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歌(27句文案短句)

2023-03-09 11:33:53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1、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2、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3、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4、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冬至后天气比较冷,手放在外面会太冷,难以承受,甚至会产生冻伤,所以忍不住在口袋里,这是"不出手"。

5、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进入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6、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7、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9、立冬之日怕逢壬④,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④指立冬这天正好是“壬日”,预示有灾。)

10、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11、解释: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12、小寒  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寒冷成都未及极点,故称小寒。

13、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

14、清明:是指天气清明洁净,草木返青,春回大地的时令。清明的日期为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

15、解释: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16、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等。

17、春社①日两年定丰,秋社②日两年丰稔。(①②按照天干地支的排法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日”,古人祭祀土地神。)

18、惊蛰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19、白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20、秋:立秋,秋天的开始;处:处暑,炎热开始结束;露:白露,天气转凉;秋:秋分,这天昼夜等长;寒:寒露,露水即将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21、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22、惊蛰:动物冬眠叫入蛰,复苏后叫惊蛰,古人认为,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故曰惊蛰。惊蛰为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

23、小寒、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小寒为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24、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25、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6、大暑  为一年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军训歌曲歌词(16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