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歇后语(33句文案短句)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歇后语
1、2八月十五捉了个兔子---没你过节有你也过节
2、璺就是砂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最下面。
3、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选集》四卷1384页)
4、“引”“注”在语法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名词性的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我们先来看“引”的构成。
5、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6、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7、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8、他是我们这里的文化名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他都是药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9、小方很少喝酒,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量(亮)儿,你就饶了他吧。
10、④“引”和“注”的凝固性比较弱,中间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成分,这点类于惯用语和离合词,但由于歇后语是更长的语言片段,其松散程度尤甚。例如:
11、⑤补语。歇后语做补语时,往往需要在歇后语后加上助词“得”或“个”之类的虚化量词。例如:
12、他考了60分,还黑瞎子吃酸枣——满不在乎(摘核)的样子,把妈妈急坏了。
13、此外像“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也可以说成“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4、孔夫子搬家的事,却引出只输不赢的特别意思。
15、乔保用一种不可捉摸的神态,话中有话地说:“瞧你这个人,冲我发火干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靠山堡》169页)
16、拿棒槌缝衣服——__________(__)
17、“量”与“亮”同音相谐。指人的酒量浅或气量小。
18、译文:用葛藤接老婆打断掉的禅杖,追根究底。
19、大海捞针--------没处寻 竹篮打水--------一场空
20、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1、10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10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22、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3、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部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后半截“歇”着不用说,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24、③前后部分密切配合,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将语义引向深入,从而体现出幽默、风趣特色。如“吃了磨刀水,秀(锈)气在内(内秀)”、“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等。
25、变异:有些共同语的歇后语,到了方言,会因应方言特点产生某些变异,如“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在粤语口语中则变形为“屎坑关刀——文唔得、武又唔得”。但在媒体中会顾及书面语的特点再次产生变异,如:
26、意思: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27、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28、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9、10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10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30、听见妈妈开门的声音,他连忙关了电视,坐在写字台前,打开一本书,狗头上长角——装样(羊)。
31、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32、对待科学,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