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31句文案短句)

2023-03-11 10:09:29

如梦令

1、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如梦令)。

2、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3、按此体见《鸣鹤馀音》集,有一段者,有两段者,词极鄙俚,故止采一首以备体。又按宋赵长卿词第四句“目断行云凝竚”,第六句“凝竚。凝竚。”即叠第四句韵,与此略同。但“凝竚”叠句,与“如梦”叠句同,故不另列。

4、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5、(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6、                                     ——宋 · 李清照

7、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8、炎暑尚余八日,火老金柔时节。闻道间生贤,储秀降神嵩极。无敌,无敌,当代人伦准的。

9、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10、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1、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诗,是宋代女词人,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是很多古诗文都是很著名的,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我们是很熟悉的了,你们知道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诗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诗1如梦令

1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3、秦观一生,因涉d祸屡遭贬谪。1096年(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14、张耒的《读中兴颂碑》是写的湖南祁阳当地有个著名的《浯溪中兴颂碑》(浯溪,地名,在湖南祁阳县。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石崖上,时人谓之摩崖碑。碑文记述了安禄山作乱,肃宗平乱,大唐得以中兴的史实。),是讲唐代“安史之乱”之后郭子仪等名将平定叛乱,迎来大唐中兴的局面。所以张耒的《读中兴颂碑》开篇说:“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这开篇讲的就是中兴名臣的功绩,而李清照的和诗开篇却说,“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怪不得众人惊奇,张耒从歌颂入手,十六七岁的李清照却能从反思与批判入手。大唐固然有中兴,可是“安史之乱”的根由和原因到底在哪呢?十六七岁的李清照就能有这样的眼光,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她写《夏日绝句》的时候,说到项羽,杜牧只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李清照却能远超其上,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格局、眼光与境界,尤其是内在的价值与精神,高下有判。

1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译文如下:

16、曾记得欢宴在桃源深洞,那一曲清歌伴着凤鸟般舞姿飞动。总是记得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满含泪水出门相送。多像一场梦,多像一场梦,残月在天,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

1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                                     ——宋 · 李清照

20、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21、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22、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1李清照是处于南北宋之间的女词人,她的词是婉约派的代表,更加上她女性特有的灵性,她的词就比“男子作闺音”来的真切,把女性特有的感觉用来写词就更加要妙宜修,更加能够把女子的内心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很多人都对她那首晚年更加成熟的《声声慢》评价很高,而我认为她早年的一些作品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这首《如梦令》就写的很好,下面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23、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24、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25、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6、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一叠韵。以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为代表。此词用平韵,宋人惟吴文英一首,无别词可校。

27、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9、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30、如梦令赏析,应当是可信的。寥寥数语,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花美。于是有争渡之举,似乎是随意而出,又“误入”荷塘深处,却又惜墨如金,“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孝敬父母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64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