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主张(63句文案短句)
苏格拉底主张
1、在这种意义上,斯多葛学派是在学会接受他们的遭遇。他们从不抱怨,只是尽力处理好事务继续他们的生活。我认为斯多葛派伦理学的精髓是在两种显然矛盾的心理状态之间取得平衡。
2、从自我觉醒到证得圆成,从追寻自我到融入大千,其实悉达多修行的关键是获得爱的能力。“他的确从未对一个人爱到完全投入自我以至于忘却自我的程度;他还从未做到这一点,而在他看来,这似乎是他与世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名妓伽摩拉虽然教给了他情爱之术,但由于她本身也是缺乏爱的能力,故而无法帮助悉达多,所幸的是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从痛苦于儿子的乖张不驯到放手让他经历自己的生活,血缘之亲、本性之爱使得悉达多忘却自我,融于家的婚姻观世俗,并能爱这个世界。从这一角度而言,婚姻所象征的世俗之爱,爱女人、爱孩子,对于追求生命意义的求道者而言是一条必由之路。
3、威尔都兰在《古今大哲学家之生活与思想》中断言:“凡有心于最高的哲学思维而又结婚的人,都是可疑的。”哲学家应该结婚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西方哲学史上许多有建树的大家,如笛卡儿、霍布斯、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等都没有结婚。关于哲学家应不应该结婚这个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讨论过,一般看法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似乎就一直与美满婚姻无缘。这一简单现象背后隐藏的是精神与世俗关系的处理、事业与家庭次序的摆放等的抉择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会带来不同的理解方式。
4、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5、”在东方宗教中,如婆罗门教、佛教和道教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解释了为什么拉里的追寻之旅结束于印度。当然,现代西方的斯宾诺莎、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也提出了同样的原则,特别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种体验统进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式不是别的,正是爱情的力量。虽然都推崇德尔斐箴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选择了自我审视,弗洛姆则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周国平在谈到情感和体验时提出“我爱故我在”这并不是一种修辞,而是在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本体意义上的阐发。笛卡儿的“思”毕竟仍然以”我”的存在为预设前提,故而他的质疑并非彻底。“我”的存在应以“我”之对照物出现为前提,其后才会有“自我”意识,才会“我思”,“我”与“我”的对照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爱情,是爱的最原始形式。所以,圣母大学教授奥·康纳将爱称作“光着脚的哲学”,“哲学是一剂爱情魔药”。正是有了夏娃之后亚当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如有了2才有1出现的必要。从这一意义上讲,先有2才有先有夏娃后有亚当。“正是通过亲情、性爱、友爱等等这些最具体的爱,我们才不断地建立和丰富了与世界的联系。”在与所爱之人的关系中确立与世界的联系,并定义我们本身真正是谁。这种存在才是充实与丰富的存在,不会陷入哲思玄想词与物纠葛的虚无。从这一视角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弗洛姆明确提出“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情赋予人第二次生命,即从肉体的存在上升为精神的存在。故而,“我思故我在”似乎应以“我爱故我在”为前提。
6、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7、以上就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证。需要注意的是,他的结论是正义在本性上就为人所欲求,但这并没有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即聪明人如果不再畏惧被抓和惩罚,他们会不会依然依照正义行事。从柏拉图其他的著作来看,他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虽然柏拉图的“聪明”定义有其特殊的规定,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他自己以及他学园中的朋友才符合聪明的标准。这些精选出来的人当然就是那著名的哲学王。
8、学习他热爱生活,省视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智慧。
9、如果你想在迷惘人生保持清醒,请读读苏格拉底。
10、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11、苏格拉底回答说,正义属于第三类,但是,格劳孔却指出,大部分人并不同意这么说,他们会坚持把正义归入第二类。确实如此,大多数人都认为,行不义之事可带来善(利益),受不义之对待产生恶;由于不正义产生的恶超过了带来的善(利益),所以他们都同意不可以行不义之事。假如一个正义的人,得到了盖吉斯之戒,他很可能会做不正义的事情,这证明他行正义之事只是因为他软弱和害怕惩罚,而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值得欲求。那些真正正义的人,他们只关心正义本身,不关心表面的正义,会被普通人看作并不正义,同时,他们还要承受每一种恶的后果,他们一直这样直到最终明白,不应该欲求真正的正义,只要做到表面上的正义就行了。与之不同,不正义的人,他们足够聪明,可以维持表面上的正义,同时,会被普通人看作是正义的人,而且,总是从每个人每件事中获益较多。阿德曼图斯还补充说,当人们称赞正义时,他们称赞的不是正义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东西。明白了这一点,于是,较聪明的人致力于的事情不是正义本身,而是表面的正义。
12、“没有人自愿犯错误”。这句话有双重意义。首先,有一种信念:所有实际发生的无数缺点,来源于理解的不充分发展。第二个信念是第一个信念的基础并成为它的条件,也就是说,它仅仅是行动的手段而不是行动的目的,这一点在人们之间存在分歧。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被设想为希望好的东西。人们彼此间的区别并非在于他们所希望的东西,而简单并唯一地在于他们实现共同努力目标的能力的大小完全依靠他们知识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13、重要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应对它们的方式。斯多葛主义者用一生的时间去训练自己为所做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对于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事件拥有更高的接受度。
14、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15、哲学家们固然星光熠熠,但毕竟难以企及,凡夫俗子中的精神追求者更具有普遍性,这些世俗哲人以思想本身为目的,是真正的求道者。这一点经常被忽略,人们会惊异于路边修鞋匠空余时拿出康德的书,体力劳动者往往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以这类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佳作不断,在其中我们可以一窥求道者们的感情生活。
16、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17、回复(1200),领取教基学霸上岸刷题1200题电子资料!
