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人物简介(88句文案短句)

2023-03-12 11:14:38

黑格尔人物简介

1、年轻的克尔凯郭尔在这里清楚地表明,他迫切需要发现那个主观的、个人的真理,就像他所说的,一个“对我而言的真理”。跟苏格拉底一样,他拒绝社会已经接受的客观真理。他继续说道:

2、    但莱布尼茨的确认为,《易经》中的“阴阳”思想与自己的二进制不谋而合,是他的二进制思想的“中国版”。且知道《易经》的核心思想正是二进制后,一直以为二进制是自己独创出来的莱布尼茨,也受到了更大的鼓舞。(黑格尔人物简介)。

3、    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曾专门论述中国哲学;在对中国哲学的专门论述中,又曾专门论述《易经》。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对中国和印度哲学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尽管如此,他对《易经》仍然不乏溢美之词。

4、他在这里认识到,基督信仰也可以被解释为某种外在的和向外的东西,成为诸多客观真理中的一项。神学学术领域,如教义学或教会史,可能已经落入这个窠臼。比如,某个教会大会所确定的东西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但这个客观事实跟个体没有一点关系。再一次,克尔凯郭尔像苏格拉底那样,相信更深的真理不是客观真理,而是在人里面的主观真理。

5、黑格尔除了试图在该书的题目中标示出它在他的体系中的地位之外,在“序言”中也凸显了《精神现象学》作为一部必要的导论作品的角色,如果我们要以黑格尔得到了完全发展的哲学科学所要求的那种方式看待事物,我们就需要了解这部作品:

6、译后记:这部经典导读,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巨著《精神现象学》

7、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8、黑格尔之后众多的著名哲学家,无不是以批判他起家,并且成名的。新黑格尔主义成为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一大流派。

9、外文名: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0、读了这本书, 就懂得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它。

11、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人本主义的批判,同时又把思辨哲学看作是宗教的理性表达方式;施特劳斯和鲍威尔还处在宗教哲学立场。

12、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13、这种普遍性和个性的统表现在外在环境中,是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引起冲突和行动的“情况”;表现到人物性格上,则是理念的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作为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情致”。所以,理想的人物性格既具有普遍的理想,也具有特殊的个性。

14、    常见为《易经》辩护的慷慨激愤,却少见荣格这样淡然中流露出的彻底自信。而他还是一名外国人,这大概是应该令我们惭愧的吧。

15、《精神现象学》之所以被视为黑格尔第一部成熟时期作品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在黑格尔思想中被赋予了一个体系性的地位,他的早期作品中基本上是没有这种体系性的。

16、中文名: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7、但是请注意,这不意味着主体碰巧想到的任何东西都真实有效。黑格尔相信,仍然有客观真理存在,但客观真理必须通过个体主体性的理性探究去达到、去认识。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观点的问题在于,公认的习俗和传统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专横的。它不容人置疑,个人怎么看它完全无足轻重。安提戈涅认为,在世者必须给死去的亲属举办葬礼,这是绝对真理,克瑞翁或任何别的什么人怎么想无关紧要。这事本身就是真实的。

18、    所以适合运用易经占卜的人群,他做了明确地规定:“《易经》彻底主张自知,而达到此自知的方法却可能百般受到误用,所以个性浮躁、不够成熟的人士,并不适合使用它,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也不适宜。只有深思熟虑的人士才恰当,他们喜欢沉思他们所做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这等于明确在说,说易经占卜扯淡,那只是你不够资格碰。

19、我们熟知的马克思,就是最先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一代人之一。马克思年轻的时候参与了“青年黑格尔派”,后来转而批评黑格尔。马克思要将哲学从“天国”拉回到“人间”。不过尽管如此,像辩证法之类的概念,仍然带有深深的黑格尔色彩。

20、这一时期出现在《哲学批判杂志》的其他作品还有《怀疑论与哲学的关系》(1802)、《论处理自然法的科学方式》(1802—1803),它们的主题和论证都没有特别明显的谢林色彩,但它们自身也没有特别独特的地方。

21、彼时德国的国家学说的现状表现为现代国家的未完成。

22、值得注意的是,克尔凯郭尔在说明客观真理时把基督信仰也包括其中。他写道:

