六句所以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江南赋中提到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等句子,都是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文体。(古文运动)。

3、天圣七年(1029)、明道二年(1033),朝廷两次下诏申戒浮华,提倡散文。由于朝廷表态,主张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他们频繁往来,相互唱和,一齐向文坛积弊发起了空前有力的冲击,显示出浩大声势。

4、明朝的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朝的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5、当时宋代的儒家士大夫,处境不是很好,对外,宋朝国力不强,外敌虎视眈眈,北方的幽云十六州,早就被辽国人给抢走了,使得宋朝丢失了北方屏障,随时处于威胁之中。而对内,佛学思想依然盛行,渐渐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所以宋朝的士大夫们,始终认为自己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文人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经世致用,写文章别整那些没用的,多讨论讨论怎么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史书中记载,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听到天下大事,他就抗不了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使命感,范仲淹才在后来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也说: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评判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对于现实有用。

6、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的状况表示愤慨,“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与杨京兆凭书》)。故,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7、④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积极写出了许多优秀散文作品,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平易自然,流畅宛转,曲畅旁通地叙事、说理、抒情,从而开辟了一条散文创作的通衢大道。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吸收了韩愈诗散文化的特点,却避免了韩诗的险怪和生僻。

8、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9、古文运动: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10、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古文运动)。

11、④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积极写出了许多优秀散文作品,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平易自然,流畅宛转,曲畅旁通地叙事、说理、抒情,从而开辟了一条散文创作的通衢大道。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吸收了韩愈诗散文化的特点,却避免了韩诗的险怪和生僻。

12、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13、为了实现这个核心主张,韩愈和柳宗元写了很多文章,当然是古文形式了,来展示古文的优秀,而且这两位做到了这一点。而且韩愈还收了许多学生,让他们加入古文运动的大军,还有其他的一些文人,也纷纷加入到古文运动的大军中,热热闹闹,跟梁山聚义一样。

14、当然,这并不是说经过一场古文运动,文坛上就再也不会出现形式主义逆流了。实际上,韩柳之后,唐代古文运动的一般发展情况,大致有两种趋向:一是以李翱为代表的偏于阐道,反映现实的范围窄了,一是皇甫湜、孙樵等的“趋怪走奇”,使文章晦涩难晓,这都是不利于古文发展的。

15、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16、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17、一直到了唐代中期,韩愈的出现,像一声霹雳,震撼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他才大气雄,而且好出风头,以孔孟之道的传人自称,于是开始发起古文运动,来对骈文进行革命。

18、他的创作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典范作用。欧阳修爱惜人材,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团结在周围。特别是他推重王安石、曾巩和苏氏父子,作为诗文革新的中坚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创作,保证了运动继续蓬勃发展。欧阳修采取的上述措施,作用很大,影响深广,使革新运动达到高潮,取得胜利。

19、宋代的散文作品,更多地朝着“文从字顺”的方向发展,比韩、柳的古文更进一步缩短了与口语的距离,因而更有利于表情达意,也更为人们所容易接受。

20、形式上--反对骈丽文风,提倡散体,由骈体发展成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

21、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约11世纪50年代至11世纪末,是运动的完成阶段,主要代表作家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

22、内容: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古代散文,名为复古,实则创新,力图开创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23、王安石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文章的内容应有关“礼教治政”,“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上人书》等)。他一再痛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取材》)的倾向,在诗歌方面独尊杜甫。

24、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其实就是古代的散文了。这种文体写文章时字句不受形式的约束,怎么舒服地表达中心怎么写,不用每句四个字六个字还得讲解对偶什么的。

25、曾巩、苏辙、王令等人,也各自以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在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领导这次运动取得全胜的是苏轼。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文坛领袖。他提出诗文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凫绎先生诗集叙》),号召作家要“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26、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答李翊书》)。

27、这一次,挽转文坛、诗坛颓风的使命落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身上。由他们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的浪潮,就散文的方面来说,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的,也可以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所以在文学史上,也常常连称为唐宋古文运动。

28、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愈振臂一呼,提出了“文以载道”,发起了打倒时文的古文运动,他希望可以扭转这种不正之风,让文人抛开种种顾虑和束缚,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白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反对形式主义。既然如此,韩愈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改变现状并不容易,他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复古”。所以从这一点看,古文运动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很相似,都打着复古的旗号,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而它们的根本目的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解决现实的问题,救治当前时代的弊病。这种复古名为复古,本质上却是创新。

29、两次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30、唐代古文运动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31、不过韩愈提倡复古,还不止是改变文风这么简单,他还有更大追求。陈寅恪认为,韩愈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在唐代佛教思想盛行的情况下,通过古文运动,把唐代文人的力量爆发出来,让儒家的纲常伦理,取代佛教的脱离红尘、追求解脱,重新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很遗憾,韩愈的努力并没有成功,随着韩愈的逝世,古文运动也渐渐偃旗息鼓,到中晚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的,仍然是韩愈所反对的骈文。在此之后,就是五代十国的一片混乱,而当历史发展到宋朝,国家重新回归统一之时,宋代的士大夫们继承了韩愈的衣钵,他们要重新振兴儒学,建立时代的精神,于是古文运动卷土重来。

32、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但这场文学运动,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与政治斗争关系更密切,历时更久,波及更广,参加者更多,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33、除了主考官这个身份之外,对于古文运动的成功,欧阳修还有另一大原因,这就是他文坛领袖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欧阳修就是当时文人的偶像,史书记载:修文一出,天下士皆向慕。说他的文章很牛X,只要有新文章写出来,天下人都争相传阅模仿。而欧阳修写的,正是古文。比如说《醉翁亭记》,整篇文章算不上华丽,而且一共用了21个“也”字,这种写法,在喜欢骈文的人看来,简直就是低俗小说,可你没办法,整篇文章人家写得就是好: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那真是典雅平淡、清晰明快、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有了榜样,文人们就开始模仿,比如说苏轼,就写了一篇《酒经》,全文模仿欧阳修,一共用了16个“也”字。

34、(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8分)

35、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36、至晚唐,出现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小品文,短小精悍,笔锋犀利,为晚唐文坛增添了光彩。五代至宋初,浮靡华艳的文风又一次泛滥,北宋真宗年间还出现了以杨亿、刘筠等人为代表的西昆派,“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37、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38、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39、韩愈为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学古文是为了学习和宣扬儒家之道,认为做文章必须“唯陈言之务去”,要有创新精神,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修其辞以明其道”,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为文为人并重”,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为文立言的根本。

40、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41、梅尧臣论诗强调《诗经》、《离骚》传统,重视比兴,力贬浮艳堆砌恶习,要求诗叙人情、状物态,意新语工,景与意会,达到“平淡”高境。苏梅二人的诗风有豪放和淡远之别,但都注重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力地打击了西昆体无病呻吟的浮艳诗风。他们在诗文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42、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诸葛亮借东风原理(61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