18、他看到在所有手艺和行业中,智力的清晰使粗糙的工作和笨拙的工作有一个目的,他期望一旦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被清晰的洞察力所照亮并由不含混的行为规则所规范时,会出现相似的进展,而行为规则就是有助于达到最高目的的手段系统。
19、盖吉斯之戒:牧羊人盖吉斯用它引诱了坎道勒斯王的王后,并因此篡夺了吕底亚的王权
20、苏格拉底特立独行,创立颠覆性的理念推动世界发展。
21、其实在苏格拉底之前,西方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勒斯,他对娶妻生子完全漠不关心。他的好朋友,当时的政治改革家梭伦问他为什么不结婚,泰勒斯玩了个花招告诉梭伦,他不愿意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婚姻会使他的意志不再坚强。
22、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23、“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丢失了……
24、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25、DE特种兵|来自“东方夏威夷”的生存考验 海洋海岛生存训练营招募
26、苏格拉底单身时跟几个朋友住在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里,每天很乐呵。
27、陵城学习中心课程咨询:18963008204小蕾老师/17305340164荔枝老师
28、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教育的场地。
29、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30、如果你对这门学科还很陌生,那么你现在所要知道的是斯多葛学派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由基提乌姆的芝诺(Zeno)创立,成立于公元前4世纪并持续了大约5个世纪。今天最著名的古代斯多葛学派人物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小塞内加(SenecatheYounger)、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和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大多数人是从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TheMeditations)开始了解该哲学的,我建议你们读完这篇文章后再读这本书。
31、我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教育:或培育人,或扼杀人。只传授知识的教育,只追求分数的教育,是撕裂人的教育,是扼杀人的教育。
32、人生的目标不应是享乐或名利,因为那些多半都在天不在我。人生的目标应是借着智慧和品质的力量来处理好命运交给我们的任何东西,无论那是痛苦还是快乐,名誉还是谴责,财富还是贫穷。
33、 “为灵魂唤醒的教育”,努力唤醒的是人丰富而不可测度的生命潜能,唤醒的是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对知识、公正、自由、希望和爱的追求;唤醒的是丰富、改变和提升,自我我精神品质的需求、能力和习惯。唤醒背后的假设是:人的许多需求和能力,都是固有的人类天性,如“求知”就是每个人灵魂,是固有的欲望和能力,苏格拉底据此反对当时智者的一种企图: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他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教育所应做和能做的,就是激活早已潜藏于灵魂中的能力,把他们变成生命生长和创造的力量。
34、不,我已经习惯了,就好像习惯了绞盘断断续续的咔嗒声一样。而你也不介意鹅嘎嘎地叫。
35、 “为雕刻的教育”,意味着学生的灵魂只是等待教师雕刻的石头,教师拿着雕刻刀按照心中早已构想好的模样,随心所欲地砍削删减,学生所能做的只是被动承受,偶尔因疼痛不适而抱怨哭喊几声,也很快被教师的呵斥和刀削之声所淹没。很多鲜活的灵魂不是被雕刻刀唤醒的,而是因这样的雕刻而变得麻木甚至死亡。“为唤醒的教育”,将学生的灵魂视为等侯被唤醒敞“种子”,教师需要为种子的唤醒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酝酿,为他们调配提供适当的土壤、水温、营养等条件,一旦时机成熟,种子自己会破土而出,长出本应属于他自己的理想模样。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把种子从土壤里拔出来,而是为他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唤醒并赋予其内在的生长力,让灵魂的种子自己长出来。这样长出来的灵魂,才有坚韧的生命质感和强大的内在力量。
36、庆云学习中心课程咨询:18963003419李子老师/18963018723小五老师
37、一种是像奥林匹斯山顶的宙斯那样,从高处俯瞰我们的生活。斯多葛派在描述事物的短暂性时,有时会站在整个宇宙的历史和时间之上对我们的事件进行俯瞰。同样地,他们提醒自己,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他们目前的环境如此渺小。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为此而烦恼。不过,这的确可以被证明是一种更理性且更客观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确实生活在极为宏大的宇宙尺度之中。这种思维方法使用起来非常容易。当然,我们不可能直接用肉眼看见整个时空。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描绘事物来运用到这个概念。
38、婚姻总是相似的,哲学家的哲学却各有不同,哲学家的婚姻问题不在婚姻而在于他们从事的哲学。为什么越到现代,西方哲学家单身的比例越高?为什么毛姆笔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精神空虚的西方青年的代表拉里在追寻了西方哲学、神秘主义、天主教之后,皈依的却是印度吠陀经哲学?西方哲学的关注重心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难辞其咎。
39、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
40、“明白,”助手说:“您的思想光辉得传承下去……”
41、 “对!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出来而已。”
42、在道德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如何,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时,他才能趋善避恶。
43、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44、斯多葛派希望我们对生活抱有更现实的态度,谨记事物的无常性,不幸与幸运会交替着发生。当人们在深层次上接受命运,并由此对事物愈加超脱和抽离,他们即可抵达智慧的境地。