23、  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24、因此,尽管《精神现象学》的发表要比《哲学全书》的出现早一些年头,但黑格尔在写作它的时候正致力于它之前的那些思考,因而它也受到了同样的关切和基本思想的塑造。(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讲座材料和未发表笔记中做出了一些早期的尝试,力图提出一种令人满意的哲学体系,今天我们可以在JenaerSystementwürfe[《耶拿体系草稿》]中看到它们,它们分别是1803—1804年、1804—1805年以及1805—1806年的三个体系,请参见JSI,JSII以及JSIII。)

25、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有了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为共产主义。

26、译后记:《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理想导读

27、一个人必须在认识任何事物之前,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当他已经内在地理解了自己,然后看见了摆在前面的道路,这时他的人生才能得到宁静和意义。

28、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就意味着对现代国家的批判。

29、(1)理念。通过黑格尔的哲学可以看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因此,美与艺术也必然是理念自我认识与实现的一个方面,是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所以,美的本质即是理念。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开篇即这样写到:

30、与此同时,黑格尔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现代哲学开启了。一方面,他是他之前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影响着他身后的无数哲学家。

31、黑格尔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不管叔本华怎么说,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黑格尔的哲学极为晦涩,他的书极为难读。如《精神现象学》,哲学家罗伊斯说“这书文字粗拙晦涩无法了解”(转引自《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则称“能了解精神现象学的那一代人已经死去了”(转引自《黑格尔哲学讲演集》)。我国著名的黑格尔研究。翻译大家贺麟也坦陈“黑格尔的著作是异常艰深晦涩的”(《黑格尔哲学讲演集》)。

33、1820年夏季学期的一节课前,当黑格尔如往常一般走入柏林大学的教室时,他难免要想起小他近二十岁的叔本华。正在此刻,同样在柏林大学,叔本华也即将开始他的哲学讲演。

34、黑格尔最初计划的是,在1806年的复活节出版一个篇幅150页左右的体系导论,同时出版该体系第一部分“逻辑学”的单卷本;但这个出版计划永远都没有实现,相反,他迅速地完成了《精神现象学》,它成了一部篇幅大得多的独立作品。

35、    荣格曾说过一句话,正好能回应黑格尔:“假如我们想彻底了解这本书,当务之急是必须去除我们西方人的偏见。”深入了解过中国文化的他,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

36、伊曼努尔·康德(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享年80岁),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人,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37、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38、黑格尔7岁时上小学,10岁时上中学,18岁时进入了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与神学。在这里,黑格尔的才能便充分显示出来了,他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在神学院中,他除了学好必修的功课之外,对古代及近现代著名的哲学人物与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时,黑格尔形成了他自己关于世界观的体系,虽不完善,但足以证明他所遇到的事物。1793年,黑格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时,他先后在瑞士伯尔尼与法兰克福做过家庭教师。1801年,经当时著名哲学家谢林介绍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由于他的学术水平高深,不久便升为副教授。这时,黑格尔仅仅35岁。身怀绝世之才的黑格尔不想平淡地呆下去,他有许多思想要向世人告白。于是不久,他开始写《精神现象学》。1806年10月13日,黑格尔匆匆脱稿,以便出版商及时出版。在书中,黑格尔高度地赞扬了拿破仑,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说:“我看到皇帝——这个世界灵魂,骑马穿城而过,去检阅军队。”

39、由于黑格尔的哲学适应了普鲁士国家的需要,他在柏林大学的讲座吸引了不少听众,黑格尔主义一时颇为流行。他的学生为他与歌德举办联合生日庆祝会,使黑格尔的影响更为广泛。1826年,叔本华再次来到柏林大学讲课,时间仍与黑格尔讲课时间相同,因无人听讲,他又悄然收场,黯然离去。但是,这时唯物主义哲学开始成长起来。黑格尔的学生费尔巴哈与他告别时说:“我听了您两年课,我两年来完全献身于研究您的哲学。但是,现在我感觉到需要求教于与思辨哲学直接相对立的其他科学,即自然科学。”后来,费尔巴哈成为了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40、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41、“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失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案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任务。于是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42、在1802年,黑格尔与谢林携手编辑了一本哲学期刊,名为《哲学批判杂志》,在这本刊物上,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二篇主要作品《信仰与知识》,他也为该刊第一卷撰写了一个长篇导论,题为“论一般哲学批判的本质,尤其是它与当前哲学状况的关系”。

