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71句文案短句)
元曲四大家
1、 白朴尤工于词曲,与郑光祖、关汉卿、王实甫并称“元曲四大家”。著有词集《天籁集》二卷,《天籁集摭遗》一卷;杂剧十六种:《绝缨会》《赶江江》《梁山伯》《赚兰亭》《银铮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松》《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东墙记》。今存完整杂剧仅三种:《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残折。其中《梧桐雨》《墙头马上》最为著名,为中国戏剧文学瑰宝。
2、 关汉卿原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也作一斋、已斋叟。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3、今天,妙妙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元曲四大家的记忆方法。
4、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元曲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出生于1219年,死于1301年,被称为元代杂剧代言人,元代戏剧作家,他是“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整体风格充满忧郁,文章内容多姿多彩,很有文学价值。著名的创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现在仍然记得上学时代学习的窦娥冤悲惨的故事。
6、 郑光祖,字德辉,他的生平记载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
7、 早在北宋年间,山西南部已有了萌芽状态的戏剧艺术,如滑稽戏、歌舞戏、百戏技艺、傀儡戏、影戏等,均在民间广为流行。
8、(姿势):奇葩知识、三晋民俗,更加了解山西的人文典故
9、元曲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纪的《赵氏孤儿》。《元曲》有四部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0、招聘|年薪18万起!上海市宝山区青年储备人才招聘25人
11、 白朴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号兰谷。他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与关汉卿不同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大多出自历史传说,剧情也大多是爱情韵事。他的语言雍雅华丽、绚丽多彩,情意深切绵长,他的戏剧属于文采派,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2、元曲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纪的《赵氏孤儿》。《元曲》有四部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3、招聘|事业单位正式教师编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招聘8人
14、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的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5、 宋元时期,这里城市经济发达。这一带又盛产上品白麻纸,雕版印刷业十分兴旺。元朝初年,这里集中了一批人才编辑经史,所印大量图书,号称“平水版”。
16、(老字号):一同寻找太原府的老字号,重拾曾经的那份老记忆
17、1、二进制;2、输入设备;3、用于限制外界对某特定范围内网络的登录与访问;4、一段程序式代码;5、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
18、《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主要讲述的是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后经历波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19、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20、马致远,字千里,他出生晚于关汉卿等人,他的创作整体风格都是退隐下来的,田园风格有一种洒脱,超凡脱俗的感觉,主要代表作有汉宫秋,天净沙.秋思等。
21、(游晋):游览山西大山名川,体悟三晋人文情怀
22、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23、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也创作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24、诗歌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传承着我国的文化基因。三千年以来,我国很多优秀的文人雅士创造出了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并且从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学和自己思想的寄托。千年以来,我们大家能够张口侃侃而谈的就是文化底蕴。元曲是兴盛于元朝时期的一种文艺的表现方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像唐宋诗词一样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在我国文学历史上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聊一聊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25、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也创作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26、清代官服上绣有方形图案,称为“补子”,其中一品武官的补子图案是?
27、《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简称《破窑记》,描写的是富家女刘月娥因掷彩球择婿时选中穷秀才吕蒙正,被父亲赶到破窑居住,最后吕蒙正中状元,刘月娥父女和好。
28、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韩庆”为汉字,号已斋,汉族,籍贯解州,其他籍贯如大都、周琦。白朴,原名恒,后改名朴、汉族,祖籍是西州,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他在那里修建了白蒲塔。郑光祖元初生于元世祖,字德惠,汉族,元代著名杂剧散曲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马致远,著名戏剧家、作家、散文家、杂剧作家,生于元大都,祖籍河北省东光县马子塘村。他被后人誉为“马仙”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到了宋金时期逐渐成熟,元杂剧兴盛,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80多位杂剧作家的名字被记录下来。
29、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30、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31、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
32、《窦娥冤》,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描写的是寡妇窦娥被人陷害、屈打成招后被斩首,在临死前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结果一一实现。
33、白朴生于金国,自幼颠沛流浪、饱经战乱,成年后才定居中原。其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早年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对美好生活与感情有着强烈的向往,比如《墙头马上》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梧桐雨》则是和白居易一样,明显同情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
34、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因元曲《天净沙•秋思》而闻名于世,因此也被成为“秋思之祖”。
35、宜昌和湖口;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金沙江;嘉陵江;亚马逊河
36、(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
37、马致远,字千里,他出生晚于关汉卿等人,他的创作整体风格都是退隐下来的,田园风格有一种洒脱,超凡脱俗的感觉,主要代表作有汉宫秋,天净沙.秋思等。
38、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因其在杂剧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被统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和《汉宫秋》。
39、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扩展资料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40、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41、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42、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43、元曲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出生于1219年,死于1301年,被称为元代杂剧代言人,元代戏剧作家,他是“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整体风格充满忧郁,文章内容多姿多彩,很有文学价值。著名的创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现在仍然记得上学时代学习的窦娥冤悲惨的故事。
44、综观关、郑、白、马的创作实践可知,此四人确实都很优秀。关汉卿剧作六十余部,被誉为“捻杂剧班头”;郑光祖“锦锈文章满肺腑”,“声振闺阁”;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在今天看来,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5、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46、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国家的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什么风险?
