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业耕作谚语(20句文案短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耕作谚语
1、传统农业生产重视土地,认为土地具有养育的功能。《氾胜之书》记载:“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传统农业生产的本质就是要掌握好时间来整合土地,以施肥来保持墒力,及时进行锄草,最后尽早收获。宋代农学家陈旉提出的“地力常新壮”,就是在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的基础上保持用养结合,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在中国农民意识里,种植庄稼也就要消耗地力,必须不断地改良土壤、补充地力,才能保障持续增收。富兰克林·H.金在20世纪初考察中国农业时,认为传统的中国农业是人类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农业在保持土壤肥沃度的基础上,把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植作物以提供食物和燃料,从而养育了庞大人口。在中国,土地经过数千年的连续使用,通过因地制宜与合理耕作、深耕细锄与多耕多锄、积肥造肥与合理用肥、轮作复种与间作套种等基本方式长期保持了土壤肥力。
2、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3、处暑顾名思义为暑气散去,八月下旬,暑假即将结束,但热气并未真正退却,谚语有说“处暑十八盆”,即说明每天还是要准备一盆水来洗去一天的汗水。这个时候也正是生长期短的短日照作物开始收获和长生期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繁盛的季节(这句话有点绕),所谓“处暑呒不空心稻”,水稻等谷类作物开始偷偷地灌浆,孕育生命的依赖,此刻也应狠抓农时,做好肥水病虫的管理。
4、(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广大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6、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7、“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二十四节气与农业耕作谚语)。
8、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9、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茄子、青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春早熟黄瓜播种育苗(12月底)。
10、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11、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12、热熟谷,粒实鼓。二十四节气处暑时令耕作农谚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13、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4、▪北方冬小麦返青起身,及时中耕、追肥、浇水,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果树枝剪、刮树皮,刮除虫卵、防治腐烂病。
15、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16、立冬的农谚有:立冬节到,快把麦浇;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
17、麦田杂草年前化除比年后效果好,年后麦垄封行所以效果不好。虫要早治,如地下虫、包囊线虫等病虫害必须在犁地时土壤处理,出苗以后出现症状再去防治,就是增加5-10倍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8、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收割,秋分无生田;
19、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据此完成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