43、    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是可以完全模拟。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

44、第二部作品是《哲学科学百科全书》,黑格尔于1817年被任命为海德堡大学教授之后出版了该著的一卷本第一版,而到1830年第三版的时候它已经被增订为三卷本了。

45、  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46、黑格尔对美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把辩证法发展的道理应用到美学里,替美学建立了一个历史观点,他把艺术的发展联系到“一般世界情况”来研究,即联系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到经济、政治、伦理、宗教以及一般文化来研究。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

47、第三部作品是黑格尔在1818年离开海德堡,担任柏林大学教授三年之后的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

48、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30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49、因此,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边针对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是他在成熟时期出版的作品里始终捍卫的,而在《精神现象学》之前的作品中提出的那些观点则依然是不断变化的。

50、为了说明这种「推论主义」的意义理论,塞拉斯将推论的概念拓展为不仅包括了在形式逻辑中被探索的、形式上有效的推论——这些推论仅仅依赖于它包括的句法结构,因此,在这些推论中的非逻辑词语和该推论的有效性无关——而且还包括了材料的推论 (materialinferences)。材料的推论的有效性不由句子本身的句法保证。例如,从「球是红色的」推论到「球是有颜色的」,这在形式上并不是有效的,却是个完美的好推论。

51、黑格尔指出,当我们用普遍术语,如真理、公义、美的时候,我们对它们的意思都有一些模糊的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运用这些术语来彼此交流。但是,我们每个人对术语的意思又有不同的直觉,因此,为了更精准地确定其含意,就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术语。

52、1821年,黑格尔出版了《法哲学原理》。在书中,黑格尔宣称君主立宪是最高、最完善的政体,这表明,黑格尔又站到了资产阶级立场方面去了。阿尔腾斯坦大臣复函黑格尔,称他为“普鲁士复兴的国家哲学家”。

53、黑格尔被迫非常仓促地完成了这本书,因为他的朋友弗里德里希·伊曼努尔·尼特哈默尔已经做了担保,如果他到1806年10月18日还不能够完成手稿的话,尼特哈默尔就得补偿出版商的损失。

54、    在对《易经》的简要介绍中,不时穿插着黑格尔的评论和赞叹。谈到《易经》的卦爻符号,黑格尔认为“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并补充说“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也许是由于不甘心,中国人怎么也能搞德国人这样高深崇高的哲学呢?所以又说:“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层面。”原因是没有经过概念化和思辨的思考。黑格尔无法明白,《易经》的象数思维,是一种更能抓住抽象本质同时又能囊括更加丰富博大内涵的方式。

55、1770年,黑格尔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56、第令有些评论者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如果黑格尔是打算用《精神现象学》作为《哲学全书》的导论的话,那他本该用《逻辑学》§§26-78节的“绪论”来充当这个角色。

57、不管怎样,黑格尔在这个时期的名气还相当小,这使得他无法像谢林那样离开耶拿另谋高就,最终,在1807年3月,他被迫完全地离开了学术圈,做了班堡(Bamberg)一份报纸的编辑。

58、黑格尔在英语哲学界的复兴从社会和伦理哲学开始。在此领域中,黑格尔认为承认是人类社会的必要因素,这对于启蒙时期自由主义的近乎唯我论的个人主义是一次重大改正。非形而上学的黑格尔解读打破了理解黑格尔的当代障碍,展现了黑格尔不必被解读为试图复兴一种过时的理性主义本体-神学。同时,布兰登的作品说明了,在被英语「分析」哲学长期支配的地区,阅读黑格尔可以导向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一种语言哲学。通过在黑格尔这里找到一种「给人道德启示的语义学」,布兰登将黑格尔摆在了英语哲学界的中心。

59、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60、  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儿童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

