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45句文案短句)

2023-03-25 11:02:01

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

1、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上面的话最原始应该是由这两句合成的。多么霸气。纵观历史,有哪个民族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也就是大汉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把握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综合国力是保证民族自豪感的唯一因素,其他的都是扯淡。

2、候补:“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3、    这两句话,是李白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道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4、出自毛爷爷的《沁园春雪》,虽只有寥寥九个字,数千年历史都已化作飘渺云烟,乱世出英雄,豪杰尽集于此。毛爷爷一生卷不释手,但《资治通鉴》熟读17遍,历史风云中豪杰无数,但都不如当代,还得看今朝,正乾坤于倒悬,救生民于水火,追溯万古,皆不如今。

5、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  陈胜(?-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个总没人黑了吧。一个文官,虽不善带兵,但死战不降。再后来就是悲剧的“崖山之后无中国”

7、陈胜(?-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8、暗讽今天的朝廷不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9、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10、第十句:“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冉闵

11、想起涨潮一句话“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未剑不能消也。”

12、语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13、后来,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深受汉武帝喜爱和器重。有一次,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勋,特意命人给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宅子,想让霍去病去看看。但是,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的豪情壮志由此可见,难怪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14、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意思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

15、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的话,就是说,在曹操的眼里,当时能够成为天下英雄的人物中,只有曹操自己和刘备而已,其他的人能力都不及。曹操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自信与气质。

16、李自成起义军根据当时赋税繁重的情况,专门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为了便于传播,李自成起义军把这一思想转化成“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并到处散布这一歌谣。最终,歌谣的广泛传播,使得闯王李自成在广大人民心中颇受欢迎,可谓是一句十分成功的口号。

17、因为张角是太平道的创始人,所以这句话也带有极强的宗教色彩。虽然没什么真正的含义,但是由于古代的封建迷信及宗教信仰,这句话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18、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他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19、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0、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永无出头之日。陈胜、吴广喊出的这句口号,第一次表达了寒门想要在政事上获得平等的愿望,极具煽动性。而陈胜吴广也用后来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可以说是开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先河。

21、语出汉高祖刘邦,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就是手下的一帮能臣武将给打下来的,韩信,张良,萧何,哪个不如雷贯耳?

22、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王朝大明的亡国之君。死前立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临终还牵挂着百姓,最后吊死煤山。

23、从这三首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毅元帅虽然身处绝境,但是却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读来只觉酣畅淋漓、壮怀激烈,“元帅诗人”果然实至名归。

24、暗讽今天的朝廷不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2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透过这首词,人们不难发现,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和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里,透出了诗人的强烈自信。

26、Top11 “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中魏武帝曹操所言。其实三国志中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背景是当时的曹操被通缉追杀,再加上曹操生性多疑,担心别人谋害他是很正常的,罗贯中加了天下两个字,语意一下就变了。历史上对曹操这个奸雄评价也一直褒贬不譬如毛主席就十分欣赏曹操!没有黑。候选:“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27、候选:“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8、因此,曹操是第一个杀陆伯鹤家的人。杀人后,他发现吕家要杀猪招待曹操。他们正准备逃跑。途中,他们遇到了买酒的卢博施。吕伯什看到曹操、陈功要走,非常惊讶。他正要拘留他。不料曹操又杀了卢博什。陈功很生气,问曹操为何再次不公正地杀害好人,没想到曹操直接说了名言:“最好教我对世界人民不利,但不要教天下人民来背我。”这句话已经流传到今天,让人听到了战栗!

29、明太祖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抢,结束中华异族统治,开创大明,天下与其何加焉?论创业之艰辛,唯当代太祖可比,论得国之正,古今唯二。天下与我何加焉?

30、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试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

31、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32、《满江红》一词充分表明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全诗读来就如岳飞自己在诗中所说的一般“壮怀激烈”。除了这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外,“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词句也同样让人热血沸腾、情难自禁。

33、我们经常听到的一般都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世界上这句话出自汉朝名将陈汤之口。这句话是陈汤在奏章中写给汉元帝的,表明了他抗击侵犯者的决心和誓死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34、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屈原对自我形象的肯定,显然是当之无愧的。唐代的李白,也曾这样评价他:“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35、瓦岗寨的这一口号使得各地农民纷纷前去投奔,虽然简单通俗,但是对于起义却十分有用。

3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回,文中写曹操假借献刀之机行刺董卓未遂,仓皇出逃。

37、霍去病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曾多次以少击败匈奴。为此汉武帝很喜欢这个霍去病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思就是说: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够成家呢?表明了他的心迹,汉武帝大为感动。

38、“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9、我们都说大汉是我国历史上外交态度最为强悍的朝代,可是在繁荣至极的大唐来说,那也是特别的傲气的。对于大汉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可是在繁荣之际的大唐,他不仅仅有着昌盛的经济与繁荣的文化,同样在这样国力强盛,人民富强的国家也同样是自傲的,所以才会有“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40、▍编辑:千阳宣传(交流QQ:429668411)

4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个总没人黑了吧。一个文官,虽不善带兵,但死战不降。再后来就是悲剧的“崖山之后无中国”。

42、候选:“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43、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44、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代表作、人们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中的经典名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遵守时间的名言警句(75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