47、归家后,从父习进士业,专学律赋,颇有能声,为后进之翘楚。遗山每过之,必问为学次弟。尝赠之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蒙古定宗二年(1247),白朴22岁,结婚娶妇。因幼遭亡国之难,仓皇失母,故以常有满目山川之叹,居恒郁郁不乐,屈节降志,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且放浪形骸,期於适意。青壮年时期,曾漫游大都、顺天(保定)、寿春(安徽寿县)、怀州(河南沁阳)等地。元中统二年(1261),中书左丞相史天泽拟荐之于朝,朴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55岁时,徙家金陵,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示雅志。在大都曾与关汉卿等同入玉京书会,为当时剧坛上的风云人物。贾仲明吊赵子祥词云:“白仁甫、关汉卿,《丽情集》天下流行。”晚年北返故里,元大德十年(1306),白朴81岁时重游扬州,此后,事迹不详。因子白镛仕元,赠嘉议大夫、太常礼仪院太卿。
48、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他是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被誉“曲圣”。
49、那时把六畜劳伤,鼻中流出的脓水叫做嗓;也把喜欢中伤刻薄他人叫做嗓。关汉卿在朋友死后还如此戏谑,略显刻薄地暗示王和卿的为人与病情,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似乎一切事情,包括生死,在他看来,都不再有庄严感,也少见悲戚。而这种放浪不羁,幽默洒脱,在他的剧作中更是常常表现。
50、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51、到了明代,有位叫何良俊的人在其著作《曲论》中,从词章品评的角度立论又倡一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辅为四大家。”并进一步论证说:“马之词老健而令姿媚,关之词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此说也有相当影响。
52、《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剧”。其结构严谨,俊语如珠,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极富于反封建性,为中国戏剧史上杰作。
5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54、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值得被全世界的人所看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造就了现在的文明和悠久历史。不管过去的历史,还是当下,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于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很深远的。
55、 位于山西南部的平阳府(今临汾市)就是产生元杂剧的温床。
56、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人是咱山西人。
57、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58、元曲作家王和卿生性诙谐,常常和关汉卿互相嘲谑,而关汉卿往往落下风。王和卿去世以后,鼻涕长流。关汉卿去吊唁他,旁人告诉他王和卿是坐化的。关汉卿问鼻涕是怎么回事;旁人委婉地说是玉筋。关汉卿不以为然地笑道:我说你们不知道吧,这是嗓。
59、“四家”之说,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元音韵学家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周以存世剧本和已知作家为基础,主要从音韵学角度,提出了关、郑、白、马为元四家之说。关即关汉卿,郑即郑光祖,白即白朴,马即马致远。此说一直为后世曲论家如王国维等所推崇。
60、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61、 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62、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63、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数千年来,枝蔓纷杂的文学形式,被王国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简明地归纳出来了。
64、《望江亭》,又名《切鲙旦》,全名《望江亭中秋切鲙旦》,主要描写的是谭记儿在望江亭内设计对付权贵杨衙内的故事,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
65、 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没有出路,一部分文人为了谋生,便与民间艺人一起成立了戏曲、曲艺作者的行会组织——书会。
66、《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
67、招聘|报名截止5月29日!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招聘
68、(非遗):皮影糖人和剪纸,敲锣打鼓与传说,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全方位展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69、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韩庆”为汉字,号已斋,汉族,籍贯解州,其他籍贯如大都、周琦。白朴,原名恒,后改名朴、汉族,祖籍是西州,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他在那里修建了白蒲塔。郑光祖元初生于元世祖,字德惠,汉族,元代著名杂剧散曲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马致远,著名戏剧家、作家、散文家、杂剧作家,生于元大都,祖籍河北省东光县马子塘村。他被后人誉为“马仙”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到了宋金时期逐渐成熟,元杂剧兴盛,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80多位杂剧作家的名字被记录下来。
70、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值得被全世界的人所看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造就了现在的文明和悠久历史。不管过去的历史,还是当下,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于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很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