61、在美国,复兴黑格尔在近几十年来逐渐有了起色,这也回应了上文的大部分抱怨。罗伯特·皮平(RobertPippin),特里·平卡德(TerryPinkard)和韦斯特法尔(KenWestphal)引导了这次复兴。最近,布兰登(RobertBBrandom)评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807)的大作《信任的精神》(ASpiritofTrust)(2019),不仅解释了黑格尔,还进而阐述了一种虽然仍植根于语言哲学、但却将黑格尔奉为(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始祖的哲学。

62、(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美学》一书中,他这样写到:

63、当然,对布兰登的黑格尔解读也有重要的反对观点,尤其在那些强调黑格尔思想中的宗教和精神维度的人那里。布兰登对于黑格尔的上帝的解释语焉不详:

64、deVries教授在这篇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英语哲学界对黑格尔的接受过程,然后简单介绍了塞拉斯(WilfridSellars)的分析哲学如何能兼容黑格尔的逻辑,最后详细介绍了塞拉斯的同事布兰登(RobertBBrandom)对于黑格尔的语义学重构。

65、第一般认为,黑格尔是通过这部作品而开始作为一位后康德德国理念论的独特人物崭露头角的,他在该著中开始偏离了这个时期的其他哲学家。

66、卡尔罗杰斯: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寻找真实的自我

67、科耶夫的听众中,有很多著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他们的名字不久以后就会为人们所熟知:拉康、雷蒙·阿隆、梅洛–庞蒂、布勒东……对于同样从科耶夫——不是从讲课,而是从讲稿——了解到黑格尔的萨特来说,黑格尔的思想也毫无疑问成了一个对他产生着隐微但关键的影响的幽灵。

68、在那里,他以一篇关于自然哲学的论文获得了私人讲师(Privatdozent,大学无薪教师)的资格,这篇论文讨论的主题与谢林关注的话题关系密切;黑格尔在获得了执教许可证之后,开始与谢林一起开课。

69、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70、这本书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存在,要从质量和尺度,三个阶段来考量。

71、    荣格对《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曾进行过认真而深入地研究。与莱布尼茨关注数理和黑格尔关注哲学不同,荣格最感兴趣的,是《易经》的占卜系统。但是,荣格真正关注的并非是算命,抱有的并非普通人欲知吉凶的心态,而是试图揭开易经占卜的准确性当中那深邃的秘密——对此他坚信不疑。

72、他的答案是不可能:在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要扮演这个角色,就必要在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在这个瞬间,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看作是社会的总代表。

73、在马克思确定的德国历史性当中,他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现代国家理论最后和最高的形式。

74、考虑到黑格尔自己显而易见的不安,如下观点(它以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和学术上的精微性得到了表述)总是可以得到某种支持:《精神现象学》不能被视为一个统一的、组织恰切的作品,因此,它也不该被视为对黑格尔最终观点的一个可信的陈述。(请参见Haym1857:243里边的著名评论,“《精神现象学》是一部由历史学带来了困扰和错乱的心理学作品,也是一部由心理学带来了毁灭的历史学作品”。关于对这个话题很有帮助的简要讨论,以及当前学界的更多参考文献,请见Pippin1993:53-)

75、圣父是披着感性外衣的、受到规范支配的共同体的图像。这种共同体被诸多自我意识的个体互相承认的态度(带有信任的结构)综合起来。

76、  “自然哲学”提出了关于物质和运动的统事物的可变性和可转化性等合理思想。

77、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78、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79、1831年,由于黑格尔表现出来的对于政府的顺从与拥护,普鲁士王威廉三世授予他三级红鹰勋章。这一时期,黑格尔主要是讲授法哲学,还修订了《精神现象学》以及为《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再版写序言。

80、夹杂着对位处哲学界顶端的学术明星的挑战的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夹杂着一点对其理论的不屑一顾,或许还夹杂着早先阅读那些晦涩的著作时的头晕目眩,叔本华真是恨透了黑格尔。

81、安提戈涅认为,克瑞翁的命令只是一个暴君的独断而堕落的意见而已。意见本身并非真理,只是暴君的个人观点。他作为国王颁布这条刑罚的事实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安提戈涅认为,有一条更高的律法,乃是神所准许的做法,此律法命令人以通常的、体面的葬礼埋葬死去的亲属。黑格尔在讲课中提到这部作品,安提戈涅在剧中把这种律法说成“神明们的永恒律法”(theeternallawofthegods)。在安提戈涅看来,葬礼仪式是她必须遵守的一个自然的、客观的事实,尽管从人类的律法来看她的行为非法。自然的律法是绝对的,人类的律法则主观任意、反复无常。