45、今天,从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诉求看,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整体育人的根本要求。遗憾的是,或者受制于教育者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观,或者受制于教育者整体育人的教育实践能力,在现实的教育中,人们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关注少,甚至有意无意地忽视、放弃这类目标。杨守菊老师曾听过一节很精彩的高中生物学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刺痛了她。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播放了几种遗传病(猫叫综合症、苯丙酮尿症等)的多媒体视屏。“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发生率为十万分之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患儿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中央部畸形,哭声轻,音调高,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严重的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并因此而得名。面对猫叫综合症患者的种种不幸,很多学生却发出了冷漠的笑声。此情此景,执教老师竟没有做任何的引导!
46、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样的观念更能引起苏格拉底如此持久的惊诧,这个观念不断萦绕在他脑际,那就是在生活的一些从属的部门,人们或者掌握看透手段与目的之间关系的清晰洞察力,或者认真地争取掌握这种洞察力,而在他们生活的较高事务中,也就是密切影响他们的祸福的事情上,就看不清这样的东西了,这种对比给了他强烈的印象,对他的思想的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
47、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48、 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49、雅斯贝尔斯认为,迄今为止已存在的教育方式有三种:
50、在古希腊雅典城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
51、这些可以是你投入了精力想要避免、改变或实现的事情。例如,人们倾向于写“寻找伴侣”,“在工作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看新闻”等等。他们当下表现得好像这些事情很重要。
52、苏格拉底决定去找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带他一起去神的面前质疑。
53、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尊重人。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在执教“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杨守菊与学生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杨老师问:“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不同?”生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双眼皮和单眼皮,哪一个更好看?”“双眼皮。”“那么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比控制单眼皮的基因要好吗?”“只要不是致病基因,就没有优劣之分。”“是的,只要是正常人,相貌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表明,任意挑选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个体,其基因的序列差异不到0.1%。但正是这极少数基因上的序列差异,才形成了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拥有他人没有的遗传信息和相貌特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你就是你,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你在世界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可贵的,都是值得人们尊重而必须尊重的。
54、大自然和人的自我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人不单单只是大自然的其中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55、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56、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57、本文来自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http://www.gsres.cn
58、这句短短的话是信念的简洁表示,即任何道德上的缺点都有其在智力中的根源,是由于理解上的异想天开。换句话说——缺乏洞察力是道德上缺点的一个和唯一的根源。
59、与群体关系方面,苏格拉底主张关注自身灵魂,退出城市政治生活。这与当时雅典人认为个人只有在社会群体中与其他人交往才能好好生活的观念相反,其结果是生活缺乏激情,对他人的生死祸福无动于衷,就像生活在阿里斯托芬所写的《云》中。
60、 这是一个颇具禅煮的问答。为什么苏格拉底的父亲用的是“唤醒”,而不用“雕刻”?对于教育而言,“为唤醒的教育”和“为雕刻的教育”有什么差异?苏格拉底的父亲之所以用“唤醒”替代了“雕刻”,他的意思是石狮并不是没有灵魂的石块,而是是被石头拘禁了的生命,他通过“雕刻”的方式将石狮的灵魂,从冷寂冰冷的世界中唤醒,让它重新“去”拥有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回答,说明了他不是一个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石匠,而是一位有天赋的艺术家,有着艺术家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61、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62、所以,花点时间尽可能去准确客观地给自己描述这些事件吧。外化你的思维,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记录和观察他人遭遇的科学家,也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办法。别以一种苦情的姿态把挫折演成戏剧。不要告诉自己情况很糟糕,只要列出基本的事实然后去寻找现实的解决方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