82、精神也不是什么在世界之上的超越实体(transcendententity)。它也不仅仅等同于物质世界。反之,精神等同于社会的世界(socialworld),尤其等同于规范性的结构(normativestructures)。这种结构组成了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尤其组成了人类理性。这种规范性的结构必须体现在物质条件和活动中,但它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用自然主义的方式描述的(也就是,非规范性的)物体运动。象棋就是规范性结构的一个例子。一个行动,比如说移动一次象棋,不能仅仅等同于在空间中的一次特定运动。因为首先,进行一次移动并不一定需要具体的运动,因为我们不仅可以用各类棋子来下象棋,而且还能不用任何棋子来下象棋。(例如,我们也可以仅仅想象说「黑兵从A5移动到A6」。——译者注)其次,必须由一个行动者(agent)来移动象棋,这个行动者必须遵守一些被广泛承认的、经过历史发展的规则。黑格尔讲的这个故事,有关于精神如何发展,就是在讲规范性结构的进化。这些规范性结构在人类社会的构造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实现,同时也控制了它们——这使得理性的思考成为可能。

83、(3)一般与特殊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美应当是一般和特殊的统是普遍的理念显现在个别的感性形象之中,他说:

84、黑格尔是个观念论者/唯心主义者,不是因为他认为世界仅仅由心理状态构成。他是一个观念论者/唯心主义者,因为主观性和客观性本身都是由在各自领域中的东西之间的丰富的模态关系构成的。他是一个观念论者/唯心主义者,因为存在的结构和思维的结构是一样的,尽管用了不同的「钥匙」(模态的vs道德义务的)。

85、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一过程也是痛苦的,目的也是痛苦的,痛苦成为一种必须,快乐只能是短暂。为了摆脱痛苦,你必须为自己构建一个理想的幸福的目标。为了幸福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毫无疑问充满痛苦。经过了这痛苦的历程,如果你有幸达到了,你会得到快乐。不过,切记,这快乐必然是短暂的,只是一个短暂的幸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很快地你会感到一个达到成功目标后的空虚,努力从此没了方向。这种成功的“空虚”比那痛苦的跋涉过程更加地令人难以承受。因此,你必需很快地为自己定下另一个痛苦的跋涉的目标。

86、黑格尔还认为,伦理生活的传统概念可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Antigone)中找到例证。在这部作品中,年轻女子安提戈涅与底比斯国王克瑞翁(Creon)之间爆发了冲突。安提戈涅的兄弟波吕涅克斯(Polyneices)在一场颠覆城邦的失败暴动中身亡。克瑞翁明令,反叛者的尸体不得下葬,要让它暴露在野兽和大自然面前。无论谁试图埋葬反叛者,抓到后都要判死刑。这在古希腊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葬礼问题被人视为一件神圣的事情。

87、被保留、发展的概念将会有一种「在表达上不断进展的历史」。那些我们(应该)抛弃或限制的,比如「燃素」和「种族」,则将不会有这种历史。一种在表达上不断进展的历史将会展现出这个概念的使用,随着诸历史阶段的演进,变得越来越好,其表述如这个概念在现实中那样稳定地进步(虽然可能不是没有偶然的倒退)。所以,在确定概念的内容时,查看词典的定义是非常差的方法。它们最多就仅仅是事物当前状态的一张快照。一个概念内容的真正规定性,应该是一种历史的解释,并能展现出这个概念如何在我们的行为经济学(behaviouraleconomy)中具有当前的作用。同理,阐明一条原则的内容也是如此。当然,不是每个概念或原则都止于展露真相,因此不是对它们的每一种阐述都能止于对这概念或原则的辩护。在历史的任意时刻,某些概念可能正处于危险中,没有一种在表达上不断进展的历史能明确支持它。类似「燃素」的概念,或者类似「白人至上主义」的原则将会被这样说明:我们揭露出,它们难以被辩护。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人物外貌的优美语句(43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